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鲁冠球勇敢地从田野走向世界,又智慧地从世界返回田野,是中国民营企业家成功的一个经典,被业界誉为“常青树”。《万向重心 鲁冠球和他的中国梦/解读中国书系》追踪他的艰苦少年时代,追述他以4000元起家,历经艰苦,把万向发展成一个营收超过千亿元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并进行了多次重要的海外并购,进入全球汽车产业链核心层的故事。
鲁冠球作为中国知名企业家中的一位,他个人的风云历史和万向的火热发展史两位一体。充满故事性和哲理性的叙述手法,让《万向重心 鲁冠球和他的中国梦/解读中国书系》的阅读充满快感,使读者得以窥见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的一个时代样本。
作者简介
周荣新,1941.9-2014.10。浙江余姚人,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从1965年起在浙江日报社工作,历任部主任、浙江日报副秘书长、《经济生活报》总编辑、浙江省新闻研究所所长等职,高级记者,为浙江省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新闻工作者。
撰写、编辑的新闻作品中,先后荣获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前身)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各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获浙江省好新闻奖特等奖、一等奖及全国省、区党报好新闻奖一等奖共23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各1次。
目录
第一部分 田野里升起的梦想
第1章 多灾的土地
第2章 进城梦的破碎
第3章 炮筒“料头”成宝贝
第4章 偏向冷门行
第5章 绝不将就
第二部分 有风有雨有陷阱
第6章 承包乍起风波
第7章 “口袋”和“脑袋”
第8章 人才就是“贵人”
第9章 做大的诱惑
第10章 敲开“玻璃门”
第三部分 到美国“种苹果树”
第11章 给奥巴马和拜登的忠告
第12章 找上门来的美国人
第13章 博弈与自信
第14章 春雷的祝福
第15章 诚信是最好的通行证
第16章 赢得尊重
第17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四部分 在危机中冲浪
第18章 突如其来
第19章 磨刀与砍柴
第20章 自我觉醒
第21章 主动出击
第五部分 永不熄灭的汽车梦
第22章 “我有一个梦”
第23章 学会等待
第24章 步步惊心
第25章 利他共生
第26章 担起责任
第27章 竟购岂止在价格
第六部分 世上还有穷人
第28章 贫穷的滋味
第29章 别亏了孩子
第30章 传递温暖
第31章 财散人聚
第七部分 “三农梦”,田野上未写完的“作文”
第32章 为“三农”打工
第33章 屡败屡战
第34章 走出“桃花源”
第35章 守望大地和海洋
第八部分 与朋友们“互动互动”
第36章 办企业最讲究一个“实”字
第37章 对农民工兄弟,我多说几句
第38章 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第39章 走出去与拿进来、学回来
第40章 烟戒了三十多年,喜欢喝点小酒
第41章 企业交接班水到渠成
第42章 经济危机中靠什么引领复苏
第43章 积小梦想为大梦想,融入中国梦
附录 用好业余时间鲁冠球
后记一 讲一个完整而新鲜的万向故事周荣新
后记二 我的父亲周菁
精彩书摘
《万向重心 鲁冠球和他的中国梦/解读中国书系》:
第16章 赢得尊重
包容互利,兼济天下,是鲁冠球分享给大家的另一个心得。万向美国公司总部被戏称为“小联合国”,36位员工中,从国内去的只有12人,其他有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有墨西哥裔、巴西裔、秘鲁裔、波兰裔的雇员。
鲁冠球说的在美国“种苹果树”,不只是在美国办一家企业,更重要的是要把万向的企业文化“植入”美国的文化中,而文化的融合首先是人的融合、观念的融合。
你们要是去万向美国公司,第一眼印象肯定是井井有条,各种设备、家具、文件全都站队般整齐。16000平方米的仓库里,所有的产品货箱大小不一却都排成一条条直线,水泥地上光可鉴人。在洗手间的地面和水池周围,甚至没有一滴水迹。也许没人会相信,这里没有专门的清洁工,保洁公司每周来收一次垃圾,所有公共区域的卫生都是仓库的8名员工轮流来做的,这不是公司要求,而是员工自愿的。他们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把会议室、走廊、就餐室等公共区域全部擦抹一遍,把卫生间的水池清洗好,纸巾放整齐。下班时还要用拖布把地面再拖一遍。公司里的人曾自豪地告诉鲁冠球,要是三明治掉在地上,没问题,捡起来就可以吃。来过公司的客户也说,这么干净的汽车零部件仓库,以前还真没看到过。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员工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不只是搞清洁卫生,连厂房的油漆、装潢,他们也会趁休息日加班来干,而在美国文化中,在休息日来加班,那是十分罕见的。
首席运营官盖瑞在万向美国公司已经工作了16年。他说:“我从来没有在一家公司工作这么长时间。”他“死心塌地”为万向效力,是因为万向对他的尊重。
当盖瑞来到万向美国公司时,那时的中资企业在美国远没有现在这样的地位。有一天见盖瑞要出门去拜访客户,倪频真诚地对他说:“盖瑞,如果对方因为你为中国企业工作而说三道四的话,你不用跟他们多哕唆,我们不是什么业务都要做的。”
就是这句话,让盖瑞感受到了万向的文化。“他很重视我的尊严。”盖瑞这样说。正是对人的尊重,使万向美国公司有了一位称职而出色的好管家。
作为营运长和财务长,盖瑞参与了公司一系列收购投资活动和技术项目引进。在他的努力下,他们不仅扩大了万向在国际市场的影响,而且有效加深了美国大企业高层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现状的认识,促进了中美经贸合作交流。2003年9月3013,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盖瑞从温家宝总理手中接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给对华友好人士的最高荣誉——“友谊奖”奖杯。盖瑞把中国政府的褒奖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为闪光的顶峰。他曾说,希望自己能成为永久的万向人。
还有一位美国朋友叫罗杰,他是D&R公司董事长,也是公司合伙人之一。他的名片上一面是英文,另一面是中文,两面同时都用英文在D&R;公司名称下面印着“A Wanxiang Company(万向公司)”和万向的司徽。罗杰曾是私募基金经理,最多的时候同时拥有过23家公司。对他来说,钱早就赚够了,本来打算退休,到迈阿密海滩上晒晒太阳、钓钓鱼。有人曾经问他,为什么如此信任万向,又为什么认为万向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时,罗杰说:“我仔细研究了万向的经历,发现万向收购一家企业之后更多的是保留,而不是转手卖掉。这一点,D&R;的经营理念和万向基本一致,就是给员工、企业、社会和客户都带来效益,有足够的资本来保证将来发展。遇到万向以后,我发现除了能赚钱,更重要的是能够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2000年,万向美国公司租住的房子即将到期,新家的地址选在哪里呢?离市区近的,价格贵;而便宜的房子地段都很偏,怎么办?公司把这个选择的权力交给员工,所有的房产信息都醒目地标注在一张告示牌上,放在会议室,让大家拿主意。
为此,倪频还专门开了一个征询意见会。直爽的美国人站起来就讲,干吗要这么麻烦,公司决定就好了,公司说去哪儿我们都去。大家立刻齐声附和:“是啊是啊,公司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不论在哪里,在美国,在中国,企业搬家都会失去一些员工。但是万向美国公司搬家时,一个员工都没丢。说实在的,这个新“家”有点偏,有的员工上班单程就有100多公里,但谁也没舍得离开公司。
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鲁冠球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文化。优秀的文化能凝聚人心。文化看似是虚的,但一旦渗入到实体的经济中,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中西文化有很大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特别是优秀的文化元素,以及当代商业文明通用的准则中所包含的价值观,例如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益、为员工创造前途、为社会创造繁荣等等,具有普适的意义。而万向美国公司中的关爱、尊重、感恩、包容、互利等中国文化,更能被来自各国、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员工所认同。沟通、尊重,不同而“和”,这正是万向美国公司和谐而高效运作的源泉。
2009年8月,万向美国公司收到了康涅狄格州州长瑞尔的一封感谢信,感谢万向美国公司投资GSS公司,并为它保留和创造了135个工作岗位。
……
万向重心 鲁冠球和他的中国梦/解读中国书系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万向重心 鲁冠球和他的中国梦/解读中国书系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