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先生曾言:“田野調查是從實求知的根本辦法。”本書為費老親自編選的田野調查筆記集,由《桂行通訊》《江村通訊》《四上瑤山》等十餘篇隨筆組成。樸實細膩的文字,述及其早年赴廣西實地考察,新婚妻子不幸溺水身亡的經曆,讀來令人愴然;迴憶瞭其在第二次學術生命裏上瑤山、訪溫州、走甘肅,行行重行行。這些文字,親切、動人,是瞭解費孝通先生人類學、社會學思想的一份珍貴的“現場”記錄。
叢書簡介:
學問一事,見微而知著,雖片言鱗爪,卻渾然一體。及今觀之,劄記、書信、日記等傳統書寫方式,更是散發齣無定嚮、碎片化的後現代氣息。錢锺書先生便將自己的讀書筆記題為“碎金”,凸顯其特殊的價值。
文叢取名“碎金”,意在輯零碎而顯真知,並與“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相映襯。叢書所錄,非為諸名傢正襟危坐寫就的學術著作,而是其隨性揮灑或點滴積纍的小品文章。分為治學隨筆、學林散記、日記書信與口述自傳等係列,多為後人精心整理或坊間經年未見的佳作。希望這些短小而精美、靈性而深邃、言簡而雋永的吉光片羽,能幫助讀者領略名傢學者的點滴妙悟、雅趣文字,一窺學術經典背後的豐富人生。
《碎金文叢》第四輯書目:
《蓮生書簡》楊聯陞 著
《墨戲》滕固 著
《林庚<中國新文學史略>》潘酉堂 整理
《西遊記漫話》林庚 著
《古詩十九首初探》馬茂元 著
《芳草茵茵――費孝通自選田野筆記》費孝通 著
費孝通(1910—2005),江蘇吳江人,著名社會學傢、人類學傢。曾任教於雲南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學院、北京大學,以中國農民、農業和農村為主要研究對象。代錶作有《江村經濟》《鄉土中國》《鄉土重建》《生育製度》《小城鎮大問題》《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等。
序
桂行通訊
江村通訊
雞足朝山記
雲南大理曆史文物的初步察訪
四上瑤山
港行漫筆
閩江口速寫
溫州一瞥
泡桐花開
保安三莊
甘肅行雜記
“兩西”移民
從蚌龍想起
這本書的名字在我書架上閃耀,它承載著一份沉甸甸的學術傳承和一份對往昔歲月的深情迴望。初見“費孝通自選田野筆記”,我的腦海中便勾勒齣一幅畫麵: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在燈下仔細翻閱他一生走過的足跡,那些用毛筆寫下的、帶著墨香的筆記,仿佛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將我帶迴那個遙遠的年代。這本書的齣版,不僅僅是費孝通先生學術思想的一次集中呈現,更是對中國社會學研究方法的一次寶貴梳理。我期待著能夠通過這些親筆記錄,去理解那些構成中國社會肌理的細微之處,去感受那些根植於鄉土的生命力。我好奇,在那些看似樸實的文字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洞察?那些田野中的人物,那些鄉村的習俗,在費孝通先生的筆下,又會煥發齣怎樣的光彩?這本書,仿佛是打開一扇塵封已久的窗戶,讓我得以窺探那個真實而鮮活的中國。我相信,它會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精神的滌蕩,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這個概念的豐富內涵。
評分這本《碎金文叢4·芳草茵茵:費孝通自選田野筆記》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質感,傳遞齣一種內斂的學術氣息。我之所以會被它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芳草茵茵”這個詞匯,它帶給我一種清新、自然、生機勃勃的感覺,這與我對社會學研究,尤其是對鄉村社會的想象不謀而閤。我總覺得,真正的學術研究,不應該高高在上,而是應該像芳草一樣,紮根大地,與生活同行。費孝通先生的名字,更是學術界的泰鬥,他的田野筆記,必定是蘊含著無數寶貴的經驗和深刻的見解。我非常好奇,他如何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時代,通過深入基層,用腳步丈量中國,用眼睛觀察世界,用筆記錄下那些最真實的聲音?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智者留下的啓示錄,等待著我去細細品味,去從中汲取智慧,去理解一個民族的精神密碼。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極具吸引力。“芳草茵茵” evocative of a vibrant, natural, and deeply rooted societal landscape, while "費孝通自選田野筆記" signifies a direct portal into the methodology and observations of a pioneering sociologist. I envision the pages filled not just with dry data, but with vivid anecdotes, candid observations, and perhaps even the raw emotional responses of the researcher encountering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interaction in diverse social settings. I am particularly eager to see how Professor Fei navigated the challeng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the evolving dynamics of rural communities. This book promises to be more than an academic treatise; it is an invitation to step into the shoes of a keen observer of humanity, to witness the birth of sociological insights firsthand, and to gain a profound appreciation for the intricate tapestry of Chinese society.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記錄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的原始資料充滿興趣,而一本由費孝通先生親自篩選的田野筆記,無疑是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和史料意義。我設想,翻開這本書,就像打開瞭一個時光膠囊,裏麵盛滿瞭那個年代的空氣,那些人物的對話,那些生活的片段。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中國社會在不同時期所經曆的深刻變革,能夠理解那些宏大的社會理論是如何從具體的田野調查中孕育齣來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費孝通先生那種嚴謹細緻、深入群眾、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碎片化的信息所裹挾,而費孝通先生的田野筆記,恰恰能幫助我們迴歸本源,去關注那些最根本、最實在的問題。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帶我進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旅行”。
評分我收到這本書的時刻,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這本書的題目,“芳草茵茵”,像是一首婉約的小詩,暗示著其內容可能充滿瞭生機盎然的生命氣息和對鄉村生活細緻入微的描繪。而“費孝通自選田野筆記”則直接點明瞭其學術價值和深度。我腦海中浮現齣費孝通先生背著行囊,深入鄉間,與淳樸的村民交談,記錄下他們的喜怒哀樂,觀察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場景。我堅信,這本書一定不是枯燥乏味的學術報告,而是飽含著對土地的熱愛、對人民的關懷,以及對中國社會發展道路的深刻思考。我期待著從這些筆記中,窺見中國鄉土社會的真實圖景,感受那份久違的質樸與真誠。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尋根之旅,一次對中國社會深層肌理的探索,一次與智者對話的契機。
評分沒打開 外觀看很好很滿意,繼續買
評分質量,裝訂都不錯,閑暇時間看看。
評分昨天買的,今天就收到,京東自營就是快。贊。
評分商務的這個係列口碑很好。活動入手
評分京東又一波的活動結束瞭。買瞭一些,但活動力度不是很大,等待618
評分京東又一波的活動結束瞭。買瞭一些,但活動力度不是很大,等待618
評分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內容和裝幀設計都是很不錯的,買來看看的
評分碎金文叢已齣4輯瞭,繼續收!
評分新發現的一套書 製作很好 內容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