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9考研政治:基础1000题》的主要特色如下:
1.巩固基础 检测实力
本书的习题均是与重要考点对应的基础练习题,有利于考生巩固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同时方便考生检测自己识记和理解知识点的程度。
2.分为两册 提升效率
本书分为【题本】与【答案】,考生做完试题后,可以直接查看答案,告别了前后翻看书籍的麻烦与苦恼,节省了大量复习时间,提升备考效率。
3.三大方法 告别蛮力
该书提出“三大法”,即“直选法”“排除法”“推测法”,帮助考生明确答题方向,理清答题逻辑,轻松作答选择题,告别毫无技巧的蛮力备考方式。
“直选法”即考生依据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准确把握,直接从诸多题支中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的方法;“排除法”即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考生依据题干要求和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首先排除题支中明显错误和不符合逻辑的选项,然后再确定答案的方法;“推测法”即考生在仔细审题和对选项进行慎重比较的基础上,根据第一印象和相关考点的理解做出判断,选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4.答案简洁 省时省力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分析题,本书都把解析与参考答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考生,让考生理解起来省时省力。
5.移动自习 随时随地
购书享有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多样增值服务,内含:核心考点免费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随时看。让考生可以搬着“自习室”,随时随地的学习。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考研政治:基础1000题》共分为五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本书分为两册:【题本】与【答案】。
【题本】中涵盖了考试所有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析题,为考生回顾及巩固基础知识所用。
【答案】对【题本】中的试题逐一进行了解析,参考答案与解析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考生,使考生理解起来省时省力。
精彩书评
NULL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资本论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学说体系
B.列宁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和学说体系
C.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独创发现,分别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
C.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D.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与时俱进
B.彻底的批判精神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5.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
A.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B.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
C.关于思维发展规律的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剥削,消灭阶级
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理论创新B.解放思想
C.坚持真理D.实事求是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大同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人人平等D.消灭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有()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
2.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运动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俄国十月革命
D.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科学主义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这种发展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
B.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019考研政治:基础精炼与思维拓展 一、 课程背景与考试概述 2019年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以下简称“考研”)政治理论科目的考试,是衡量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核心理论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中国国情、时事政治、法律常识、哲学思辨、经济规律、道德伦理等综合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依据。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题型涵盖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等,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 本书内容定位与特色 本书并非对特定教材或考试大纲的简单罗列,而是聚焦于考研政治理论的核心基础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题目,引导考生深入理解理论精髓,掌握思维方法,夯实应试基础。我们摒弃了枯燥的理论背诵,力求以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帮助考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核心特色: 1. 基础知识的深度挖掘: 考试的根基在于扎实的基础。本书精选了考研政治理论中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要点,并通过题目的形式进行提问,旨在引导考生主动回顾、梳理、理解。每一个题目都力求触及知识点的核心,避免过于偏颇或冷门的考查,确保考生复习的有效性。 2. 思维方法的引导与训练: 考研政治并非简单的知识记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养成。本书在题目设计中,注重引导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问题,理解理论的内在逻辑。通过辨析题、论述题的引导,训练考生逻辑清晰、论证严谨的表达能力,使之能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 知识体系的梳理与建构: 考研政治理论庞杂,但各部分之间并非孤立。本书的题目编排,力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科内部的逻辑关系,帮助考生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起宏观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哲学部分,我们会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角度进行循序渐进的提问,帮助考生形成完整的哲学认识体系。 4. 与时俱进的时代视野: 政治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联系现实。本书在题目设计中,将基础理论与中国国情、当前时事相结合,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理解理论在现实中的体现。这不仅有助于考生应对考题,更能培养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 答题技巧的潜移默化: 许多题目在设计时,已暗含了答题的思路和技巧。例如,论述题的设置,会提示考生需要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引用哪些理论依据。通过大量的练习,考生会在不经意间掌握有效的答题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三、 适宜人群 1. 考研政治初学者: 对于刚刚接触考研政治理论的考生,本书可以作为入门的引导,帮助快速建立起对考试内容和要求的初步认识,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 基础薄弱的考生: 长期以来,基础知识不牢固是许多考生政治理论成绩不理想的症结所在。本书的针对性设计,能够有效帮助考生查漏补缺,巩固核心知识。 3. 追求理论深度理解的考生: 厌倦于死记硬背,希望真正理解政治理论背后逻辑和精髓的考生,将本书视为拓展思维、深化理解的理想读物。 4. 系统复习的考生: 在系统的学习之后,利用本书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检验,是检验学习效果、发现薄弱环节的有效方式。 四、 各学科模块内容简介(非具体题目,而是基于题目所涵盖的知识领域)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考研政治理论考试的五大主要学科模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题目化设计,以期达到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覆盖与有效检验。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基原理) 哲学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的唯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事物发展的方向与道路;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形态的演进与社会革命;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治经济学部分: 商品与货币: 商品的二因素,劳动力商品,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流通规律;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剩余价值的来源与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与银行利润,利息的来源。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主义运动的早期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与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演变趋势,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与新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 2. 毛泽东思想及其中国化创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文化。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教训。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积累与消费,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关系);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引向新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主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和总体布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核心要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核心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特点。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成果和局限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 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与改革开放: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 结语 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引领考生走进考研政治理论的知识殿堂,在思考与辨析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应试能力。我们相信,扎实的基础是应对一切挑战的基石,而灵活的思维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希望本书能成为您考研政治复习征程中的得力助手,助您成功迈入理想的研究生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