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 古 中 国 门 阀 大 族 的 消 亡
书号:9787509799710
定价:59.00元
作者:[美]谭 凯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4月出版
一部关于中古中国社会变迁的经典之作
它凭借海量的墓志数据的统计和研究
重新勾画出大唐帝国覆灭的另一种面貌
中古中国的门阀大族主导了中国数个世纪,关于他们在十世纪的完全消失,长期以来困扰着历史学者。在本书中,谭凯利用新的数据手段分析了大批量的史料,解开了他们消失的谜团。他通过所掌握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系统地探究了近数十年前出土的数千方碑志,其中大部分从未被学者研究过。谭凯广泛地采用了摘自墓志、散文和诗歌中的轶事,来丰富其论证,从而将一千年前的男女形象变得鲜活起来。
《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揭示了在七至八世纪的社会、经济和制度变迁下,唐代门阀大族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更加成功。只有在880年黄巢占领长安后伴随而来的三十年大动乱时期,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才因大范围的肉体消灭而崩溃。唐朝并非亡于安史之乱,而是因黄巢叛乱造成的政治精英(肉体和精神)的彻底消灭而无法复辟。
谭凯(Nicolas Tackett),现任教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1998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2002年、2006年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eval Chinese Elites”。曾先后执教于田纳西大学(2006~2007)、斯坦福大学(2008~2009)、伯克利加州大学(2009~)。
全书目录
唐代中国地图
绪 论
中古精英的转型
作为一种史料的墓志
第一章 中古中国的官僚贵族
家族列表和大族分类
中古世族的人口膨胀
大族后裔的地理分布
官僚化的门阀世族
小结
第二章 权力的地理
定位精英
京城精英
地方上的国家精英
其他精英迁徙路径
结语
第三章 京城精英的婚姻网络
重构父子链
定位父子链
晚唐政治精英的地理分布与规模
京城社会景观
婚姻网络与社会资本
结语
第四章 晚唐藩镇
晚唐藩镇体系和河北独立藩镇
宪宗中兴之后的再度中央化
唐朝政治专制与藩镇
藩镇幕府中的社会流动
藩镇文化
小结
第五章 黄巢和中古大族的衰亡
黄巢治下的长安
洛阳和地方的毁灭
唐代精英的消亡
幸存者与新兴权力结构
结语
试读章节
出生于九世纪中国最著名门阀之一的卢氏(818~881),拥有毋庸置疑的高贵家世。虽然她的家族起源于中国东北部的范阳,但至迟两百年前已迁徙至伟大的都城洛阳。在这里,卢氏的祖先融入了当地贵胄的社交圈,并通过此关系网,深入政权机构,掌控政治权力。像她这样身份的女性并非特例,卢氏能够追溯其祖 先至七百年前的汉朝,在此期间家族仕宦从未间断,数百位宗男出仕于汉代以来各朝,包括唐朝。当她十四岁时,出于家世门第的考虑,她的家庭为她选择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年轻人,后者来自另一个定居于洛阳的家族。不幸的是,她丈夫在她依然年轻之际去世了。然而,她依然保有其高贵的社会身份,继续教育子嗣并安排他们的婚事。当她儿子考取荣耀的进士身份,以及878年她的女婿(另一个著名的洛阳家族后裔)成为宰相(中国最有权力的人之一)时,她一定倍感自豪。然而三年后,卢氏的生命和她所了解的整个世界,突然走到了终点。
最初,对于长安、洛阳的两京居民来说,威胁似乎很遥远。虽然一系列叛乱在870年代爆发于中原地区,但唐帝国的军队成功地在870年代末击溃了叛军,把他们赶到遥远的南方。然而,在880年七月,黄巢突破了帝国防御体系的薄弱环节,跨过了长江。仅仅花费四个多月即占领洛阳,并在年末推进到长安。随即展开了一次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屠杀,卢氏的女儿和身居宰相的女婿即为受害者。卢氏本人稍有运气,与其两个儿子逃难至自家的乡村庄园,在洛阳以东一百里外。但她的运气并未继续,也许由于伴随着战乱的瘟疫,一个月后的881年晚春时节,她和其中一位儿子因病去世。经过一年半多的动荡之后,当局势足够安全时,她的小儿子将她的遗体运回洛阳,祔葬于其丈夫墓侧。此时,卢氏五个孩子中的四个已经去世且没有后嗣,剩下的家庭成员心境悲凉。她的侄子在墓中一方墓志的侧面,匆匆留下了一句话:“天子幸蜀,岁再周矣,巨寇黄巢,尚稽诛擒。巩、洛兵荒,人无生理。” 即便唐僖宗从四川回驾长安,一度强盛的唐王朝也已经徒有虚名。帝国的正统已经崩溃,军阀控制了地方,开启了将近三十年的剧变,遍布全国的大量独立势力互相征伐。十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大部分规模较小的独立势力已经被纳入更大的独立政权中。此时,907年四月,控制着黄河流域和大部分北方中国的军阀处死了早已是傀儡的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宣告了王朝的灭亡。
“正版现货”这样的表述,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是购书时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它代表着出版方的诚信和对图书品质的保证。而“甲骨文丛书: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这个书名,则立刻抓住了我的目光。中古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转型,而门阀大族正是那个时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王朝的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乃至整个社会的阶层结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细致地剖析门阀大族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它们在各个历史时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们的最终消亡。这其中,我想到的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力斗争,还有经济基础的变化、家族内部的继承制度,以及整个社会对世族阶层的认知与态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
评分我之所以对“社科文献历史书籍”情有独钟,是因为它们往往能够提供严谨的学术视角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叙述。“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这一主题,无疑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门阀制度在中古时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结构乃至文化发展。然而,随着历史的进程,这种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新的政治力量所取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探讨这一历史过程,解释门阀大族兴盛的原因,分析它们衰亡的复杂因素,并且阐明这一转变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关注作者是否能够通过具体的史料和案例,来生动地展现门阀大族在历史舞台上的沉浮,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是如何发生深刻变革的。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绝佳机会。
评分这套书的名字“甲骨文丛书”就带有一种溯本追源的学术探索精神,预示着它并非追逐热点的通俗读物,而是对历史深层结构的挖掘。而“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这个主题,在我看来,正是中古时期中国社会演进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长久以来,我们对中古的印象可能停留在分裂与融合、战乱与文化交流,但门阀制度作为那个时期最主要的社会政治力量之一,其兴衰变化,无疑是理解那个时代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的关键。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而严谨的分析框架,来解析门阀大族是如何形成其强大的社会地位的,又是在怎样的内外因素作用下,逐渐走向没落的。这其中,我想到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权力斗争,也包括经济基础的变化、家族内部的传承问题,乃至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评分我对于“社科文献历史书籍”这个定位非常看重,因为它意味着这本书是基于扎实的学术研究和文献梳理的。我对“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这个主题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我看来,理解门阀制度的兴衰,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变迁、权力分配方式演变,乃至中国政治体制发展方向的关键。从魏晋南北朝的士族政治,到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这一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历史事件,而是能够深入地分析门阀大族之所以能够兴盛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条件,以及它们最终走向衰亡的必然性。书中是否能探讨那些具体的家族是如何在历史洪流中沉浮的?它们在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它们从曾经的显赫走向了历史的幕后?这些细节,都是我非常期待在书中找到答案的。
评分“正版现货”这个信息让我感到安心,毕竟在海量的图书信息中,能够找到一本内容严谨、印刷精美的学术著作是多么不容易。而“甲骨文丛书”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有了初步的信心。“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这个主题,我感觉它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史中最具变革性的时期之一。我们知道,汉朝以后,世家大族逐渐崛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顶峰,对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兴起,以及政治体制的改革,逐渐削弱了门阀的势力,最终导致其消亡。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这一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无疑是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贡献。我期待作者能够拨开历史迷雾,清晰地展现门阀大族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其中涉及的政治博弈、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
评分我一直对“门阀大族”这个概念充满了历史的想象。在许多历史作品中,他们常常被描绘成权倾朝野、富可敌国的庞大家族,他们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左右王朝的命运。然而,这种强大的势力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最终衰落?“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这个主题,恰恰解答了我的这些疑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门阀大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比如他们的经济基础、家族传承的秘诀,以及他们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力。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详细分析导致他们衰落的各种因素,是外部的政治压力,还是内部的腐朽没落?是制度的变革,还是社会的转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演变的历史窗口。
评分“中国史”这个宏大的分类下,各个时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社会形态和政治结构,而“中古中国”无疑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门阀大族的消亡”这一主题,更是直接触及了中古时期最核心的社会政治变迁。从汉末魏晋到南北朝,再到隋唐的过渡,门阀势力经历了从鼎盛到衰落的完整过程。我对此的兴趣在于,这种消亡不仅仅是政治权力结构的重塑,更意味着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的转变。这本书如果能细致地勾勒出这一转变的轨迹,解释门阀为何能够兴盛,又为何最终走向衰落,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则会非常有价值。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分析,在门阀消亡的过程中,新兴的政治力量是如何崛起的,科举制度等制度性变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以及这些变化对后世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长远的影响。
评分“(美) 谭凯著”这个信息让我颇为好奇,一位外国学者对中国中古历史的门阀制度进行研究,这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解读方式。我一直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往往能够从我们自己不曾注意到的角度切入,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对于“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这样一个涉及中国传统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核心议题,一位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颠覆性的观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作者独特的学术方法和研究视野,是否能够通过对比其他国家的类似历史现象,来反思中国门阀制度的独特性?或者,是否能够从一个更宏观的、跨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这一历史变迁?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更是一次与不同学术思想碰撞的绝佳机会。
评分我特别欣赏“社科文献历史书籍”这个标签,它意味着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通俗读物,而是基于严谨学术研究的成果。对于“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这一主题,我一直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领域。在很多人眼中,中国古代史似乎就是朝代的更迭和皇帝的争斗,但事实上,社会阶层的变动、家族势力的起伏,往往是影响历史走向更为根本的因素。门阀大族的兴盛与衰亡,不仅仅是几个大家族的故事,更是整个社会结构、政治生态乃至文化观念深刻变革的缩影。这本书如果能从宏观的角度梳理出这个过程的清晰脉络,再辅以具体的家族案例和史料分析,那就太棒了。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探讨门阀制度的优缺点,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它们的消亡对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更加集权化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很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全新的历史认知,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具深度的中古中国。
评分这套《甲骨文丛书》的名字就让我充满了好奇,尤其是“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这个副标题,立刻勾起了我对历史发展脉络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演变很感兴趣,门阀政治在中古时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它们的消亡则预示着新的社会力量的崛起和新的政治形态的出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这一历史进程,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件,更重要的是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长远影响。想象一下,书页翻开,仿佛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感受士族阶层如何从巅峰走向衰落,权力如何从贵族手中转移到新的政治实体手中。我会特别关注作者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的家族纠葛、政治斗争,以及经济、文化等因素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导致门阀大族的覆灭。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期的绝佳视角,我迫不及待地想与书中的观点进行一场思想的碰撞。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还好,值得买
评分很好
评分书不错,包装很好
评分书不错,包装很好
评分书不错,包装很好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收到,不错,正在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