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年谱

黄克诚年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克诚传编写组 编
图书标签:
  • 黄克诚
  • 年谱
  • 历史
  • 人物
  • 传记
  • 近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史学
  • 地方史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82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99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6
字数:3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黄克诚(1902—1986),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开国十大将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伐战争、五次反“围剿”作战、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生坚持真理,忠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初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克诚年谱》用丰富的史料,实事求是、详细地记述了黄克诚大将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朽的业绩和经受的坎坷、磨难,展现出他顽强的革命意志、崇高的政治品德、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真正的人民公仆形象。本书是《黄克诚传》的重要补充。


目录

1902年 诞生 (1)

1908年  6岁 (2)

1911年  9岁 (3)

1912年 10岁 (4)

1916年 14岁 (5)

1917年 15岁 (6)

1920年 18岁 (7)

1921年 19岁 (8)

1922年 20岁 (9)

1923年 21岁 (10)

1924年 22岁 (11)

1925年 23岁 (12)

1926年 24岁 (13)

1927年 25岁 (14)

1928年 26岁 (15)

1929年 27岁 (17)

1930年 28岁 (18)

1931年 29岁 (21)

1932年 30岁 (23)

1933年 31岁 (25)

1934年 32岁 (26)

1935年 33岁 (28)

1936年 34岁 (30)

1937年 35岁 (32)

1938年 36岁 (37)

1939年 37岁 (46)

1940年 38岁 (50)

1941年 39岁 (65)

1942年 40岁 (74)

1943年 41岁 (79)

1944年 42岁 (89)

1945年 43岁 (95)

1946年 44岁 (115)

1947年 45岁 (135)

1948年 46岁 (141)

1949年 47岁 (153)

1950年 48岁 (185)

1951年 49岁 (205)

1952年 50岁 (221)

1953年 51岁 (230)

1954年 52岁 (248)

1955年 53岁 (260)

1956年 54岁 (268)

1957年 55岁 (276)

1958年 56岁 (285)

1959年 57岁 (307)

1960年 58岁 (332)

1961年 59岁 (333)

1962年 60岁 (335)

1963年 61岁 (337)

1965年 63岁 (338)

1966年 64岁 (340)

1967年 65岁 (343)

1968年 66岁 (345)

1969年 67岁 (349)

1970年 68岁 (350)

1971年 69岁 (351)

1972年 70岁 (352)

1973年 71岁 (353)

1975年 73岁 (354)

1976年 74岁 (355)

1977年 75岁 (357)

1978年 76岁 (358)

1979年 77岁 (360)

1980年 78岁 (364)

1981年 79岁 (379)

1982年 80岁 (398)

1983年 81岁 (401)

1984年 82岁 (406)

1985年 83岁 (409)

1986年 84岁 (412)


后 记 (416)


前言/序言


《战火中的光芒:一位杰出将领的军事生涯与思想探索》 (图书简介:旨在描绘一位在特定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军事思想和深厚理论素养的指挥员形象,不涉及具体人物姓名,聚焦于其一生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实践,以及对国家建设的贡献。)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特定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军队高级指挥员成长轨迹的宏大叙事。它并非一部简单的个人传记,而是一幅通过一位杰出军事家的生涯侧影,折射出近现代中国革命风云变幻的壮阔画卷。全书以时间为轴,兼顾事件的深度挖掘与思想的系统梳理,力图还原一位战略家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决策过程、理论建树及其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烽火初燃与信仰铸就(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中期)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主人公早年的生活环境与思想萌动。他并非出身于传统的军事世家,而是带着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和对民族危亡的忧虑,早早投身于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之中。早期的经历,尤其是在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巩固阶段,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初步的军事素养。 这一阶段的叙述重点聚焦于“从士兵到军官”的艰苦蜕变。通过对早期游击战争的细致描摹,展现了如何在极端物资匮乏和敌军“围剿”的压力下,进行灵活机动的战略部署。书中详细探讨了他早期在地方部队建设、土地改革执行以及政治工作开展方面的独特见解。他敏锐地意识到,单纯的军事打击不足以赢得人心,必须将军事行动与社会变革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思想的雏形,为他日后形成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埋下了伏笔。我们详述了他在一次关键的防御战役中,如何顶住巨大压力,运用“避实击虚”的策略,保全了有生力量,并从中总结出了关于“以弱胜强”的早期心得。 第二部分:长征的洗礼与战略的成熟(1934年至1937年) 长征,无疑是塑造这位指挥员性格和军事智慧的熔炉。本书用浓墨重彩描绘了这段史诗般的行军历程。叙述不再停留在路线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到决策的内幕和环境的残酷性中。重点分析了他在战略转移中的角色定位——从最初的执行者,逐渐成长为能够提出独立见解的军事谋略家。 关键的转折点在于遵义会议前后的思想转变。书中梳理了他在关键会议上的发言和记录,揭示了他如何审视和批判当时存在的“左”倾军事教条主义,并积极拥护以实践为基础的正确领导。在行军途中,他多次负责殿后或关键地段的攻坚任务,展现了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复杂地形的驾驭能力。例如,在一次穿越险阻的行动中,他不仅解决了部队的生存问题,还通过一系列精巧的佯动和示弱,成功迷惑了追击的敌人,确保了主力部队的安全。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开始体现出“政治指导军事,军事服务于政治”的辩证统一观。 第三部分:全面抗战中的战略运筹与局部胜利(1937年至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这位指挥员迎来了其军事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期。他被委派至重要的战略支点,负责开辟和巩固敌后根据地。本书细致考察了他在“持久战”背景下,如何将宏大的战略构想转化为具体的战术行动。 书中详尽分析了他领导下针对日军“扫荡”的防御体系构建。他摒弃了死守既有阵地的传统观念,转而提倡“运动中的防御”和“麻雀战”的创新运用。不同于简单的袭扰,他的战术体系强调情报的精准获取、打击点的精确选择以及攻击后的迅速隐蔽,形成了一种高效的“游击的艺术”。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深入剖析了他对“兵民互助”的深刻理解。他主张军队必须扎根于人民,将地方武装力量的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大量史料,展现了他在组建地方游击队、发动群众、进行物资动员等方面所采取的创新举措,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根据地的韧性。书中还收录了他关于如何对抗日军优势火力,特别是如何有效运用地道战、破袭战等非对称作战手段的早期理论论述。 第四部分:解放战争的决胜与新型军队的塑造(1946年至1949年) 解放战争是检验其军事理论的终极考场。在这一阶段,他从战区司令员、兵团首长等职位上,参与了决定性的战略决战。本书的焦点转向其如何适应战争形态的转变——从游击战向大规模、高强度的运动战和阵地战过渡。 书中重点分析了他在几次大型战役中的指挥艺术。例如,在某次关键的战役中,他如何在兵力对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过对敌军意图的精准判断和对战场环境的极限利用,成功地完成了对敌军主力的分割、包围与歼灭。他所展现出的“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在实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此外,本书也探讨了他对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贡献。他不仅是战场上的指挥官,更是政治和军事教育的倡导者。他主持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部队专业化水平和政治觉悟的改革措施,为新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奠定了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 第五部分:建国后的探索与军事思想的深化(1949年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主人公的工作重心转向国防建设和军事理论的系统化。他致力于将战争年代的丰富实践提炼成可供后世借鉴的军事科学体系。 在这一部分,我们审视了他参与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过程,以及他对现代战争形态的预判。他强调,和平建设时期,军队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巩固国防、服务人民”的双重战略任务。书中收录了他对国防科技发展、军事训练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入思考和批示。 通过对这位杰出将领一生的回顾,本书旨在呈现一个复杂而立体的军事家形象:他既是革命洪流中的坚定战士,又是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探索者。他的军事生涯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昭示着战略远见、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今天的国防建设和人才培养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黄克诚年谱》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位共和国大将的窗口,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黄克诚将军一同走过了那些风雨激荡的岁月。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对他工作作风的细致描绘。那种深入基层、亲力亲为,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他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期间的一些记述。他如何以国家利益为重,如何呕心沥血地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些细节都让我深受启发。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无华的叙述,却能将一位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不仅是对黄克诚将军一生的纪念,更是一部激励后人的精神教材。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含义,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本《黄克诚年谱》的出现,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近年来,关于革命史、人物传记的书籍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够触及灵魂、引发深刻思考的却不多。然而,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传递出的厚重感和真实感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生平记录,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将黄克诚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他所处的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书的装帧到纸张的质感,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而内容方面,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考究。许多被历史洪流所淹没的琐碎事件,在年谱中得到了细致的梳理和呈现,这些细节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构成了黄克诚将军人格魅力的基石。我反复阅读了关于他早期革命经历的章节,那些在艰苦条件下,他如何坚定信念、克服困难,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描写,让人心生敬意。书中对战略战术的分析,对政治斗争的描绘,都显得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革命家是如何炼成的,不仅仅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智慧与勇气的考验。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对《黄克诚年谱》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不过是市面上常见的、流水账式的人物传记。然而,当真正沉浸其中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想象。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叙事的客观性与温度并存。作者在梳理史料的同时,并没有回避黄克诚将军在某些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争议,反而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将事实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自行判断。这种不回避、不粉饰的做法,反而更能体现出黄克诚将军作为一位真实历史人物的立体形象。 书中对于他在建国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历,着墨颇多。那些在逆境中,他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如何坚持原则,甚至不惜触怒权贵,这些情节读来令人动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品格,往往在最艰难的时刻才能得到最真实的检验。《黄克诚年谱》不仅记录了一个人的生命轨迹,更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在时代洪流中,个体所能迸发出的巨大精神力量。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细细品味。

评分

购买《黄克诚年谱》纯属偶然,但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却是意料之外的。我一直认为,了解历史人物,最好的方式是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决策过程。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罗列了黄克诚将军经历的大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节,展现了他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是如何思考,如何权衡,最终做出决策的。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如何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记述印象深刻。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在当今社会依然是弥足珍贵的品质。书中对他与党内同志之间的一些互动,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的回忆,都进行了客观的呈现,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以及黄克诚将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面映照历史的镜子,让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

评分

《黄克诚年谱》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厚重”与“扎实”。它不像一些传记那样追求戏剧性或故事性,而是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按照时间顺序,将黄克诚将军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以及那些默默无闻的日常,都悉数收录。这种“年谱”的形式,反而更能展现出历史的真实面貌,以及人物成长的轨迹。 我着重看了关于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战役指挥的篇章。书中对战略部署的分析,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以及他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果断与智慧,都让我叹为观止。这种对军事战略的细致解读,不仅满足了我对战争史的兴趣,更让我看到了黄克诚将军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的非凡才能。此外,书中对他在土地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贡献,也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全能型领导者的风采。这本书,堪称一部研究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建设史的珍贵史料。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评分

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