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白金版)

活在当下(白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芭芭拉·安吉丽思 著
图书标签:
  • 正念
  • 冥想
  • 自我提升
  • 心理学
  • 幸福
  • 活在当下
  • 压力管理
  • 情绪调节
  • 人生智慧
  • 精神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原印刷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421980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378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纯质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世界心灵成长领域重要的创始人、全球两性关系专家、美国深具影响力的作家

芭芭拉·安吉丽思 代表作品 作者亲自授权简体中文版

《活在当下》可谓是身心灵类书籍中经久不衰的巨作。—— 张德芬

本书的出版打破了美国身心灵销售榜记录,成为全球畅销书!

本书文笔优美、充满诗意,字里行间洋溢着爱的能量与发人深省的力量!

本书获得了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和身心美学作家张芝华的隆重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文笔优美、充满诗意的身心灵文集,有爱的能量与发人深省的力量洋溢在字里行间。读起来,对我们的心、我们的灵魂都是一种很好的滋养。安吉丽思努力在每一个生命的片刻,每一桩人生中都带着爱、带着欣赏、带着觉察去全身心地品味。保持这样的生活态度,必然会在生活中体会到许许多多别人未曾发现的美妙滋味和人生领悟。生命其实可以被看作一种物质,它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长度看似相近,但是在这相近数量的生命里,我们能够萃取的精华却是大相径庭。生命的宽度与高度完全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活。安吉丽思在书中给予我们的重要练习,就是从我们日以继夜运转不息的头脑中跳出来的,回归到我们的身心。把注意力聚焦在我们的感官,聚焦在我们的心灵,当下的味道自然呈现,生命的喜悦自然浮现。


作者简介

芭芭拉·安吉丽思(Barbara De Angelis)

安吉丽思博士是当代个人成长与灵性成长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导师之一,是美国知名的人际关系专家及畅销书作家,她所著的《活在当下》《爱是一切的答案》《亲密关系的秘密》等书,分别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高居榜首。25年以来,她完成了10余本书,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分别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她曾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 TV)主持节目,也曾担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新闻之夜》 节目的人际关系专家,还经常受邀参加其他知名的脱口秀节目。目前,她定居在美国洛杉矶。

芭芭拉·安吉丽思(Barbara De Angelis)经典系列作品

《活在当下》 (白金版)

《爱是一切的答案》 (白金版)

《亲密关系的秘密》 (白金版)

即将出版新书:

ASK BARBARA: THE 100 MOST- ASKED QUESTIONS

ABOUT LOVE, SEX, AND RELATIONSHIPS


精彩书评

芭芭拉·安吉丽思的《活在当下》可谓是身心灵类书籍中经久不衰的巨作。此书所列出的惶惑的人群,他们的焦虑不安的心灵、岌岌自危的意识、疏离冷淡的人际关系,都深深地紧扣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活在当下》以细致醇雅的文风、恬淡返璞的手段,达到了宁静致远的效果,实在是一本不可错过的著作。

—— 张德芬

安吉丽思通过记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去品味每一个当下,以及其他一些懂得享受当下滋味的人,为我们展示出一种有滋有味的生活态度。而本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我们应该从大脑夜以继日的运转状态中跳出来,回归到我们的身心,把注意力聚焦在我们的感官上、聚焦在我们的心灵上,让当下的味道自然呈现,让生命的喜悦自然浮现。

—— 美学作家 张芝华

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去寻找。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如果我们不反求当下,就永远探触不到生命的脉动。

—— 一行禅师

生活的片段,有时是无尽的喜悦,有时是深沉的伤恸。

然而不变的是,当你全心全意于你所处的那一时、那一事、那个当下,

你所经历的便是一个深具意义、绝不枉费的真实刹那。

—— 芭芭拉·安吉丽思


目录

自序?丰富心灵之旅?

Part 1 / 第一篇当下省思

第一章?你快乐吗??

第二章 世纪末的不安?

第三章 迷途?

Part 2 / 第二篇生活憬悟

第四章 自我重生?

第五章 工作与差事?

第六章 挑战逆境?

Part 3 / 第三篇人际体验

第七章 开怀去爱?

第八章 让灵魂自由奔放—给女性?

第九章 为何不放下武士精神?—给男性?

第十章 与子女一同成长?

Part 4 / 第四篇用心实践

第十一章 倾听静寂?

第十二章 仪典的启示?

第十三章 慈悲与感恩?

第十四章 回归心灵的原乡?


精彩书摘

什么是真实的刹那?

什么是真实的刹那?如何知道你已经拥有它?要出现真实刹那,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意识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有意识地全神贯注于身所处、手所做和心所感的时候。因为你用心,所以能看见许多平常不用心时所看不见的事物。用心时,意识里除了此刻的体会,别无他物。

联系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与某人或某物灵犀相通的时候。这份联系可能发生在你和所爱的人、你和某个陌生人、你和正靠着的那棵树、你和上帝之间。有了这份联系,真实的刹那出现时,平日分隔我们的界限会消除,神奇的事情会发生。

我们称这界限消融的经历为“爱”。因为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彻底交出自己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彻底投入正在经历的事情,并且完全放弃掌控权的时刻。你百分之百专注于正在做的事,不论是散步、做爱、烤面包,还是看着孩子们游戏。你全心拥抱此刻,而不是抗拒。

当你想控制或抗拒某个情况或某种情绪时,你便不可能拥有真实的刹那。

如果我能为你列出一个拥有真实刹那的公式,这公式大概会像这样:

全神贯注于当下的经历或感觉;

打破个别分开的幻象,和你面对的人、事、物充分联系、交流;

然后,全然投注于心灵的交流中。

现在,你应该正在享受真实的刹那了。

真实刹那在你日常生活里俯拾即是—

我弟弟是个风帆好手,他感受过许多挺立在风帆板上破浪而去的真实刹那。那些瞬间,他觉得自己和手上的帆、脚下的浪板,甚至四周的海水已融为一体。他把自己完全交付给迎面而来的风和浪花,与海为伍。他觉得生活充满了生机,非常满足。

我母亲则在花园里享受到了她的真实刹那。她对每一株新栽的花、每一寸待整的地、每一片摘下的枯叶都倾注全部的心意。她和一个个经过她的培育得以绽放的七彩小生命相契、相通。她浑然忘我于指间的泥沙、湿土的香气,感觉她为大地带来了新生的甜蜜欢欣。

我带我的小狗,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碧珠一起散步的时光,是我拥有真实刹那的时候。跟在它毛茸茸的小身体后面,我会变得对路边的花草树木或任何一点小声响都非常敏锐;我会跟上它轻松的节奏,感受到它的律动。它的需求,于是变成我的需求。我的心神完全投注在散步之中,不去别的地方,也不做什么。碧珠提醒了我: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绮丽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最近我收到一张问候卡,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分享里头的话:

昨日已成历史;

明日还未可知。

此刻是上天的赐予(gift),

所以我们称它作“现在”(the present)。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有意识地

全神贯注于身所处、手所做和心所感的时候。

而唯有全神贯注于那一时刻,

你方能得到那一时刻所带来的赐予、启示或喜悦。


自我的碎片何在?

我们究竟在寻觅什么?我们一片一片地努力找回失去的自我,因为失去了这些碎片,便无以体验真实刹那。

这些碎片怎么会散落?现在又在何处?

父母或是抚养我们长大的人,用他们对我们的期待换走了一些。

我们亲手将一些交给了我们在乎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

另外一些,因为害怕别人知道我们的真面目,而被我们藏了起来。

还有一些是单纯被自己遗忘了,只因为我们太过专注于塑造某种理想形象,而不是做我们自己。

缺少了这些碎片,我们永远体验不到渴望已久的宁静,我们所亟须的真实刹那也因此难以出现。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找回所有的碎片?怎样才能重返完整的自我?我们必须脱离长久以来就很熟悉但却不应留恋的窠臼,回归自我的天性。我们应该扬弃牺牲奉献、压抑自我的生活方式,过自由无伪的新生活。我们一定要让自我重生。

在美国,我们所惯称的中年危机,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心灵危机。当我们到了某个年龄,不管是三四十岁还是更大的岁数,总觉得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若是这个时候还觉得自己生活得没有目标、没有意义,而且享受不到真实的刹那,我们会觉得很不满意、很不舒服。某个早晨,我们起身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然后发现我们并不喜欢镜子里的那个人。原本希望所有曾经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能为我们带来心灵的快乐与平安,到头来却大失所望。一生所奉行的规范和信念,竟带我们走上空泛和虚无的道路。我们不禁自问:“就是这样了吗?”这种情况常被曲解为“恐惧死亡”“渴望重返青春年少”“厌烦一成不变、毫无意外”,但这些解释都错了。这种情形所反映的其实是灵魂的恐慌。

生命的目的指的是:你活着总会有个理由,总有些该是你做的、意义不凡的事情,你的存在是特殊且重要的。

生命的意义则是:每一个当下,生活里的经验都能为你带来满足和喜悦,让你充分感觉到“为这个目的活下去是值得的”。

而一旦找不到生命的目的和意义,灵魂便失去了动力,生活也将失去支撑的力量。你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日日夜夜不可遏制地想抓住什么人或什么事物来填补心里的空虚。你还能呼吸,却未必真正活着,你错失了生命里真实的片刻。


前言/序言

自序 丰富心灵之旅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需要提醒自己温习这方面的知识;我写这本书,是因为和许多人一样,我的生命,需要更多真实的刹那。身为作者,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知道,最有效的自我发掘过程,始终是先静默,并倾听静默,然后写下我所听到的;而所有通过我的笔端留在纸上的文字,我总是第一个受益者。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几次反省和转型的成熟时机,而现在,我正面临其中的一次。过去几年里,我成就了不少多年来的梦想:我找到了梦想已久的白马王子,我为自己创造了富裕而美好的生活。然而我问自己:“芭芭拉,你快乐吗?”我竟然答不出来。很多朋友打电话来恭喜我结婚或为我的成就道贺时,他们总是说:“你现在一定非常非常快乐。”这样的说法每每会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数日,挥之不去。我知道,我已经拥有了这么多美好的际遇,是该高兴的,可是我却觉得自己并不快乐。

欠缺真实刹那

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明白,我的生活里欠缺的是更多的“真实刹那”:欠缺一些不必急着去哪里、不必急着完成什么的优游时光,欠缺一些我能真正投入和享受的片刻。多年来,我已练就了一身起而行的本事,却十分拙于无所事事,当然也包括了无所事事中的快乐。

当我向一些知己、好友吐露这个藏在心底的困扰时,我发现,原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点儿也不孤单。我告诉他们:“近来我正在写一本新书,书名是《活在当下》(Real Moments)。”所有人的反应竟然都是:“天啊,我真要好好读读这本书!”我这才了解,在感情和心灵的十字路口彷徨的,不只有我一个。有太多人徘徊在这样的交叉口上,回顾来时路,对人生的意义和曾做过的选择都心存怀疑;翘首未来,希望能找到令自己心安的答案。

我也相信,美国这个国家在心灵上已经病入膏肓。在这个充斥着暴力和恐惧的时代,现存的价值观已将我们远远带离知足与和谐—那是我们祖先远渡重洋、千里迢迢来到新大陆所要找寻的东西。美国人正极力找寻并重新定义新的价值观,在21世纪来临之际(本书成书于20世纪90年代),每一个人,都在为得到更多的真实刹那不懈努力。

在这本书里,我要请读者和我一起,在来到十字路口时,问问自己:

“我快乐吗?”

“我在这儿究竟做了些什么?”

“我正在做的是我所该做的吗?”

“我的生命里拥有足够的真实刹那吗?”

老实说,这些都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需要勇气,而耐心倾听自己内心的答案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但是,功不唐捐,未来的每一天,你都将得到新层次的爱、平静与启示,那是对你最大的报偿。

在回答上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看到新生、解放的真我;生活里也有了极大的变化,有些变化并不显眼,有些则十分戏剧化。不过最大的改变应该是:现在的我拥有许多真实的刹那。每一天,我都能找到更多的宁静,对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也了解了更多、体会了更多。

所以,尽管这本书是我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仍然愿以全心的爱把它献给读者。希望借着这样的分享,能使你追寻真实刹那的旅程更充实、更丰富。

芭芭拉?安吉丽思



活在当下(白金版) 目录 引言:时间之河的静默旁观者 第一章:觉醒:挣脱过去的枷锁与未来的幻影 1.1 过去的囚笼:记忆的重负与情绪的羁绊 1.1.1 溯源:童年经历与潜移默化的影响 1.1.2 哀伤与悔恨:无法释怀的旧伤痕 1.1.3 执念与固化:僵化的思维模式 1.1.4 情绪的涟漪:负面情绪的累积与爆发 1.2 未来的迷雾:焦虑的预演与恐惧的投射 1.2.1 设想的彼岸: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1.2.2 风险的计算:过度的忧虑与不确定性 1.2.3 责任的重压:对未来的期望与负担 1.2.4 掌控的幻觉:试图预测与控制一切 1.3 觉醒的契机:看见,而非评判 1.3.1 观察者视角:超越主观体验 1.3.2 情绪的信号:理解其传递的信息 1.3.3 思维的模式:识别并拆解固化思维 1.3.4 允许与接纳:放下评判,拥抱当下 第二章:呼吸的艺术:回归生命最初的节律 2.1 呼吸的奥秘:生命能量的传递与滋养 2.1.1 科学的视角:氧气的交换与生理机能 2.1.2 能量的流动:呼吸与生命力的关联 2.1.3 情感的调节:呼吸与情绪的深刻联系 2.1.4 意识的锚点:呼吸作为觉察的入口 2.2 练习:让呼吸成为你的向导 2.2.1 腹式呼吸:深沉而宁静的呼吸法 2.2.2 鼻吸口呼:调节身体能量的平衡 2.2.3 匀速呼吸:平缓情绪,稳定心神 2.2.4 觉察呼吸:不加干预,只是感受 2.3 呼吸的力量:在每一个当下获得平静 2.3.1 应对压力:危机时刻的镇静剂 2.3.2 提升专注:重拾对事物的关注能力 2.3.3 改善睡眠:让身心获得深度休息 2.3.4 增进健康: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 第三章:感官的重塑:打开通往真实世界的大门 3.1 视觉的觉醒:看见色彩、光影与细节 3.1.1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清晰的界限 3.1.2 细节的发现:世界的美好之处 3.1.3 色彩的语言:感知与表达 3.1.4 光影的舞动:欣赏自然的变化 3.2 听觉的澄净:倾听声音的层次与韵律 3.2.1 背景音与焦点音:区分与聆听 3.2.2 自然之声:鸟鸣、风语、水流 3.2.3 人类之声:对话、歌唱、沉默 3.2.4 聆听的智慧: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 3.3 触觉的细腻:感受纹理、温度与震动 3.3.1 皮肤的感知:细微的触碰与压迫 3.3.2 温度的变化:冷暖的交替 3.3.3 质感的差异:粗糙与光滑 3.3.4 身体的反馈:感受身体的语言 3.4 嗅觉与味觉的回归:品味生命的原味 3.4.1 香气的辨识:花香、泥土、食物 3.4.2 味蕾的觉醒:酸甜苦辣咸的细微差异 3.4.3 饮食的仪式感:感恩与享受 3.4.4 身体的需求:聆听身体的饥渴与饱足 3.5 身体的整体感知:整合五感,体验一体 3.5.1 身体扫描: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分 3.5.2 动觉的体验:行走、伸展、运动 3.5.3 空间意识:感知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5.4 整体的和谐:五感协同,体验完整 第四章:行动的本质:在行动中体验生命的活力 4.1 行动中的专注:全神贯注于当下的任务 4.1.1 任务分解:化繁为简,逐步完成 4.1.2 排除干扰:创造专注的环境 4.1.3 过程导向:享受执行的每一步 4.1.4 意识的跟随:将意识锚定在行动本身 4.2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让行动服务于生命 4.2.1 界限的设定:区分工作与休闲 4.2.2 优先级管理:聚焦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4.2.3 休息的必要性:为行动充能 4.2.4 灵活调整: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安排 4.3 创造的乐趣:在行动中表达自我 4.3.1 探索与尝试:不畏失败,勇于创新 4.3.2 过程的享受:从创造中获得满足 4.3.3 表达的自由:不受限制地展现创意 4.3.4 合作与分享:与他人共同创造美好 4.4 给予与接受:行动中的互动与连接 4.4.1 服务的价值:为他人带来价值 4.4.2 感谢的循环:接受他人的付出 4.4.3 关系中的行动:真诚的沟通与支持 4.4.4 奉献的喜悦:从付出中找到意义 第五章:情绪的转化:拥抱你的内在世界 5.1 情绪的本质:生命的自然反应 5.1.1 情绪的来源:生理、心理与环境因素 5.1.2 情绪的功能:传递信息,指引行为 5.1.3 情绪的能量:积极与消极的能量释放 5.1.4 情绪的无常:如同河流,不断流动 5.2 悲伤的接纳:让眼泪洗涤心灵 5.2.1 允许悲伤:不压抑,不否认 5.2.2 表达悲伤:哭泣、倾诉、写作 5.2.3 陪伴与支持:在关系中获得慰藉 5.2.4 转化与释怀:从悲伤中汲取力量 5.3 愤怒的理解:看见愤怒下的需求 5.3.1 愤怒的信号:边界被侵犯,需求未被满足 5.3.2 愤怒的表达:建设性地沟通 5.3.3 愤怒的转化:从攻击性到力量感 5.3.4 宽恕的力量:放下怨恨,走向自由 5.4 恐惧的穿越:看见恐惧,而非被它吞噬 5.4.1 恐惧的根源:未知、失控、失去 5.4.2 识别恐惧:看见它的形状与来源 5.4.3 面对恐惧:小步前进,勇敢尝试 5.4.4 转化恐惧:将恐惧变为行动的动力 5.5 喜悦的放大:拥抱生命中的美好 5.5.1 发现喜悦:关注微小的幸福 5.5.2 体验喜悦:全身心地投入 5.5.3 分享喜悦:将快乐传递给他人 5.5.4 培养喜悦:创造更多值得欢笑的时刻 第六章:关系的和谐:在连接中体验爱与理解 6.1 沟通的艺术:倾听与表达的平衡 6.1.1 真诚的倾听:不打断,不评判 6.1.2 清晰的表达:用“我”开头,表达感受 6.1.3 非暴力沟通:理解需求,寻求共赢 6.1.4 身体语言的运用:肢体、眼神、语调 6.2 爱的流动:给予与接受的无碍 6.2.1 无条件的爱:不设前提,不求回报 6.2.2 爱的表达:言语、行动、陪伴 6.2.3 接受的敞开:允许被爱,不设防 6.2.4 爱的循环:爱出去,爱回来,生生不息 6.3 理解的深度:看见他人的真实 6.3.1 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6.3.2 尊重差异:接纳彼此的不同 6.3.3 信任的建立:真诚相待,言行一致 6.3.4 宽恕的力量:放下过错,修复关系 6.4 共同成长:在关系中学习与进化 6.4.1 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的观点 6.4.2 共同的目标: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6.4.3 互相支持:在困难时成为彼此的依靠 6.4.4 庆祝成功:共同分享喜悦与成就 第七章:内在的宁静:发现源源不断的平和 7.1 观照的练习:认识你的内在风景 7.1.1 内观法:观察身体的感受与情绪的起伏 7.1.2 正念冥想:将意识带回到当下 7.1.3 身体扫描:感受身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7.1.4 呼吸的引导:作为觉察的入口 7.2 臣服的智慧:放下抗拒,接受现实 7.2.1 接受“本该如此”:生命的自然法则 7.2.2 放下控制:认识到我们无法掌控一切 7.2.3 信任宇宙:相信万物自有安排 7.2.4 在顺流中航行:体验生命的轻盈 7.3 喜悦的源泉:发现内在的无限可能 7.3.1 满足感:不以外在事物为评判标准 7.3.2 感恩的心:看见生命中的美好 7.3.3 存在的意义:活在当下,体验生命 7.3.4 内在的丰盛:无需索取,已然拥有 7.4 永恒的当下:超越时间,体验存在 7.4.1 时间的幻觉:过去与未来只存在于思维 7.4.2 存在的真实:只有此时此刻是确凿的 7.4.3 意识的扩展:超越个体,融入整体 7.4.4 活在永恒:体验生命的无限与自由 结语:生命的河流,永不停止的当下 引言:时间之河的静默旁观者 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一条名为“时间”的河流之中,河流奔腾不息,将我们从遥远的过去推向未知的未来。然而,我们常常忘记,在这条河流最核心、最真实的部分,是“现在”。我们的大部分生命,被消耗在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忧虑之中,如同被困在河岸边,只顾着仰望远方或回头张望,而忽略了脚下流淌着的、唯一真实存在的当下。 “活在当下(白金版)”并非一本提供具体生活指南的书籍,它更像是一张地图,一张指引我们穿越时间迷雾,抵达生命核心——“当下”的地图。它不是要我们遗忘过去,也不是要我们放弃对未来的规划,而是要我们学习如何以一种更清醒、更全然的姿态,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刻。这本书邀请你成为时间之河的静默旁观者,不是被动地被推着走,而是以一种觉知和体验的方式,去感受河水的流淌,去欣赏河岸的风景,去品味生命的味道。 你或许会问,为何要如此强调“当下”?因为只有在当下,我们才能真正地呼吸,才能真正地感知,才能真正地行动,才能真正地去爱,去体验生命的鲜活与深刻。过去已逝,无法改变;未来未至,充满变数。唯有当下,是我们可以真实把握、能够创造、能够体验的唯一时刻。 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是通往“当下”的不同路径。它将带你深入探索我们为何常常错失当下,如何重新连接我们的感官,如何让行动充满意义,如何转化我们的情绪,如何建立更和谐的关系,最终,如何寻找到那份内在的、源源不断的宁静与平和。 “活在当下(白金版)”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次邀请,一次深刻的旅程,一次重拾生命主权的呼唤。愿这本书能成为你在这条时间之河中,最忠实的向导,带你领略“当下”那独一无二的壮丽风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封面使用了那种带有纹理的纸张,触感温润,搭配着烫金的书名“活在当下(白金版)”,低调却又不失质感,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随意地翻开这本书的,当时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只是被它的名字和外观所吸引。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每一页的排版都恰到好处,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平和的节奏,仿佛作者本人正坐在我身边,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它对细节的描绘,例如书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总能让我联想到某个具体的场景,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微风拂过脸颊,或是雨滴落在叶片上的声音。这种细腻的笔触,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接受信息,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而且,书中的插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张都恰如其分,为文字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也深化了文本所传达的情绪。我可以说,仅仅是这本书的制作工艺,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

评分

从书名“活在当下(白金版)”开始,我就被它深深吸引。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力量,仿佛预示着一种超越凡俗的智慧。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捕捉到人类内心最微妙的情感,并将之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放下”的论述。在这个充满执念的世界里,学会放下,学会释怀,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并没有强迫你去做出什么改变,而是通过引导你去理解,去接纳,从而自然而然地发生转变。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并非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态度。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平和、更加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我感觉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心结一个个被解开,内心变得更加开阔。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它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指引和慰藉。

评分

我必须说,“活在当下(白金版)”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久违的宁静。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琐事裹挟着,心神不宁。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能够帮助我暂时摆脱这种浮躁。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瞬间将我带入一种平和的氛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观察”的强调。他鼓励我们去观察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去观察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种“观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体验。我开始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书中的方法,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专心致志地品尝食物的味道,而不是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在走路的时候,去感受脚下的路,去留意路边的风景,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专注和喜悦。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什么惊世骇俗的理论,而是回归到最本真的生活,让我重新认识到,平静和幸福,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评分

我第一次接触到“活在当下(白金版)”这本书,是在一位朋友的书架上偶然瞥见的。当时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感觉它蕴含着某种人生哲理,能给人带来启示。拿回家后,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是那种大道理堆砌的书,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细腻的方式,去引导读者思考。它不像一些心灵鸡汤,空洞而缺乏实质,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些独到的见解,来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他总能将一些复杂的人生课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你在不经意间就有所感悟。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某句话,然后陷入沉思。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那些匆忙中错过的风景,那些被埋没的情感。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迷茫,也给了我一些前行的方向。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与自我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

说实话,在翻阅“活在当下(白金版)”这本书之前,我对“活在当下”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理解,总觉得它有点虚无缥缈。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我阐释了“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作者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展现了如何在平凡的日常中体会到幸福和满足。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活在当下”并非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人生境界,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每一个细微的瞬间。书中的一些小练习和建议,也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例如,作者提倡的“正念呼吸”,在遇到压力和焦虑的时候,尝试去关注自己的呼吸,真的能够帮助我平静下来,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我发现,这本书并非是在教我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些实际可行的方法,引导我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生活本身。它让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而不是总是追逐着遥不可及的目标。

评分

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

评分

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

评分

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

评分

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

评分

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

评分

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

评分

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

评分

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

评分

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hao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