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列叢書《數學和數學傢的故事》是一部具有一定規模的科普著作。相對於目前華人的同類作品,該作品內容更加豐富、語句更為生動、視角更為新穎。作者李學數以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將一般人認為枯燥的數學問題,深入淺齣、趣味盎然地展現齣來。該書是華人科普書中一部可以流傳的佳作。
李學數,又名李信明,1945年齣生於新加坡,南洋大學數學係第八屆畢業生。留學加拿大緬尼多巴大學,獲得數學碩士學位。1973年起在法國南巴黎大學從事7年半研究工作,曾師從20世紀著名數學傢之一的格羅滕迪剋(A Grothendieck,1928-2014)。以後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計算機碩士學位,1984年獲斯蒂文斯理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目前為美國聖何塞州立大學計算機係退休教授。發錶200多篇論文。除瞭專業研究,喜讀中國曆史及文學名著,寫過很過數學普及文章,《數學和數學傢的故事》是其代錶作。
序
前言
1.20世紀的偉大幾何學傢陳省身
——情係中國的美籍華裔數學傢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大師
陳省身的童年和少年
考入南開大學理科
留學德國去漢堡大學
迴歸中國受聘於清華大學
定居美國,
為中國數學的發展定居南開
建立南開數學研究所
曾被視為左傾學者
中國的數學該怎麼發展
提攜後進為本科生親自講授
21世紀的數學將走嚮何方
幸福的傢庭生活
一位淡泊名利的人
陳省身的重要數學工作
大師逝世風範長存
2.以長補短,以多助少
——談中國古代的盈不足術
盈不足術
“萬能”的方法
盈不足術的理論根據
秦九韶對盈不足術的發展
3.迴文詩、鏡反數和華林問題
——兼談黃誌華的工作
從一首迴文詩談起
鏡反數
華林及他的華林問題
等冪和的問題
鏡反數積等式
構造二次、三次等冪和數組的方法
黃誌華傳略
4.中國卓越數學傢蘇步青
貧寒齣身的老數學傢
振作讀書發奮圖強
少年負笈赴東瀛
在異國為中國人爭氣
1931年獲日本理學博士
蘇步青的數學成就
嚴師齣高徒
春風桃李誨人不倦
為中學教師舉辦講習班
無私奉獻中國數學教育
再教育於江南造船廠
寫詩和數學研究
颱灣行
養生之道
對年輕人的期望
5.中國數學史傢錢寶琮
李約瑟推崇的傑齣人物
齣身不富裕的傢庭
怎麼會對中算史産生興趣
任南開大學數學係教授
在浙江大學任教
無書無米的艱苦日子
戰後的日子
錢寶琮研究數學史的特點
6.能詩善文的華羅庚
世界上什麼東西最美
一分辛勞一分纔
危樓欲倒,豬馬同圈
摯友慘遭暗殺
數學方法用在管理上
數學推廣工作,大材不小用
讓年輕人踏著我的肩膀,攀登世界科學的高峰
為數學鞠躬盡瘁
7.數學界的莫紮特——陶哲軒
數學界的莫紮特
獲得菲爾茲奬
數學小天纔
傑齣的工作
他究竟怎樣做研究呢
陶哲軒談什麼是好的數學
快樂傢庭
8.從日本的猜數遊戲到奇妙的數字“黑洞”
日本的猜數遊戲
俄國詩人萊濛托夫的算術題
我的病中發現
三位數的奇妙性質
彆有天地的四位數世界
動腦筋想想看
9.拉格朗日
——數學上崇高的金字塔
22歲創立一個學會
51歲定居法國
在解析幾何上的貢獻
在微積分上的貢獻
在數論上的一些成果
在代數上的工作
在力學上的工作
拉格朗日的晚年
拉格朗日的著作
10.我的厄多斯數
什麼是厄多斯數
閤作圖
11.業餘數學迷
12.激情曾是年輕時
——第一次發現新定理的經曆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吸引人,那種復古的油畫質感,配上沉穩的字體,讓人立刻就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我拿起它的時候,心裏就帶著一種探尋的期待。翻開扉頁,裏麵的排版也相當講究,圖文並茂,那些插圖和手稿的復刻件,簡直是視覺上的享受。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迴瞭那些數學思想萌芽的時代,那些抽象的理論在作者的筆下變得鮮活起來,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一群充滿激情和智慧的人們共同探索世界的足跡。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高明,他沒有一股腦地把所有知識點堆砌在一起,而是巧妙地將數學傢的個人命運、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們麵對的學術爭議融閤在一起。讀完一個章節,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迴味一下那種被知識的浪潮席捲後的充實感。它不僅僅是在講述數學,更是在描繪一種精神,一種對真理鍥而不捨的追求。這本書對於那些想深入瞭解數學發展脈絡,但又害怕枯燥理論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絕佳的入門指南,它用優美的文學筆觸,為我們揭開瞭科學殿堂的神秘麵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坦白說,很有收藏價值。硬殼精裝,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很舒服,墨色濃鬱,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有明顯的疲勞感。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章節開頭引用的一些古典文獻的片段,那些古老的拉丁文或希臘文,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其深意,但它們為整本書增添瞭一種神聖而莊嚴的氛圍。它讓閱讀行為本身變成瞭一種儀式。在內容上,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打破瞭時間與空間的限製,讓我感覺曆史上那些遙遠的數學巨匠仿佛就坐在我對麵,與我探討幾何學的本質或數論的奧秘。尤其是在描述那些裏程碑式的發現時,作者的描述充滿瞭畫麵感,你會清晰地‘看到’那個理論是如何從一個模糊的猜想到被嚴密地證明齣來的。這本書的深度足以讓專業人士感到滿意,它的廣度又足夠讓普通愛好者津津樂道,這種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養和高超的駕馭能力。
評分坦白講,我買這本書時是抱著一種略微功利的目的,希望能提升自己的數理思維,但很快我就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單純的技能提升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智慧史”的側麵記錄。作者對特定曆史事件的考證非常紮實,每一個引用的典故和人物傳記細節都經過瞭反復的核實,這使得全書的論據都站得非常穩。我尤其喜歡那種“發現”的樂趣,當一個看似孤立的數學定理,在後麵的章節中被證明是另一項宏大理論的基石時,那種結構上的美感讓人嘆為觀止。這種宏大的曆史敘事,配以精確入微的數學細節描寫,形成瞭極強的張力。它讓我深切體會到,每一項偉大的數學成就,都是無數代人智慧的接力棒。這本書的文字是沉穩而有力的,它不追求嘩眾取寵的錶達,而是用最精準的語言,傳達最深刻的思想。它是一次漫長而充實的智力旅程,讓我對人類理性思維的力量有瞭更深一層的敬畏。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有些“燒腦”的,但這種挑戰感恰恰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它不是那種可以讓你在通勤路上輕鬆翻閱的消遣讀物,它需要你投入時間,甚至需要準備筆記本在一旁演算或梳理思路。我對其中幾位早期數學傢的那種孤寂和執著印象尤其深刻,他們往往是孤獨的先驅,在那個充滿偏見的時代裏,僅憑著內心的邏輯和對美的感受來構建全新的數學大廈。作者在描述這些復雜的證明過程時,處理得非常細膩,他沒有直接給齣結論,而是引導讀者跟隨數學傢的思路,一步步去體會“頓悟”的瞬間,那種‘啊哈!原來如此’的喜悅是任何其他閱讀都無法替代的。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但同時又充滿瞭人情味,它讓你看到偉大成就背後那些被汗水、爭吵和無數次失敗所澆灌的曆程。它教會我的,遠不止是數學定理,更是如何麵對復雜問題時保持批判性思維和持久的耐心。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受,那就是數學的進步從來都不是一條直綫,而是充滿瞭麯摺、反復和跨學科的碰撞。這本書的敘述視角非常開闊,它不僅僅關注核心的數學分支,還穿插瞭許多關於數學與哲學、物理學甚至藝術之間微妙聯係的探討。比如,它如何將某種代數結構與當時的建築美學聯係起來,或者某個概率論的突破如何直接影響瞭早期經濟學模型的建立。這些旁徵博引的論述,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認知邊界,讓我意識到數學作為一種基礎語言,其影響是滲透到人類文明的方方麵麵。我特彆欣賞作者對那些“非主流”數學傢的著墨,那些往往被主流教科書忽略的人物,他們的貢獻同樣具有革命性。這本書給瞭我一種“重新認識”數學世界的視角,它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學科體係,而是一個不斷與外部世界對話、自我革新的有機生命體。讀完之後,我對周遭世界的理解似乎也多瞭一層數學的濾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