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盒包含《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汪曾祺、汪朗合著)《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及《闲与慢生活历》三本书。
1. 汪曾祺的“纸上博物馆”
书中收录了汪曾祺的散文、小说、诗歌、书信等,并配有汪曾祺的精美书画和珍贵老照片,堪称汪曾祺的“纸上博物馆”。
2. 京东专享精美礼品
随盒赠送汪曾祺四小幅宣纸画作,画作配有定制的精美信封。
3. 节日里馈赠亲友的暖心礼品
我们马上迎来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给亲朋好友送上一套礼盒,既显档次又有面子。
4.集阅读、实用功能于一体
读汪曾祺带着“烟火味儿”的文字,体味“生之喜悦”;用制作精良的生活历,在流逝的时光中满载而归。
本套盒囊括:
《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汪曾祺、汪朗合著):汪曾祺把写字、画画、做饭这些生活中zui平常的事儿,让每一个读他文字的人能深切感受其独有的味道和乐趣。同时收录汪朗多篇未出版的“食之轶事”。汪氏父子隔空对话,娓娓道来生活中那有滋有味的小故事。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集结了汪曾祺经典的散文作品。从叙事抒情再到人生感悟。简单的话语中自然流露出汪曾祺淡泊的人生态度。在他的笔下,每种草木都各有性情,各不相同。凡小事、民俗、花鸟虫鱼灯都变得生动有趣。内容从容平淡,给人一种不可言说的温暖。
《闲与慢生活历》:集汪曾祺散文、杂记、小说、诗歌、书信等经典语句为一体并搭配汪曾祺的精美书画、珍贵老照片的2018年生活历。每天一句智慧语,让你的每一天不再平庸。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传人,沈从文的入室弟子。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zui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zui后一个士大夫。”
汪老与我的“一老一少”缘,结于“食”,就像汪老所记我俩吃的“老友面”,有滋有味,如在昨天。
——贾平凹
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
——铁凝
《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
老头儿(代序)/6
第一辑 四方
口味/24
家常酒菜/29
肉食者不鄙/36
手把羊肉/41
京城羊肉爆烤涮/44
切脍/49
鱼我所欲也/52
臭鱼掇拾/56
河豚/61
河豚记忆/63
干丝/67
菌小谱/69
大白菜畅想/74
昆明菜/79
韭菜花/89
豆汁儿/92
贴秋膘/94
过三秋与秋膘/99
萝卜/106
故乡的野菜/112
食豆饮水斋闲笔/119
第二辑 五味
五味/132
面之雅俗/137
故乡的食物/140
栗子/156
蚕豆/159
豆腐/163
考察臭豆腐/171
卤煮出身/176
第三辑 食事
吃食和文学/187
且说全家福/197
泡茶馆/203
葵?薤/215
食之“是非”/221
桃花源记/226
多年父子成兄弟(代跋)/234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我的世界(代序之一)/12
颜色的世界(代序之二)/15
第一辑 随遇而安
自得其乐/20
七十书怀/28
看画/35
随遇而安/39
自报家门/50
我的父亲/63
我的母亲/71
我的家/76
记梦/88
晚年/90
难得最是得从容/93
第二辑 人间草木
人间草木/112
花园/117
夏天/127
冬天/130
淡淡秋光/133
果园杂记/139
草木春秋/141
腊梅花/150
北京的秋花/153
翠湖心影/158
猫/165
灵通麻雀/167
第三辑 七载云烟
遥寄爱荷华/170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179
老舍先生/191
怀念德熙/197
金岳霖先生/200
跑警报/205
和尚/214
大妈们/219
老年的爱憎/224
玉渊潭传说/226
沙岭子/230
七载云烟/237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251
《闲与慢生活历》
口味 汪曾祺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宴会上有烹大虾(得是极新鲜的),大都剩不下。但是也不尽然。羊肉是很好吃的。“羊大为美。”中国吃羊肉的历史大概和这个民族的历史同样久远。中国羊肉的吃法很多,不能列举。我以为最好吃的是手把羊肉。维吾尔、哈萨克都有手把羊肉,但似以内蒙为最好。内蒙很多盟旗都说他们那里的羊肉不膻,因为羊吃了草原上的野葱,生前已经自己把膻味解了。我以为不膻固好,膻亦无妨。我曾在达茂旗吃过“羊贝子”,即白煮全羊。整只羊放在锅里只煮四十五分钟(为了照顾远来的汉人客人,多煮了十五分钟,他们自己吃,只煮半小时),各人用刀割取自己中意的部位,蘸一点作料(原来只备一碗盐水,近年有了较多的作料)吃。羊肉带生,一刀切下去,会汪出一点血,但是鲜嫩无比。内蒙人说,羊肉越煮越老,半熟的,才易消化,也能多吃。我几次到内蒙,吃羊肉吃得非常过瘾。同行有一位女同志,不但不吃,连闻都不能闻。一走进食堂,闻到羊肉气味就想吐。她只好每顿用开水泡饭,吃咸菜,真是苦煞。全国不吃羊肉的人,不在少数。“鱼羊为鲜”,有一位老同志是获鹿县人,是回民,他倒是吃羊肉的,但是一生不解何所谓鲜。他的爱人是南京人,动辄说:“这个菜很鲜”,他说,“什么叫‘鲜’?我只知道什么东西吃着‘香’。”要解释什么是“鲜”,是困难的。我的家乡以为最能代表鲜味的是虾子。虾子冬笋、虾子豆腐羹,都很鲜。虾子放得太多,就会“鲜得连眉毛都掉了”的。我有个小孙女,很爱吃我配料煮的龙须挂面。有一次我放了虾子,她尝了一口,说:“有股什么味!”不吃。
中国不少省份的人都爱吃辣椒。云、贵、川、黔、湘、赣。延边朝鲜族也极能吃辣。人说吃辣椒爱上火。井冈山人说:“辣子冇补(没有营养),两头受苦。”我认识一个演员,他一天不吃辣椒,就会便秘!我认识一个干部,他每天在机关吃午饭,什么菜也不吃,只带了一小饭盒油炸辣椒来,吃辣椒下饭。顿顿如此。此人真是个吃辣椒专家,全国各地的辣椒,都设法弄了来吃。据他的品评,认为土家族的最好。有一次他带了一饭盒来,让我尝尝,真是又辣又香。然而有人是不吃辣的。我曾随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四川无菜不辣,有人实在受不了。有一个演员带了几个年轻的女演员去吃汤圆,一个唱老旦的演员进门就嚷嚷:“不要辣椒!”卖汤圆的白了她一眼:“汤圆没有放辣椒的!”
北方人爱吃生葱生蒜。山东人特爱吃葱,吃煎饼、锅盔,没有葱是不行的。有一个笑话:婆媳吵嘴,儿媳妇跳了井。儿子回来,婆婆说:“可了不得啦,你媳妇跳井啦!”儿子说:“不咋!”拿了一根葱在井口逛了一下,媳妇就上来了。山东大葱的确很好吃,葱白长至半尺,是甜的。江浙人不吃生葱蒜,做鱼肉时放葱,谓之“香葱”,实即北方的小葱,几根小葱,挽成一个疙瘩,叫做“葱结”。他们把大葱叫做“胡葱”,即做菜时也不大用。有一个著名女演员,不吃葱,她和大家一同去体验生活,菜都得给她单做。“文化大革命”斗她的时候,这成了一条罪状。北方人吃炸酱面,必须有几瓣蒜。在长影拍片时,有一天我起晚了,早饭已经开过,我到厨房里和几位炊事员一块吃。那天吃的是炸油饼,他们吃油饼就蒜。我说,“吃油饼哪有就蒜的!”一个河南籍的炊事员说:“嘿!你试试!”果然,“另一个味儿”。我前几年回家乡,接连吃了几天鸡鸭鱼虾,吃腻了,我跟家里人说:“给我下一碗阳春面,弄一碟葱,两头蒜来。”家里人看我生吃葱蒜,大为惊骇。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我曾经夸口,说我什么都吃,为此挨了两次捉弄。一次在家乡。我原来不吃芫荽(香菜),以为有臭虫味。我家所开的中药铺请我去吃面,——那天是药王生日,铺中管事弄了一大碗凉拌芫荽,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我一咬牙吃了。从此,我就吃芫荽了。后来北地,每吃涮羊肉,调料里总要撒上大量芫荽。一次在昆明。苦瓜,我原来也是不吃的,——没有吃过。我们家乡有苦瓜,叫做癞葡萄,是放在瓷盘里看着玩,不吃的。有一位诗人请我下小馆子,他要了三个菜:凉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汤。他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从此,我就吃苦瓜了。北京人原来是不吃苦瓜的,近年也学会吃了。不过他们用凉水连“拔”三次,基本上不苦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比如广东人吃蛇,吃龙虱;傣族人爱吃苦肠,即牛肠里没有完全消化的粪汁,蘸肉吃。这在广东人、傣族人,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他们爱吃,你管得着吗?不过有些东西,我也以为不吃为宜,比如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
当我终于有机会翻开“三书有幸(京东特供礼盒版)”中的第一本书时,我立刻被作者的笔触所吸引。他的叙事方式,不像很多当代作家那样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面前。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刻意的拔高,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真实。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生活在过去时代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希望,都随着文字一点点渗透进我的心里。作者对细节的把握尤其到位,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却往往能勾勒出鲜活的场景,比如某个角色眼神中的闪烁,或是某个动作中的停顿,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一个普通家庭生活的刻画,那种细致入微的描摹,让我看到了生活的质感,也让我反思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现实的关照,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这本书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它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我对作者的才华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整体而言,这套“三书有幸(京东特供礼盒版)”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阅读的快乐,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这三本书虽然风格各异,但它们共同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发人深省的力量。我非常喜欢出版方为这套书选择的“有幸”这个名字,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拿到这套书时的心情。能够拥有这样一套集艺术性、思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书籍,对我而言,确实是一种幸运。从礼盒的精致,到书籍的装帧,再到内容本身的深度与广度,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我甚至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它鼓励我去探索未知,去思考人生,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这样能够沉静下来,深入阅读的书籍,实属不易。我会把这套书珍藏起来,时不时地拿出来翻阅,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它让我觉得,拥有知识和智慧,以及拥有一颗敏感而热爱生活的心,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评分当我拿起“三书有幸(京东特供礼盒版)”中的第三本书时,我怀揣着一种期待,想知道它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果不其然,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带着一种诗意的浪漫,文字之间流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他擅长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地在脑海中构建出鲜活的画面。这本书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它所蕴含的深意却引人深思。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有时候,我会因为书中某个场景的描绘而感动落泪,有时候,我又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温暖的力量,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它不会强迫你去接受什么,而是用一种平和的方式,与你分享它的感悟。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那些微小而美好的事物,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和满足,仿佛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
评分这套“三书有幸(京东特供礼盒版)”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尤其是那个礼盒,简直美得让我惊叹。拆开的时候,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惊喜,那个沉甸甸的盒子,表面那种温润的触感,仿佛握着一件古老的艺术品。打开盒子,里面衬着的丝绒柔软而细腻,将三本书衬托得如同珍宝。书的装帧更是挑不出毛病,采用的是我一直很喜欢的布面精装,触感温和,而且封面设计简约大气,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但那种质感和色彩搭配,却能瞬间抓住你的眼球。书页的纸张厚实而有分量,翻阅时那种沙沙的声响,是纸质书独有的魅力,闻上去还有一股淡淡的油墨香,让人心旷神怡。更绝的是,每本书的腰封设计都非常巧妙,上面印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引言,让人在阅读正文之前,就能被深深吸引。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满满的诚意,仿佛他们不是在卖书,而是在送一份珍贵的礼物。收到它的时候,我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仪式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拥有一套如此精心制作的书籍,真的能让人慢下来,去感受阅读本身带来的纯粹的快乐。
评分“三书有幸(京东特供礼盒版)”中的第二本书,则带给了我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如果说第一本书是娓娓道来的叙事,那么这本书就更像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犀利的视角,对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一开始阅读的时候,我甚至有些跟不上作者的思路,需要反复咀嚼,时而停下来思考,时而又要翻回去重新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精妙之处。这本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哲学、历史到社会学,作者都能信手拈来,并且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他不会轻易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独立思考,去探索真相。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边界被不断拓宽,对许多问题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有时候,我会因为作者的某个观点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时候,我又会被他的某个论证过程所折服。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断地质疑和求索。
评分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非常喜欢的一套书,还会再买
评分京东的送货速度真的没话说,一直信赖
评分累了烦了就拿来读一读,没有目的,没有要求,没有时间,也没有别人,适合晚上一个人静下来读,里面有一个场景我读了就是感动,一对夫妻相伴摘枸杞,不是因为生活拮据而是一种乐趣,如果我们可以诗意的活着,生活中没有什么可以击倒我们的了,毕竟有爱,有趣,人生便不孤独,不荒凉,不冷漠。如果你正好处于担忧郁闷,看看这本书吧,它会像湖面吹来的风吹走所有的不安,躁动,像初春的雨露,恩泽你的心田。
评分收到书啦,非常喜欢,再汪老爷子的书里,这本制作得最精良。
评分很精美
评分东西不错,活动购入,值得回购。
评分一贯喜欢汪老的文章,经典。字体大小也好,喜欢。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第3天就收到了,纸盒有点破损,不过书籍没问题,相信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