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王陽明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麵都有顯著作為的大傢,本書從現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齣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瞭王陽明在立誌、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麵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以期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
目錄
序章 王陽明心學的影響
心學的流傳
心學對中國的影響
心學對其他國傢的影響
第一章 寬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欲修身,先養心
看破繁華,不動於氣
不忙不亂,不焦不躁
身處泥濘,遙看滿山花開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空心,纔能容萬物
讓生活迴歸簡單
第二章 誠心: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真心著眼,敦本尚實
保持本色,齣以真情
樸實的人生態度
泰然自處,真心生活任天然
清水芙蓉,純然初心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至誠勝於至巧
不欺不詐,信守承諾
第三章 進取心:立誌由心,量力而行
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靠人不如靠己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誌當存高遠,路從腳下行
不搞偶像崇拜,隻是做好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
第四章 道德心:小贏靠智,大贏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財物不如仁義
以德為先,德纔兼備
君子如玉亦如鐵
頂天立地,剛正不阿
養一身浩然正氣
好德如好色
以德服人
第五章 孝敬心:以孝安傢,以敬持傢
孝順在當下
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
孝是生存必備的品質
能養隻是一半的孝
時刻念父母生養之恩
為父母盡點兒心
有誠心,纔能讓父母寬心
第六章 素淨心:減一分人欲,得一分輕快
身外物不奢戀
心安理得,知足常樂
“財”是靜心的攔路虎
養心在於寡欲
看淡功名利祿
淡泊明誌
安貧樂道也是信仰
徒有虛名不中用
不為名利所纍
少一些欲望,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 喜樂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心是快樂的根
沉浮動靜皆人生
幸福在於追求得少
人生不必太較真
幸福源自內心的簡約
時時微笑,雨打芭蕉也無愁
要活得輕快灑脫
第八章 決心:知行閤一,言行一緻
慎思之,篤行之
把學問用在實處
成功不在難易,在於身體力行去做
韆裏之行,始於當下
大膽嘗試,實踐齣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緻
第九章 細心: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事事精細成就百事,時時精細成就一生
學無息止,巔峰之上有巔峰
把握現在,認真做每一件事
不懈追求,不懈努力
勤於求知,細於做事
第十章 忍耐心: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苦是樂的源頭,樂是苦的歸結
麵對成敗淡定處之
學會忍耐,纔能苦盡甘來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華
忍得一時方能成就偉業
人生需要反復磨煉
深陷逆境,其實“彆有洞天”
寂寞是最大的考驗
第十一章 反省心:靜察己過,不論他人是非
靜察己過,勿論人非
自省是滌蕩心靈的清泉
終日不忘反省
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君子改過,人皆仰之
反觀自身,不斷自我提升
第十二章 謹慎心:三思而後言
近話遠說
言辭不可太露骨
管好自己的舌頭
贊美也要有度
少妄言,多好話
言滿天下無口過
第十三章 包容心:能容能恕,厚德載物
待人處世,忍讓為先
退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
宰相肚裏能撐船
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不急人怒,忍讓內斂
恕人之過,釋人之嫌
忍小事成大事
心存厚道,寬容他人
第十四章 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善待彆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愛齣者愛進,福往者福來
與人為善,暖人暖己
愛人者人愛之
每一種善行都有迴聲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十五章 平常心: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飢來吃飯倦來眠
適時裝糊塗
生命任其流衍,心體安穩平裕
隨時隨地,隨遇而安
平常心,心平常
抱樸守拙,藏行不露
濁者自濁,清者自清
點一盞光而不耀的心燈
第十六章 謙卑心:謙受益,滿招損
不爭纔能無憂
低頭是一種智慧
在其位,善謀其政
上梁正,則下梁不歪
與貪婪斷交,與清風做伴
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禮讓功勞
虛懷若榖,吞吐萬韆
方圓處世,剋服輕傲事事順
第十七章 果敢心:成事在謀,謀事在斷
勇而無謀是大忌
得人心者得天下
應時而變,兵貴在“活”
因地製宜,因時而化
製勝戰術應變化多端
抓住時機,一擊製勝
不打無準備之仗
不怒自威
第十八章 淡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寜靜緻遠
不動心,不煩惱
順境逆境都從容
靜坐靜思,不被外物所擾
心清淨,便悠然自得
……
精彩書摘
不搞偶像崇拜,隻是做好自己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
——王陽明
偶像崇拜自古有之,偶像的含義因時代的變遷而有所不同。就中國傳統的儒學思想而言,更多的是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種神秘力量的象徵物。這種象徵物,既可以是塑造成形的佛像,也可以是活生生的人物。就其本質而言,偶像具有供人仿效、提供精神力量的積極作用。然而,它也可能導緻崇拜者自主意識的迷失。
我們崇拜偶像是為瞭給自己樹立一個榜樣,從而完善自我。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來自外界的考驗越嚴苛,我們進步的空間就越大。隻有經受住嚴峻的考驗,纔能在韆般摺磨、萬般痛苦之後“立地成佛”。被視為偶像之人,他們以自身的成就為世人樹立瞭榜樣,並非要壓倒眾人而獨占鰲頭,更希望的是後繼之人大膽超越,有所創新。若在偶像崇拜的過程中迷失瞭自我,盲目模仿他人,將永遠活在偶像的陰影中不得解脫。這樣的人隻剩軀殼,而埋沒瞭一顆自由跳動的心。尤其是那些已逝的偶像,生前的豐功偉績載於青史,更容易令人陷入其陰影之中而無法自拔。
王陽明所言“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指齣聖人與天地萬物、蕓蕓眾生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彆,隻要是適閤自己的,都可以為我所用。因此,對於心中崇拜的偶像,我們可以藉鑒其思想,而不應迷信其僵硬的軀體。盲目的偶像崇拜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而有所選擇、取其精華的偶像崇拜,纔能鋪平成功的人生之路,激發齣於後世有益的人生智慧。
誠然,每個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幾位令自己無比佩服、無比崇拜的偶像。在樹立人生誌嚮的時候,多以偶像為目標,為人處世以偶像的作風為參照。這就容易忽略真正適閤自己的人生方嚮,忘記瞭偶像所具備的不一定都適閤自己,強行模仿隻會適得其反。王陽明“格竹子”失敗的事件就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啓示,他崇拜硃熹,認真鑽研硃子學說的同時,還仿照硃熹提齣的格物緻知理論“格竹”,沒有悟齣萬物的道理,反而落得一身病痛。這次體驗,讓王陽明對硃子學說産生瞭疑惑,為他走上自己的學術探索之路打下瞭基礎。
王陽明講“立誌貴專一”,前提便是“於始生時刪其繁枝”“於始學時去夫外好”。因此,對於偶像,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欣賞、藉鑒,以其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激發前進的鬥誌,實現智慧的解脫。絕不能過分地崇拜偶像,使自己的思想、行動以及豐富的創造力受到束縛,最終成為偶像的奴隸。
人貴有自知之明
“後儒不明聖學,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體認擴充,卻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隻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紂心地,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如何做得?”
——王陽明
《傳習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一對父子發生爭執,互相控訴對方,想請王陽明為其評理。王陽明聽他倆說完之後,對他倆說瞭一番話,話未說完,父子倆就抱頭痛哭,冰釋前嫌而離去。弟子們都很好奇,問先生:“您對他們說瞭什麼,令他們這麼快就有所感悟瞭?”王陽明說:“我對他們說,舜是世間最不孝的兒子,而舜的父親瞽叟是世間最慈愛的父親。”弟子們愕然,繼續請教先生。王陽明解釋說:“因為舜常常認為自己不夠孝順,所以他能做到至孝;而他的父親瞽叟常常以為自己已經非常慈愛瞭,所以做不到真正的慈愛。瞽叟隻想著舜是他從小養大的,今天憑什麼不能取悅我、讓我高興,他不知道自己的心已受後妻的影響改變瞭,還自以為對舜慈愛,所以就越不慈愛;而舜隻想著父親在他小時候是多麼愛他,今日不愛他是因為他不夠孝順,於是他每天反省自己不夠孝順的地方,因此就越來越孝順。”
眾所周知,舜是中國古代有名的孝子。王陽明之所以說舜是世間不孝之子,是為瞭讓那對互相控訴的父子明白,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責怪他人。
人貴有自知之明,但自知的獲得,又談何容易!隻有經曆暴風驟雨的洗禮,雪壓霜欺的磨礪,在無數次地跌倒中爬起,纔能夠找到真實的自我,纔能夠正確麵對自己的對與錯、美與醜、善與惡,從內心做到不怨天尤人,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再通過不斷修補與完善,嚮更加完美的人生靠近。可見,自知之明的“貴”字來得何其不易!
自以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為瞭解自己是大多數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瞭解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人生如秤,對自己的評價輕瞭容易自卑,重瞭則容易自大;隻有把握準確,纔能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自知無知纔求知,自知無畏纔拼搏。倘若連自己擅長什麼、欠缺什麼都不知道,又何談奮力拼搏、努力改進呢?因此,自知之明總是在無邊的黑夜中熠熠生光,為不同的人生指引正確的方嚮。有瞭自知之明,纔能在深淺之間權宜做人。
理發師有一把颳臉刀,它不僅十分漂亮,而且工作齣色。有一段時間,理發師因事外齣,理發店裏沒有顧客光顧瞭,颳臉刀閑得無聊,突然想要齣去見見世麵,並在眾人麵前展示一下自己。
颳臉刀剛邁齣門檻,太陽光射進來,在它的刀刃上閃齣耀眼的光芒。它非常得意,覺得自己實在是瞭不起。
經曆瞭如此壯麗的場麵,颳臉刀已經不願意再迴到理發店去為理發師服務瞭。“那破舊的小小理發店,怎能配得上我這鋒利的刀刃呢?我得找個僻靜的角落躲藏起來,讓那個討厭的理發師再也找不到我。”
從此,理發師再也見不到這把颳臉刀的蹤影瞭。
幾個月過去,多雨的季節來臨瞭。躲藏已久的颳臉刀決定齣來透透氣,卻沒想到在它跳齣刀鞘時已經銹跡斑斑瞭。
颳臉刀知道自己錯瞭,它悔恨地痛哭:“我為什麼忍受不住誘惑呢?善良的理發師照顧我、保養我,他曾為我的勞動充滿自豪!可現在,一切都失去瞭,我的刀鋒生齣令人厭惡的銹斑。”
有自知之明纔能讓我們明曉得失、看清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王陽明說,不知道從自己內心的良知良能上去體認擴充,卻去強求他所不能做到的事,一味隻是希高慕大,不知道自己是桀、紂心地,又如何能成就像堯、舜那樣的事業呢?
人生的旅途有韆百條路,是選擇距離較遠的平坦大道,還是近在咫尺的崎嶇山路,因人而異。“成名成傢”固然風光,但絕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實現,“心想事成”有時候不過是美好的願望罷瞭。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平淡快樂的生活比功成名就更有意義。無論是能力上還是思想上的力所不及,都有可能陷入理想與現實之間那道永遠不可逾越的鴻溝。自知之明的可貴之處,便在於它能指導人們量力而行,選擇一條適閤自
己的人生道路。
……
前言/序言
王陽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傢、教育傢、文學傢、書法傢、哲學傢和軍事傢,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麵都有顯著作為的大傢。作為思想傢,他開創瞭儒學新天地,成為一代“心學”宗師;作為軍事傢、政治傢,他立下瞭不世之功,彪炳史冊。他在立德、立功、立言上皆居絕頂,成就“真三不朽”,實現瞭古今聖賢的最高人格理想。其獨具一格的心學思想流傳至今,響徹中外,在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傢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王陽明齣生於明朝中期一個世代為官的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瞭良好的教育,熟讀聖賢書,並以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他興趣廣泛,不僅詩文齣眾,還熱衷於騎射兵法。但在那個政治腐敗、社會動蕩、學術頹敗的時代,他卻命途多舛,青年時科考屢試不中,及至二十七歲時纔考中進士,正式步入仕途;在任兵部主事時,因反對劉瑾等宦官為政,被貶謫為龍場驛丞;後再次受朝廷重用,平亂屢建世功,榮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在學術思想方麵,他鑽研硃熹“格物緻知”的儒傢思想,對“存天理、去人欲”之說産生瞭疑惑,認為硃子學說不是真正的聖人之學,“心學”纔能解釋其中的睏惑,從而轉學陸九淵的學說,並將其發揚光大。因而,王陽明和孔子、孟子、硃熹並稱為“孔、孟、硃、王”。中國著名學者郭沫若曾說:“王陽明是偉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傢精神的復活者。”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甚至認為,王陽明是近五百年來儒傢的源頭活水。更有甚者說,中國曆史上隻有兩個聖人,他們分彆是孔子和王陽明。可見,王陽明在中國傳統儒傢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立新兩方麵的重要地位。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大緻可分為三個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閤一的認識論和緻良知的修養學說,旨在呼喚人的本體意識,著重強調個體本身的價值和自我人性的修養。第一,心即是理的人生論。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是心學說的基本觀點。王陽明認為人心是根本的問題,是産生善與惡的源頭。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於心。第二,知行閤一的認識論。針對當時社會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陽明提齣瞭知行閤一說,糾正瞭硃熹先知後行的知行觀。他認為知和行是不能相分離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總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第三,緻良知的修養學說。王陽明摸索緻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百死韆難中得來”,是“韆古聖賢相傳的一點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緻良知就是讓心迴到“無善無惡”明潔的本真狀態,是通過主體的意識達到自我道德的修養,規範自我的行為。因此,緻良知被稱為王陽明心學的核心部分。從良知齣發,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聖人。隻要維護心為本體,做到心外無物,追求透徹的本心,胸懷灑脫、超然入聖,便沒有什麼睏難可言!這個思想一齣世,便産生瞭振聾發聵的作用,打破瞭程硃理學的禁錮,為萎靡消沉的社會灌注瞭生機與活力,一時間心學占據瞭當時學術的主導地位。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産生瞭巨大的影響,而且對現在的社會也具有深刻的意義。麵對節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生活,疲憊不堪的人們精神生活逐漸荒蕪,心靈也越發孤獨。王陽明的心學高揚主體意識,強調內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灑脫,對改善現代人的精神狀態有著積極的作用,可以讓疲憊脆弱的現代人重新獲得強大的內心,在浮躁的社會中獲得內心的寜靜、充實與幸福,是現代人修養身心的最佳指導思想;同時,王陽明的心學對現代人個性的發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業的開拓進取也都有著有益的啓示。由此,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 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我們不應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樣漫無目的地漂泊,內心充滿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喚心靈的迴歸。王陽明的心學就這樣重新齣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它對於我們為人處世的引導,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它的深邃與寬廣;而它對我們心靈的蕩滌與關懷,又使我們感覺它離我們很近,溫馨而質樸,毫無艱深晦澀之感。觸摸王陽明的心學,就如同用雙手輕輕撫摸心裏最深層的秘密,或許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便理解瞭它的深意,就像禪宗裏拈花微笑般默契與隨意,一個頓悟就洞悉瞭它的真諦。
知行閤一:王陽明心學(升級圖解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知行閤一:王陽明心學(升級圖解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