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州市精品课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材,遵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在工学结合课程理念指导下,按理论实践一体课程类型进行开发设计。设计突显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设计中遵循“以工作需求为目标选取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以实际工作为场景实施教学,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理念,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养成。本书编写的总体思路是:以四个项目(实际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第壹个项目是制作一个“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这个任务比较简单,只用到十多个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但它是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教材的内容是围绕着完成这个项目的整个过程呈现:先进行电路设计,然后制作电路板,电路组装,调试维修,检验出厂。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电路设计、制板、元器件识别检测、安装焊接、调试、维修、仪表使用等知识与技能,这是个入门级的项目任务,旨在让学生对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并学到一些初步的知识技能。接下来的三个项目任务难度逐步增大,学习的知识、技能将更深更广,力求通过四个项目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相关的岗位能力。 目录
前 言
项目1 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与制作 1
任务1 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电路PCB 图的设计 2
任务2 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PCB 的制作 23
任务3 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装 28
任务4 直流可调式稳压电路调试及检验 43
项目2 流水灯电路设计与制作 47
任务1 流水灯电路PCB 图的设计 48
任务2 流水灯电路PCB 的制作 64
任务3 流水灯电路组装 67
任务4 流水灯电路调试及检验 73
项目3 声光控楼道灯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 79
任务1 声光控楼道灯控制电路PCB 图的设计 80
任务2 声光控楼道灯控制电路PCB 的制作 91
任务3 声光控楼道灯控制电路组装 96
任务4 声光控楼道灯控制电路调试及检验 100
项目4 远近光灯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 107
任务1 远近光灯控制电路PCB 图的设计 108
任务2 远近光灯控制电路PCB 的制作 117
任务3 远近光灯控制电路组装 122
任务4 远近光灯控制电路调试及检验 136
附录 140
附录A 制板设备配置方案 140
附录B 各项目学习指引与评价 142
参考文献 175 前言/序言
本书是广州市市级精品课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的教材, 遵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在工学结合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类型进行开发设计, 突显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设计中遵循“以工作需求为目标选取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 以实际工作为场景实施教学,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 以企业需求为依据” 的理念, 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 实现“教、学、做” 合一, 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养成。
本书的总体编写思路: 以四个项目(实际电子产品) 为载体,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第一个项目是制作一个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 这个任务比较简单, 只用到十多个常用的电子元器件, 但它是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 教材内容围绕着完成这个项目的整个过程呈现: 先进行电路设计, 然后制作电路板, 接着进行电路组装与调试、最后检验出厂。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学习电路设计与制板、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路组装与调试、仪器仪表使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这是一个入门级的项目,旨在让学生对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并学到一些初步的知识和技能。接下来的三个项目难度逐步增大, 学习的知识、技能将更深更广。本书力求通过四个项目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相关岗位的能力。
本书中, 在一些关键技能点处设有二维码, 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如有困难, 可用手机扫码观看相应视频、动画等资源进行学习。另外, 配套教材还开发了仿真教学软件、技能点录像等丰富的多媒体课程资源, 学生可登录配套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网上学习。
本书总学时为108 学时, 各项目参考学时数见下面的学时分配表:项 目项目内容学时分配项目1 可调式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与制作40项目2 流水灯电路设计与制作30项目3 声光控楼道灯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24项目4(拓展) 远近光灯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14注: 对于电子类专业学生, 四个项目应全部修完, 而对于制冷、电机、机电等专业学生, 第四个项目可作为选修项目。
为了和本书使用的Protel DXP 2004 电路设计软件保持一致, 本书中元器件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均不再按国家标准予以修改, 以便于读者对照阅读。
本书由董成波任主编, 欧祖常、温亮泉任副主编, 房毅卓、罗海军、萧明光、钟柱前、梁珠芳参与编写。全书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刘炽辉主审。
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书籍及网络资料, 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并承诺仅供教学使用。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现代艺术家的技法解析》 艺术创作的深度探索与实践指南 在瞬息万变的当代艺术语境中,艺术家们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以期在视觉语言的疆域中开辟新的道路。然而,技艺的精进与思想的升华,始终是驱动艺术前进的双引擎。《现代艺术家的技法解析》一书,正是为所有渴望深入理解艺术创作本质、精炼表现手法的艺术家们量身打造的深度指南。本书并非对某种特定艺术风格的固守,而是聚焦于一套广泛而深刻的技法体系,旨在为艺术家提供扎实的根基,并激发他们将这些技法融入个人独特创作理念的无限可能。 本书的出发点,在于认识到技法作为艺术表达的骨骼和血肉,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一件作品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能否精准、高效地将内心的想法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呈现。而这就需要掌握一系列扎实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作技法。然而,现代艺术的发展,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介和方法。《现代艺术家的技法解析》打破了技法与媒介的壁垒,将目光投向了从古典到当代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对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实用价值的技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剖析。 第一篇:视觉元素的构成与表现 本篇是全书的基石,深入探讨了构成视觉艺术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空间和光影。 线条的生命力: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素描训练入手,讲解不同类型线条的物理特性及其在画面中产生的心理效应。无论是表现人物的轮廓、描绘景物的肌理,还是塑造抽象的形体,线条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将详细介绍如何运用不同粗细、形态、方向和节奏的线条来传递情感、引导视线,并形成独特的视觉韵律。从写实素描中的精准勾勒,到表现主义中张扬的情感线条,再到极简主义中纯粹的几何线条,我们将一一解析其应用原理与艺术价值。还将探讨线条在不同媒介中的表现差异,例如炭笔的粗犷、铅笔的细腻、墨水的流畅以及数码绘画中的矢量线条,并提供相应的实践练习。 形状的逻辑与美学: 形状是构成画面内容的基本单元。本书将深入分析几何形状和自由形状的视觉语言,探讨它们如何通过组合、并置、分割来创造秩序、冲突与和谐。从构成主义的理性几何,到超现实主义的奇幻形体,我们将探讨不同时代、不同风格艺术家如何运用形状来构建他们的艺术世界。此外,本书还将关注形状的负空间(负形)概念,揭示其在画面构图和视觉张力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大量实例展示如何通过巧妙运用负空间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色彩的语言与情绪: 色彩是艺术中最直接、最富有感染力的元素。本篇将系统性地介绍色彩的物理属性(色相、饱和度、明度),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视觉效果(色彩对比、调和、联觉)。我们将深入探讨古典绘画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写实运用,分析印象派对光与色彩关系的革命性探索,以及现当代艺术家如何突破传统色彩规则,运用大胆、非写实的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本书还将提供关于色彩混合的科学原理,以及在不同媒介(油画、水彩、丙烯、数码色彩)中色彩表现的独特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色彩心理学,学习如何通过色彩来调动观者的情绪,营造特定的氛围。 质感的触觉与视觉: 质感赋予了画面触手可及的真实感,无论是光滑的丝绸、粗糙的岩石,还是柔软的毛发。本书将揭示艺术家如何通过运用不同的笔触、材料和技法来模拟和表现物体的表面质感。我们将分析油画中厚涂与薄涂的技法如何营造出不同的体积感和表面肌理,水彩中渲染和干画法如何表现出水汽的轻盈或纸张的粗糙。本书还将探讨抽象艺术中对质感的纯粹探索,以及如何通过非传统材料(如沙子、黏土、布料)的运用,来赋予作品独特的触感和视觉体验。 空间的营造与深度: 空间是艺术作品承载内容的容器。本篇将深入讲解透视学原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多点透视,以及空气透视和线性透视的运用。我们将分析古典绘画中如何通过精准的透视来构建宏大的建筑场景和逼真的室内空间,以及印象派艺术家如何通过对光线和色彩的观察来模糊空间界限,营造朦胧的氛围。本书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构图、虚实对比、大小关系等方式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以及在三维艺术(雕塑、装置)中空间是如何被直接感知和体验的。 光影的魔术与体积: 光影是塑造形体、营造氛围的关键。本书将解析光线的来源、方向、性质(硬光与软光)如何影响物体的受光面、阴影和反光,从而产生体积感和立体感。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描绘光影来准确捕捉物体的形态,以及如何利用光影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的焦点。从古典主义绘画中严谨的光影处理,到伦勃朗式的戏剧化光影,再到印象派对自然光微妙变化的捕捉,我们将一一解析不同大师的光影运用之道。还将探讨在数码绘画中,如何模拟真实世界的光照效果,创造出逼真的三维感。 第二篇:绘画的媒介与表现力 在掌握了视觉元素的基础上,本篇将聚焦于各种绘画媒介的特性与技法,帮助艺术家根据创作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表达工具。 油画的厚重与层次: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媒介之一,油画以其丰富的色彩、细腻的层次和持久的耐久性而著称。本书将深入介绍油画颜料的种类、调色原理、媒介剂的使用,以及各种经典的油画技法,如叠色法、罩染法、湿画法、干画法、点彩法等。我们将解析从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细腻刻画,到巴洛克时期的光影表现,再到后印象派对色彩和笔触的探索,以及抽象表现主义对油画材料本身的解放。读者将学习如何通过油画来表现物体丰富的质感、深刻的情感以及宏大的叙事。 水彩的灵动与通透: 水彩以其轻盈、通透、易于携带的特点,深受许多艺术家的喜爱。本书将讲解水彩颜料的特性、纸张的选择、水的运用技巧,以及干画法、湿画法、渲染、滴流、刮白等经典水彩技法。我们将分析水彩在表现自然风景、人物肖像和静物时的独特魅力,以及如何通过对水与颜料之间微妙关系的把握,来营造出梦幻、写意或精致的画面效果。本书还将介绍如何利用水彩的透明性来叠加色彩,产生丰富的层次和微妙的色调变化。 丙烯的现代与多变: 丙烯颜料以其快干、附着力强、色彩鲜艳且不受水性限制的特点,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媒介。本书将探讨丙烯颜料的多种表现可能性,包括厚涂、薄染、刮涂、喷绘等,以及如何将其与其他媒介(如油画、拼贴)结合使用。我们将解析现代和当代艺术家如何利用丙烯的特性来创作大胆、富有冲击力的作品,从波普艺术的平面化色彩,到抽象表现主义的自由挥洒,再到混合媒介的实验。 素描与速写的训练: 素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而速写则是捕捉瞬间灵感和动态的关键。本篇将系统性地介绍素描的训练方法,包括对象观察、形体结构、明暗关系、透视原理的讲解与练习。我们将强调素描不仅是对形体的描绘,更是对对象精神的理解和表达。速写部分,将侧重于如何快速抓住对象的动态、神情和主要特征,并探讨不同类型的速写(人物、风景、建筑、动态速写)的训练要领。本书还将强调素描和速写在构思、草图、细节研究等创作流程中的重要性。 版画的复数与纹理: 版画作为一种可以批量复制的艺术形式,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学价值不容忽视。本书将介绍几种主要的版画技法,如木刻、铜版画(蚀刻、飞尘法)、石版画和丝网版画,并详细讲解每种技法的工艺流程、材料选择以及其在表现力上的特点。我们将分析版画特有的线条质感、墨色变化和纹理肌理,以及艺术家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来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语言的作品。 第三篇:雕塑的体量与空间 从二维的画面走向三维的实体,雕塑以其独特的体量感和空间存在感,为艺术家提供了另一种深刻的表达方式。 塑造与堆积: 本篇将深入讲解雕塑的塑造技法,如泥塑、陶塑、石膏翻模等,以及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堆积、切割、连接来构建形体。我们将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这些技法来表现人物的肌肉纹理、衣物的褶皱以及复杂结构的组合。 雕刻与减法: 雕刻作为一种“减法”的创作方式,要求艺术家对材料的特性有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控制。本书将介绍木雕、石雕、玉雕等传统雕刻技法,以及如何通过不同工具的使用来呈现细腻或粗犷的质感。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刮削”和“打磨”,来展现形体的力量感和生命力。 装置与观念: 当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打破了传统雕塑的边界,将材料、空间、观念融为一体。本篇将探讨装置艺术的创作理念、材料选择、空间布局以及与观众的互动性。我们将分析艺术家如何通过对现有物品的再组合、对空间的介入以及对观念的表达,来创造出引人深思的艺术作品。 第四篇:数字时代的艺术媒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介为艺术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数码绘画与设计: 本篇将介绍数码绘画软件(如Photoshop、Procreate)的操作技巧,以及如何在数码环境中进行色彩搭配、笔刷运用、图层管理等。我们将探讨数码绘画在概念艺术、插画、游戏设计、动画制作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演示如何通过数码技术来模拟传统绘画的质感和效果。 三维建模与渲染: 本书将简要介绍三维建模软件(如Blender、Maya)的基本操作,以及如何通过建模来构建虚拟的物体和场景。我们将探讨三维渲染技术如何为虚拟世界赋予逼真的光影和材质,以及其在影视特效、建筑可视化、产品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动态图像与交互艺术: 本篇将初步探讨动态图像的制作原理,如二维动画、三维动画,以及互动艺术的创作思路,包括如何利用编程和传感器技术来创造能够响应观众行为的艺术作品。 结语:技法为体,思想为魂 《现代艺术家的技法解析》并非一本止步于传授技巧的“工具书”。在本书的字里行间,始终贯穿着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我们坚信,精湛的技法是艺术家表达思想的有力武器,而真正伟大的艺术,则源于艺术家独到的视角、深刻的思想和不懈的探索。本书旨在为艺术家提供坚实的技法训练,激发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深入理解,并最终鼓励他们将这些技法内化为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从而在广阔的艺术天地中,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个人印记的杰作。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与敬意,期待与所有艺术家一起,在技法的探索与思想的升华之路上,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