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起点升本、专科《历史地理》应试要求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编者对命题的前瞻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准确性做了潜心研究,内容均为考试精华所在,讲练结合的体例方便考生及时检测学习效果。整本图书力求使考生的知识素养有所提高,使考生在扎实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容应对考试,是考生复习备考的更好选择。
历 史 分 册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远古时代(3)
第二章先秦(5)
第三章秦、汉(9)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13)
第五章隋、唐(16)
第六章五代、辽、宋、夏、金、元(21)
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以前)(25)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鸦片战争(30)
第二章太平天国(34)
第三章洋务运动(36)
第四章民族危机的加深(38)
第五章戊戌变法(41)
第六章辛亥革命(43)
第七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5)
第八章国民革命(48)
第九章国共对峙的十年(51)
第十章抗日战争(55)
第十一章解放战争(58)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61)
第二章在曲折中前进(63)
第三章“文化大革命”(65)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67)
第五章新中国的外交(70)
第六章新中国的文化与科技(72)
第四部分世界近代史
第一章资本主义的兴起(73)
第二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76)
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78)
第四章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80)
第五章第一次工业革命(84)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86)
第七章沙皇俄国的改革(88)
第八章美国内战(90)
第九章日本明治维新(92)
第十章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94)
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97)
第二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100)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103)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05)
第五章冷战(107)
第六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09)
第七章世界格局的新变化(111)
地 理 分 册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115)
第二章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118)
第三章地图(123)
第四章地壳和地壳运动(126)
第五章地球上的大气(130)
第六章地球上的水(135)
第七章陆地上的自然带(138)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第一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40)
第二章亚洲(142)
第三章非洲(147)
第四章欧洲(151)
第五章北美洲(156)
第六章南美洲(161)
第七章大洋洲(164)
第八章南极洲(166)
第九章世界的交通(168)
第十章重要的国际组织(169)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第一章疆域和行政区划(170)
第二章人口和民族(174)
第三章地形(175)
第四章气候(179)
第五章河流和湖泊(184)
第六章交通运输和旅游业(189)
第七章地域差异和地理分区(192)
第八章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195)
第九章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00)
第四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章自然资源及其保护(203)
第二章能源和能源的利用(208)
第三章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212)
第四章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217)
第五章人口和城市(221)
第六章人类和环境(224)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高中起点升本、专科·历史地理(226)
2016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历史地理试题(235)
参考答案(241)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历史地理试题(242)
参考答案(247)
说实话,我购买这类考试用书,往往是抱着一种“买个心安”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资料太多了,选一个看起来比较正规的版本总是没错的。这本《2018年成考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应试专用教材》的纸张质量中规中矩,翻阅起来不会有廉价感,这在长时间学习中很重要,眼睛不容易疲劳。但是,真正决定它好坏的,还是它对历年考点变动的敏感度。我特意翻阅了几个我感觉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演变,或者世界地理中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看看书中的阐述是否抓住了最新的考纲要求。如果内容停留在几年前的老旧版本,那对我们参加最新考试的人来说,可能就失去了它“专用”的意义。我个人非常看重配套的习题设计。如果它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没有紧跟考试难度的仿真模拟题来检验学习效果,那么它更像是一本参考书,而不是一本实战教材。希望它能在各个章节的末尾,提供一些高仿真的例题解析,这样学习起来才更有实效性。
评分这套教材的整体风格,透露出一种非常务实的基调,没有过多的理论探讨,目标明确——就是帮我们通过考试。这种风格很适合时间紧张的考生。但这种务实也带来一个潜在的问题: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度是否被牺牲了?例如,在处理历史上的某个重要思想流派时,仅仅知道它的几个代表人物和核心观点可能不够,我们还需要理解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才能在遇到稍微灵活一些的题目时进行推断。我希望教材在讲解这类“为什么”的问题时,能提供更深入但又易于理解的背景分析。再者,对于地理中的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光有公式和结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详细的解题步骤示范,最好是分步骤解析,标明每一步运用的是哪个原理。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做得细致入微,帮助我们建立完整的解题思维闭环,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而是一个可靠的备考伙伴了。
评分拿到这本历史地理的资料后,我最大的直观感受是,它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方式,似乎更偏向于“知识点速查手册”的风格,而不是那种层层递进、引导思考的深度教材。比如在历史部分,对于一些跨度较大的朝代更迭和重要改革,我更倾向于看到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为什么会发生?主要影响是什么?而不是仅仅给出一堆需要背诵的年代和人名。当然,作为应试资料,效率是第一位的,如果它能用表格化、对比图的形式,把相似或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来,那对我们这种需要快速抢救性复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地理方面,我对气候、地貌这类需要结合地图理解的章节格外关注。如果书中的插图不够清晰,或者缺乏对图表背后原理的深入浅出解释,那么单纯的文字描述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我希望它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地理规律点透。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点应该在于它的“针对性”,而不是知识的广博性,这一点,是读者在购买前需要清晰认知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直观的,封面用色沉稳,不像有些教辅书花里胡哨的,倒是透着一股严肃备考的气息。我拿到手的时候,特意翻了翻目录,感觉内容覆盖面挺广的,毕竟是全国统考的“应试专用教材”,自然得面面俱到。不过,光看目录和整体排版,我其实更关心的是它对知识点的提炼深度。历史部分,我希望能看到清晰的时间轴梳理和核心事件的深度解析,而不是简单罗列事实。地理方面,对于那些需要空间想象和图表分析的知识点,不知道这本书有没有给出特别有效的学习辅助工具,比如详尽的地图标注或者流程图解。毕竟成考的要求和普通高考还是有区别的,它更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快速应用。如果这本书能做到既不遗漏考点,又能用最省力的方式帮助我们这些非全日制学习者快速建立知识框架,那它就成功了一大半。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堆砌晦涩难懂的理论。这种“专用”的定位,意味着它必须非常精准地对焦历年真题的考察方向,这点非常关键。
评分阅读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是,它在结构安排上似乎更注重“广撒网”的策略,力求覆盖到所有可能的知识点,但我在寻找那种能够迅速提亮考点、直击命门的“高光时刻”时,稍微感觉到了一点难度。比如,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果能用一个时间轴+核心要素+影响的“三段论”来概括,会比长篇大论的叙述来得更有利于记忆。我希望教材在这方面的处理能更果断一些,少一些背景铺垫,多一些解题技巧的暗示。地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在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分布、农业区划这些内容时,常常需要借助地图,如果书中的地图插图是彩色的并且信息量适中,能够清晰地标示出关键的地理位置和界限,那么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对于很多成人考生来说,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对照复杂的地理图集,教材自身的图文结合能力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如果图例不清晰,或者关键信息没有用特殊字体或颜色突出显示,那么这些知识点就很容易在阅读中被忽略掉。
评分买错了,不过内容详细,比绿色那本详细,不过还是要翻回原来高中书来学习。呃呃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非常好非常不错
评分教材还是不错的
评分帮朋友买的,送货非常快,好评
评分练练手吧 参考下 希望有用
评分书本还是可以,内容写得很粗略,很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其他的不好评论
评分买来还没有时间看……
评分支持正版 希望有用
评分很好用,我非常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