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记》是黄裳在南京作为一个匆匆的过客写的四五十篇文章的合集。作为上世纪四十年代《文汇报》常驻南京的记者,黄裳对金陵的历史、人文、地理及掌故了如指掌,“比南京人还南京”,其《金陵五记》描写旧南京堪称经典。其文得古文之精髓,含今文之韵致,谈古论今,令人回味无穷。
黄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祖籍山东益都(今青州)人。满族。笔名黄裳、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联委员。黄裳是一位学识渊博又很富有情趣的人,在戏剧、新闻、出版领域均有建树,与梅兰芳、盖叫天、巴金、吴晗等文化名人相交甚笃。黄裳学识渊博、文笔*佳,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晚年更以藏书、评书、品书著称于文坛。著有《锦帆集》《黄裳书话》《来燕榭读书记》等书。
出版前言
岁月流沙,时光在俯仰之间不经意中从我们指尖滑落;岁月流金,光阴在云起云落的当儿,世人创造了多少辉煌的业绩,铸就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流沙是岁月之花,流金是岁月之果。
我们出版这套“流金文丛”,旨在梳理扒抉现当代文人墨客的“流金”——性情之作,即闲适的零墨散笺。这些作品多为作者在月光里、芭蕉下、古砚边搦管挥毫的闲情偶寄,或是在花笺上信手点染的斗方小品。这些佳构华章,曾星散在历史卷宗的字行间,有的不大为人注目,我们将这些吉光片羽珠串结集于斯。丛书内容丰赡、题材多样:书简、日记、随笔、词章或其他,类盘中的珠玉,似掌上的紫砂,如心中的玫瑰,可赏可玩可品;然又不失思想,不阙情趣,不乏品位。
我们多么希望这套“流金文丛”能流入阁下的书斋,站在你的书架上。
这部作品的气质与我之前读过的那些宏大叙事、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截然不同。它没有试图去描摹一个时代的兴衰更迭,也没有去刻画那些叱咤风云的伟人身影。相反,它更像是一部在光影交错中缓缓展开的都市风情录,笔触细腻得像是用最精巧的绣花针,去描绘那些被时间冲刷得有些模糊的街角巷陌,那些藏在寻常烟火气背后的独特记忆。作者的叙述方式带着一种近乎怀旧的温柔,仿佛他不是在记录,而是在与那些老去的场景、逝去的人们进行一次私密的对话。你读着读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到那些场景之中,鼻腔里似乎都能闻到陈年旧货店里木头的味道,或是清晨时分,老式点心铺子里飘出的甜香。这种沉浸感是极强的,它不靠情节的跌宕起伏来吸引人,而是依靠一种氛围的营造,一种对生活质地的精准捕捉,让人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韵味。它像是一面老旧的铜镜,映照出的不是华丽的妆容,而是岁月留下的,最真实的纹理与光泽。
评分与我最近阅读过的几本侧重于宏大历史背景的著作相比,这本书带来的阅读体验是极为私密和内省的。它几乎完全避开了政治、经济等外在的驱动力,而是深入挖掘了“场所精神”的内在构建。作者似乎对空间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度,他笔下的每一个空间都不是静态的背景板,而是承载了无数次呼吸、争吵、庆祝和告别的“活物”。通过对这些空间的细致描摹,读者仿佛被邀请进入一个由气味、声响和光线构筑的私密博物馆。这种体验是极其丰富的,它不提供标准答案,不给出清晰的结论,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精美的“证据”,供读者自己去构建对“存在”的理解。读完后,你会感觉自己的感知阈值被轻轻抬高了一些,对身边世界的观察也因此变得更加审慎和温柔。
评分读罢掩卷,一股莫名的惆怅感萦绕心头,这并非是因为故事情节有多么悲惨,而是因为作者对于“日常”的描绘,达到了某种近乎哲学的高度。他似乎在用一种近乎解剖学的严谨,去分析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思的细节——比如一块青石板的磨损程度,比如某条河流在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乃至一盏老式路灯下,行人匆匆的剪影。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文本的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话都像是被反复锤炼过,掷地有声。它挑战了我们对于“叙事”的传统期待,让你不得不放慢速度,如同在品尝一杯需要细细咂味的陈年普洱,急躁只会错过其中层次分明的回甘。书中那种对地方性格的深刻理解,那种潜藏在日常行为模式中的文化基因,被展示得淋漓尽致,读来颇有茅塞顿开之感,让你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环境的内在逻辑。
评分这本书最令人称奇之处,在于其语言的驾驭能力。它不像某些严肃文学那样佶屈聱牙,也不像通俗小说那样流于平庸。作者的文字精准而富有弹性,时而如同行云流水般顺畅,将复杂的场景描摹得一目了然;时而又忽然转折,抛出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比喻,让人眼前一亮。更难得的是,它成功地在“地方性”与“普适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虽然聚焦于特定的地域风貌,但其探讨的人类情感的脆弱、时间的不可逆性、以及记忆的可靠与否,却是任何地域的读者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的母题。它让读者在欣赏一场独特的地域风俗表演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老练,它没有为了迎合现代读者而刻意制造高潮,反而采取了一种近乎散文的自由流淌。很多章节读起来,就像是漫步在午后的老城区,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光影和温度的变化。正是这种看似松散的结构,反而赋予了作品极大的张力。它像是一张铺陈开来的巨大的织锦,乍看之下纹理复杂,但当你聚焦于某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时,会发现那里的每一根丝线,都与整体的图案息息相关。这种疏密有致的叙事策略,考验着读者的耐心,但回报是丰厚的——一种完整、有机、浑然天成的体验。它教导我们,真正的生活,往往就存在于那些不被标记、不被记录的间隙之中。
评分几十年前的南京到今天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只能从书中感受了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书质量相当好,正品。建议购买哦
评分不错,期待阅读…………~
评分薄薄的小开本,还可以接受
评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书质量相当好,正品。建议购买哦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五星星星!
评分文人小书,可以一读为乐,装帧很典雅,内页也清新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