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丛书《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是一部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普著作。相对于目前华人的同类作品,该作品内容更加丰富、语句更为生动、视角更为新颖。作者李学数以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将一般人认为枯燥的数学问题,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地展现出来。该书是华人科普书中一部可以流传的佳作。
李学数,又名李信明,1945年出生于新加坡,南洋大学数学系第八届毕业生。留学加拿大缅尼多巴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73年起在法国南巴黎大学从事7年半研究工作,曾师从20世纪著名数学家之一的格罗滕迪克(A Grothendieck,1928-2014)。以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1984年获斯蒂文斯理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目前为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计算机系退休教授。发表200多篇论文。除了专业研究,喜读中国历史及文学名著,写过很过数学普及文章,《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是其代表作。
序
前言
1.20世纪的伟大几何学家陈省身
——情系中国的美籍华裔数学家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大师
陈省身的童年和少年
考入南开大学理科
留学德国去汉堡大学
回归中国受聘于清华大学
定居美国,
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定居南开
建立南开数学研究所
曾被视为左倾学者
中国的数学该怎么发展
提携后进为本科生亲自讲授
21世纪的数学将走向何方
幸福的家庭生活
一位淡泊名利的人
陈省身的重要数学工作
大师逝世风范长存
2.以长补短,以多助少
——谈中国古代的盈不足术
盈不足术
“万能”的方法
盈不足术的理论根据
秦九韶对盈不足术的发展
3.回文诗、镜反数和华林问题
——兼谈黄志华的工作
从一首回文诗谈起
镜反数
华林及他的华林问题
等幂和的问题
镜反数积等式
构造二次、三次等幂和数组的方法
黄志华传略
4.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
贫寒出身的老数学家
振作读书发奋图强
少年负笈赴东瀛
在异国为中国人争气
1931年获日本理学博士
苏步青的数学成就
严师出高徒
春风桃李诲人不倦
为中学教师举办讲习班
无私奉献中国数学教育
再教育于江南造船厂
写诗和数学研究
台湾行
养生之道
对年轻人的期望
5.中国数学史家钱宝琮
李约瑟推崇的杰出人物
出身不富裕的家庭
怎么会对中算史产生兴趣
任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
在浙江大学任教
无书无米的艰苦日子
战后的日子
钱宝琮研究数学史的特点
6.能诗善文的华罗庚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美
一分辛劳一分才
危楼欲倒,猪马同圈
挚友惨遭暗杀
数学方法用在管理上
数学推广工作,大材不小用
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世界科学的高峰
为数学鞠躬尽瘁
7.数学界的莫扎特——陶哲轩
数学界的莫扎特
获得菲尔兹奖
数学小天才
杰出的工作
他究竟怎样做研究呢
陶哲轩谈什么是好的数学
快乐家庭
8.从日本的猜数游戏到奇妙的数字“黑洞”
日本的猜数游戏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算术题
我的病中发现
三位数的奇妙性质
别有天地的四位数世界
动脑筋想想看
9.拉格朗日
——数学上崇高的金字塔
22岁创立一个学会
51岁定居法国
在解析几何上的贡献
在微积分上的贡献
在数论上的一些成果
在代数上的工作
在力学上的工作
拉格朗日的晚年
拉格朗日的著作
10.我的厄多斯数
什么是厄多斯数
合作图
11.业余数学迷
12.激情曾是年轻时
——第一次发现新定理的经历
参考文献
阅读过程中,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数学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曲折、反复和跨学科的碰撞。这本书的叙述视角非常开阔,它不仅仅关注核心的数学分支,还穿插了许多关于数学与哲学、物理学甚至艺术之间微妙联系的探讨。比如,它如何将某种代数结构与当时的建筑美学联系起来,或者某个概率论的突破如何直接影响了早期经济学模型的建立。这些旁征博引的论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让我意识到数学作为一种基础语言,其影响是渗透到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欣赏作者对那些“非主流”数学家的着墨,那些往往被主流教科书忽略的人物,他们的贡献同样具有革命性。这本书给了我一种“重新认识”数学世界的视角,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体系,而是一个不断与外部世界对话、自我革新的有机生命体。读完之后,我对周遭世界的理解似乎也多了一层数学的滤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坦白说,很有收藏价值。硬壳精装,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很舒服,墨色浓郁,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有明显的疲劳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章节开头引用的一些古典文献的片段,那些古老的拉丁文或希腊文,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深意,但它们为整本书增添了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它让阅读行为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在内容上,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我感觉历史上那些遥远的数学巨匠仿佛就坐在我对面,与我探讨几何学的本质或数论的奥秘。尤其是在描述那些里程碑式的发现时,作者的描述充满了画面感,你会清晰地‘看到’那个理论是如何从一个模糊的猜想到被严密地证明出来的。这本书的深度足以让专业人士感到满意,它的广度又足够让普通爱好者津津乐道,这种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养和高超的驾驭能力。
评分坦白讲,我买这本书时是抱着一种略微功利的目的,希望能提升自己的数理思维,但很快我就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技能提升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史”的侧面记录。作者对特定历史事件的考证非常扎实,每一个引用的典故和人物传记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核实,这使得全书的论据都站得非常稳。我尤其喜欢那种“发现”的乐趣,当一个看似孤立的数学定理,在后面的章节中被证明是另一项宏大理论的基石时,那种结构上的美感让人叹为观止。这种宏大的历史叙事,配以精确入微的数学细节描写,形成了极强的张力。它让我深切体会到,每一项伟大的数学成就,都是无数代人智慧的接力棒。这本书的文字是沉稳而有力的,它不追求哗众取宠的表达,而是用最精准的语言,传达最深刻的思想。它是一次漫长而充实的智力旅程,让我对人类理性思维的力量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吸引人,那种复古的油画质感,配上沉稳的字体,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我拿起它的时候,心里就带着一种探寻的期待。翻开扉页,里面的排版也相当讲究,图文并茂,那些插图和手稿的复刻件,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些数学思想萌芽的时代,那些抽象的理论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一群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们共同探索世界的足迹。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高明,他没有一股脑地把所有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而是巧妙地将数学家的个人命运、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面对的学术争议融合在一起。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那种被知识的浪潮席卷后的充实感。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数学,更是在描绘一种精神,一种对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这本书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数学发展脉络,但又害怕枯燥理论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绝佳的入门指南,它用优美的文学笔触,为我们揭开了科学殿堂的神秘面纱。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有些“烧脑”的,但这种挑战感恰恰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它不是那种可以让你在通勤路上轻松翻阅的消遣读物,它需要你投入时间,甚至需要准备笔记本在一旁演算或梳理思路。我对其中几位早期数学家的那种孤寂和执着印象尤其深刻,他们往往是孤独的先驱,在那个充满偏见的时代里,仅凭着内心的逻辑和对美的感受来构建全新的数学大厦。作者在描述这些复杂的证明过程时,处理得非常细腻,他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跟随数学家的思路,一步步去体会“顿悟”的瞬间,那种‘啊哈!原来如此’的喜悦是任何其他阅读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同时又充满了人情味,它让你看到伟大成就背后那些被汗水、争吵和无数次失败所浇灌的历程。它教会我的,远不止是数学定理,更是如何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批判性思维和持久的耐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