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研究

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岳蓉 著
图书标签:
  • 东南亚
  • 民族国家
  • 政治
  • 历史
  • 文化
  • 区域研究
  • 国际关系
  • 社会学
  • 发展中国家
  • 地缘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9259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755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6
字数:28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主权观念”和“宪政原则”为研究视角,旨在探讨东南亚地区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发展。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的缘起与欧美列强的殖民活动息息相关。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中,东南亚民族国家既难以摆脱传统社会的牵制,也难以与西方世界彻底割裂。实际上,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建构”、“国家建构”只是一种方案或策略。也正因为如此,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的发展难以摆脱两大困境:一是来自于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内在矛盾,以及民族隔阂与民族矛盾的种种挑战;二是领土争端、国际移民等问题引发的主权危机。

精彩书评

岳蓉,博士,汉族,贵州师范大学教授。1971年出生于贵州毕节,2002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政治制度史、英国史和东南亚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出版专著《英国民族国家研究》、《法律规范与社会信任:泰国行政变革的个案研究》等。


目录

绪 论…………………………………………………………………… (1)

第一部分 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研究: 理论基础与研究视域

第一章“民族国家”的历史场域、形态特征………………………… (19)

第一节“民族国家” 的缘起及其形态特征……………………… (19)

一 民族国家的缘起……………………………………………… (20)

二 民族国家: 形态及特征……………………………………… (23)

第二节 民族国家的发展理论及其历史命运……………………… (27)

一 民族国家的发展理论………………………………………… (27)

二 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 (33)

第三节 本书研究视域: 主权观念与宪政原则…………………… (38)

一 国家的“主权” 理论………………………………………… (38)

二 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石: 国家主权与宪政原则……………… (45)

小 结………………………………………………………………… (49)

第二部分 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的缘起及主权建构

第二章 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的缘起………………………………… (53)

第一节 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势力概述……………………………… (53)

一 殖民国家入侵之前的东南亚地区传统社会与政治………… (54)

二 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势力……………………………………… (61)

第二节 西方的殖民统治与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的缘起………… (68)

一 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政策………………………………… (69)

二 殖民国家的行政整改与西方国家观念的影响……………… (79)

三 西方社会观念的影响………………………………………… (87)

第三节 泰国向民族国家形态的过渡: 1855—1932 年…………… (92)

一 西方的冲击及国家观念的变化……………………………… (93)

二 常备军的建立和发展………………………………………… (97)

三 国家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98)

四 国家职能的扩展…………………………………………… (100)

小 结……………………………………………………………… (104)

第三章 东南亚地区主权国家的确立……………………………… (105)

第一节 半岛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及其主权独立……………… (108)

一 民族意识的激发及建国理想……………………………… (108)

二 国际困境与主权独立……………………………………… (115)

三 1932 革命与泰国民族国家的确立………………………… (120)

第二节 海岛国家民族意识的崛起与国家主权的独立………… (125)

一 海岛国家民族意识的崛起………………………………… (126)

二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国家独立…………… (135)

小 结……………………………………………………………… (142)

第三部分 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发展的困境与挑战

第四章 东南亚地区多族群社会的认同困境及社会失范………… (149)

第一节 东南亚地区少数族群与主流社会的冲突与矛盾……… (149)

一 东南亚地区族群冲突的历史根源………………………… (150)

二 殖民政策与族际冲突的激化……………………………… (154)

三 民族国家的发展及其对族群冲突的诱发………………… (158)

第二节 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失范: 管窥1932—1992 年的

泰国……………………………………………………… (168)

一 传统社会权威式微与“社会权威真空” ………………… (170)

二 社会制度的变迁与社会群体的竞争……………………… (172)

三 现代意识形态缺失与社会信仰危机……………………… (175)

第五章 东南亚地区的主权困境与危机…………………………… (179)

第一节 国际受援、领土争端对主权的影响…………………… (179)

一 国际援助与东南亚地区的主权危机……………………… (180)

二 东南亚地区的领土争端与主权困境的根源……………… (187)

第二节 国际移民与东南亚地区的主权困境…………………… (200)

一 政府对国际劳工潮的制度回应…………………………… (201)

二 主权的挑战与政府的态度差别…………………………… (204)

小 结……………………………………………………………… (211)

第四部分 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建设的实践

第六章 泰国华人族群与主流社会融合的启示…………………… (215)

第一节 静态融合: 法律规范…………………………………… (215)

第二节 动态融合: 社会信任…………………………………… (219)

第七章 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成就………………………………… (222)

第一节 学术界的争论及东南亚地区的国家间相互依赖……… (224)

第二节 东南亚地区的主权认同与区域认同…………………… (230)

小 结……………………………………………………………… (235)

结束语………………………………………………………………… (236)

参考书目……………………………………………………………… (240)

后 记………………………………………………………………… (266)

精彩书摘

  《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研究》:
  第二部分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的缘起及主权独立
  东南亚地区各民族国家的缘起既要考察与欧美列强殖民活动有关的历史,又要考察东南亚地区的特殊历史环境。自殖民势力入侵以来,东南亚各国主权不同程度地遭到损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东南亚地区各国纷纷独立,确立起民族国家形态。从时间上看,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各国主权独立的时间跨度较大。本课题拟依据主权国家确立的进程及特点,分类揭示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发展的困境与挑战
  东南亚地区各国的主权地域范围、民族的构成、文化的同一性等方面仍留存大量殖民时代的烙印,给民族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了重大的障碍。此部分主要揭示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发展的两大困境:其一,来自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的种种挑战;其二,东南亚地区的领土争端及国际移民问题引发的主权危机。
  第四部分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建设的实践
  民族与国家是两个迥然不同却又息息相关的历史命题,民族的盛衰与国家的兴亡密切相连,主权的获得只是民族国家出现的历史前提,而国家的建设则是缔造民族国家所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本部分主要探讨面对内忧外患,东南亚民族国家所作出的大胆尝试。主要考察泰国华人族群融入主流社会的个案,以及东盟40余年来的历史实践。
  ……
《东方裂痕:帝国余晖与现代国家构建的迷思》 本书并非一本对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形成过程进行系统梳理或历史回溯的学术专著,亦不打算从宏观的政治地理学角度,勾勒出该区域内各个国家版图的演变轨迹。它更侧重于审视在历史长河的激荡与现代性的浪潮中,东南亚地区某些特定社会群体,在面对外来殖民统治的重塑、后殖民时期国家认同的挑战,以及族群边界模糊与重叠的复杂现实时,所呈现出的个体与集体层面的挣扎、适应与重构。 我们回避了对“民族国家”这一概念在东南亚语境下的普遍适用性进行论证,也不追究其是否为现代政治组织最优模型。相反,本书聚焦于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视的声音与视角。它试图捕捉的是,在被划定的国界线内,那些“非典型”的族群如何在历史的断裂与连续中,维系或重塑其身份认同。这些族群可能跨越了既定的国界,也可能在国家内部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我们并非在探讨国家边界的稳固性,而是关注边界两侧或边界之内的流动性与张力,以及个体如何在这些模糊的地带寻求生存之道与文化传承。 本书对“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并不抱有理想化的预期。它不歌颂民族国家的伟大成就,也不描绘其统一国民意识的辉煌蓝图。相反,我们更关注的是,在现代国家构建的宏大叙事之下,个体所承受的压力,以及那些在官方话语之外,依然存在的、多样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身份认同。本书并非一本介绍东南亚各国政治制度或经济发展的教科书,也非对该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分析报告。它所关注的,是更深层、更微观的人类经验。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避免使用那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标签化的学术框架,以求能够更真实地呈现研究对象。我们并非在探究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原因,也未曾尝试去定义或界定“民族”与“国家”在这一区域的绝对关系。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个案研究,揭示在历史的巨变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个体与群体如何在全球化、区域化以及本土化交织作用下,不断协商、重塑与定位自身的身份。 我们并非一本关于东南亚各国官方历史的编年史,也不是对现有学术研究的文献综述。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些被忽视的社会现象和个体经历的细致观察,来挑战一些既定的、过于简化的认知模式。我们不探讨国家如何通过教育、军事或法律等手段来统一国民,而是关注在日常生活层面,个体如何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构建和维系自己的文化实践和身份认同。 本书的叙事,并非从宏观政治学或社会学理论出发,而是力求以一种更接近人类学或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深入到具体的社会场域,去观察和理解那些在国家权力之外,依然鲜活存在的社会肌理。我们不分析国家构建的成功与失败,也不评价不同族群在政治舞台上的博弈。我们所关注的,是那些更基础、更具象的生命体验,是身份认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呈现。 例如,本书可能通过对某个特定区域内,多个族群共同生活的聚落进行细致的田野调查,来展现他们在共同的地理空间下,如何维系各自的文化传统,又如何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独特的、非国家的社会联系。我们可能深入到一些偏远的山区,去了解那些长期以来与国家现代性保持一定距离的少数族群,他们如何通过口述历史、传统仪式、以及非正式的社会网络来传承其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 又或者,我们可能关注那些在城市化进程中,从乡村来到大都市的移民群体,他们如何在新环境中,在保留原有文化习俗的同时,也吸纳和融合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混合的身份认同。这其中可能涉及到语言的变迁、宗教信仰的演变、以及家庭结构的调整等方方面面。 本书也可能触及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拥有过独立政治实体,但最终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版图的群体。我们会去探究,在国家边界划定之后,他们是如何在新的政治框架下,继续维系其独特的文化认同,以及如何与主流民族身份进行协商与融合,或者保持其独立性。这可能涉及到对历史记忆的重读,以及对传统政治制度的追溯。 我们对“民族国家”的理解,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动态的、流动的。本书并不试图为东南亚地区创造一个新的“民族国家”理论模型,也非对现有理论进行修补。而是通过具体的、细致的观察,来揭示在现实中,“民族国家”的构成元素,其复杂性、多变性以及其背后个体与群体的能动性。 因此,本书的价值,可能在于其对那些被主流学术话语所忽略的、更具象、更微观的社会现实的呈现。它提醒我们,在讨论宏大的政治概念时,不能忘记那些支撑起社会最基本单元的个体与社群,以及他们在历史变迁中的挣扎与创造。它可能引发读者对自身身份的思考,以及对“国家”这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多元理解。 本书并非旨在提供一套解决东南亚地区民族问题的万能药,也非对该地区历史的盖棺定论。它更像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更加真实、更加复杂、也更加生动的人类社会图景。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能够激发读者对于身份、文化、以及社群联系的更深入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烧脑”却又欲罢不能的书。我之前对东南亚的民族构成和国家形成一直有些模糊的概念,总觉得这个地区很“散”,各种族群林立,国家边界划分似乎也有些随意。《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研究》这本书,无疑是为我拨开了迷雾,但同时也展现了更深层的复杂性。作者以一种极具穿透力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民族”与“国家”这两个概念在东南亚历史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被殖民历史如何重塑民族身份的探讨,例如,书中对于缅甸各民族在英国殖民时期被划分和管理,以及这种人为划分如何影响了后来的国家整合过程,就分析得鞭辟入里。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思考作者提出的观点,思考那些看似独立存在的民族,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渗透、影响,又如何在近代民族国家的浪潮中被整合或被边缘化。书中那些精妙的理论框架和严密的逻辑推演,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门槛,但对于我这样渴望深度理解的读者来说,恰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让我看到了民族主义在东南亚的独特表现形式,以及它如何成为连接或割裂不同社群的强大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在东南亚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我一直对该地区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互动感到好奇。《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研究》这本书,极大地满足了我这种好奇心,并且以一种我从未设想过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阐述。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族群和国家,而是将视角聚焦于“民族国家”这一概念在不同社会土壤上的演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国家认同”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将其视为一个固定的、天然存在的概念,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由社会、政治、历史等多重因素塑造的过程。例如,书中对新加坡多元民族如何形成单一国家认同的分析,就让我大开眼界,它揭示了政府在塑造国民意识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时,书中对于一些地区性冲突背后,民族主义扮演角色的深入剖析,也让我对这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启发性,它能够将复杂的学术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引用大量的生动例子,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同身受,仿佛亲历了那些历史事件。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对东南亚历史文化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该地区复杂民族构成与国家形成的书籍。《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研究》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它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族群的历史渊源、迁徙轨迹、文化习俗以及他们是如何在现代国家的框架下相互融合、共存,有时甚至是冲突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长期被忽视的少数民族群体的详细介绍,作者并没有将他们简单地归类,而是细致地描绘了他们独特的身份认同如何形成,以及他们在国家构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书中引用的史料和一手访谈资料也非常扎实,让人感觉作者是真正深入到当地,与人们进行过深入的交流。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够听到不同语言的低语,看到不同色彩的服饰,感受到不同宗教的氛围,这一切都通过文字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这本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力作,对于希望了解东南亚真实面貌的普通读者来说,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与进阶读物。它让我对这个地区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打破了我之前的一些刻板印象,也引发了我更多关于文化多样性与国家认同的思考。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拿到《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研究》这本书时,对它的期待并没有那么高。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东南亚的书,大多侧重于经济发展或者政治格局,很少有能触及到“民族国家”这一核心议题,并且将其剖析得如此透彻的。然而,这本书从第一页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没有采用枯燥的说教式文本,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将抽象的“民族国家”概念具象化。例如,书中对越南的“越”族认同如何构建,以及如何将其他少数民族纳入国家叙事的过程,就描绘得极为细腻。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上的矛盾与分歧,而是将其作为理解当下民族关系的重要线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马来西亚的民族构成分析,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族群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复杂性如何塑造了独特的国家认同。阅读过程中,我反复被书中一些意想不到的联系和视角所震撼。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学术考证,又不乏文学性的描摹,读起来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理解构成这个国家的人民,他们的历史、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情感。

评分

我之前对东南亚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对一些知名国家的笼统印象中,比如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等。《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研究》这本书,则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并非从宏观层面去概括,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国家内部,去挖掘那些构成“民族国家”基石的各种力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模糊地带”的探讨,比如那些横跨国界的民族群体,他们如何在不同的国家政策和边界线中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以及这种跨国认同如何影响着区域的稳定与发展。书中对于“民族”这一概念的定义也十分值得玩味,它不再是狭隘的血缘或语言上的界定,而是包含了更广泛的文化、历史、政治认同的复杂集合。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惊叹于作者的知识储备和洞察力,他能够将看似零散的史料和信息,整合成一个 coherent 的理论框架,并且用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东南亚的政治格局和未来走向,必须从理解其内部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入手,而这本书无疑是开启这扇大门的一把绝佳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