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園林硬質景觀工程設計/全國高職高專園林類專業規劃教材》通過對一個公園實例的詳細設計過程,係統地闡述瞭園林設計詳細設計階段的園林硬質景觀部分的設計步驟及方法。全書分竪嚮設計、園路工程設計、園林建築小品工程設計、山石工程設計、水景工程設計、園林給排水和供電工程設計、整套施工圖的繪製與齣圖七個項目。每個項目還設置瞭設計操作鞏固練習和理論復習題,可幫助學生鞏固學習該課程。
《園林硬質景觀工程設計/全國高職高專園林類專業規劃教材》突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的教育思想,注重理論與實寮相結閤,立足把設計操作過程與設計理論學習融為一體,加速提升學生的設計員崗位的職業工作能力。
《園林硬質景觀工程設計/全國高職高專園林類專業規劃教材》可作為園林工程技術、環境藝術、建築工程技術、城市規劃等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園林、景觀設計師,設計員的參考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前言
課程導入 園林硬質景觀設計基礎與課程項目概述
導入0.1 園林硬質景觀設計基礎
0.1.1 接受設計任務書階段
0.1.2 基地調查和分析階段
0.1.3 方案設計階段
0.1.4 詳細設計階段
0.1.5 施工圖階段
0.1.6 工程實施階段
導入0.2 課程項目概述
0.2.1 第一步:瞭解該公園設計項目整體情況
0.2.2 第二步:熟悉業主審定通過的公園設計方案
0.2.3 第三步:確定技術設計階段的設計任務、設計內容及進度安排
思考與練習
項目1 竪嚮設計
任務 完成總項目的竪嚮設計
1.1.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1.1.2 竪嚮設計理論基礎與內容
1.1.3 竪嚮設計的實踐錶達方法
鞏固訓練
思考與練習
項目2 園路與廣場工程設計
任務2.1 完成總項目的園路工程設計
2.1.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2.1.2 園路工程設計理論基礎與內容
2.1.3 園路工程設計的常用材料選擇實踐
2.1.4 常見的園路及其附屬工程構造設計實踐
鞏固訓練
任務2.2 完成總項目的園林廣場設計
2.2.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2.2.2 園林場地設計理論基礎與內容
2.2.3 常見園林場地類型的設計實踐
鞏固訓練
思考與練習
項目3 園林建築小品工程設計
任務3.1 完成總項目的花壇與園椅設計
3.1.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3.1.2 園林裝飾小品設計理論基礎與內容
3.1.3 常見花壇構造設計實踐
3.1.4 園椅造型與尺寸設計實踐
鞏固訓練
任務3.2 完成總項目的鏡心亭設計
3.2.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3.2.2 亭的設計理論基礎與內容
3.2.3 常見亭的構造及細部的設計實踐
鞏固訓練
思考與練習
項目4 山石工程設計
任務4.1 完成總項目的石景工程設計
4.1.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4.1.2 石景山石材料的類型與選擇
4.1.3 常見置石形式與方法實踐
鞏固訓練
任務4.2 完成總項目的假山工程設計
4.2.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4.2.2 假山設計理論基礎及內容
4.2.3 常見假山平立麵及結構設計實踐
鞏固訓練
任務4.3 完成總項目的塑石工程設計
4.3.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4.3.2 塑石設計理論僚礎與內容
4.3.3 塑石構造及錶麵處理實踐方法
鞏固訓練
思考與練習
項目5 水景工程設計
任務5.1 完成總項目的西入口廣場水池工程設計
5.1.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5.1.2 水池工程設計理論基礎與內容
5.1.3 水池結構及給排水係統設計實踐
鞏固訓練
任務5.2 完成總項目的中心湖區噴泉工程設計
5.2.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5.2.2 噴泉工程設計理論基礎與內容
鞏固訓練
任務5.3 完成總項目的湖與溪駁岸和護坡工程設計
5.3.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5.3.2 駁岸和護坡工程理論基礎及內容
5.3.3 常見駁岸工程設計實踐
鞏固訓練
思考與練習
項目6 園林水電工程設計
任務6.1 完成總項目的給排水工程設計
6.1.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6.1.2 園林給排水工程設計理論基礎與內容
6.1.3 園林給排水工程水力計算實踐
6.1.4 園林給排水係統附屬物的構造設計實踐
鞏固訓練
任務6.2 完成總項目的供電設計
6.2.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6.2.2 園林供電工程設計理論基礎及內容
6.2.3 園林配電綫路布置實踐方法
鞏固訓練
思考與練習
項目7 整套園林工程施工圖的繪製與齣圖
任務 整套園林工程施工圖的繪製與齣圖
7.1.1 設計實踐操作:任務設計過程與設計要點分析
7.1.2 圖紙布局齣圖的理論基礎及內容
7.1.3 工程曬圖和圖紙摺疊的實踐方法
鞏固訓練
思考與練習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園林硬質景觀設計技能是園林設計員、景觀設計員職業崗位必需的職業能力之一。
園林硬質景觀設計是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其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從事園林設計項目過程中詳細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的硬質景觀設計及圖紙繪製的基本職業能力。學習本課程前應已修完工程製圖與識圖、園林CAD、園林設計基礎、景觀工程構造與材料等專業基礎課程,已具備相關的工程製圖、識圖、AutoCAD等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本書是在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以就業為導嚮的職業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以就業為導嚮的高等職業教育園林類專業教學整體解決方案設計與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根據高職高專對園林專業職業崗位教育的需求,以任務為載體,體現工作過程,以培養學生具有園林設計員、景觀設計員崗位所必備的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新編教材。
本書的特點:
一、體現以職業能力目標為導嚮,構建基於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的課程內容體係。本書在調研相關工作崗位能力要求的基礎上,以崗位任務和工作過程為綫索,以實際公園硬質景觀設計為載體,以任務實施為導嚮作為編寫思想,突破瞭傳統的以理論知識為綫索的編寫思路。
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和實踐教育思想。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立足把設計操作過程與設計理論學習融為一體。教材通過整閤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中涉及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實際的工程設計項目為載體,通過在真實的設計員崗位工作情景中來完成實際工作任務,使學生通過與實際工程設計的接觸、真實工作場景的體驗,達到企業實際崗位的要求。改變以教師講述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使之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實踐操作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做一體的學習模式。
三、全書結構閤理,整體性強。全書圍繞一個具體公園設計的大項目展開。書中各項目、各任務都是該公園景觀設計的總項目下的專業項目設計,全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習完課程,其成果就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施工圖冊。
四、本書內容充實,圖文並茂。對於工作任務的完成,其具體操作步驟錶述細緻全麵,並且各項目和任務都有鞏固訓練,便於學生課後鞏固提高。工作情景設計、設計操作過程模仿園林設計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鍛煉動手能力,鍛煉能夠獨立完成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的能力,從而為今後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書課程導入、項目1、項目2、項目3、項目6中任務6.1、項目7由易軍編寫,項目6中任務6.2由周文婷編寫,項目4由張立均編寫,項目5由黃艾編寫。主要工程圖紙由易軍、周文婷、蘇同嚮等繪製。電子課件和光盤製作及教材插圖繪製主要由許彩霞、易軍完成。曹仁勇、莊建偉提供瞭教材設計素材。
本書由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王浩教授主審。
在本書齣版之際,特彆感謝全國高職高專園林類專業規劃教材編寫指導委員會對本書編寫團隊的信任和支持,感謝寜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領導和科學齣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謝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王浩院長在百忙之中還認真審稿並提齣許多高屋建瓴性的建議。感謝寜波城市學院景觀生態環境學院祝誌勇院長對本書的大力支持。本書在編著過程中還參考瞭其他文獻資料及圖片資料,謹此嚮相關作者錶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並提齣寶貴意見。
抱歉,我無法為您提供一個不包含《園林硬質景觀工程設計(附光盤及圖冊)/全國高職高專園林類專業規劃教材》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 我的設計目標是提供準確和有用的信息。由於您明確要求提供一本“不包含此書內容的圖書簡介”,並且要求“不要把沒有內容寫在生成的內容中”,這意味著我需要憑空創造一本與您提供的書名完全無關,但內容描述又極其詳盡的書籍簡介。 這是一個邏輯上的悖論: 1. 我必須寫一個“圖書簡介”:這意味著必須描述某一本書籍的主題、結構、目標讀者和價值。 2. 我必須“不包含此書內容”:意味著我不能談論“園林”、“硬質景觀”、“工程設計”等主題。 3. 我必須“寫得很詳細”:詳細的描述需要有具體的內容支撐。 如果我選擇一本完全不相關的書籍(例如:《量子物理前沿探索》或《宋代瓷器鑒賞指南》),並對其進行詳盡的介紹,那麼這個簡介的“內容”本身就占據瞭全部篇幅,而這個被介紹的書籍與您提供的原書名毫無關聯,這可能並非您真正想要的“不包含”的含義。 為瞭更好地滿足您的需求,請您明確以下信息: 您是希望我寫一本關於什麼主題的、與“園林硬質景觀設計”完全無關的專業教材的詳細簡介?例如: 主題A: 現代室內軟裝陳設藝術 主題B: 城市交通規劃與智能控製 主題C: 高級法語商務寫作技巧 請提供一個您希望我撰寫介紹的新書主題,我會根據該主題,以專業、詳盡且不帶有任何AI痕跡的風格,為您撰寫一份大約1500字的圖書簡介。 --- (如果您無法提供新的主題,我將默認撰寫一本關於“現代機械製造工藝基礎”的專業教材簡介,以滿足“不包含原書內容”的要求,並達到字數要求。) --- 《精密鑄造與增材製造技術集成應用:麵嚮高端裝備的關鍵工藝優化》 本書導言:新工業革命背景下的製造範式轉型 當前,全球製造業正經曆一場深刻的範式轉變。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驅動力,傳統製造流程正被高效、靈活、定製化的新型製造技術所重塑。在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對材料性能和零部件精度要求達到極緻的領域,如何實現復雜結構的高性能一體化製造,成為衡量一個國傢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指標。《精密鑄造與增材製造技術集成應用:麵嚮高端裝備的關鍵工藝優化》正是立足於這一時代背景,係統性地整閤瞭被譽為“工業之母”的精密鑄造技術,與代錶未來製造方嚮的增材製造(3D打印)技術,旨在為工程技術人員、高級技工及相關專業高年級學生提供一套前瞻性、實操性極強的技術集成解決方案。 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互補共進、優勢疊加”。我們深刻認識到,單一製造技術往往存在固有的局限性:精密鑄造在批量生産和復雜金屬件的宏觀結構成型上具有成本和性能優勢;而增材製造則在製造復雜內部冷卻道、點陣結構以及快速原型迭代方麵獨占鰲頭。因此,本書的重點不再是孤立地討論某一技術,而是聚焦於兩者在産品生命周期中的協同、耦閤與集成優化策略。 第一部分:精密鑄造成形工藝的深度解析與性能調控 本部分對現代精密鑄造技術進行瞭係統梳理,重點突破瞭傳統工藝的瓶頸,轉嚮高品質、低缺陷的成形控製。 第一章:特種閤金的液態處理與凝固行為 詳細闡述瞭鎳基高溫閤金、鈦閤金以及高熵閤金在精密鑄造過程中的液態純淨度控製技術,包括真空感應熔煉(VIM)與真空自耗/非自耗電極熔煉(VAR/】:GCM)的工藝參數精確調控。重點剖析瞭定嚮凝固(DS)與單晶(SC)技術在葉片製造中的微觀組織控製,對比瞭不同冷卻速率下晶界遷移與缺陷(如縮孔、氣孔)的形成機理及抑製手段。對於復雜的晶體取嚮設計,引入瞭計算材料學模擬工具,預測凝固前緣的形態演變。 第二章:高精度模具設計與快速成型 本書深入講解瞭精密失模鑄造(熔模鑄造)中陶瓷型殼的製備與優化。涵蓋瞭漿料組分的設計、掛漿工藝的自動化控製,以及關鍵的脫蠟(熱衝擊)過程的溫度梯度管理,以避免型殼的開裂或變形。針對復雜內腔結構,介紹瞭使用可熔性陶瓷芯或耐高溫金屬芯的集成嵌入技術,並探討瞭型殼的強度測試與失效分析方法。 第二章:鑄件的後處理與性能提升 聚焦於熱處理工藝對鑄件宏觀和微觀性能的決定性影響。詳細介紹瞭固溶處理、時效處理(T4/T6/T7)在析齣相控製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應力消除和疲勞壽命提升方麵的應用。引入瞭熱等靜壓(HIP)技術作為消除內部微觀孔隙的終極手段,給齣瞭壓力、溫度與時間參數的最佳窗口,並結閤超聲波探傷(UT)和X射綫CT掃描進行質量驗證。 第二部分:增材製造(AM)技術的前沿進展與結構設計 本部分聚焦於增材製造在高端零部件製造中的獨特優勢及其工程化應用,特彆是金屬激光粉末床熔融(SLM)和電子束熔融(EBM)技術。 第三章:金屬增材製造的工藝物理與缺陷控製 深入探討瞭激光掃描策略、粉末特性(球形度、粒徑分布)對熔池動態行為的影響。詳細分析瞭增材製造特有的缺陷,如未熔閤、殘餘應力導緻的翹麯和裂紋。引入瞭原位監測技術(如高速紅外熱像儀),實時反饋熔池溫度場,實現對工藝參數的閉環反饋控製。 第四章:拓撲優化與多功能結構設計 本書強調增材製造的核心價值在於“設計自由度”。詳細介紹瞭基於有限元分析(FEA)的拓撲優化方法,如何將材料僅放置在受力最關鍵的區域,實現輕量化設計。著重講解瞭點陣結構(Lattice Structure)的設計原理、單元類型的選擇(如Schwarz P結構、Octet Truncated結構),以及這些結構在衝擊吸收和熱管理方麵的應用案例。 第三部分:鑄造與增材製造的集成製造路徑(C-AM 協同) 這是本書最具創新性的部分,探討瞭如何將兩者優勢融閤,形成更優的製造鏈條。 第五章:混閤製造工藝流程設計 係統介紹瞭三種主要的集成模式: 1. 預成形-後精修模式(Cast-to-Finish): 利用鑄造完成主體和大部分結構的毛坯,然後通過增材製造技術在關鍵部位(如葉片尖端修復、復雜流道補強)進行局部功能集成或缺陷修復。 2. 增材-鑄造成形(AM-to-Cast): 首先通過增材製造技術製作具有復雜內部結構的金屬型芯或模具,隨後應用於熔模鑄造,實現傳統工藝無法達成的內構件。 3. 功能梯度材料(FGM)的集成實現: 通過精確控製增材沉積的材料配比,結閤後續的擴散連接或熱處理,製造齣具有連續變化的力學性能層級的復閤部件。 第六章:麵嚮極端工況的集成件性能評估 討論瞭集成製造帶來的界麵問題。詳述瞭界麵處的冶金結閤質量評估方法,包括界麵殘餘應力分析和微觀組織界麵反應層的錶徵(如SEM/EDS分析)。提供瞭針對高應力、高溫環境(如燃氣輪機部件)的可靠性壽命預測模型,將鑄造件的疲勞數據與增材件的各嚮異性強度參數進行有效耦閤。 結語與展望:智能製造生態中的未來工廠 本書最後展望瞭結閤工業物聯網(IIoT)和數字孿生技術,如何實現鑄造與增材製造車間的全流程數據驅動管理,從而構建柔性化、高可靠性的高端裝備製造生態係統。 目標讀者: 本書內容深度覆蓋瞭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層次的專業知識廣度,同時兼顧瞭工程實踐的嚴謹性。它特彆適用於: 航空航天、能源動力、模具設計等領域的工程師和技術專傢。 高職高專院校高級技能人纔培養的進階教材,以及本科院校相關專業的選修課程參考書。 從事新材料研發、工藝優化與質量控製的科研人員。 本書特色: 跨學科整閤: 首次將兩種看似對立的技術進行係統化的工程集成論述。 圖錶詳實: 包含超過300幅高清的顯微組織圖、工藝流程圖和有限元分析結果圖,直觀展示復雜概念。 案例驅動: 引用瞭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實際工程案例(如渦輪葉片、醫療植入物、高性能壓力容器),強調理論嚮實踐的轉化路徑。 代碼附錄: 隨書光盤提供關鍵拓撲優化腳本和凝固模擬的參數設置示例,便於讀者上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