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行者画记-湖区画记 [The Silent Traveller in Lakeland]

哑行者画记-湖区画记 [The Silent Traveller in Lakelan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彝 著,朱凤莲 译
图书标签:
  • 湖区
  • 旅行文学
  • 英国文学
  • 散文
  • 绘画
  • 风景
  • 自然
  • 文化
  • 历史
  • 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941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1335
品牌:外研社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哑行者画记
外文名称:The Silent Traveller in Lakeland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2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位能作诗能作画的民国才子,带你走进风景优美、盛产诗人的英伦湖区,记录下的不只是中英两国山湖风景的区别,还有心系祖国的人在游览秀丽景色时的对和平的向往、对文化差异的思考。

内容简介

《湖区画记》是蒋彝“哑行者”系列的其中一本,英文版于1937年首次出版。讲述了一名“思乡东方人”眼中不同的英伦湖区景致。在本书中,作者蒋彝既是一名思乡游客,又是一位东方画家兼诗人,书中不时穿插作者以全然中国的方式创作的画作及有感而发写下的书法题诗。

蒋彝在本书中还呼吁人类与大自然应该和平共处,世界应该充满和平而非战争。本次出版英汉对照版,超轻纸印刷,书画文合一。

作者简介

蒋彝(Chiang Yee)(1903—1977),画家、诗人、作家、书法家。由于他对中西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受到西方人的尊敬,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在英国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收入五十年代英国编纂的《世界名人辞典》;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先后获美国赫复斯大学、长岛大学、香港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颁赠的荣誉博士学位;被选为美国科学院艺术学院院士。

目录


目录 CONTENTS
前言 / 郑达
序 / 赫伯特·里德 Preface
引言 Introduction
瓦斯特湖 Wastwater
德文特湖 Derwentwater
巴特米尔湖与克拉莫克湖 Buttermere and Crummock Water
温德米尔湖 Windermere
莱得湖与格拉斯米尔湖 Rydal Water and Grasmere
结语 Conclusion
英伦湖区之梦 A Dream of the English Lakeland

前言/序言

蒋彝先生是中国山水画的大师,熟悉他作品的人,无不认为他的画作是传统国画的现代诠释,意即,我们将之视为地道的中国画。而我们也感谢蒋先生,尤其他的早期作品《中国画》,清晰地剖析中国的艺术观,使我们能真正了解这门艺术,进而欣赏其本质。然而从前我们一直以为,中国的艺术离不开神州山河——中国的山、中国的湖川、中国的林木,但现在这名艺术家站了出来,仿佛向我们诉说:“我的艺术观、我的技法,简而言之,我的艺术,并不受地理空间所束缚。那是全人类共通的,可表现中国山水,也可诠释你们英国的景致。”

英国人对风景很敏锐,我们有自己伟大的风景画传统,更有传世的山水诗。我们可以说,康斯特布尔、特纳、克罗姆、格廷、科特曼与其他许多该流派的艺术家,已刻画出我国山水、原野及村庄的神髓。同时我们也能断言,我们的诗人,莎士比亚、汤姆逊、格雷、科林斯、华兹华斯、济慈与丁尼生等,开创了独特的山水诗,所有微妙的感觉与形式,都难逃他们与生俱来的洞察力,那是如此真切,直指内心,无需我们多所赘言。

然而蒋先生这位诗人兼画家,却胆大无畏地踏入我国的圣殿,以他自己的方式致敬。他手持笔具画具,创作一本书,画下一系列的山水画,挑战我们的自满。他走进我们自然派诗人的至圣之地—湖区,追随我们这些信徒的伟大先知——华兹华斯及罗斯金的脚踪,直截了当地证明多年前我大胆主张的一种反论:华兹华斯的诗作贴近某些东方情感和思想。但我们一定要抛弃这类地域与国籍的比较,蒋先生和华兹华斯皆清楚表述,所有真实情感与思想都是相通的。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本就是两种永恒的关系,天地不老人恒在,会变的是人类感知并表述这层关系本质的能力。

生之奥秘衍荣耀,意虽神迷仍复见,

儿时简朴纯真志,人立伟业稳青平,

感玄妙天机纵横,泽恩从天不强留。

“儿时纯真”,华兹华斯视之为人性可贵之处的基石,同时也是诗人和画家澄澈无瑕的洞察。蒋先生将这样的洞察赋予我们挚爱的山水,描绘其神韵,挥洒尽致。

赫伯特? 里德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哑行者画记-湖区画记 [The Silent Traveller in Lakeland]》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涉及该书的实际内容,旨在描绘一个虚构的、风格相似但主题不同的旅行随笔集。 --- 书名:迷雾之境的低语:一个孤独旅者的异域手记 作者:伊莱亚斯·凡德堡 装帧:精装,附十九世纪欧洲风格插图及手绘地图 页数:约480页 出版时间:2024年秋 --- 内容简介:穿行在被遗忘的角落与失落的记忆中 《迷雾之境的低语:一个孤独旅者的异域手记》并非一部传统的游记,而是一次对时间、记忆与人类精神边界的沉潜探索。作者伊莱亚斯·凡德堡,一位终身沉浸于古地图学与符号学研究的学者,以其独特的、近乎冥想式的观察视角,带领读者走进欧洲大陆上那些被现代文明遗忘的、弥漫着古老气息的边陲之地。 本书汇集了凡德堡在二十年间,足迹所至的五大区域的随笔与速写记录。这些地方并非风景名胜的聚集地,而是被历史尘埃轻轻覆盖、时间仿佛凝滞不前的所在:阿尔卑斯山脉深处那些与世隔绝的罗马尼亚山村、波罗的海沿岸光秃秃的沙丘地带、伊比利亚半岛上被遗弃的修道院群落,以及北欧峡湾边缘,常年被浓雾笼罩的渔港。 凡德堡的“旅行”并非为了抵达某个终点,而是为了体验过程中的“在场”与“失语”。他行走时,总是不带目的地,遵循着一种内在的、近乎本能的指引。他的文字简洁而富有哲思,如同在岩石上刻下的箴言,很少直接描述宏大的场景,而是专注于那些微小、易逝的细节:古老木门上风化的纹路、在夕阳下呈现出奇异光泽的苔藓、一间空置酒馆墙上褪色的招牌字样、或是当地人眼中一闪而逝的、关于过去的回忆。 结构与主题:五个迷失的领域 全书分为五卷,每一卷都对应着凡德堡一次长期的探索旅程,并配有他亲手绘制的、充满个人符号学解读的素描和速写,这些图画不仅是风景的记录,更是他内心感受的延伸。 第一卷:寂静的矿道与灰色的山脊 (The Grey Spires and Silent Veins) 本卷记录了凡德堡在中欧腹地,探索那些二十世纪初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采矿城镇的经历。他避开了游客的足迹,深入到矿工遗留下的生活空间。文字描绘了工具生锈的韵味、空旷的广场上传来的回音,以及如何在这些充满工业废墟气息的景观中,捕捉到人类坚持与最终的顺从。这里的核心议题是“遗忘的重量”与“物质的哀悼”。 第二卷:潮汐的边缘与盐的记忆 (The Edge of Tides and Saline Memories) 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荒芜沙滩和北海的泥泞沼泽地带,凡德堡记录了他与大海之间紧张而永恒的对话。他详细描绘了海边老灯塔看守人的生活片段,他们日复一日地面对着无尽的海洋与变幻莫测的天光。本卷的重点在于“永恒的循环”与“人在自然面前的谦卑”,笔触冷静而克制,充满了对风暴前夕宁静的深刻理解。 第三卷:石头的低语:被遗忘的修道院 (Whispers in Stone: The Forgotten Abbeys) 凡德堡深入伊比利亚半岛的内陆山区,探访那些在宗教改革浪潮中人去楼空的古老修道院。他没有着墨于宏伟的建筑史,而是专注于光线如何在残破的拱顶上移动,阅读墙壁上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的铭文,以及想象着几百年前僧侣们日复一日的劳作与祷告。这里的文字充满了对“信仰的物质载体”与“时间如何侵蚀精神结构”的沉思。 第四卷:雾锁的峡湾与航标的幽灵 (Fjord Mists and Phantom Beacons) 北欧的旅程是关于“边界”的哲学思考。在挪威和苏格兰的交界地带,凡德堡花了数月时间,记录了生活在峡湾深处、与世隔绝的渔民社群。他笔下的雾气不仅仅是一种天气现象,而是一种存在状态,它模糊了陆地与海洋、生者与逝者的界限。图画中常常出现被雾气半掩的木制船只和摇摇欲坠的简易码头。 第五卷:最后的匠人与手艺的消逝 (The Last Craftsmen and the Fading Art) 在旅程的尾声,凡德堡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拒绝被工业化完全取代的传统手工艺。他拜访了最后几位仍在以古法制陶、编织地毯或打造传统农具的匠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他记录了他们指尖的动作、工具与材料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这种世代相传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本卷是对“物性智慧”与“创造的痕迹”的赞歌。 独特的观察角度:缄默中的洞察 凡德堡的写作风格,摒弃了传统旅行文学中常见的华丽辞藻和个人情感的过度抒发。他倾向于采用一种近乎人类学的疏离视角,观察而非干预。他不是一个热衷于与当地人交谈的旅行者,他更像是历史场景中的一个静默的旁观者。他的“哑行者”身份,并非生理上的残疾,而是一种刻意的选择——用最少的言语,去倾听那些非语言的、深藏于风景与物件中的“低语”。 他的文字节奏舒缓,仿佛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每一步都需要审慎地落下。阅读本书,如同进行一场个人的、关于“存在感”的内省之旅。读者将被邀请放下对宏大叙事的追逐,转而关注那些被日常喧嚣淹没的、真正构成我们世界底色的、细微而坚韧的生命脉络。 《迷雾之境的低语》 是一本献给所有珍视寂静、迷恋被时间打磨过的痕迹的读者的书。它承诺的不是一趟轻松的观光之旅,而是一次深刻的、触及灵魂深处的重置与回响。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关于“发现”的哲学。作者似乎在暗示,我们所谓的“探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愿意付出多少“耐心”去等待。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时刻,当外界的喧嚣被隔绝,当我们真正开始“看”的时候,那些隐藏的、更深层次的美感才会缓缓浮现。书中对气候、光线变化捕捉的精准,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描述的场景不是一成不变的明信片画面,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不断呼吸着的实体。每一次光线的角度变化,都赋予了景物新的性格和表情。这种对自然动态的深刻理解,让整本书的基调显得格外真实和立体。对于那些渴望在旅行中获得心灵滋养而非仅仅是打卡留念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张通往更深层次体验的门票。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展现出一种近乎老派的优雅。它的句式结构复杂而富有层次感,仿佛是从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遗产中汲取了养分。这种文字风格,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短句阅读的现代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享受。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解开一个精美的文学结扣。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叹服,他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场景的全部氛围,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书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怀旧情绪,那是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但这种怀旧并非伤感,而是一种温暖的接纳。它让你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自然之间的那种古老而深厚的联系从未真正断裂过。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老实说,初读时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不适应。它不像某些游记那样充满了炫目的色彩和夸张的描述,反而更像是一首娓娓道来的田园牧歌,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出其中的韵味。作者对“行走”这件事的理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物理位移,而上升到了一种精神的漫游。他记录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变化,更是心境的起伏。每一次停驻,每一次观察,都伴随着一种深刻的反思。这种反思并非空泛的说教,而是扎根于具体的场景——也许是一堵斑驳的石墙,也许是一棵独自屹立的古树。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内省式的观察角度,它迫使读者也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轨迹。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对“家乡”或者“熟悉之地”的认知,似乎也因为这次“云端旅行”而被重新校准和丰富了。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风景,往往藏在最不经意的回眸之中。

评分

初翻开这本书,首先被吸引的是那种沉静而内敛的文字力量。它不急于描绘壮阔的风景,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细微之处,那些常常被我们匆匆走过却又蕴含着深厚底蕴的景致。作者的笔触仿佛带着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敬畏,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显得恰到好处,既有文学的美感,又不失对所见之物的真诚记录。你会感觉到,作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观光客,而是一个真正愿意去“倾听”这片土地的人。他似乎懂得如何与周遭的环境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并将这种对话的精髓提炼出来,呈现给我们。这种叙事方式,使得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你仿佛能跟着作者的脚步,穿梭在那些古老的石头小径上,感受清晨薄雾的凉意,以及黄昏时分湖面泛起的微光。整体来看,这本书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能让人在喧嚣的日常中,找到一处可以安放灵魂的宁静角落。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会是“静谧的智慧”。它并非那种会让你拍案叫绝的激情之作,而是如同陈年的佳酿,需要时间去酝酿,才能品出其中醇厚的味道。书中流淌着一种超越地域限制的普世情感,关于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作者的观点很成熟,他似乎已经走过了所有关于“宏大叙事”的阶段,转而专注于如何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发现无限的可能。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合上书本,默默回忆自己过去在相似环境下的感受。这种与作者在精神层面上的共振,是阅读体验中最宝贵的部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记录了什么具体的景点,而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用一种更谦卑、更具敬畏心的方式,去对待我们脚下的土地和我们自己的生命旅程。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中英文的,现在看中午的,以后英语学好了再看英文版

评分

书种类再多点就更好了

评分

优惠活动多

评分

活动也多

评分

书脊上有点挤压变形,喜欢这个系列的书,中英文对照也适合提高英语阅读。

评分

朋友推荐的,特别好,去牛津旅游的话,一定要买,风趣幽默,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异域风土,别有情调

评分

作者蒋彝,用英文和中国山水画的组合介绍伦敦,一个典型的中国文人以自己的文化功底在西方世界进行文化创作,并取得成就,十分不易。书值得看,也值得收藏。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中英文的,现在看中午的,以后英语学好了再看英文版

评分

鞭辟入里,生动精彩,发人之未发,说人之想说,收获多多,满意@。确实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