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

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秋克 等 著
图书标签:
  • 明代文学
  • 云南文学
  • 文学史
  • 年谱
  • 地方文学
  • 明代文化
  • 人物传记
  • 历史文献
  • 学术研究
  • 文学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00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2235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关注云南地方文化的研究者、文学爱好者和高校师生

本书精选18位明代云南各民族文学家中的杰出代表,汇集成一代文学家群谱,论述了云南文学崛起于明初,繁荣至南明,影响到清代的历史进程。明代各阶段重要文学家的年谱是云南文学史研究向上追溯、向下延伸的重要基础,显现了明代云南汉文学史的基本风貌。


内容简介

本书由18位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组成,书中分别对每一位入选作家的生平事迹、政治哲学思想、文学理论、文学交游、文学创作及诸因素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旨在形成一个贯穿云南断代文学史的内在体系,填补明代云南文学史研究空白的成果,更好地呈现出明代云南文学发展的基本风貌。


作者简介

孙秋克,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著有《明代文学史》(第二作者)、《明代云南文学研究》(专著)、《苍雪大师评传》(专著)。发表论文《两部王世贞年谱之批评与订补》《吴炳行实考辨及其传奇平议》《明初文学复古现象之考察》《明代云南府隐逸诗人及“平居陈郭”考》《明代宦滇作家群考论》《从王元翰诗四首探其与东林党之关系》《王元翰与公安派诗人交游考》等15篇。


目录

目录

绪 言…………………………………………………………………………… 孙秋克  1

凡 例…………………………………………………………………………… 孙秋克  13

兰茂年谱(1397~1470)………………………………………………………… 孙秋克  15

杨一清年谱(1454~1530)……………………………………………………… 孙秋克  41

杨士云年谱(1477~1554)……………………………………………………… 董雪莲 144

张含年谱(1480~1566)………………………………………………………… 姜晓霞 162

王廷表年谱(1490~1554)…………………………………………… 姜晓霞 谢 蔚 204

木公年谱(1494~1553)………………………………………………………… 孙秋克 219

李元阳年谱(1497~1580)……………………………………………………… 姜晓霞 252

唐尧官年谱(1541~1610)……………………………………………………… 孙秋克 326

王元翰年谱(1565~1633)……………………………………………………… 孙秋克 350

王锡衮行实录存(? ~1647)…………………………………………………… 孙秋克 404

苍雪年谱(1588~1656)………………………………………………………… 孙秋克 436

文祖尧年谱(1589~1661)……………………………………………………… 孙秋克 505

担当年谱(1593~1673)………………………………………………………… 李艳峰 535

赵炳龙年谱(1608~1697)……………………………………………………… 董雪莲 552

高应雷年谱(1619~1673 ?)…………………………………………………… 孙秋克 570

陈佐才年谱(1623~1692)……………………………………………………… 孙秋克 594

何蔚文年谱(1625~1699)……………………………………………………… 姜晓霞 624

陆天麟行实录存(生卒年不详)……………………………………………… 朱供罗 653

附录一 明代云南文学大事记………………………………………………… 朱供罗 662

附录二 明代云南文学家地理分布图及统计表……………………………… 董雪莲 679

附录三 本书引用文献编目…………………………………………………… 李艳峰 692

跋………………………………………………………………………………… 孙秋克 701


精彩书摘

  《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
  (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0册)收录《石淙诗稿》二十卷,齐鲁书社据天津图书馆藏本影印(1997)。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云:“日本东京内阁文库藏明嘉靖刻本,作《石淙诗稿》十九卷《文稿》十四卷。天津图书馆仅有《石淙诗稿》十九卷,其卷十七后另有《督府稿》第二卷,合之则为二十卷。卷一题‘门生北地李梦阳评点’。……前有庚午(正德五年)自序。又熊桂芳序云:‘逸民号海鹤者,遨游江湖,乃得此本,敬寿诸梓。’卷十八前有嘉靖七年戊子方鹏序云:‘凡公之诗,门生孙思和育析之为数类,统之为《石淙诗稿》,梓行于世久矣。此日《玉堂后稿》者,盖续刻也。’知系陆续刊版,汇印为此本。钤‘会稽钮氏世学楼图籍’等印。《存目丛书》据以影印。北图、中科院图、南图等均有此十九卷本诗集。上图有清汪文柏跋本,亦仅诗集十九卷。……清嘉庆二十一年云南五华书院刻本,作《石淙诗钞》十五卷。……民国刻《云南丛书》初编内有《石淙诗钞》十五卷附《诸公诗》一卷。又有《杨文襄公文集》一卷,《诗集》一卷,为李根源集《明滇南五名臣遗集》之一。”③
  关于《云南丛书》本收录杨一清著作的情况,需要对以上说法做补充。民国时期,云南方面曾委托浙江朱希祖,购得嘉靖刻本,藏于云南省图书馆。方树梅说:“当依此复刊,庶无阙憾。”④但不知何故,《云南丛书》初编所收《石淙诗钞》十五卷,所据为五华书院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卷首有云南弥勒乐恒《后序》、杨一清《自讼稿序》、方鹏《旧序》、石屏杨桂森《后跋》。云南宿耆刊印嘉靖本之愿,最终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天津图书馆藏本影印完成。
  (3)《云南丛书》收录杨一清著述多种,按中华书局2009年影印民国编刻本计:第6册收录《关中奏议》十八卷;第14册收录《制府杂录》一卷、《西征日录》一卷、《宸翰录》四卷、《密谕录》七卷、《阁谕录》四卷、《吏部献纳稿》一卷;第20册收录清嘉庆刊本《石淙诗钞》十五卷,此本比明嘉靖本少收诗作三百余首,方树梅《杨文襄公年谱·文襄公著述目录》考之甚详,不赘;第36册《滇南诗略》收录一清部分诗歌,第38册《滇南文略》收录一清部分文章;第40册《滇南五名臣遗集》收录《杨文襄文集》一卷,第47册收录其撰辑《邃庵集》《续集》各一卷。
  (4)唐景昆、谢玉杰点校《杨一清集》①。此本汇录了杨一清存世所有文集和后学序跋,大致以成书先后为次序编排点校,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二)关于杨一清单篇传记资料的存录:所存除杨一清门人、福建瓯宁谢纯《杨石淙先生行状》外,尚有明代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华盖殿大学士杨一清》、李元阳《少师太保华盖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杨公墓表》、雷跃龙《石淙杨文襄公传》、胡维霖《杨文襄公一清传》、查继佐《杨一清传》、傅维鳞《杨一清传》,清代张廷玉《明史·杨一清传》等。此外,李东阳有《化州同知杨公传》,记载杨一清之父杨景的事迹。
  (三)关于杨一清的综合研究:由于杨一清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为其功业所掩,故对其这一方面的研究,近年才得到重视,因而成果比较有限。余嘉华教授的论文《杨一清在明代诗坛上的地位》,对其诗歌成就和影响进行评论,具有开拓意义②;廖可斌教授指导、盛林忠撰写的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杨一清研究》,将生平、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与文学研究并存,涉及面较广③。
  (四)关于杨一清年谱的编撰,前人所作多散佚,基本情况如下:
  (1)明代丹徒陈善虞作过《杨一清年谱》,李根源说:“未及传播而逝,方腥仙(树梅)有,无从得两书而互校。”④据朱淳《重辑杨文襄公事略》,谢纯曾编集过系杨一清癸未以前七十年间事迹的年谱,然此谱不详何以未见传世,仅存一篇《杨石淙先生行状》。
  (2)明代云南安宁知州、山西山阴孙良学采录谢纯所作年谱,辑成《重辑杨文襄公实录》,未见传世。之后,据说清初安宁朱化孚、朱淳续有所补,编成《重辑杨文襄公事略》,编入《云南丛书》二编。
  ……

前言/序言

  以杨一清、李元阳、陈佐才等十八位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为主体,构成一个从明初到南明,贯穿云南汉文学史的内在体系,呈现其发展的独特历史背景和主要创作风貌,以填补云南古代文学史研究的部分空白,提供充实中国明代文学史研究之实例,是本书力求表现的基本意图。
  “扎实的研究,厚实的创获”,是同行专家对本书的一个评价。我觉得此评从两个向度,概括了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本书的创新价值。这部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在多年研究明代文学的基础上,进行该项目的设计、论证、立项、结项申报,并承担了全书整体规划和大部分撰写任务,又在全书完成后进行统稿审订,尽力使其在整体学术水平和行文风格上达到基本一致。除了我和各位作者自身的努力外,本书的完成和逐步完善,得益于同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甚多,所以,我想就此结合这部著作的实际,谈一谈感想。并非懒于进行自我批评,而是认为与自说自话相比,同行专家所做的双向匿名鉴定更为客观公正,使我们对良好学术风气的建设更有信心。
  一部著作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参考价值,特别是年谱这类极易以材料之堆砌,淹没著者编撰意图和谱主基本面目的著作形式,更加难以把握怎样在适当的取舍中,尽最大的可能实现推陈出新的设想。或许由于本书在整体构思和年谱撰写上皆着意于此,故鉴定专家认为其“选题值得赞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编撰方式亦科学合理,“体现了良好的体例意识,也增强了成果的体系性和实用性”,“是学界迄今为止收录明代云南作家最多、编纂最为翔实可靠的系列作家年谱,表现出很高的学术创新程度”。兼收“知人论世”和“品核作家”之效,“兼具年谱和文学史评价的功能”,“对于明代云南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拓荒性的学术意义”,为之“提供了重要工具书,成为相关研究必备的参考与新起点”。鉴定专家们肯定了本书的原创意义、实际应用和理论参考价值,这使我们对自己多年耕耘的结果甚觉欣慰。
好的,以下是为您构思的一份《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的图书简介,力求内容详实、不含重复,且避免任何“AI痕迹”的表达方式。 --- 《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图书简介 一、 卷帙概述:开辟边陲文学史的先声 《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是一部系统梳理明代三百余年间,云南地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创作者及其创作活动的大型史料汇编与考证之作。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特定时段内文学人才的简单罗列,更在于通过“年谱”这一严谨的时间轴结构,重构明代云南文学生态的演变脉络、思想潮流的起伏波动,以及地域文化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复杂互动。 云南,自古以来便被视为中华文化体系中的“西南边陲”,其文学成就常被淹没在京畿或江南的宏大叙事之下。本书正是着眼于填补这一历史空白,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石,对散见于各类方志、奏疏、诗文集跋文乃至地方档案中的零星记载进行钩沉、比对与校注,力求勾勒出一个完整、立体、有血有肉的明代云南文人群像。全书以时间为序,将文学家的生卒、仕途、交游、创作高潮、思想转变等关键节点精确标记,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可供信赖的查阅工具。 二、 内容结构与核心切入点 全书的设计遵循了史学研究的严谨性,主要结构围绕“人”与“事”的线性展开,辅以深入的专题分析。 1. 人物全景扫描与精细化考证 本书收录的文学家群体并非仅限于那些在中央留下显著声名的“谪官”或“流寓诗人”。编纂者将视野拓展至土司阶层中的文化精英、长期寓居边地的汉族士人、以及本土“土著”文人(包括部分接受汉化教育的彝族、白族精英)。 核心工作包括: 生平考订: 针对明代边疆地区人口流动的复杂性,对许多文学家的籍贯、早年经历、科举时间进行反复核对。例如,书中对于一些长期担任地方教谕或幕僚的人物,其家世背景的梳理尤为细致,有效辨析了“真云南人”与“客居者”的贡献差异。 作品校注: 大量采用稀见的云南地方刻本、抄本进行底本比对。对传世诗文集中的避讳字、脱漏篇章进行补正,并对涉及云南地方风物、民族习俗的诗句进行详尽的注释,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其语境。 2. 文学流派与地域特色解析 年谱的价值不仅仅是编年记录,更在于揭示背后的文化合力。本书将文学家的分布与当时的政治地理、社会变迁紧密挂钩: 滇池湖畔的精英圈层: 分析以昆明为中心的士人群体,他们如何在中原正统文学观念(如拟古主义、理学思潮)与边地现实之间寻求平衡。 边陲治理与教化文学: 重点考察那些在安抚土司、开垦荒地过程中,以“教化”为己任的官员文学。他们的作品往往兼具公文的严谨性与诗歌的抒情性,是研究明代“西南经略”的重要文本。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 审视文学家如何捕捉和描绘云南特有的地理奇观(如石林、玉龙雪山)以及少数民族的祭祀、服饰等风俗,这些元素如何被纳入汉文诗学的体系中,形成了“滇派”文学的独有标识。 3. 思想史的侧影:文学与地方信仰 本书特别辟出章节,梳理了明代云南文人对当地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禅宗的盛行,以及对异教的警惕)的文学反映。年谱中的人物生平记录,往往伴随着他们参与地方志修撰、主持寺庙重修、或撰写宗教辩论文字的节点,这揭示了文学在明代边疆社会治理中承担的隐形职责。 三、 史料价值与学术贡献 《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的问世,标志着对明代西南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 本书提供了一个“事件索引”。例如,当研究某一特定年份(如万历初年)云南的文坛动向时,可以直接查阅该年度所有重要文学家的活动记录,从而构建起即时的、动态的学术视野,避免了传统研究中因资料分散而产生的遗漏和片面性。 对于地方文化爱好者而言: 它是一部“人物志”的升级版。通过细致的年谱,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在地方史中昙花一现的名字,如何通过其诗文留下了坚实的精神印记。它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朝代更迭,而是由一群鲜活的文人墨客所书写的家族、友谊和抱负的集合体。 四、 结语:重塑西南文学的坐标 本书的编纂历经数载,其目的在于恢复被历史洪流遮蔽的文学光芒。通过对“年谱”这一传统体裁的现代性重塑,我们得以洞见,明代的云南文学并非只是中原文化的简单复制品,而是带着高原的厚重、边疆的奇谲与多民族交融的活力,构成了中国文学版图上不可或缺的、色彩浓郁的一块拼图。它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通往明代云南社会、思想与艺术世界的复杂迷宫。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非常考究,纸张的触感温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光是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文化质感。封面上“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几个字,以一种古朴而又不失力量的字体呈现,让我立刻感受到这本书承载的历史厚重感。我一直对明代云南那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独特文学景象充满了好奇,想象着在那远离政治中心的边陲之地,如何能涌现出那么多才情横溢的文人墨客。翻开书页,那泛黄的纸张仿佛诉说着数百年前的故事,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心血。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时空的阻隔,去探寻那些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文学瑰宝,去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去感受他们作品中的时代烙印和地域风情。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而又充满魅力的明代云南文学世界,感受那里的山水人文,以及那些文学巨匠们不朽的精神。

评分

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且详实的方式,为我展现了明代云南文学的整体面貌。我之前阅读过的很多文学史著作,虽然宏大,但往往在地域性方面不够深入。而这本书,则像一位考古学家,一丝不苟地挖掘出被埋藏在深处的珍贵信息。我对书中关于文学家群体形成、发展脉络以及文学成就的梳理感到非常惊喜。我发现,明代云南的文学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思潮紧密相连。那些文学家们,他们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塑造者。这本书的严谨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功底,让我对作者的专业能力充满了敬意。我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一场知识的洗礼,重新认识了明代云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评分

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在寻宝一样,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开启一扇新的门。我之前对明代云南文学的了解非常有限,大多局限于一些零散的文献和片段的记忆,总觉得那是一片被忽视的角落。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我被那些从未听闻过的文学家名字所吸引,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作品,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文学家们在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创作特点的部分深感兴趣,那些融入了云南边疆风土人情的诗词歌赋,那些反映了当地社会生活和民俗习惯的散文,都让我耳目一新。我甚至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云南那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氛围,仿佛身临其境,与那些文学家们一同呼吸,一同感受。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点燃了我对云南历史文化研究的热情。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文献和地方文化研究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文学家的传记汇编,更是一部关于明代云南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我看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云南的文人群体是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精神特质。书中对于文学家们与其他地区文人往来的记述,以及他们作品中对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都让我对明代云南在中国文化版图中的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更多关于明代云南文学研究的线索和启示,也希望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拓展我的研究视野,为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内容所吸引。年谱的形式,让每一个文学家的生平轨迹都清晰可见,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文学家们生活细节的描绘,那些琐碎却真实的记录,让我能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情感。我看到了他们在困顿中的坚持,在繁华中的思考,在离别时的伤感,以及在创作时的激情。这些细节,让那些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个体。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笑声,感受到他们的叹息,品味到他们作品中的甘苦。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明代云南的文人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文学创作本身有了更深的感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