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艺术学院:给孩子的40堂艺术设计课 [6-8岁] [THE SCHOOL OF ART]

了不起的艺术学院:给孩子的40堂艺术设计课 [6-8岁] [THE SCHOOL OF A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蒂尔·特里格斯 著,[英] 丹尼尔·弗罗斯特 绘,黄诗音 陈佳燕 译
图书标签:
  • 艺术启蒙
  • 儿童艺术
  • 艺术教育
  • 创意培养
  • 绘画
  • 设计
  • 手工
  • 亲子阅读
  • 6-8岁
  • 思维训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960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1578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THE SCHOOL OF ART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9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6-8岁
1、英国艺术科普社重磅出品的音乐启蒙书来到中国啦!
有“艺术界的哈佛大学”之称的伦敦艺术学院教授和D&AD;插画奖得主联手打造的艺术创意课,北大西方艺术史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赞誉推荐,《出版人周刊》《学校图书馆杂志》推荐!

2、艺术品位、设计思维促进孩子大脑活跃思考,形成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发现,从艺术设计的角度给孩子建立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正向促进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感知力!这将带给他们工作上的灵感和生活中的快乐,让孩子成为未来社会 “右脑创意时代”中的佼佼者!
3、用艺术带孩子看世界,是所有孩子的艺术启明灯!
一本书囊括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知识,让任何孩子都可以轻松快乐地学习到艺术的观察力和思考方式,在边玩边学中和世界连接,创造力和世界同步!
4、打造美妙家庭艺术亲子时光!
40节课程均配有艺术小游戏,随时随地边学边玩,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创作的奇妙时光!
5、精装大12开,四色全彩印刷,为小读者提供缤纷、有趣的阅读感受。

内容简介

“艺术界的哈佛”——伦敦艺术大学创意课来到中国啦!
《了不起的艺术学院》是有“艺术界的哈佛大学”之称的伦敦艺术学院教授和D&AD;插画奖得主为6岁以上的大朋友、小朋友倾情打造的艺术入门创意课,一本书囊括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知识,让孩子在边玩边学中创造力和世界同步,成为未来社会“右脑创意时代”的佼佼者!
全书由5位形态不一的卡通形象教授带领孩子们在40堂活波生动的艺术课中“玩转”艺术——每节课均以提问的形式先引发孩子们思考,教授再用风趣的语言、活泼的插画给孩子们娓娓道来这节课的要点。《了不起的艺术学院》内容由浅逐深,层层递进。从一根线条开始讲解到形状、颜色、透视等艺术的基本原理再到“好点子是怎么来的”“艺术的重要组成是什么”及“如何运用我们的灵感去创作”等一些具有启发性问题,生动有趣、讲解细致、插图精美。快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来场了不起的艺术设计之旅吧!

作者简介

[英] 蒂尔·特里格斯(Teal Triggs),伦敦艺术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副院长,有着多年的写书经验,尤其擅长用讲故事的沟通方式向孩子们传输知识。
[英] 丹尼尔·弗罗斯特(Daniel Frost),伦敦艺术家,插画供稿给《纽约时报》《时代周刊》以及众多出版社,曾获得D&AD;插画奖、并获得2013年伦敦新锐插画师奖。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半故事半图画书半知识书的融合,带上这本书和孩子一起去享受在音乐厅和歌剧院的快乐时光。”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书中问答式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很棒的一种形式,未来会被广泛推广。”
——《学校图书馆杂志》(School Library Journal)
----
“写给孩子的艺术设计课,让孩子们进入书中课堂时充满好奇,阅读后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北京大学 丁宁教授
----
“作为一本浅显易懂又系统完整的艺术设计启蒙书,不仅孩子需要,对艺术设计热爱的大众也同样值得一看!”
——中国美术学院 刘智海教授

目录

1 欢迎来到艺术学院
2-3 什么是艺术学院?
4-5 创意教授
为什么创意对于艺术设计很重要?
6-7 图形教授
为什么图形和形状对于艺术设计很重要?
8-9 感官教授
艺术设计如何教我们运用感官?
10-11 制作教授
我们可以运用哪些不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12-13 地球教授
艺术和设计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
---------
第一学期
14-15 创作艺术需要哪些基本元素?
16 第一课
线条是如何诞生的?
17 第二课
我们可以创作出哪些不同的线条?
18 第三课
如何用线条创作图形?
19 第四课
平面图形如何变成三维图形?
20-21 第五课
图形的外部有什么?
22-23 第六课
如何通过“明暗”展现图形的立体感?
24-25 第七课
“阴影”和“质感”如何让画作看起来更真实?
26-27 第八课
如何创作“图案”?
28-29 第九课
如何表示“方向”?
30-31 第十课
什么是色轮?
32 第十一课
如何让色彩变得更深或是更浅?
33 第十二课
如何让各种色彩达到“和谐”?
34 第十三课
如何通过“对比”让色彩更明亮?
35 第十四课
我们可以“看见”那些不存在的颜色吗?
36-37 第十五课
相同的颜色看上去总是一个样吗?
38-39 第十六课
不同颜色可能有时看上去是一个样吗?
40-41 第十七课
色彩会影响到你的情绪吗?

--------

第二学期
42-43 哪些设计原则有助于艺术创作?
44-45 第十八课
什么是“网格”?
46-47 第十九课
艺术中的“构图”是什么?
48-49 第二十课
如何运用“透视”?
50 第二十一课
什么是成“比例”?
51 第二十二课
如何画真实的人体比例?
52-53 第二十三课
如何制作“剪影”?
54-55 第二十四课
看上去“轻”或“重”是什么意思?
56-57 第二十五课
艺术中的“平衡”是什么?
58 第二十六课
什么是“对称”?
59 第二十七课
什么是“不对称”?
60-61 第二十八课
事物之间如何形成“对比”?
62-63 第二十九课
“视觉层次”如何影响视觉效果?
64-65 第三十课
怎么“排列”才能让构图变整齐?
66 第三十一课
什么是“重复”?
67 第三十二课
什么是艺术中的“韵律”?
68-69 第三十三课
重复、韵律和图案如何创作出视觉上的运动感?

--------

第三学期
70-71 如何运用掌握的新技能?
72-73 第三十四课
如何进行形象化思考?
74-75 第三十五课
如何用图画讲故事?
76-77 第三十六课
如何利用废物创作艺术?
78-79 第三十七课
如何运用艺术传达事实信息?
80-81 第三十八课
当我们不在场时如何与受众沟通?
82-83 第三十九课
什么是“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创作艺术?
84-85 第四十课
什么是“审美”?
86-89 年终艺术展
90 术语表
91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第一课
线条是如何诞生的?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教授们相聚一堂,准备给大家上第一课。
“那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好吗?”创意教授问,“什么是点?”图形教授起身从工作室天花板上的吊钩上取下一个小圆环:“点本身看上去就是一个小圆点。如果你用笔尖接触纸面,就能得到一个圆点,我们也把它叫作点。”
“但是,”制作教授打断道,“如果你保持笔尖与纸面的接触,并移动笔尖——任何方向都可以,点就会变成线。”
“没错!”创意教授接着说,“线条就是由一串紧密相连的点排列而成的。”
小游戏 :
拿出一支签字笔。你能画出许多紧密相连的点,让它们排成线吗?就像项链上紧密相连的珍珠一样。下面,先画出两个点,再分别用直线和曲线将它们连起来。线条就是由一串紧密相连的。点排列而成,就像我的这串珍珠项链一样。


第二课

我们可以创作出哪些不同的线条?
两点之间直线*短。线条弯曲、偏离原点时,就会产生曲线。创意教授请图形教授和制作教授分别抓住毛线的两个端点并拉直,这样就创作出了一条直线。然后,创意教授解释道:“两点之间直线*短。”
创意教授像走钢丝演员一样淘气地跳到图形教授和制作教授扯着的直线上。在她体重的压力下,直线的中间部分逐渐靠向地面,形成了曲线。
创意教授站稳之后对图形教授和制作教授说:“线条弯曲,偏离了原点就不再是直线了。”

小游戏
在板子上用大头钉固定两点,分别用一条直线和一条曲线将它们连起来,再量一量这两条线哪一条更长?


第二十一课
什么是成“比例”?
小游戏
简单地画一张脸,画上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再画一张一样大的脸,但是把眼睛画小些,耳朵画大些。哪张脸看上去不成比例?当所有元素的大小与周围环境相称时,就叫作成比例。

感官教授觉得现在该讲讲关于比例的知识了,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
“我们所说的比例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大小关系。”
其他几位教授一头雾水,感官教授却微笑起来。
“看看我的脸,”他说,“我的耳朵、鼻子、下巴等每个部分都与彼此构成一定的比例。不同元素之间的大小和距离的比较关系就叫作比例。当所有元素的比例和大小都合适时,才会构成和谐的视觉效果。这样,我们才能说所有的元素都成比例。”
感官教授指了指他的鼻子。他深吸了一口气,鼻子就开始变长了。他又扭了扭身子,耳朵也开始变大了。
“现在,看看我的眼睛和鼻子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看起来奇怪吗?”感官教授问,逗得其他教授“咯咯”笑。
“与脸上其他部位相比,我的鼻子和耳朵都不成比例!”他解释道。
然后他弯了弯手指,手也变大了。“我的手和我的身体也不成比例。”他一边说一边滑稽地拍了拍手。

第二十二课
如何画真实的人体比例?
小游戏
两臂伸展的距离等于身高。亲手实践一下这个理论吧。张开双臂,和朋友一起量一量从一只手的指尖到另一只手的指尖之间的距离,以及从头到脚的距离。这两段长度差不多一样吗?

教授们在谈论比例的时候,创意教授突然想到了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一幅名画:《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
“这幅画展现了完美的人体比例。如果你们想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可以运用这一比例。”创意教授说。
“虽然达·芬奇是500多年前的一位艺术家和科学家,”创意教授接着说,“但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重现他的那幅画吧!”
创意教授躺在地上,伸出手脚。她让图形教授在她周围画出一个正圆。
然后她保持头部不动,双腿下移,双臂端平,又让图形教授在她周围画出一个正方形。
“我们学了哪些关于正方形的知识?”创意教授问。
“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制作教授回答道。
“那么,如果我的身体与这个正方形完美契合,我的身体比例是什么样的呢?”创意教授又问。
“你身体的长和宽也相等!你两臂伸展的距离等于你的身高!”制作教授回答道。
“没错!”创意教授满意地笑着说。

前言/序言

欢迎来到艺术学院
亲爱的同学:
你想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吗? 艺术学院将带你开启创作之旅。
作为你的老师,我们五个人都各有所长,比方说会做东西、有创意、善用感官,我们将通过40堂课带领你探索创作艺术的各种新方法。
试试每一页上的各种活动,和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将平面图形变得立体,如何有趣地创作图案,探索颜色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喜怒哀乐……记住哟,你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寻找快乐!好好学习吧,你一定能发挥创意,获得成功。
那我们就新学期开学见吧!


什么是艺术学院?

新生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学习伟大艺术作品背后的基本概念。
这本书是由我们五位教授共同编写的,在设计这40堂课的过程中我们享受了无穷的乐趣。每位教授都可能会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为你们带来新颖独特的体验。我们一共有五个工作室,这些工作室都是世界上*具创造力的!每节课都会在其中一间工作室里进行。课上,我们将向你们介绍并讲解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和原则。还有一节课专门教你们如何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外。我们认为艺术设计有助于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工作室里,你们将有机会见到每一位教授,并在每节课*后通过一系列小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为学生,你们也要按要求在每年学院的艺术展上展示*终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通过画笔、蜡笔或拼贴等传统方式创作的绘画、雕塑或海报,也可以是通过电脑创作的数字作品。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来欣赏你们在艺术学院创作的作品。希望你们充满创意的想象力以及学习艺术设计的热情能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上艺术学院意义何在?

你们可能会想:艺术学院看上去和其他学院没什么不同。但你们很快就会发现这里的课程和你们以前上过的任何课程都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地方,学生们来自世界各地,个个充满想象力,共同进行艺术创作。我们喜欢实验、乐于冒险、勇敢尝试未曾体验过的事物,并且期待你们也能加入进来!
这里的艺术形式千姿百态,涵盖陶艺、珠宝、雕塑、绘画,以及平面设计、音效设计、动画、插画、时尚、纺织品设计和产品设计。在这里,我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设计,例如牙刷和电视机!另外,在带领你们设计新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会教给你们相关技艺以及手工艺和艺术设计史方面的知识。
在我们看来绘画很重要,因为绘画能教会你们观察事物。希望你们能随身带上一本速写本,便于展示你们的想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应对今后可能面临的挑战的方法。这本书中的40堂课将向你们介绍艺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和原则。每节课后都有一个小游戏或总结,希望你们能按要求巩固课上学到的知识。这里的答案不分对错!赶快通过这些小游戏尝试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开动脑筋,活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吧。
我们希望艺术学院能以新颖有趣的方式改变你们认识世界、看待世界的方式,带领你们踏上一段美妙的学习之旅。
现在该去工作室认识认识我们的五位教授啦。
同学们跟我来,课程就要开始啦!


好的,这里为您准备了一份不包含《了不起的艺术学院:给孩子的40堂艺术设计课 [6-8岁] [THE SCHOOL OF ART]》内容的图书简介,字数约1500字。 --- 《奇妙世界的探险家:开启孩子想象力的科学启蒙之旅》 图书简介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疆界如同星辰般浩瀚,而对于初探世界的孩子们来说,如何点燃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为重要。我们深知,教育的基石在于激发内在的驱动力,让学习成为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因此,我们为您呈现这本《奇妙世界的探险家:开启孩子想象力的科学启蒙之旅》——一本专为6至9岁儿童量身打造的、集趣味性、互动性与深度知识于一体的科学启蒙读物。 一、为何选择科学启蒙?——构建思考的底层逻辑 科学不仅仅是公式和定律,它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并与之互动的思维方式。在6至9岁的黄金发展期,孩子的大脑正处于构建抽象概念和因果关系的关键阶段。本书并非枯燥地罗列科学事实,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探险任务”,引导孩子们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思考:观察、提问、假设、实验、记录与得出结论。 我们聚焦于培养“流程性思维”。例如,在“生命起源的奥秘”章节中,我们不会直接告知生命如何演化,而是带领孩子通过模拟古老环境的观察,理解气候、水源与有机物之间的复杂联系,从而让他们自己“发现”生命的萌芽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远比被动接受知识来得深刻有力。 二、内容结构与核心板块解析 全书共分为六大探险主题,每一个主题都对应着一个宏大而迷人的科学领域,并被拆解为数十个可独立完成的迷你实验和观察日志。 主题一:地球的脉搏——地质与水文的奥秘 (The Earth’s Pulse) 这个板块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我们脚下世界的形成与变化。孩子将扮演“小小地质学家”。我们探讨山脉如何隆起、河流如何切割峡谷。 核心活动设计: “沙盘下的时间机器”。通过搭建简易模型,使用不同硬度的材料模拟板块挤压,直观展示地震和造山运动的宏观效果。孩子们将学习到“侵蚀”与“沉积”的概念,理解冰川如何雕刻地貌,以及火山爆发背后的能量释放机制。 知识点延伸: 矿物的识别入门(通过颜色、硬度、光泽进行初步分类),以及水的循环在地球物质迁移中的关键作用。 主题二:飞翔的秘密——大气与天文学初探 (Secrets of the Sky) 孩子们总是对头顶的星空充满向往。本板块将探索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层,以及太阳系内的邻居们。 核心活动设计: “自制气压计与风的舞蹈”。利用简单的瓶子和气球,制作简易气压计,观察气压变化如何预示天气。在天文学部分,我们将引导孩子认识星座的形成(而非死记硬背),利用自制简易星盘进行夜空定向,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昼夜和季节的影响。 知识点延伸: 太阳、月亮、地球三者的关系,潮汐现象的初步解释,以及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现象(例如彩虹的形成原理)。 主题三:万物的构造——物质与化学的初体验 (The Building Blocks of Everything) 这是对“看不见”的世界的一次勇敢探索。我们将物质分解到原子层面(用比喻和形象化的方式),理解元素的概念。 核心活动设计: “神奇的溶液混合实验”。通过混合食用苏打粉和醋、油和水等日常材料,让孩子亲眼见证“反应”的发生——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形成。重点培养他们区分“物理变化”(如融化、蒸发)和“化学变化”的能力。 知识点延伸: 介绍常见的几种元素(氧、碳、铁),理解“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转换及其能量变化。 主题四:生命的律动——生物学基础与生态平衡 (The Rhythm of Life) 本板块将聚焦于生命的结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核心活动设计: “植物的隐秘生活”。引导孩子进行长期的种子发芽观察日记,学习记录生长高度、叶片数量。通过“吸管彩虹”实验,直观展示植物如何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在生态部分,则通过食物链模型游戏,让孩子理解捕食者与猎物、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微妙平衡。 知识点延伸: 动物的适应性(例如沙漠动物如何节约用水),以及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责任。 主题五:能量的转换——物理世界的动力学 (The Dynamics of Energy) 能量是驱动世界运行的根本力量。本部分侧重于运动、力与简单的机械原理。 核心活动设计: “杠杆的力量与滑轮的秘密”。使用积木和直尺搭建简易杠杆,测量施加在不同支点上的力如何影响举起重物的难易程度。制作简易小车,研究摩擦力、推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延伸: 势能与动能的初步概念,光能、声能、热能(辐射与传导)的常见形式及其转化路径。 主题六:逻辑的迷宫——工程思维与系统设计 (The Labyrinth of Logic) 科学的最终目标是应用。这个模块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活动设计: “桥梁的承重挑战”。要求孩子利用提供的有限材料(如吸管、纸张),设计并建造一座能够承受特定重量的桥梁,并解释其结构力学原理。同时,设计一个简单的“交通信号灯系统”模型,理解输入、处理和输出的系统概念。 知识点延伸: 基础的电路连接(串联与并联的简单区分),以及问题分解与迭代优化的工程学步骤。 二、互动性与学习体验设计 本书的排版设计充分考虑了6-9岁儿童的视觉习惯和注意力跨度。 1. “小小科学家日志”: 每完成一个核心实验或观察任务后,都有一个专门的页面,鼓励孩子用图画、文字或数据图表记录他们的发现和感受。这不仅是知识的巩固,更是培养科学记录习惯的关键步骤。 2. “错题与修正角”: 科学探索必然伴随着失败。书中特别设置了一个区域,鼓励孩子记录“预测错误”或“实验失败”的经历,并引导他们思考“下次可以怎样改进假设或方法”,将失败视为通往成功的阶梯。 3. 高清晰度实景图与插画结合: 书中大量使用色彩鲜明、细节丰富的实景摄影图,辅以概念抽象的、便于理解的几何插图,确保抽象概念能被具象化。 三、培养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奇妙世界的探险家》旨在超越知识记忆,培养孩子们面向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 批判性思维: 不轻信任何结论,总是追问“为什么”和“如何知道”。 协作与沟通: 鼓励家长或同伴一起参与实验,共同讨论观察结果。 创新与实践能力: 强调动手操作,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现实中的解决路径。 本书是孩子打开科学世界的第一扇门,它不会给标准答案,而是会提供最坚实的工具和最广阔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在亲手触摸、亲眼见证的过程中,成长为真正自信、好奇、且富有逻辑的“奇妙世界的探险家”。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艺术爱好者,平时也喜欢研究一些适合儿童的艺术启蒙读物,因为我一直觉得,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更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偶然间看到了这套《了不起的艺术学院》,它的标题就非常吸引人,“给孩子的40堂艺术设计课”,听起来就很系统,而且针对的是6-8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正是孩子认知和创造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是艺术启蒙的黄金时期。翻开书,我立刻被它严谨又不失趣味的编排所折服。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绘画层面,而是将艺术设计领域的许多核心概念,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其中一讲关于“对称的美学”,不是枯燥地讲解几何知识,而是通过观察蝴蝶翅膀、叶子脉络,甚至生活中的建筑,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对称带来的和谐与平衡。还有“材质的触感”这一部分,会引导孩子去触摸不同的物体,感受它们表面的纹理和质感,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触觉感知和对材料的理解非常有帮助。另外,这本书也非常注重实践性,每一课都配有清晰易懂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体会艺术的乐趣。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将“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理念,这不仅仅是教孩子画画,更是培养他们的设计思维,让他们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和创造,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最近在为我们班的孩子寻找一些高质量的艺术启蒙材料,因为我发现很多孩子在涂鸦阶段会遇到一些瓶颈,比如颜色运用单一,造型总是固定的几种模式,缺乏想象力。看到《了不起的艺术学院》这套书,简直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首先,它的分龄设计做得非常到位,6-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接受一些更深入的艺术概念。我仔细研究了其中的一些课程,比如“透视的游戏”,它并没有直接教孩子画复杂的透视,而是通过引导孩子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比如一棵树,远处的小,近处的大,以及一条路的延伸感,让孩子初步理解空间感和透视的概念,这对于他们以后画风景或者更复杂的场景非常有帮助。还有“节奏的韵律”这一课,它会引导孩子去感受音乐的节奏,并将这种节奏感体现在绘画中,比如用大小不一的图形、疏密不同的线条来表现音乐的起伏,这能极大地丰富孩子作品的表现力。我非常喜欢书中的引导方式,它总能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有趣的故事入手,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探索艺术的奥秘。而且,这本书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不害怕犯错误,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至关重要。我相信,如果将这套书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能极大地提升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评分

我一直认为,给孩子选择课外读物,不能仅仅看书名是否“高大上”,更重要的是看内容是否真正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及是否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我看来,《了不起的艺术学院》这套书,可以说是完美地契合了这些要求。它以“40堂艺术设计课”为框架,但这40堂课绝非程式化的教学,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各种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环节。例如,在“形状的魔术”这一单元,它并没有简单地教孩子画圆形、方形,而是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中由各种基本形状组成的物体,比如窗户是方形的,球是圆形的,然后再鼓励孩子用这些基本形状去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组合思维和创造性。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课程是关于“叙事的图画”,它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引导孩子如何通过图画来讲述一个故事,这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充满了童趣,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尤其欣赏的是,这套书不仅仅关注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注重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让他们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套艺术启蒙读物,更是一本能够滋养孩子心灵、拓展他们视野的宝藏。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套书的名字,我还有些犹豫,觉得“艺术设计课”听起来会不会太严肃,孩子们会不会觉得枯燥?毕竟我家孩子才七岁,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但是当我拿到书,翻开之后,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设计理念真的太棒了!它将抽象的艺术和设计概念,通过极其有趣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光影的秘密”这一章,它不是枯燥地讲解光线原理,而是引导孩子观察光影投射在物体上的变化,鼓励他们用不同的颜色和笔触去捕捉这些瞬间的美,这就像在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还有“纹理的奇遇”,它鼓励孩子去触摸和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纹理,然后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去模仿和表现,比如用刮擦、点画、揉搓等方式,这让孩子意识到,绘画不仅仅是用画笔,还可以用手,用各种意想不到的工具。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很多课程都围绕着“观察”展开,比如观察天空的颜色变化,观察花朵的形状,观察动物的姿态,然后引导孩子将观察到的转化为自己的作品。我特别喜欢它提倡的“不拘一格”的创作理念,不要求孩子画得多么写实,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化表达非常重要。

评分

这套书真是太棒了!我家的孩子今年七岁,平时就对各种色彩和形状充满好奇,看到这套书的时候简直两眼放光。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色彩明亮,图案活泼,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我翻了一下,里面的内容真的非常丰富,不仅仅是简单的涂涂画画,而是从很多有趣的艺术视角去引导孩子。比如,它会从“光影的魔法”这个角度去讲绘画,让孩子理解光线是如何塑造物体形状的,这比单纯的教素描要有趣多了。还有“色彩的秘密”那一课,不是简单地讲红配黄等于橙,而是通过玩转色彩的情绪,让孩子感受不同颜色带来的不同感觉,比如用暖色调来表达快乐,用冷色调来表现安静。我觉得最惊喜的是,它还涉及到了设计思维,比如“造型的游戏”那一章,会鼓励孩子自己去观察生活中的物品,然后思考如何用简单的形状组合出新的东西,这简直就是在培养未来的小小设计师嘛!而且,书里的讲解方式非常生动,配图也很多,大部分都是小朋友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这更能激发孩子的模仿和创作欲望。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孩子一起开启这段奇妙的艺术之旅了,相信这套书一定能点燃他心中对艺术的热情,让他发现自己隐藏的艺术天赋。

评分

很不错哦,涨知识哦,强力推荐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大开本。很漂亮。比直接给小孩子红包要强。

评分

流畅设计适合小孩看,提高审美

评分

一直喜欢选择京东,能在他家买到的东西基本都是在他家,快递没话说

评分

大开本。很漂亮。比直接给小孩子红包要强。

评分

还好还好还好还好还好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

内容有点少内容有点少……

评分

这个书很不错,简单易懂,知识点突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