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唐君毅,新儒学八大家之一。《唐君毅/大家精要》解析了其以道德性的“心之本体”范畴,创构的一个庞大的“生命三向与心灵九境”体系,讲述了其与钱穆共同创办香港新亚书院的经历,又解读了其所执笔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宣言,便于读者跟随这位“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感悟花果飘零时中国文化灵根的重新自植,从而坚守民族传统。
作者简介
胡治洪,1954年生。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中国现代哲学。已出版学术专著《全球语境中的儒家论说:杜维明新儒学思想研究》《儒哲新思》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引言
第1章 少年立志
出生与家世
儿时的陶养
立志与致曲
第2章 南北求学
从中俄大学到北京大学
从北京大学到中央大学
生活变故与身心磨难
第3章 哲慧郁勃
短暂的家庭团聚
玄武湖畔的超悟
锦城渝州的情识
荒山古庙的哲思
第4章 书院情结
灵岩书院讲学
江南大学任教
重振鹅湖书院的尝试
书院教育理想的初步落实
第5章 香岛传薪
尽瘁新亚
言文谆谆
花果飘零的悲怀与灵根自植的瞩望
第6章 瀛寰论道
东西交流中的感受与论说
中国文化与世界
第7章 大哲卓立
心之本体的通贯
生命三向与心灵九境
君子日终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精彩书摘
《唐君毅/大家精要》:
立志与致曲
1921年,迪风公应聘任教于重庆联合中学。同年秋,唐君毅也考入该校。全家遂迁居重庆。唐君毅在中学第一年的国文课教师就是迪风公。当时迪风公虽已归宗儒家,但对诸子之学仍一概予以平情的对待,故授课杂以孔、孟、老、庄之文为教材。不过,迪风公私下对唐君毅的教育,则以儒学为主。他曾为唐君毅诵讲《孟子·公孙丑下》之“孟子去齐”章,细绎孟子“三宿而出昼”的用心,致使唐君毅深为古仁人之心所感动,以至怆然泣下。迪风公还专门为唐君毅购买清儒孙奇逢《理学宗传》一书,嘱其自修以明儒学统绪,这就与中学第二年蒙文通先生讲授的宋明儒学课程相得益彰,为唐君毅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儒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唐君毅初步形成了发愤为学、希圣希贤、高扬中华文化的志向。在15岁生日的日记中,他赋诗明志日:“孔子十五志于学,吾今忽忽年相若。孔子十七道中庸,吾又何能自菲薄?……孔子虽生知,我今良知又何缺?圣贤可学在人为,何论天赋优还劣。”又日:“泰山何崔巍,长江何浩荡。郁郁中华民,文化多光芒。非我其谁来,一揭此宝藏。”
从唐君毅最终的成就反观他这些少时咏怀的诗句,可以说.这些诗句并非他一时兴起的游戏之作,在总体上,这些诗句正是唐君毅此后数十年人生践履的如实概括。
但是,15岁少年立下的志向,或许注定是要经历一些曲折偏颇的,否则其人生道路就过于平直,其生活色彩就过于单调,其学识结构就过于简单,其思想视域也就过于狭窄;而果真如此,唐君毅可能也就成就不了一位“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了。20世纪20年代,既是中国现代史上社会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思想界最为活跃复杂的时期之一。自1915年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以其对民族传统愈益激烈的否定,在观念领域中打扫出大片空白地带。与此同时,进化论、互助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柏格森主义、叔本华哲学、尼采哲学、新实在论、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西方学说则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诸多思想派别在中国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下经过相互摩荡,逐渐形成了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三大主流思潮,同时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三民主义也在力争占领思想空间,国家主义一度也相当盛行。生活于新文化运动输入四川之要冲的重庆,更兼生活于对社会思想变动最为敏感的青年学子中间,同样具有年轻人心思的唐君毅自不可能超然于形形色色的思潮之外,而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当时唐君毅曾逐期阅读《新青年》《向导》《创造周报》以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晨报》副刊《晨报副镌》等具有不同思想倾向的报刊,积极关注正在热烈进行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参加校内学生组织“克社”:一方面不愿随波逐流而要融贯中西古今,另一方面又不免趋新求异而对传统表现出逆反态度。此时他读《孟子》,不再遵从迪风公所主之“性善”说,而认为孟子乃是主张性有善恶,为此与迪风公断断争辩,不肯折服。他读梁启超先生《人生目的何在》一文,不满于梁先生列述诸多人生追求而终未给出人生目的之究竟,从而认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不过在于求得内心的快乐。他读梁漱溟先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认同梁先生以佛教作为人类文化归宿的观点,但对梁先生又提倡儒学则颇以为怪,特别对梁先生崇尚直觉不以为然,认为直觉纯任主观,最不可靠,若一切依凭直觉,即无道理可说,因而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由此反映出他对知解的重视而对体悟的隔膜。他尤其厌恶传统的名分礼仪,在《怀乡记》中,他回忆道:“我十六岁才回乡,以前从未上坟,亦无祖宗之观念。记得祖母在时,她从故乡到成都,总是带一本家谱。每见我无聊,便说你何不看看家谱。我觉非常好笑,家谱有什么好看呢?而且我在十三四岁时,便看了新文化运动时反对跪拜的文章,故以后回乡,亦不再上坟,祭祀时亦不跪拜,若以此为奇耻大辱。”他这种态度直到父亲去世才开始转变,一如迪风公在母亲去世后发生思想转折一样。
也就在15岁那年,唐君毅承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与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生刘志觉订婚。刘志觉信仰国家主义,具有强烈的政治情结,因此与唐君毅的思想分歧较大,两人时常发生矛盾。16岁时,唐君毅的八叔祖致信迪风公,命将唐君毅过继给寡居的大伯母。唐君毅对此极力反对,认为大伯母已有一女,按照时新观念,男女平等,故没有必要再将自己过继。但唐君毅终究拗不过传统观念,于是在这年冬天随父母回到故乡,向大伯母行了过继之礼。这是唐君毅自半岁时离开故乡后的首次回乡,其时他在重庆联合中学的学业已经完成,此后,他便走向了南北求学的广阔天地。
……
唐君毅/大家精要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君毅/大家精要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