內容簡介
《外國文學(2017.4)》是外國文學研究學術期刊,以外國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為主要讀者對象,廣泛關注世界各民族語言文學,重點介紹國外作傢作品研究和批評理論的趨勢和動嚮,為國內學者提供研究藉鑒,展示國內外國文學研究的新成果,與國內外同行進行有效的學術對話。提供深入鑽研和新的探索,同時堅持文學特色,追求開闊的視野、準確簡潔、自然清新的文風,緻力於營造百花齊放、生動活潑的學術局麵。
目錄
評論
《蘇菲·伯剋利小姐的經曆》:書信體、哥特美學與“美德有報”的政治寓言
尋找英倫的神話:《霍華德莊園》中的“英國問題”和國民性
畢曉普巴西主題旅行詩歌的殖民主義、後殖民主義和內部殖民主義解讀
內德·凱利傳說的當代闡釋:《凱特妹妹》與《凱利幫真史》的比較分析
《曆史人物》中的人與曆史
學術史語境中的卡夫卡“遺囑”
被忽略的現代主義詩人斯托勒
理論
西方文論關鍵詞:中性
西方文論關鍵詞:身份僞裝敘事
論柏拉圖《伊安篇》中的技術詩學
文化研究
文化即秩序:康拉德海洋故事的寓意
簡·奧斯汀影視改編研究路徑及熱點評析
解讀帕慕剋《我腦袋裏的怪東西》的伊斯坦布爾街道
《威弗利》的儀式書寫與蘇格蘭文化記憶重塑
書評
《莎士比亞的文化資本》評介與思考
評巴爾默的《拼接斷編殘簡》
訪談
希利斯·米勒訪談錄
精彩書摘
《外國文學(2017.4)》:
二、“帝國反寫”
“帝國反寫”的概念最初由印度裔英國作傢拉什迪(Salman Rushdie)於1982年提齣,指的是大英帝國的前殖民地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或錶達自身立場的方式對帝國中心做齣迴應或反駁(8)。1989年,澳大利亞學者阿什剋羅夫特(BillAshcrofi)等人在後殖民文學批評論著《帝國反寫:後殖民文學中的理論與實踐》中對該理念作瞭進一步引申和發展。該書分析瞭後殖民文本中存在的權力關係,指齣其構成瞭對歐洲中心主義的語言和文學的激進批判。阿什剋羅夫特等人認為,非洲諸國、澳大利亞、孟加拉、加拿大、加勒比諸國、印度、新西蘭、南太平洋島國等國傢的文學中存在著共性,那就是“其現今的形式均脫胎於該國被殖民的經曆,通過突齣其與帝國權力之間的張力、強調其與帝國中心的假定之間的差異而彰顯自身”(2)。本文涉及的兩個文本雖然側重點不同,但都具有明顯的後殖民維度。與英帝國殖民當局的官方文本中將內德等人刻畫成“野獸”或“瘋子”的做法不同,這兩部作品均對內德早年的遭遇充滿同情,對其被迫走上犯罪道路的命運錶示嘆惋。
《凱特妹妹》中,凱利一傢深受殖民統治階層的工具——警察——的排擠和迫害。凱利傢的男性,與其他貧窮卻桀驁不馴的叢林漢一樣,是警察的眼中釘,動輒被處以重罰,甚至被投入監獄。書中雖然沒有正麵描寫男人們的牢獄生活,卻清楚地點明瞭這樣的經曆對他們本人及傢中的女性造成的創傷。小說開始於凱特十二歲那年,內德剛齣獄,一傢人正要展開新生活。然而,錶麵的平靜下卻充斥著不祥的預兆:凱特年僅十四歲的哥哥吉姆,因被指控偷牛判入獄三年;而她的大姐安妮遭到當地一名警察的始亂終棄,生下私生女後悲慘地死去。為防止內德一怒之下犯下謀殺罪,傢裏的女人設法嚮他隱瞞安妮的真正死因。
三年後吉姆被釋放,但牢獄生活摧毀瞭他對未來的期盼。由於不能適應正常生活,他故意設計使自己再度被捕,母親和姐妹們因為他的自毀舉動而深受傷害。雪上加霜的是,母親再度懷孕瞭。“這將是她第十二次生産。約翰尼還在吃奶,小瑪麗虛弱的肺似乎撐不過這個鼕天瞭,事實也的確如此……我母親已經埋葬瞭太多的孩子。當那具小棺材被放在馬車上拖走時,她甚至都沒有哭泣”(14)。凱特最小的哥哥丹因受誣陷入獄,即使原告作僞證的事實後來被戳穿,警察也沒有提前釋放他。刑滿齣獄後,丹長久地沉浸在悲憤中難以自拔。“那段日子,他嚴厲而尖刻,短暫的監禁後他對任何人都充滿怨恨,總是在思考他遭遇的不公……看起來他幾乎要愛上他的不幸瞭。他還不到十六歲”(19)。丹的憤慨和痛苦母親感同身受:“那幾個月,她真的變得像個老婦人瞭。她曾經充滿激情和活力的瘦小身體,現在變得萎縮,因此撇開大肚子她看起來就像一個瘦骨嶙峋的乾癟老太”(15)。更棘手的事很快接踵而至,這次是內德及其繼父喬治的逮捕令的下達。由於丹等人及時通風報信,兩人得以躲過警察的抓捕。但從此,凱利一傢不得不嚮在貧窮中相守的生活徹底告彆。
貝德福德選擇從凱特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些叢林往事,體現瞭她挖掘殖民地底層民眾、尤其是受階級和性彆雙重壓迫的底層女性的故事的強烈意願。實際上,凱特在凱利幫的傳說中占據的位置很微妙。在民間傳說中她曾被描述成一位騎術高明的女英雄,多次與警察鬥智鬥勇,為凱利幫傳遞瞭大量信息,運送瞭大批給養。但同時,關於她的謠言和非議也為數可觀。在內德的傳記和小說中,凱特的在場地位甚至常常被她己齣嫁的姐姐瑪吉·斯凱林恩取代,這其中無疑有殖民當局文化審查機構運作的痕跡。根據官方記載,凱特唯一一次確定無疑的在場是1878年4月15日作為男性欲望的被動對象齣現;“凱特被辱”是後來所有災難性事件的源頭,但侮辱她的隻是一個警察中的敗類。貝德福德對這樣的托辭顯然不屑一顧,《凱特妹妹》中該事件被改寫成母親為保護無辜的丹把前來執行公務的警察趕走,從而引發他們的報復。小說披露瞭殖民統治階層的鷹犬警察界的貪婪和墮落,也刻畫瞭他們橫行鄉裏、欺壓底層民眾的行徑,從而揭示瞭作為國傢機器的警察纔是導緻凱利幫走上不歸路的罪魁禍首。
凱特的印跡在殖民曆史上被大量抹除,恰恰證明她的存在曾令殖民當局惶恐不安。《凱特妹妹》中重新演繹瞭一小段“後凱利幫時代”的曆史:內德等人死後,凱特曾將凱利幫的故事以滑稽戲的形式搬上舞颱。她的錶演曾引起短暫轟動,但觀眾中積蓄的反政府情緒引起瞭警方的深切擔憂,因此錶演在任何地方都很快被禁止,盡管在凱特看來這隻是一個尋找自己生存意義的方式:“我喜歡這樣一一鼓掌和大笑。那讓我感覺自己是個……人物……好像我又活過來瞭一樣”(68)。同樣地,她與凱利幫的密切關聯使得殖民當局的文化機構不遺餘力地將其從凱利幫相關文字中抹去。這一針對殖民地底層女性的“絞殺”行動,後來在努力將內德塑造成民族英雄的澳大利亞男性文化精英處得到積極響應。貝德福德對男性民族文化精英與殖民政府之間共謀的行為也展開瞭駁斥。小說中,凱特的第一人稱敘述揭示瞭叢林女性“犧牲者中的犧牲者”的邊緣地位,從而間接消解瞭內德等人的英雄光環,因為他們不但無法保護身邊的女性,還將自身的不幸轉嫁到她們身上。
與側重揭露殖民統治後果的《凱特妹妹》不同,《凱利幫真史》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瞭19世紀的殖民統治階層對殖民地居民的壓迫和控製,以及受壓製的一方展開的抗爭,主要體現在對政治上的獨立自主地位、文化上的自我定義話語權的爭奪上。《凱利幫真史》中,內德的敘述揭示瞭殖民統治階層對底層民眾的侮辱、欺騙、迫害和詆毀。內德本是個正直善良、品行端正的少年,警察奧尼爾惡意散布的謠言造成他與父親的隔閡,並間接導緻內德父親過早離世。迫於生計,母親將內德交給叢林強盜哈裏·鮑威爾。無論老哈裏如何威逼利誘,內德都堅持迴自己貧瘠的農場去做農活。老哈裏不曾善待他,內德卻寜願坐牢也不願泄露其行蹤。然而,他的姨夫傑剋·勞埃德卻為瞭賞金齣賣瞭哈裏。為逃避鄉鄰的責罰,他不遺餘力地散布謊言,將罪名栽贓給內德。
……
外國文學(2017.4) [Foreign Literature]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外國文學(2017.4) [Foreign Literature]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