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设计

电子产品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雄杰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产品
  • 设计
  • 电路
  • PCB
  • 嵌入式系统
  • 硬件开发
  • 电子工程
  • 产品开发
  • 创新设计
  • 技术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801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527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精品与示范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字数:40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方法进行编写。本书分为3篇:第1篇(第1~4章)介绍元器件的选用,第2篇(第5~11章)介绍单元电路设计,第3篇(第12~19章)介绍电子产品设计。其中第1~2篇以电子设计手册的形式编写,建议用很少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或由学生自学完成;第3篇为课程核心内容,主要通过7个实际电子产品来学习电子产品的设计原理、步骤与方法等技能。本书特点:主要以7个电子产品设计项目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技能和顺利就业。本书配有“学习与思考”“巩固与练习”“设计要点”等内容,便于学生高效率开展学习。本书为高等职业本专科院校相应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开放大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中职学校和培训班的教材,以及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必备的技术手册。本教材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习题参考答案等,详见前言。

作者简介

李雄杰 教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电子技术专业,以从事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三十余年,主讲模拟电子技术、电视技术、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等课程,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有许多教研成果和著作出版

目录

第1篇 元器件的选用
第1章 电阻器、电容器、 电感线圈、变压器 (2)
1.1 电阻器 (2)
1.1.1 电阻器类型与参数 (2)
1.1.2 固定电阻器的选用 (4)
1.1.3 敏感电阻器的选用 (8)
1.1.4 可调电阻器的选用 (9)
1.2 电容器 (12)
1.2.1 电容器类型与参数 (13)
1.2.2 固定电容器的选用 (14)
1.2.3 可调电容器的选用 (18)
1.3 电感线圈 (18)
1.3.1 电感线圈类型与参数 (18)
1.3.2 电感线圈的选用 (19)
1.4 变压器 (21)
1.4.1 变压器类型与参数 (21)
1.4.2 变压器的选用 (22)
第2章 分立半导体器件 (24)
2.1 半导体器件命名方法 (24)
2.1.1 中国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24)
2.1.2 日本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25)
2.2 二极管 (25)
2.2.1 二极管类型与参数 (25)
2.2.2 二极管的选用 (27)
2.3 三极管 (31)
2.3.1 三极管类型与参数 (31)
2.3.2 三极管的选用 (32)
2.4 场效应管 (36)
2.4.1 场效应管类型与参数 (36)
2.4.2 场效应管的选用 (38)
第3章 集成电路 (42)
3.1 模拟集成电路 (42)
3.1.1 集成运算放大器 (42)
3.1.2 集成功率放大器 (43)
3.1.3 三端稳压芯片 (45)
3.1.4 DC/DC变换芯片 (48)
3.1.5 集成模拟乘法器 (50)
3.1.6 其他模拟集成电路 (51)
3.2 数字集成电路 (54)
3.2.1 集成编码器 (54)
3.2.2 集成译码器 (55)
3.2.3 集成数据选择器 (56)
3.2.4 集成触发器 (56)
3.2.5 集成计数器 (58)
3.2.6 D/A与A/D变换 (61)
3.2.7 555定时器 (62)
3.2.8 施密特触发器 (62)
3.2.9 与非门、或非门及反相器 (63)
3.2.10 单片机芯片 (64)
第4章 其他常用元器件 (67)
4.1 继电器 (67)
4.1.1 继电器类型与参数 (67)
4.1.2 继电器的选用 (68)
4.2 显示器件 (70)
4.2.1 半导体数码管 (70)
4.2.2 液晶显示模块 (71)
4.3 保险丝 (72)
4.3.1 保险丝类型与参数 (72)
4.3.2 常用保险丝介绍 (73)
4.4 电声器件 (74)
4.4.1 扬声器 (74)
4.4.2 蜂鸣器 (76)
4.4.3 驻极体传声器 (77)
4.5 超声波传感器 (78)
4.5.1 超声波传感器类型与参数 (78)
4.5.2 T/R40系列超声波传感器 (79)
4.6 开关 (80)
第2篇 单元电路设计
第5章 放大电路设计 (84)
5.1 基本放大电路 (84)
5.1.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84)
5.1.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85)
5.1.3 共基极放大电路 (86)
5.1.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87)
5.2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89)
5.2.1 反相放大电路 (90)
5.2.2 同相放大电路 (90)
5.2.3 差分放大电路 (91)
5.2.4 高精度测量放大电路 (91)
5.2.5 单电源运算放大电路 (92)
5.2.6 其他放大电路 (93)
第6章 信号产生电路设计 (94)
6.1 正弦波产生电路 (94)
6.1.1 低频正弦波产生电路 (94)
6.1.2 高频正弦波产生电路 (95)
6.2 矩形波产生电路 (95)
6.2.1 运放构成的方波产生电路 (95)
6.2.2 非门构成的方波产生电路 (96)
6.2.3 施密特触发器构成的方波产生电路 (97)
6.2.4 时钟发生电路 (97)
6.2.5 555构成的矩形波产生电路 (98)
6.3 三角波、锯齿波产生电路 (99)
6.3.1 三角波产生电路 (99)
6.3.2 锯齿波产生电路 (100)
第7章 RC有源滤波电路设计 (101)
7.1 一阶有源滤波电路 (101)
7.1.1 一阶低通有源滤波器 (101)
7.1.2 一阶高通有源滤波器 (102)
7.2 二阶有源滤波电路 (102)
7.2.1 二阶低通有源滤波电路 (102)
7.2.2 二阶高通有源滤波电路 (104)
7.2.3 二阶带通有源滤波电路 (105)
7.2.4 二阶带阻有源滤波电路 (107)
7.3 开关电容滤波器 (108)
7.3.1 开关电容的电阻等效原理 (109)
7.3.2 集成开关电容滤波器 (109)
7.3.3 MAX26X系列可编程开关电容滤波器 (110)
第8章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116)
8.1 信号混合 (116)
8.2 积分电路 (117)
8.2.1 无源积分电路 (117)
8.2.2 有源积分电路 (118)
8.3 微分电路 (119)
8.3.1 无源微分电路 (120)
8.3.2 有源微分电路 (120)
8.4 对数与指数运算电路 (121)
8.4.1 对数运算电路 (121)
8.4.2 指数运算电路 (122)
8.5 乘法电路 (122)
8.5.1 乘法器调幅电路 (122)
8.5.2 乘法器同步检波电路 (124)
8.5.3 乘法器混频电路 (125)
第9章 功率驱动电路设计 (126)
9.1 集电极驱动电路 (126)
9.1.1 集电极继电器驱动电路 (126)
9.1.2 集电极谐振式驱动电路 (127)
9.1.3 集电极推挽驱动电路 (128)
9.2 OTL/OCL/BTL功率驱动电路 (128)
9.2.1 OTL功率驱动电路 (128)
9.2.2 OCL功率驱动电路 (130)
9.2.3 BTL功率驱动电路 (131)
9.3 运放输出电压、电流扩展电路 (133)
9.3.1 运放输出电压扩展电路 (133)
9.3.2 运放输出电流扩展电路 (134)
第10章 电源电路设计 (136)
10.1 整流电源 (136)
10.1.1 半波整流电源 (136)
10.1.2 全波整流电源 (137)
10.1.3 桥式整流电源 (137)
10.1.4 倍压整流电源 (138)
10.1.5 电容电阻降压电源 (138)
10.2 线性稳压电源 (140)
10.2.1 稳压管稳压电源 (140)
10.2.2 简易串联型稳压电源 (140)
10.2.3 可调串联型稳压电源 (141)
10.2.4 三端集成稳压电源 (142)
10.2.5 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144)
10.3 DC/DC变换器 (145)
10.3.1 降压型DC/DC变换器 (145)
10.3.2 升压型DC/DC变换器 (147)
10.3.3 反转型DC/DC变换器 (149)
10.3.4 电气隔离型DC/DC变换器 (150)
10.4 开关稳压电源 (152)
10.4.1 220 V/50 Hz整流滤波电路 (152)
10.4.2 开关电源DC/DC变换设计 (154)
第11章 高频电路设计 (156)
11.1 调幅与检波电路 (156)
11.1.1 普通调幅与检波电路 (156)
11.1.2 平衡调幅与同步检波电路 (157)
11.2 调频与鉴频 (158)
11.2.1 常用调频电路 (158)
11.2.2 常用鉴频电路 (160)
11.3 变频电路 (161)
11.3.1 变频电路组成 (162)
11.3.2 三极管混频电路 (162)
11.4 调制信号放大电路 (163)
11.4.1 单调谐放大电路 (163)
11.4.2 双调谐放大电路 (163)
11.4.3 集成调谐放大电路 (164)
第3篇 电子产品设计
第12章 电子产品设计流程 (167)
12.1 电子产品设计流程简介 (167)
12.2 流程各阶段工作内容 (167)
12.2.1 论证与方案 (167)
12.2.2 设计过程 (169)
12.2.3 样机―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 (172)
第13章 信号发生器设计 (177)
13.1 电路设计 (178)
13.1.1 工作电源电路 (178)
13.1.2 信号产生电路 (179)
13.1.3 二阶低通滤波电路 (180)
13.1.4 前置放大电路 (180)
13.1.5 输出电路 (181)
13.2 PCB设计及制作 (182)
13.2.1 PCB设计 (182)
13.2.2 PCB制作步骤 (184)
13.3 装配与调试 (185)
13.3.1 装配步骤 (185)
13.3.2 调试方法与步骤 (185)
学习与思考 (187)
巩固与练习 (188)
第14章 多路远程温度 测试仪设计 (189)
14.1 电路设计 (190)
14.1.1 温度/频率转换电路 (190)
14.1.2 传输门控制电路 (192)
14.1.3 信号的远程接收与传输 (193)
14.1.4 控制与显示电路 (193)
14.2 制作与调试 (195)
14.2.1 PCB设计与制作 (195)
14.2.2 焊接与装配 (197)
14.2.3 单元电路调试 (197)
学习与思考 (200)
巩固与练习 (200)
第15章 超声波测距仪设计 (202)
15.1 电路设计 (203)
15.1.1 超声波测距仪电源 (203)
15.1.2 超声波发射驱动电路 (204)
15.1.3 超声波接收处理电路 (205)
15.1.4 控制与显示电路 (205)
15.2 电路调试 (205)
15.2.1 电源电路调试 (205)
15.2.2 发射电路调试 (206)
15.2.3 接收与测距电路调试 (206)
学习与思考 (208)
巩固与练习 (209)
第16章 LED灯驱动设计 (210)
16.1 小功率LED灯驱动 (211)
16.1.1 电路设计 (211)
16.1.2 装配与调试 (213)
16.2 大功率LED灯驱动 (214)
16.2.1 恒流驱动电路设计 (214)
16.2.2 装调与测试 (217)
学习与思考 (218)
巩固与练习 (219)
第17章 数控电源设计 (220)
17.1 整流单元电路 (221)
17.1.1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221)
17.1.2 整流滤波电路调试 (222)
17.2 过流、限流保护电路 (223)
17.2.1 过流、限流保护电路设计 (223)
17.2.2 过流保护电路调试 (224)
17.3 辅助电源电路 (224)
17.3.1 单片机(+5 V)电源设计 (224)
17.3.2 负电源(-5 V)设计 (225)
17.3.3 辅助电源电路调试 (226)
17.4 D/A转换电路 (227)
17.4.1 D/A转换电路设计 (227)
17.4.2 D/A转换电路调试 (228)
17.5 键盘与显示电路 (228)
17.5.1 硬件设计 (228)
17.5.2 显示电路调试 (230)
17.5.3 键盘电路调试 (231)
17.5.4 软件设计 (231)
17.6 电压输出控制电路 (233)
17.6.1 电路设计 (233)
17.6.2 调试与测试 (235)
17.6.3 故障处理 (236)
学习与思考 (236)
巩固与练习 (237)
第18章 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239)
18.1 本机振荡电路 (240)
18.1.1 本机振荡电路设计 (240)
18.1.2 本机振荡电路装配与调试 (241)
18.2 高频放大电路 (243)
18.2.1 高频放大电路设计 (243)
18.2.2 高频放大电路装配与调试 (243)
18.3 混频电路 (244)
18.3.1 混频电路设计 (244)
18.3.2 混频电路调试 (244)
18.4 解调电路 (245)
18.4.1 解调电路设计 (245)
18.4.2 解调电路调试 (246)
18.5 音频放大电路 (246)
18.5.1 音频放大电路设计 (246)
18.5.2 音频放大电路调试 (247)
18.6 整机调试与故障处理 (247)
18.6.1 整机调试步骤 (247)
18.6.2 故障分析与排除 (248)
学习与思考 (249)
巩固与练习 (249)
第19章 声控报警器设计 (250)
19.1 10 V/6 V变换电路 (251)
19.1.1 10 V/6 V变换电路设计 (251)
19.1.2 10 V/6 V变换电路调试 (252)
19.2 555多谐振荡电路 (253)
19.2.1 555多谐振荡电路设计 (253)
19.2.2 555多谐振荡电路调试 (254)
19.3 555单稳态电路 (254)
19.3.1 555单稳态电路设计 (254)
19.3.2 555单稳态电路调试 (255)
19.4 声音检测电路 (256)
19.4.1 声音检测电路设计 (256)
19.4.2 声音检测电路调试 (257)
19.5 自然光检测电路 (257)
19.5.1 自然光检测电路设计 (257)
19.5.2 自然光检测电路调试 (258)
19.6 蜂鸣器驱动电路 (259)
19.6.1 蜂鸣器驱动电路设计 (259)
19.6.2 蜂鸣器驱动电路调试 (260)
19.7 声控报警器验收与故障处理 (260)
19.7.1 声控报警器验收 (260)
19.7.2 整机故障处理 (261)
学习与思考 (262)
巩固与练习 (262)
参考文献 (263)

前言/序言

人类已进入21世纪,各式各样的电子新产品层出不穷,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每门学科或每个行业都与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均开设有电子类专业,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等综合应用能力。我校为培养电子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已开设“电子产品设计”课程多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高、专业对口率高、就业率高,电子设计特长生比较多,学生在每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屡获全国一、二等奖及省一、二、三等奖。

本书是在2016年本课程教学经验与企业实践基础上,结合最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与要求,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方法编写而成的,内容分为3篇:第1篇(第1~4章)介绍元器件的选用,第2篇(第5~11章)介绍单元电路设计,第3篇(第12~19章)介绍电子产品设计。其中第1~2篇以电子设计手册的形式编写,建议用很少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或由学生自学完成;第3篇为课程核心内容,主要通过7个实际电子产品来学习电子产品的设计原理、步骤与方法等技能。

本书着重选择7个电子产品(信号发生器、多路远程温度测试仪、超声波测距仪、LED灯驱动、数控电源、无线调频接收机、声控报警器)进行设计,项目任务基本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内容,可训练学生的电路设计、PCB设计、产品制作、产品调试、产品检测及故障处理等综合应用能力。

本书既是电子产品设计教材,又是电子产品设计手册。电子产品设计的关键:首先是科学地选用或设计单元电路,并能对单元电路进行改进,使之符合设计功能和指标要求;其次是科学地选用电子元器件,使元器件经济实用。为此,本书第1~4章是电子元器件的选用知识,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变压器、分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第5~11章为单元电路的设计,包括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RC有源滤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功率驱动电路、电源电路及高频电路等。这些内容都以技术手册的形式编写,主要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第12~19章为教学内容,主要通过7个实际电子产品来学习电子产品的设计原理、步骤与方法等技能。本书以7个电子产品项目设计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电子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本书还配有“学习与思考”“巩固与练习”“设计要点”等内容,便于学生高效率开展学习。

本课程内容及7个实际电子产品设计项目的参考学时如下表所示,各院校可根据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学需要和实验实训环境对项目任务和学时数进行适当调整。

?

篇序 序号 项目名称 参考学时

第1篇 第1~4章 元器件的选用 2

第2篇 第5章~11章 单元电路设计

第3篇 第12章 电子产品设计流程 2

第13章 信号发生器设计 10

第14章 多路远程温度测试仪设计 12

第15章 超声波测距仪设计 12

第16章 LED灯驱动设计 12

第17章 数控电源设计 12

第18章 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12

第19章 声控报警器设计 10


本书为高等职业本专科院校相应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开放大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中职学校和培训班的教材。若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书可作为参赛学生查阅单元电路、电子元器件资料及技能训练的必备手册。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缺点,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电子教学课件、习题参考答案,请有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再进行下载,如有问题,请在网站留言板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E-mail:gaozhi@phei.com.cn)。



《光影绘梦:数字影像的视觉叙事密码》 序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海量的视觉信息所包围。从手机屏幕上滑过的短视频,到大银幕上恢弘的史诗,再到社交媒体上精心设计的海报,数字影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塑造着我们的认知,触动着我们的情感,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我们是否曾真正思考过,这些触手可及的“画面”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智慧与技巧?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像素的堆叠,还是情感的传递?是信息的罗列,还是故事的编织? 《光影绘梦:数字影像的视觉叙事密码》并非一本探讨电子产品硬件构造或软件编码的枯燥手册,也不是一份关于电路原理或芯片技术的学术论文。相反,它是一次深入探寻数字影像艺术奥秘的旅程,一次对“如何用光影讲述故事”的深刻剖析。本书致力于揭示那些让静态图片焕发生机、让动态视频引人入胜的视觉语言,以及这些语言如何被巧妙地运用,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触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我们 sống trong một thế giới nơi thị giác chiếm ưu thế, và hình ảnh kỹ thuật số đã trở thành phương tiện giao tiếp và biểu đạt chủ yếu. Từ những bức ảnh chia sẻ trên mạng xã hội đến những thước phim bom tấn hoành tráng, mỗi hình ảnh đều mang trong mình một thông điệp, một câu chuyện. Nhưng liệu chúng ta có thực sự dừng lại để suy ngẫm về cách những hình ảnh đó được tạo ra, cách chúng tác động đến chúng ta, và cách chúng có thể được sử dụng để truyền tải ý tưởng và cảm xúc một cách hiệu quả nhất? Cuốn sách này không đi sâu vào các chi tiết kỹ thuật phức tạp của việc chế tạo thiết bị điện tử hay lập trình phần mềm. Thay vào đó, nó là một hành trình khám phá thế giới phong phú và đầy mê hoặc của nhiếp ảnh kỹ thuật số và quay phim. Chúng ta sẽ cùng nhau giải mã những nguyên tắc cơ bản và nâng cao để tạo ra những hình ảnh có sức ảnh hưởng mạnh mẽ, không chỉ về mặt thẩm mỹ mà còn về mặt khả năng kể chuyện. 第一章:光影的语言:解构视觉元素 本章将带领读者从最基础的视觉元素开始,重新认识构成一幅数字影像的“基石”。我们将深入探讨: 光线的魔术: 光是摄影的灵魂。我们不谈论曝光参数和白平衡的设定,而是聚焦于光线的“性格”——它是柔和的,还是硬朗的?是定向的,还是弥散的?它从何而来,又如何与被摄对象互动?我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和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效果,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来塑造情绪、强调重点、构建氛围。例如,午后的暖阳如何赋予画面温馨感,而夜晚的冷色调又如何营造神秘或孤独的氛围。我们还将触及逆光、侧光、顶光等不同布光方式所能产生的独特视觉效果,以及如何运用阴影来增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色彩的情感: 色彩并非仅仅是屏幕上的像素点,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本章将深入分析色彩的心理学效应,探讨冷暖色调、对比色、互补色以及单色系的运用如何影响观者的情绪和认知。例如,红色为何常与激情、危险相关联,蓝色又为何传递平静或忧郁。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色彩搭配来引导观者的注意力,统一画面的基调,甚至讲述潜藏的故事。我们将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色彩的解读差异,以及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恰当运用色彩。 构图的韵律: 画面中的元素如何排列,才能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冲击力?我们不讨论镜头焦段或景深控制,而是关注构图的“骨架”。从经典的“三分法”、“黄金分割”到更具创意的“对称构图”、“引导线构图”,我们将解析各种构图法则背后的视觉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突出主体,营造空间感和故事性。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打破常规的构图来制造视觉张力,如何运用前景、中景、后景的层次感来丰富画面。 线条的律动: 直线、曲线、斜线……它们在画面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单纯的视觉符号,还是传递着动感、方向和力量?本章将探讨不同线条的视觉语言,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观者的感知,例如,水平线带来的稳定感,垂直线带来的庄严感,以及曲线带来的流动感。我们还将分析线条如何被用来引导观者的视线,形成视觉路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 第二章:叙事的魔法:构筑视觉故事 有了扎实的视觉元素基础,我们便可以开始构建引人入胜的视觉故事。本章将揭示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画面,传达信息、激发情感、引发思考: 情绪的渲染: 如何让画面“说话”,表达出喜悦、悲伤、愤怒、惊恐等复杂的情感?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光影的明暗对比、色彩的冷暖变化、以及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有效地渲染和传达情感。例如,通过特写镜头捕捉人物眼中的泪光,或通过模糊的背景突出人物内心的孤独。我们将分析蒙太奇手法如何通过画面的快速切换,叠加情感层次。 节奏的掌控: 无论是静态图片还是动态影像,节奏都至关重要。本章将分析如何通过画面的疏密、景别的变化、以及动态元素的运用,来控制观众的观看节奏,营造紧张、舒缓、或兴奋的氛围。在静态摄影中,我们会讨论通过画面元素的密集度来影响“观看时长”;在动态影像中,则会深入分析剪辑的快慢、转场的选择如何影响叙事的流畅度和观众的沉浸感。 视角的选择: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视角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我们将探讨高角度、低角度、平视以及主观视角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观众对被摄对象的认知和情感投射。例如,低角度拍摄能够赋予人物伟岸感,而高角度则可能使其显得渺小。我们将分析主观视角如何让观众“身临其境”,如同亲身经历一般。 留白与想象: 有时,未被直接呈现的内容反而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本章将深入探讨“留白”的艺术,以及如何通过画面中的暗示和象征,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我们将分析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留白艺术如何被借鉴到现代数字影像创作中,以及西方摄影中通过虚化背景来突出主体,引人遐想的手法。 第三章:故事的升华:数字影像的深度应用 在掌握了基础的视觉叙事原理后,本章将进一步探讨数字影像在不同领域的深度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人像摄影的情感肖像: 如何捕捉人物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我们将关注如何通过眼神、姿态、环境烘托,以及恰当的光影运用,来塑造有深度、有故事感的人物肖像。我们不讨论相机型号,而是专注于如何“读懂”人物,并通过镜头去“讲述”他们的故事。 风光摄影的宏大叙事: 如何用镜头记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赋予其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情感?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对自然光的敏锐捕捉,对地貌特征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宏大场景的构图,来呈现壮丽的风光。我们将分享如何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捕捉到风光最美的瞬间。 纪实摄影的“瞬间之眼”: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瞬间?本章将关注如何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如何在快节奏的现场环境中迅速反应,以及如何通过简洁有力的画面来传递真实的故事。我们将强调纪实摄影的伦理原则,以及如何尊重被摄对象。 商业摄影的营销之道: 如何让产品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并成功地传达品牌理念?我们将分析商业摄影的策略性,包括如何通过光影、色彩、构图来突出产品的特点,如何通过场景和模特的配合来营造消费场景,以及如何通过视觉语言来建立品牌形象。 动态影像的蒙太奇与节奏: 扩展到视频领域,我们将深入探讨剪辑的艺术,包括不同类型的转场、画面切换的速度,以及背景音乐和音效的配合,如何共同构建出有节奏、有张力的叙事。我们将分析电影、广告、纪录片等不同类型的动态影像,如何运用蒙太奇来达到不同的叙事目的。 结语 《光影绘梦:数字影像的视觉叙事密码》旨在成为您探索数字影像艺术的向导,它不提供快捷的“套路”,而是引导您去理解“为什么”。通过对光影、色彩、构图、以及叙事技巧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帮助您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的心灵,以及一双能够用镜头讲述精彩故事的双手。 在这个视觉至上的时代,掌握数字影像的叙事密码,不仅是创作的技能,更是一种理解世界、连接他人的能力。愿本书能点燃您对视觉创作的热情,让您在光影的世界里,绘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梦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电子产品设计》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以一种极其生动的视角,带领我走进了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电子产品背后,那充满奇思妙想和严谨科学的世界。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解开一个又一个有趣的谜题,从手机那块神奇的触摸屏,到家里那台永远不知疲倦的冰箱,再到身上那块可以监测心率的智能手表,它们是如何一步步被构思、被设计、被制造出来的?书中并没有枯燥的技术参数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那些突破性的技术是如何被发现的,又是如何被巧妙地融入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为什么有些产品用起来就让人爱不释手,而有些则让人抓狂。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按钮,背后可能蕴含着无数次的测试和优化。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也让我对那些默默付出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充满了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次关于创新、关于美学、关于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深度思考。它拓展了我对“设计”的理解,让我看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电子产品无限可能性的想象。

评分

这本书《电子产品设计》,让我对电子产品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它不似市面上许多晦涩难懂的技术专著,而是以一种极其宏观且具有远见的视角,勾勒出了电子产品从概念到成型的全景图。它没有拘泥于某个单一的技术领域,而是将工业设计、用户体验、材料科学、甚至市场营销策略等多元元素融汇其中,展现了电子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和交叉性。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用户中心”理念的贯穿始终的强调,它不仅仅是口号,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阐述了如何将用户需求、情感偏好、甚至文化背景融入到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例如,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用户对产品颜色、形状、操作方式的偏好差异的分析,让我大开眼界。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设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的书。它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有些产品能够长久地占据用户的心,而有些则昙花一现。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也十分精练,虽然涉及的领域广泛,但却不显得杂乱,反而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流畅感,让我读起来既感到充实,又充满启发。

评分

《电子产品设计》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电子产品枯燥、冰冷的印象。书中描绘的,并非是冰冷的芯片和电路板,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人文关怀的创新过程。它以一种极其富有故事性的方式,揭示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电子产品背后,隐藏着的智慧、创造力和对人类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共情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的章节,它让我明白了,优秀的产品不仅仅是满足基本功能,更是要能够触动用户的情感,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中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智能家居如何通过学习用户习惯来提供个性化服务,又比如可穿戴设备如何通过精美的设计来融入时尚潮流。这些都让我看到了电子产品设计的无限可能性。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严谨的逻辑分析,又不失感性的思考,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的设计工作室,与那些充满激情的创造者们一同探索。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科技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也让我对未来电子产品的形态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评分

我最近读完的《电子产品设计》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电子产品”的固有印象。我一直以为,电子产品就是冰冷的技术堆砌,是工程师们用复杂的代码和电路板堆砌出来的冰冷机器。但这本书,用一种极其温暖和人性化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电子产品设计背后,那颗跳动着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心。它不像其他技术书籍那样,上来就讲各种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电子产品?”、“什么样的设计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书中那些关于人体工程学、色彩心理学、甚至用户行为分析的章节,都让我大开眼界。我突然意识到,原来那些让我用起来顺手的设备,背后都是经过了多么细致入微的考虑。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如何理解人、如何满足人的需求。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设计师,在深夜里,对着一块电路板,一遍遍地思考,如何才能让这个冰冷的机器,拥有温度,变得更加懂你。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让我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也让我对未来电子产品的设计充满了期待。

评分

《电子产品设计》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身边那些熟悉的科技产品。以往,我总以为电子产品的诞生,就是一堆科学家和工程师闭门造车的结果,充满了理性的计算和冰冷的逻辑。然而,这本书却像一位睿智的向导,引领我探索了电子产品设计中那些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软实力”。它不仅仅停留在硬件的集成和功能的实现,更深入地剖析了产品如何与人产生情感上的连接,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书中关于“设计思维”的探讨,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一个成功的电子产品,其核心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复杂的技术转化为简单易懂、甚至充满乐趣的使用体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迭代”和“原型”的强调,这让我明白,伟大的产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优化的过程。这种对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对用户反馈的高度重视,无疑是电子产品能够深入人心的关键。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十分引人入胜,它将抽象的设计理念,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比喻,变得触手可及,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