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經濟發展報告(2016-2017)

非洲經濟發展報告(2016-201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舒運國,張忠祥 著
圖書標籤:
  • 非洲經濟
  • 經濟發展
  • 非洲
  • 發展報告
  • 2016-2017
  • 經濟分析
  • 區域經濟
  • 發展中國傢
  • 經濟政策
  • 國際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ISBN:978755202130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833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8
字數:241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2017年6月24日,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承辦瞭“南部非洲工業化及中國與南部非洲産能閤作國際研討會”,該研討會得到外交部“中非聯閤研究交流計劃”的資助。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柯勤飛教授,外交部非洲司楊民大使,南非駐上海總領事陶博聞先生齣席瞭研討會開幕式,並緻詞。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非發展基金、南京大學、上海社科院、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中國莫桑比剋農業示範中心、上海師範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傢學者,還有《人民日報》、《探索與爭鳴》雜誌社、中國社會科學報、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聯誼會、達之路國際控股集團、林洋集團等企業界和媒體人士,以及來自南非、津巴布韋、博茨瓦納、貝寜、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傢的專傢學者共計60多人,齣席瞭會議,就“南部非洲工業化的曆史與現狀、經驗與教訓”,“中國如何與南部非洲國傢開展産能閤作”,“個案研究及其他”等議題展開瞭深入的討論。


本報告刊登瞭部分與會嘉賓的論文,如外交部非洲司官員楊民大使在研討上的緻辭;上海社科院曆史所所長、上海社科院西亞北非研究中心主任王健研究員的論文《“一帶一路”視域中的中國與南部非洲的産能閤作:機遇與挑戰》;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南的《中國與南部非産能閤作的原則和路徑》;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聯誼總會會長褒姒海先生提供的《在非華商視野下的“南部非洲工業化”》。其餘部分論文刊登於本中心另外一份齣版物《非洲經濟評論》(2017)。



作者簡介

舒運國,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區域和國彆研究(培育)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兼任中國非洲史研究會顧問、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上海世界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亞非洲》編輯委員會委員。著有《非洲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研究》、《失敗的改革——20世紀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結構調整評述》、《非洲史研究入門》、《20世紀非洲經濟史》、《南非現代化研究》、《非洲通史》、《非洲黑人文明》、《亞非發展中國傢和地區現代化研究》等多部著作,發錶論文60多篇,並在《人民日報》等重要報紙上發錶多篇評論文章。


張忠祥,曆史學博士,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區域和國彆研究(培育)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主要有中非關係、中國對非洲外交、非洲曆史等。發錶學術論文50餘篇,齣版專著3部,閤著(譯)3部。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兩次獲得省部級科研奬勵。


目錄

目錄

1舒運國2016年非洲經濟述評

15楊民在“南部非洲工業化及中國與南部非洲産能閤作”國際研討會上的緻辭

21王健“一帶一路”視域中的中國與南部非洲的産能閤作:機遇與挑戰31王南中國與南部非洲産能閤作的原則和路徑

48姒海在非華商視野下的“南部非洲工業化”

56鬍雨霄郝睿

中非經濟閤作的現狀和前景

——麥肯锡《龍獅共舞》報告觀點綜述

69張忠祥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117[津巴布韋]塔坦達·普林斯·姆瓦羅沙·塞托韋著黃玉沛譯

南非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報告

140[加納]阿耶儂·弗裏德裏剋·塔特斯著黃玉沛譯 尼日利亞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報告

171趙亮宇譯劉偉纔校

非洲工業化的綠色發展(下)

——《2016年非洲經濟報告》節選

205石海龍、張會傑、邢緣緣、王若琳、孫燦等整理



《全球氣候變化與區域水資源管理:挑戰與適應策略研究》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非洲次撒哈拉地區水資源管理的復雜性、嚴峻挑戰及其區域適應策略的構建與實踐。全書基於氣候科學、水文學、環境經濟學及區域發展研究的多學科交叉視角,旨在為政策製定者、國際發展機構、科研人員及關注非洲可持續發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個全麵、係統的分析框架與行動指南。 第一部分:氣候變化對非洲水循環的深層影響 本部分聚焦於氣候變暖對非洲大陸水文係統的多尺度、非綫性影響。 第一章:全球氣候模式變異與非洲降水格局重塑 本章首先迴顧瞭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全球氣候模式(如ENSO、PDO、印度洋偶極子等)的長期演變趨勢,並重點分析瞭這些宏觀氣候驅動因子如何作用於非洲大陸。通過對曆史氣象觀測數據和高分辨率氣候模型(CMIP6)的對比分析,揭示瞭非洲不同生態區域(如薩赫勒、東非大裂榖、剛果盆地)降水總量、降水強度及季節性分布的顯著變化。特彆關注瞭極端降水事件(如洪水和暴雨)頻率的增加,以及長期乾旱時段的延長和空間蔓延趨勢。詳細討論瞭水汽輸送路徑、對流層環流變化對區域性降水極值的影響機製。 第二章:地錶水與地下水係統的耦閤響應 本章深入探討氣候變化如何通過蒸散發速率的改變、地錶徑流模式的調整,進而影響地錶水體(河流、湖泊、濕地)的補給與存續。重點分析瞭尼羅河上遊、乍得湖流域以及津巴布韋等內陸河流係統的流量季節性波動與長期枯竭風險。此外,對地下水係統的響應進行瞭專門闡述。氣候變化導緻的地下水補給量下降、地下水位持續降低(特彆是在半乾旱和乾旱地區),以及過量開采加劇瞭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危機。通過同位素水文學方法和地下水模型模擬,評估瞭氣候驅動的地下水動態變化對區域農業灌溉和城市供水的製約。 第二章:冰川消融與高海拔水塔的存亡 本章聚焦於非洲大陸高海拔地區的“水塔”——乞力馬紮羅山、肯尼亞山和魯文佐裏山脈的冰川退縮現象。通過遙感監測數據和實地測量,量化瞭過去三十年冰川體積的損失率,並預測瞭未來數十年內這些冰川消失的時間點。闡述瞭冰川融水初期對下遊河流流量的短期刺激效應,以及長期來看,冰川完全消失後對依賴冰雪融水的生態係統和人類社區可能造成的災難性後果。 第二部分:水資源短缺與區域衝突風險 本部分將水資源壓力與社會經濟、地緣政治因素相結閤,分析瞭氣候變化如何轉化為社會脆弱性和區域衝突的驅動力。 第三章:農業灌溉需求激增與糧食安全脆弱性 非洲農業對雨水依賴度極高,氣候變化導緻的乾旱和不確定性直接衝擊瞭傳統耕作模式。本章詳細分析瞭溫度升高和蒸散發增加如何提高作物的需水量,以及灌溉需求的結構性增長。研究瞭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糧食作物(玉米、高粱、木薯)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不同氣候情景下的變化。通過對主要灌溉區(如尼日爾河三角洲、奧卡萬戈三角洲周邊)的案例研究,評估瞭水資源分配不均如何加劇農村貧睏和糧食不安全水平。 第四章:城市水務係統壓力與衛生挑戰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非洲城市麵臨著雙重水安全挑戰:一方麵是氣候變化導緻的地錶水和地下水供應不穩定;另一方麵是基礎設施的嚴重滯後和人口密度增加帶來的需求激增。本章探討瞭城市洪澇風險(由極端降水引起)與長期缺水並存的“水文悖論”。分析瞭城市供水係統(包括非正規住區的供水)在氣候衝擊下的脆弱性,以及水傳播疾病(如霍亂、傷寒)風險的上升趨勢。 第五章:跨界水資源治理的衝突潛能 非洲是世界上跨境河流係統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尼羅河、剛果河、贊比西河等水係涉及多個國傢的主權與發展利益。本章運用衝突理論和製度分析方法,評估瞭氣候變化導緻的河流徑流變化如何加劇現有水資源分配爭端。重點分析瞭上遊國傢水壩建設與下遊國傢用水安全的博弈,以及在多邊水資源閤作框架(如尼羅河水資源開發組織)中,氣候不確定性對建立公平、可持續共享機製的負麵影響。 第三部分:適應策略、技術創新與政策框架 本部分著眼於“如何應對”,提齣瞭一係列基於證據的適應性管理策略和區域閤作機製。 第六章:氣候智能型水資源管理(CIWM)框架 本章係統介紹瞭氣候智能型水資源管理的核心原則和技術路徑。強調瞭從“基於供給”的管理模式嚮“基於需求與韌性”的模式轉變。具體技術包括:推廣耐旱作物品種、優化灌溉調度技術(如滴灌、傳感器監測)、發展雨水收集與微型水利工程。在區域層麵,倡導建立氣候敏感型的洪水預警係統和乾旱響應機製。 第七章:生態係統為本的適應(EbA)路徑 本章論述瞭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係統在水資源管理中的關鍵作用。重點分析瞭濕地恢復、河流廊道管理以及森林保護在涵養水源、調節洪水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麵的協同效益。通過對贊比亞盧安瓜河榖和埃塞俄比亞高地水土保持項目的評估,展示瞭生態係統服務功能在增強區域水安全韌性方麵的長期價值。 第八章:投融資機製與區域治理創新 成功的適應行動需要充足且穩定的資金支持和有效的治理結構。本章探討瞭吸引氣候融資(如綠色氣候基金)投入水利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的策略。同時,分析瞭地方社區在水資源決策中的參與機製(社區水務管理),並提齣瞭加強次區域經濟共同體(如ECOWAS, SADC)在跨界水資源規劃中閤作的製度性建議,以期構建一個更具包容性、更具氣候適應力的非洲水安全治理新格局。 結論:走嚮韌性與共享的非洲水未來 總結全書核心發現,強調在氣候變化背景下,非洲水資源治理必須摒棄孤立應對的思維,轉嚮基於區域閤作、技術創新與生態優先的綜閤性、前瞻性戰略。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次翻開這本《非洲經濟發展報告(2016-2017)》,腦海中浮現的並非刻闆的數字和枯燥的圖錶,而是非洲大陸那片充滿活力與挑戰的土地。封麵設計雖樸實,卻隱約透露齣報告內容的厚重感,仿佛預示著一場深入的經濟探索之旅。我被這份報告吸引,是因為我對非洲這片大陸的未來發展充滿好奇,想瞭解在2016-2017這個關鍵時期,非洲經濟究竟經曆瞭怎樣的變遷,又在孕育著怎樣的希望。我想知道,那些曾經被視為“潛力股”的國傢,是否真正迎來瞭騰飛的曙光,還是在發展的道路上遇到瞭新的瓶頸。報告的標題本身就帶著一種宏觀的視角,讓我期待能夠從宏觀層麵解讀非洲經濟的脈絡,理解其增長的驅動力、麵臨的風險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我尤其關注報告中可能涉及到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格局的變化、以及不同國傢之間在經濟發展上的差異化錶現。是哪些因素在推動某些國傢經濟的快速增長?又是什麼原因導緻另一些國傢舉步維艱?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這本報告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評分

我期待《非洲經濟發展報告(2016-2017)》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動態的視角來理解非洲經濟。與其說是靜態的描述,我更傾嚮於看到報告如何捕捉經濟發展的“瞬間”與“過程”。例如,2016-2017年期間,全球經濟環境發生瞭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又如何影響非洲的經濟錶現?報告是否能夠呈現齣不同國傢在這一時期的經濟增長軌跡,是持續上升,還是有所起伏?我尤其關注報告中關於非洲私營部門的發展狀況,包括創業環境、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以及外國直接投資(FDI)的流入情況。私營部門是非洲經濟增長和社會就業的重要引擎,瞭解其健康狀況至關重要。此外,我希望報告能深入探討非洲在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能源、通訊)方麵的進展,以及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活動産生的實際影響。這些“軟硬”基礎設施的改善,往往是解鎖非洲經濟潛力的關鍵。

評分

作為一名對非洲經濟發展有長期關注的讀者,我深切理解這份《非洲經濟發展報告(2016-2017)》所承載的信息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係列深入的案例分析,不僅僅是泛泛而談的宏觀數據,而是能夠細緻剖析特定國傢或特定行業的經濟發展模式。例如,尼日利亞的石油經濟轉型、肯尼亞的科技創新浪潮、埃塞俄比亞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南非的經濟結構性調整,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我希望報告能夠深入挖掘這些案例背後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探討是哪些政策、製度或外部因素在其中發揮瞭關鍵作用。同時,我也關注報告中對於非洲人口結構變化、城市化進程以及年輕勞動力市場的分析。這些人口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它們往往是孕育新機遇或帶來新挑戰的根源。此外,報告中關於非洲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變化,以及其與主要貿易夥伴(如中國、歐盟、美國)之間關係的演變,也都是我希望能夠深入瞭解的內容。

評分

我抱著一種審慎而樂觀的態度來閱讀《非洲經濟發展報告(2016-2017)》。非洲經濟的發展曆程充滿瞭戲劇性,既有令人振奮的增長時期,也不乏挑戰和波動。我希望這份報告能夠如實反映這些復雜性,而不是一味地描繪美好前景。報告中關於非洲麵臨的宏觀經濟風險,例如通貨膨脹、債務水平、匯率波動以及外部經濟衝擊的影響,是我特彆關注的部分。我希望能夠看到對這些風險的清晰評估,以及相關國傢為應對這些風險所采取的措施。同時,我也關注報告對非洲在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以及氣候變化適應方麵的探討。在當前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重視下,非洲經濟如何在其發展進程中兼顧環境保護和氣候韌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報告中關於非洲在農業現代化、工業化轉型以及服務業發展等領域的分析,也讓我充滿期待,希望能夠瞭解這些關鍵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潛力。

評分

對於《非洲經濟發展報告(2016-2017)》,我最看重的是其作為決策參考的價值。我希望這份報告能夠超越學術性的分析,為政策製定者、投資者以及關注非洲發展的各方人士提供切實可行的洞見。報告中關於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的進展,例如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的構建和初期運作情況,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這種區域閤作是否能夠有效地促進貿易、投資和經濟增長?報告是否能夠分析不同國傢在參與區域一體化過程中的優勢和劣勢?此外,我也期待報告能夠對非洲的金融市場發展、包括銀行體係、資本市場以及普惠金融的現狀進行評估。一個健全的金融體係是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報告中關於非洲人力資本的投資,例如教育、醫療衛生以及技能培訓等方麵的內容,也讓我充滿好奇,希望能夠瞭解這些領域的投入與産齣是否能夠有效地支撐經濟的長期發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