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史

中國民間故事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守華 著
圖書標籤:
  • 民間故事
  • 中國故事
  • 曆史
  • 文化
  • 傳說
  • 神話
  • 文學
  • 民俗
  • 傳統文化
  • 故事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4001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2265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2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學界泰鬥鍾敬文先生認定本書“作為係統研究中國民間故事的第*本著作,具有重要的開創意義”。《中國文學專史書目提要》評價其為“一部資料性與學術性並重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全書規模宏大,苦心經營8載完成,是作者從事故事學研究40多年的心血結晶。全書除緒論外,設12章(每章57節),分彆論述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及20世紀中國民間故事,以及佛教、道教文化與中國民間故事的交融。從材料的發掘、體係建構到文本論析,都具有原創性與開拓性,且內容宏富,資料翔實,齣版後深受國內外學者好評,大陸及颱灣各高校紛紛選用此書作研究生教材。


作者簡介

劉守華現任華中師範大學民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民間文藝傢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故事學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學年鑒》主編、亞洲民間敘事文學學會理事、湖北省道教學術研究會副會長等職。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Contents

緒論...... 001

第一章 先秦兩漢民間故事...... 022

第一節 古代民間故事的萌芽...... 023

第二節 先秦諸子寓言中的民間故事...... 030

第三節 《風俗通義》所載漢代民間故事...... 041

第四節 《列女傳》中的“堯舜禪讓”及其演變...... 049

第五節 《淮南子》中的“地陷為湖”及其演變...... 058

第六節 小結...... 067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民間故事...... 072

第一節 《列異傳》...... 073

第二節 《搜神記》...... 080

第三節 《搜神後記》...... 090

第四節 《幽明錄》...... 098

第五節 《異苑》...... 105

第六節 其他誌人、誌怪小說集中的民間故事...... 110

第七節 《搜神後記》中的《白水素女》及其演變...... 126

第八節 《搜神後記》中的《蛟子》和龍母型故事...... 133

第九節 小結...... 140

第三章 隋唐民間故事(上)...... 149

第一節 戴孚的《廣異記》...... 149

第二節 《酉陽雜俎》...... 159

第三節 句道興本《搜神記》...... 171

第四節 《啓顔錄》...... 183

第五節 其他誌怪、傳奇集中的民間故事...... 189

第六節 變文中的《劉傢太子傳》及其他...... 201

第四章 隋唐民間故事(下)...... 207

第一節 《葉限》和灰姑娘型故事...... 207

第二節 《魯般作木鳶》和木鳥型故事...... 213

第三節 《田章》和天鵝處女型故事...... 223

第四節 《望夫岡》和雲中落綉鞋型故事...... 235

第五節 小結...... 242

第五章 宋元民間故事(上)...... 252

第一節 《夷堅誌》...... 253

第二節 《青瑣高議》...... 268

第三節 《稽神錄》及其他...... 275

第四節 《湖海新聞夷堅續誌》...... 284

第五節 《艾子雜說》和《事林廣記》...... 296

第六章 宋元民間故事(下)...... 304

第一節 “蛇妻”與《白蛇傳》...... 304

第二節 《符離王氏蠶》與神蠶故事...... 311

第三節 《費孝先》與《鬥榖三升米》...... 316

第四節 《蔔起傳》與子報父仇故事...... 322

第五節 宋元話本與民間故事...... 327

第六節 小結...... 333

第七章 明清民間故事(上)...... 339

第一節 《耳談》...... 340

第二節 《聊齋誌異》...... 351

第三節 《子不語》...... 366

第四節 《咫聞錄》...... 374

第五節 《都公譚纂》、《夜譚隨錄》及其他...... 386

第六節 《笑府》、《笑得好》及其他...... 412

第八章 明清民間故事(下)...... 432

第一節 《轆角莊》和天婚故事...... 432

第二節 《寶應獺妖》和老獺稚故事...... 436

第三節 虎故事種種...... 443

第四節 “寶捲”、“善書”和民間故事...... 455

第五節 小結...... 463

第九章 佛教傳播與中國民間故事...... 470

第一節 《經律異相》...... 471

第二節 《大唐西域記》...... 489

第三節 藏傳佛教和《屍語故事》...... 504

第四節 《佛本生經》和阿鑾故事...... 515

第五節 “端正王判案”在中國的流變...... 526

第六節 “商人贖龍女”與中國的“龍女報恩”...... 538

第七節 小結...... 546

第十章 道教信仰與中國民間故事...... 551

第一節 《神仙傳》種種...... 551

第二節 八仙故事的魅力...... 568

第三節 “許真君斬蛟”的源流...... 580

第四節 “仙鄉奇遇”的構成與演變...... 586

第五節 小結...... 595

第十一章  20 世紀的中國民間故事(上)...... 599

第一節 從徵集歌謠到采錄故事...... 599

第二節 民間傳說故事研究的開端...... 608

第三節 發掘利用民間文藝的新熱潮...... 615

第四節 新中國的成立與民間文學事業的勃興...... 618

第五節 五六十年代的民間故事采錄...... 623

第六節 五六十年代的民間故事研究...... 632

第十二章  20 世紀的中國民間故事(下)...... 638

第一節 新時期的開始與民間文學事業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638

第二節 新故事與《故事會》...... 645

第三節 故事傢和故事村的新發現...... 649

第四節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的編纂...... 662

第五節 小結...... 671

附錄一 民間文化學研究的新成果...... 675

——評《中國民間故事史》(劉锡誠)

附錄二 評劉守華著《中國民間故事史》(譚達先)...... 677

附錄三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的特色與價值(劉守華)...... 684

主要參考引用書目...... 694

引錄故事篇目索引...... 701

初版後記...... 717

再版瑣記...... 721


精彩書摘

  《中國民間故事史》:
  神怪故事和笑話的流行
  文學史傢將中國古小說大緻區分為誌怪和誌人兩大係統,誌怪小說又可以分為三類:專記鬼怪靈異之事的記怪類,專記山川地理、遠方異物的博物類和專記成仙得道的仙人異人的神仙類。誌人小說則可以分為笑話、瑣言和軼事這三類。魏晉南北朝時期,誌怪是小說的重點和主流,呈現十分興旺的景象。笑話和軼事小說也有很大發展。包容在其中的來自口頭講述的民間故事,一方麵以內容的積極樂觀引人注目,如《中國文言小說史稿》在論及魏晉小說時,就稱道其中來自民間的故事傳說,往往通過鬼神形式,錶達齣一種積極的、進步的思想,如對暴政的反抗,對英雄人物的歌頌,對美好品質的贊揚,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等。這些作品“富有強烈的反抗性和鬥爭性,是誌怪小說的代錶”。另一方麵,這些作品在藝術形式上也顯露齣民間故事題材的典型特徵,使我們可以把它們作為一類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敘事作品,同一般誌人、誌怪之作區彆開來。
  這種典型特徵的主要錶現就是以不依附於特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泛指性的藝術虛構來編織故事。有的文學史傢已經注意到這一重要變化,如鬍邦煒、岡崎由美閤著的《古老心靈的迴音——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化心理學闡釋》-書,在論及誌怪小說的敘述模式時,以《幽明錄》中的《新死鬼》為例,認為它的敘述方法發生瞭“非同尋常”的轉變,“既不明示地名、年月日,也不明示人物的姓名。這裏隻有一個赤身裸體的事件始末,即在客觀上錶示瞭‘不論他(她)是誰,也不論在何地方,是何年何月發生,反正有這樣一件事就是瞭’。時間沒有定名,空間和人物也沒有定名,故事隻有事件的始末而能生動地描述人物形象,進而得到豐富的故事性——這就是故事功能裏潛在的本質”。該書還指齣,這種敘述模式來自民間文學,“誌怪小說逐漸記述近時的民間百姓的許多怪異體驗,不僅僅是知識分子的談風所緻,而且還因為民間也喜歡講故事”。
  史傳性的記述和接近史傳文學的民間傳說,均以特定的時間、空間背景和人物、事件為基礎來展開敘述。中國的史傳文學格外發達,對整個口頭和書麵敘事文學的影響深刻有力。寓言和笑話這兩類小故事最先擺脫這種影響獨立齣來。到魏晉時期,許多神怪故事也以泛指性的敘述標誌著民間故事敘事藝術的日趨成熟。
  本時期的故事,可大體區彆為屬於誌怪係統的神怪故事和屬於誌人係統的笑話這兩類,而以神怪故事的數量最多,成就最高。
  神怪故事,按20世紀80年代編纂中國民間故事的分類編碼試行方案,又可以區彆為幻想故事(童話)與鬼狐精怪故事兩大類。後世流行於民間的許多神怪故事類型本時期均已齣現,構成為一個內容與形式極為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
  在當時人們的想象中,世界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鬼怪精靈,不論有生命的鳥獸蟲魚、樹木花草,還是無生命的金銀財寶與日用傢什(枕頭、掃帚之類)均可成精作怪。郭璞《玄中記》稱:“百歲鼠化為神。”“韆歲之黿,能與人語。”“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韆裏外事;善蠱魅,使入迷惑失智。韆歲即與天通,為天狐。”“玉精為白虎,金精為車馬,銅精為僮奴,鉛精為老婦。”
  ……
《韆年傳唱:一部民族精神的史詩》 在浩瀚的中華文明長河中,民間故事猶如璀璨的星辰,點綴著曆史的夜空,承載著民族的集體記憶、智慧與情感。它們如同無形的血脈,代代相傳,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靈,構築起我們共同的精神傢園。本書《韆年傳唱:一部民族精神的史詩》並非一部冰冷枯燥的學術史,而是一次對這股源遠流長的文化洪流的深入探尋,一次對隱藏在尋常巷陌、山川田野中的集體敘事的盛宴。 一、 故事的源頭:遠古的洪荒與創世的傳說 故事的種子,早在人類文明的黎明時期便已播撒。當先民們仰望星空,感嘆自然的偉力,他們開始用想象去解釋世界的起源,用故事去安撫內心的敬畏。從盤古開天闢地的宏大敘事,到女媧補天的悲憫情懷;從後羿射日的英勇傳說,到誇父逐日的執著追尋,這些遠古的神話故事,不僅描繪瞭原始的宇宙觀,更摺射齣先民們對生命、對自然的樸素理解與抗爭精神。它們是人類童年最純真、最激昂的歌唱,是理解我們民族性格的起點。 我們將追溯這些神話的起源,探究它們在不同地域、不同部落中的演變痕跡,分析其象徵意義,以及它們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中華民族的集體意識,例如對犧牲奉獻的贊美,對秩序與和諧的追求,以及對生命循環的獨特體悟。這些古老的故事,雖然古老,卻從未褪色,它們以最原始的生命力,迴答著人類永恒的追問。 二、 英雄的傳說:俠義、忠誠與傢國情懷的湧現 隨著社會的演進,故事的焦點逐漸從宏大的宇宙轉嚮瞭人。在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中,無數英雄人物的身影閃耀。民間故事中,那些慷慨激慨的俠客,他們的俠肝義膽,不畏強權,鋤強扶弱,是普通民眾對正義最樸素的嚮往。從梁山好漢的綠林傳奇,到江南水鄉的俠女風姿,這些故事塑造瞭我們心中理想的英雄形象,他們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是民族精神中“義”的具象化體現。 忠臣義士的故事,則承載著對國傢、對君主的忠誠,以及對民族大義的堅守。嶽飛精忠報國、文天祥視死如歸,這些故事不僅僅是曆史的記載,更是民間價值觀的傳遞,強調瞭個人命運與國傢興衰的緊密相連。即便在戰亂年代,民間故事也從未停止謳歌那些在黑暗中閃耀人性光輝的人物,他們可能是一介布衣,也可能是一方父母官,但他們共同點燃瞭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火,傳遞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我們將深入剖析這些英雄傳說背後的社會背景,探究它們如何反映瞭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矛盾與民眾訴求,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標準。這些故事,是民族精神中“忠”與“勇”的生動寫照。 三、 智慧的閃光:智謀、幽默與對生活的熱愛 除瞭英雄的壯舉,民間故事更閃耀著普通人生活的智慧與幽默。那些機智的農夫,聰慧的媳婦,狡黠的狐狸,它們的故事充滿瞭生活氣息,展現瞭勞動人民在艱苦環境中保持的樂觀與達觀。諸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諺語故事,強調瞭集體智慧的力量;“武鬆打虎”固然英雄,但更展現瞭普通人在絕境中的求生意誌與搏鬥精神;而那些關於神仙、妖精、鬼怪的奇談怪論,往往也蘊含著對現實的諷刺與調侃,對人性弱點的洞察,以及對社會不公的隱喻。 民間故事中的幽默感,是民族性格中最具韌性的一麵。它讓我們能夠在苦難中微笑,在睏境中找到樂趣。這些故事,往往以輕鬆詼諧的筆觸,講述深刻的道理,傳遞生活的經驗,教導人們如何應對世事。我們將挖掘這些故事中的智慧元素,分析其敘事技巧,以及它們如何成為民間教育的重要載體,傳遞著生存之道、處世之道。 四、 情感的寄托:愛情、親情與人倫的溫度 民間故事,更是情感的港灣,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情感的渴望與守望。白娘子與許仙的愛情故事,是跨越生死、衝破世俗的浪漫傳奇;牛郎織女的傳說,則寄托瞭人們對堅貞不渝愛情的嚮往,以及對傢庭團聚的期盼。這些愛情故事,無論淒美還是圓滿,都反映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情感的珍視,對婚姻的期許。 親情,更是民間故事中永恒的主題。孝子奉親、手足情深的故事,體現瞭中國傳統倫理觀念的核心。從“臥冰求鯉”到“郭巨埋兒”(盡管其倫理有爭議,但反映瞭極端環境下傢庭的考量),這些故事,無論其情節多麼極端,都源於人們對血脈親情的深刻體認,以及對傢庭責任的擔當。 同時,民間故事也描繪瞭豐富多彩的人倫關係。鄰裏之間的互助,朋友之間的情誼,師徒之間的傳承,都以生動的故事形式得以展現。這些情感敘事,構成瞭民間文化中最溫暖、最有人情味的部分,它們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聯係,體會到生活的多彩與溫度。 五、 信仰的載體:神靈、道德與文化認同的構建 民間故事,往往與信仰緊密相連。竈王爺、土地公、媽祖等神靈的傳說,反映瞭人民對神靈的敬畏,對生活安寜與富足的祈求。這些神話故事,不僅是宗教信仰的載體,更是道德規範的傳播途徑。通過對善惡報應的描繪,對因果循環的強調,民間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瞭民眾的道德意識。 同時,許多民間故事也承載著地方特色與民族認同。不同地區的故事,反映瞭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曆史記憶和文化傳統。例如,關於龍的傳說,在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演繹,但都凝聚著中華民族對龍圖騰的集體崇拜。這些故事,將分散的個體編織成一個文化共同體,增強瞭民族的凝聚力與文化認同感。 六、 傳承的脈絡:口述、書寫與時代的變遷 民間故事的生命力,在於其傳承的獨特方式。從最初的口耳相傳,到後來的文字記錄,再到現代的影像傳播,民間故事以不同的形式跨越時空,生生不息。我們將探討這些故事在不同媒介上的演變,分析口述傳統如何影響瞭故事的敘事結構與內容,以及文字記錄又如何固定瞭某些版本,又如何為故事注入瞭新的生命。 在現代社會,雖然我們麵臨著信息爆炸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戰,但民間故事的價值依然不減。它們是理解我們民族文化根源的鑰匙,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更是滋養我們創造力與想象力的源泉。本書《韆年傳唱:一部民族精神的史詩》的目的,正是要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這些古老故事的記憶,重拾那份與生俱來的文化情感,讓這股奔騰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新的時代繼續傳唱。 本書並非要將所有民間故事一一羅列,也非要進行 exhaustive 的學術考證。它更希望成為一座橋梁,連接您與那些久遠而親切的聲音,讓您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中華民族韆百年來不曾間斷的喜怒哀樂、智慧與夢想。這是一次關於我們自己,關於我們是誰的追尋。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之前對民間故事的理解,可能還停留在“孩子們聽的童話”這個層麵,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深入挖掘瞭民間故事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讓我意識到這些故事在過去承擔瞭多麼重要的角色。書中對民間故事的教育功能、娛樂功能,甚至是政治功能都有所涉及。例如,它探討瞭如何通過民間故事來傳承道德觀念、倫理規範,以及如何藉助故事來反映和批判現實社會中的不公。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忠奸善惡”等傳統價值觀念在民間故事中的體現,以及這些故事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人的思想。而且,書中對於一些看似簡單的故事,進行瞭非常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文化解讀,揭示瞭故事背後隱藏的象徵意義、社會隱喻,甚至是對古代社會結構和權力關係的摺射。這讓我覺得,民間故事不僅僅是娛樂,更是瞭解古代社會、理解古人心態的一扇窗口。這本書的論證方式嚴謹而不失趣味,它引用瞭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但卻沒有讓人感到晦澀難懂,反而引人入勝。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非主流”部分很感興趣,而民間故事無疑是其中最接地氣、最鮮活的部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感覺像是在尋寶。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民間故事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間的流變和融閤的探討。它並沒有將民間故事簡單地歸類,而是細緻地描繪瞭它們如何跨越山川河流,如何與當地的風俗習慣相結閤,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例如,書中對一些流傳廣泛的故事,如《白蛇傳》或《牛郎織女》等,在不同地區的演繹版本進行對比分析,揭示瞭同一母題如何在不同的社會土壤中綻放齣不同的花朵。這種跨地域的比較視角,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多元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書中還觸及瞭民間故事在曆史變遷中的命運,例如在某些時期,它們曾被視為“愚昧落後”而被壓製,但在另一些時期,它們又被重新發掘和重視,成為民族精神的載體。這種麯摺的發展曆程,本身就極具故事性,也反映瞭社會意識形態的變遷。這本書讓我看到,民間故事並非 static 的存在,而是 living and breathing 的文化現象。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濃鬱的東方韻味,古樸的書法和寫意的水墨畫,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載的厚重曆史感。我拿到它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雖然我並沒有深入研究過中國的民間故事,但這本書的序言部分就用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勾勒齣瞭民間故事在中華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故事集,更是民間智慧、情感和生活哲學的結晶。書中提到瞭從遠古神話到近代的民間傳說,每一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印記,這讓我對中國曆史有瞭更宏觀的認識。比如,書中對早期神話的解讀,是如何反映當時人們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未知的好奇,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故事來解釋世界起源和社會秩序。那種樸素而又深刻的哲學思考,即便放在今天,也依然具有啓發性。再比如,書中對宋元時期說書人文化的描述,那種市井的喧囂與故事的魅力交織在一起,讓我仿佛能聽到古老城鎮裏此起彼伏的說書聲,感受到老百姓在茶餘飯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不公現實的嘲諷。這本書的文字流暢優美,即便我不是學者,也能被深深吸引。它不是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溫度的文化敘事,讓我看到瞭民間故事背後活生生的人們。

評分

我一直以為,民間故事隻是單純的口耳相傳,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民間故事背後的“學問”。它不僅僅是故事的集閤,更是對中國民間故事“史”的追溯和研究。書中從曆史發展的角度,詳細闡述瞭民間故事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産生、演變和傳播的。它涉及到瞭民間故事的起源、發展、傳播途徑、題材演變、藝術特色以及在社會文化中的作用等多個方麵。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朝代民間故事特點的分析,比如漢代的樸素,唐代的浪漫,宋代的市民化,明清的世俗化等等,這些細緻的描繪讓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中國社會文化的發展變遷如何在民間故事中留下印記。而且,書中也探討瞭民間故事與宗教、哲學、民俗、倫理等諸多方麵之間的聯係,讓我看到瞭民間故事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復雜性和豐富性。這本書的論述層次分明,邏輯清晰,資料翔實,語言生動,即便對於沒有相關背景的讀者,也能夠輕鬆理解並從中獲得深刻的啓發。

評分

作為一個對民間藝術和民間文學有著濃厚興趣的人,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梳理中國民間故事發展脈絡的書籍。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是羅列故事,而是從曆史的縱深和文化的多維視角,對中國民間故事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和分析。書中對民間故事的類型學劃分、母題研究、敘事結構等方麵都有深入的探討,讓我看到瞭民間故事內部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一些邊緣化或被忽視的民間故事的關注,比如一些與特定行業、特定地域相關的諺語、傳說等,這些內容往往最能反映基層民眾的真實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且,書中還探討瞭民間故事的口頭傳承、書麵傳播以及與其他藝術形式(如戲劇、繪畫)的互動,展現瞭民間故事生命力的頑強。這種全麵而深入的研究,讓我對民間故事的價值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民間”的,更是“中國”的,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

評分

很厚實的一本書啊,介紹瞭一些中國的文化傳說,也有和西方的做瞭一些對比,總體來說,可讀性還是蠻高的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對古代民間故事其實很感興趣

評分

懷著好奇心買瞭這本書,值得一看

評分

學校推薦書目,質量不錯

評分

對古代民間故事其實很感興趣

評分

非常好的書!值得一看~~~

評分

收到一看,書還是挺厚的說,這樣大的書,不知道看完要到什麼個時候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