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典型的金牛女,喜欢幻想、爱浪漫,轻微拖延症,做事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有着打不死的蟑螂小强精神,还有就是自恋。感谢我这些“优点”,让我在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选了法语专业——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语言,让我有机会去往法国,进而爱上了欧洲。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欧洲?还要从地摊上买书说起。记得上高中那会儿,每天中午都要趁着去食堂吃饭的工夫,光顾门口老爷爷推着三轮车摆的书摊,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搜罗到这么多书籍的,有武侠小说、欧洲名著、摄影地理,还有把一帮女生迷得要死的日本动漫。每个星期书籍都不重样,因为总去他那儿买书,就跟他熟络了,不仅“半价”(其实还是很贵的,毕竟零用钱有限),有时候还赠送我一些明信片和小册子,简直兴奋得要死(金牛座你懂的)。虽然我老爱去他那儿捡点小便宜,但是买书我从不吝啬。我很喜欢从他那儿买的《爱的沙漠》和《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这两本书,且不说那时的理解能力有多强,单是凭感觉阅读,已经能够让我脑洞大开。我沉迷于法兰西的浪漫,也醉心于神话传说,我一直觉得金牛座的人就是传说中少女欧罗巴的化身,善良、单纯,总是被骗却不记得“仇恨”二字怎么写。
你以为单凭看几本书就让我喜欢上欧洲了?没错,我就是这么容易着迷。曾经受“小四”的影响,也当过一阵文艺女青年,但我不是那种看完小说就整天要死要活的人,书籍带给我更多的是动力,帮我打开了好奇世界的大门之后,就再也关不上。很多不知道的地方、新奇的事物、让你困惑的问题,在书里似乎都能找到答案。在书中,我看到了梭罗笔下静谧的瓦尔登湖,也幻想过攀登乞力马扎罗雪山,想去马尔克斯形容的阴冷潮湿的马孔多一探究竟,还想去查证狄更斯所说的雾都是否真的多雾……当然最想要了解的还是法兰西,《巴黎圣母院》《漂亮朋友》《茶花女》等名著读了再读,仅一个国家就涌现出那么多享誉世界文坛的文学家。不得不思量——法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的文学殿堂如此辉煌,是地域、历史?还是法兰西这个国家本身的创造力?
我不会因为没有得到什么或者失去什么就沮丧,已经习惯了把愿望藏在心里,然后慢慢积蓄能量一点一点实现它,长大之后,只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实现儿时那些小愿望是很容易的事。比如说我为自己买了辆哈雷摩托车,养了小宝贝斑点狗“铁”;再比如说现在九点一刻,我坐在窗边来写这篇文章。
生命中有很多人,都是你的贵人,我不相信命运,但又不得不按照它设计好的轨道行驶。
前面说过,我大学时读的法语,英语学得一塌糊涂,却还想着把法语学好,也许是因为看过的书籍,也许只是因为“法国”两个单纯的字眼。我很幸运,大学时候认识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也是生活中很要好的朋友,法语外教——凯文。别的外教我不知道,但是他可没有别人嘴里那种法国老外的“开放”,平时总爱穿红和绿的搭配,还习惯性“内裤外穿”(法国人喜欢穿带背带的裤子,他们的身材普遍不高大,体型有些丰腴)。清楚地记得,他总是在我上课溜号的时候,当着全班人的面大叫一声“Isabelle Rentrez vite!”,法语的意思是“快回来”,可想而知我当时的脸会有多红。伊莎贝拉,是他给我起的法语名字,他说,欧洲有一种最美的蝴蝶就叫伊莎贝拉。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考级、毕业一切都很顺利。转眼到了该找工作的时候,兜兜转转去过几个城市,尝试了几个和法语有关的工作,但都不大理想。很多同学要么去留学,要么去非洲,剩下的都转行了。谁都有迷茫和彷徨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意,逃避并不是办法,勇敢地面对,坦然接受现实,冷静处理自己的情绪,不断反思,这些如果你都做过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前台文员,我这人性格有些耿直,行动能力又不强,对于前台文员那项“舌灿莲花”的技能,真的无法掌握。那一段时间非常痛苦和迷茫,后来一想,干脆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放松一下。于是辞掉了眼前的工作,办了护照和签证,一个人去了法国。当时在法国接应并照顾我的就是我的大学法语老师凯文。他在我们毕业的时候辞去了在中国的工作,回到了法国。可能正因为他在,我这趟法国之旅才比较心安。但由于我去的时候并不是法国人的假期,他的工作也很忙,所以就没带我去游览几个城市,在法国的那段时光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梦幻的日子,坐游船观光塞纳河,雨天在埃菲尔铁塔环视巴黎大区,去左岸的咖啡馆喝咖啡,还有在尼斯的街头画画像。好梦总会醒,回国的那天,凯文到机场送我,他对我说,“Isabelle, Je veux penser a toi toujours”(我会经常想念你的),我们轻轻拥抱然后挥手告别。分别的那一刻,感觉巴黎绝不是过客,总有一天我会再回来。
回国后不得不又重新找工作。然而,旅行的想法一次比一次强烈,于是我给自己定了计划,先努力工作,然后逮到机会就去欧洲旅行。这几年,我不断地制定计划又不断实现,实现了多次欧洲之旅的梦。直到如今,这颗心总算是有些沉淀下来,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
评价二: 我最近有幸拜读了《意式风情:古罗马遗迹与文艺复兴的回响》。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意大利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意大利就是披萨、意面和时装,但这本书却将我带入了一个更为深邃的文明殿堂。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和诗人的浪漫,将古罗马的辉煌、文艺复兴的璀璨以及现代意大利的迷人风情娓娓道来。从斗兽场的残垣断壁,到梵蒂冈的宏伟圣殿,再到佛罗伦萨的艺术殿堂,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魅力。我尤其钟爱作者对艺术家们生平的刻画,那些天才的陨落与绽放,那些充满激情的创作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挣扎与坚持。书中关于意大利美食的描写也并非简单的食谱,而是融入了地域特色、食材的故事以及家庭的温情,让我隔着文字都能闻到那诱人的香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意大利人生活哲学的解读,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学的追求,以及对家庭的眷恋,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评价三: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法国的文章集,书名是《法兰西情书:香颂、咖啡馆与巴黎的温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独特,如同法国的咖啡香气般醇厚,又如香颂般悠扬。作者并非像导游一样,带你穿梭于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捕捉法国文化中最动人的瞬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巴黎咖啡馆文化的描写,那些充满故事的角落,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在作者的笔下都活了起来,仿佛我正坐在街角,品味着一杯拿铁,听着隔壁桌低语的情话。书中关于法国美食的描绘也同样令人陶醉,从精致的法式甜点到浓郁的勃艮第红酒,每一段文字都充满了味蕾的诱惑。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对法国人浪漫情怀的剖析,那种对生活的热情,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向往,都透过文字散发出来,让人心生向往。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温柔。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沾染了法兰西的浪漫气息,心中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热情。
评分评价四: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西班牙的书,名为《伊比利亚风情:弗拉门戈的激情与阳光海岸的召唤》。这本书就像一杯浓郁的桑格利亚,充满了热情奔放的气息。作者以一种生动的叙述方式,带我穿越了西班牙广阔的土地。从巴塞罗那高迪的奇幻建筑,到塞维利亚古老的弗拉门戈舞,再到马德里热闹的街头巷尾,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活力和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弗拉门戈艺术的描写,那种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那种充满力量的节奏,仿佛能穿透纸张,直接触动灵魂。作者对西班牙历史的讲述也并非枯燥的年代梳理,而是巧妙地融入了摩尔文化、罗马遗迹以及海洋探险的故事,让历史变得鲜活有趣。书中对西班牙美食的描绘也同样令人垂涎欲滴,从地道的Tapas到鲜美的海鲜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阳光的味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西班牙人生活态度的解读,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重视,以及对当下的享受,都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激情,我仿佛也沐浴在了西班牙的阳光之下,感受着那份无与伦比的热烈。
评分评价一: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北欧风光与文化的书,名字叫《北欧之光:冰川、极光与童话之国》。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 cliché,但内容却意外地扎实。作者并非简单罗列景点,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国度的独特气质。从挪威峡湾的壮丽,到瑞典的森林秘境,再到丹麦的乐高王国和哥本哈根的童话氛围,每一个篇章都像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当地人生活方式的描绘,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处、注重精神享受的态度,让人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有了新的思考。书中穿插着很多关于维京历史、神话传说以及北欧设计美学的介绍,让旅途的感官体验升华为一种文化的浸润。最让我动容的是作者对极光的那段描写,文字带着一种虔诚的敬畏,仿佛我真的站在冰封的雪原上,仰望着那变幻莫测的神秘光带,那种涤荡心灵的震撼感,即使在书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旅游指南,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带你领略一个遥远而又温暖的世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走过那些冰川,也感受过极光的洗礼,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平静与向往。
评分评价五: 近期读毕《德意志记忆:莱茵河畔的古堡与工业的心跳》。这本书以一种冷静而深刻的视角,展现了德国复杂而又迷人的面貌。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啤酒、香肠和严谨的工业制造,而是深入挖掘了德国文化背后更为深沉的底蕴。从莱茵河畔古老城堡的历史沧桑,到现代工业的精密高效,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思考。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德国哲学思潮和音乐艺术的梳理,那些伟大思想家的理论,那些震撼人心的乐章,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易于理解,并且充满了人文关怀。书中对德国历史的描述也并非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穿插了社会变迁、民族精神以及文化融合的脉络,让我对这个国家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让我感到触动的是作者对德国人严谨、务实,同时又不失深沉情感的描写,这种在秩序与理性中流淌的深邃,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就像一杯醇厚的黑啤,初尝微苦,细品甘甜,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与智慧,一个国家的灵魂。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理解了那份沉甸甸的历史,以及那份在严谨中不失温度的匠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