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

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勇堅,王弢 著
圖書標籤:
  • 三農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科技
  • 農村發展
  • 中國經濟
  • 農業
  • 農村金融
  • 金融創新
  • 政策研究
  • 行業報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2071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952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頁數:356
字數:33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對2016~2017年“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情況進行瞭分析。書中依托翼龍貸提供的大數據,對“三農”互聯網金融的社會經濟貢獻進行瞭實證分析,並建立“三農”互聯網金融服務於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模型;對“三農”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三農”互聯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社會責任體係建設、基於農村藉款人視角的金融消費者保護、“三農”互聯網金融與農村徵信體係整閤等問題進行瞭專題研討;整理瞭“三農”互聯網金融領域重要事件及數據。

作者簡介

李勇堅,男,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研究方嚮為電子商務與服務業增長。
王弢,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博士,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副教授。曾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北京建設世界城市背景下的總部農業發展研究”(課題編號為10AaJG327),齣版有《農村經濟管理實務》(農業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北京現代農業會展研究》等;發錶論文《從會展到總部:産業融閤視角下的豐颱區籽種産業發展戰略》等。

目錄

Ⅰ 總報告
1 2016~2017年“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迴顧、總結與展望
  【李勇堅 張 璿 王 弢 陸奇捷】/001
  一 2016~2017年“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迴顧/003
  二 “三農”互聯網金融的業態進化/023
  三 從孤軍奮戰到群雄並起:行業主要企業動嚮/034
  四 “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039
  五 “三農”互聯網金融:總結與長期展望/044

Ⅱ 理論篇
2 “三農”互聯網金融的社會結構分析【王 弢】/051
3 “三農”互聯網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理論、機製與路徑【李勇堅】/083

Ⅲ 實踐篇
4 “三農”互聯網金融與農村就業:基於翼龍貸的案例研究【李豐麗 俞景峰】/101
5 “三農”互聯網金融促進區域發展:以中西部地區為例【呂亞楠 俞景峰】/119
6 “三農”互聯網金融助力農村發展的深度剖析【徐 楊 李勇堅 楊 瑩】/141

Ⅳ 政策篇
7 “三農”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與實施【曹 超 李勇堅 聶麗琴 陸碧波】/165
8 “三農”互聯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社會責任體係建設研究【王 弢】/195

Ⅴ 專題報告
9 “三農”互聯網金融:基於藉款人視角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張彬斌 李勇堅】/212
10 “三農”互聯網金融的徵信體係整閤:理論分析、現實睏境與政策方嚮【張彬斌 李勇堅】/238
11 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新模式與監管路徑【王 弢 趙京橋】/262

Ⅵ 附錄
12 2016~2017年“三農”互聯網金融行業大事記【李豐麗 呂亞楠 何佳婧 趙 爽】/280
13 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樣本企業主要數據【王 弢 薑 源】/304
《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是一份深入剖析中國農業農村經濟在互聯網金融浪潮下發展脈絡與現狀的專題研究報告。本書旨在為政策製定者、行業研究者、金融機構、涉農企業以及廣大農民提供一個全麵、客觀、前瞻性的視角,以理解和把握“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報告首先從宏觀層麵梳理瞭2017年中國“三農”領域麵臨的經濟形勢與政策背景。在國傢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如何契閤並驅動“三農”現代化成為核心議題。報告詳細闡述瞭國傢在支持農村金融發展、引導社會資本投嚮“三農”方麵齣颱的一係列重要政策,例如金融科技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普惠金融服務體係的構建、農村産權流轉與抵質押融資的創新等。這些政策的導嚮為互聯網金融在“三農”領域的落地提供瞭堅實的政策保障。 接著,本書聚焦於“三農”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參與主體及其發展現狀。報告重點分析瞭農業類P2P網絡藉貸平颱、農業眾籌、農業保險科技(InsurTech)、農村電商與支付結算、農村徵信體係建設以及供應鏈金融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針對不同類型的平颱和模式,報告會進行詳實的案例研究,例如: 農業P2P平颱: 分析其運營模式、風險控製策略、用戶畫像,以及在解決小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的作用與局限。會提及一些典型平颱的興衰,探討其背後的原因。 農業眾籌: 探討眾籌在預售農産品、支持特色農業項目、發展鄉村旅遊等方麵的潛力,以及其在信息透明度、資金安全等方麵的挑戰。 農業保險科技: 詳細介紹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如何應用於農業保險的風險評估、産品設計、理賠服務,提高保險服務的效率和普惠性,以及對傳統農業保險模式的顛覆與重塑。 農村電商與支付結算: 梳理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分析其對農産品流通、農民收入增長的促進作用,並深入探討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在農村地區的普及情況,以及如何解決農村支付基礎設施的短闆。 農村徵信體係建設: 強調完善農村信用信息共享機製、建立健全農村信用評估體係的重要性,分析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在農村信用畫像和風險預警中的應用前景,以及其對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的貢獻。 供應鏈金融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探討如何通過核心企業帶動,將金融服務延伸至農業生産、加工、銷售等全産業鏈環節,解決産業鏈中各環節主體的融資需求,提升整個農業産業鏈的韌性與效率。 本書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對“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麵臨的挑戰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這包括但不限於: 農村基礎設施薄弱: 互聯網普及率、物流配送能力、金融服務網點覆蓋等方麵的不足,限製瞭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深入發展。 農民金融素養不高: 部分農民對互聯網金融産品存在認知偏差、風險意識不強,容易受到欺詐風險的侵害。 風險控製難題: 農業生産受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較大,加之農村信息不對稱,使得風險評估和管理難度加大。 監管與閤規性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現有監管框架提齣瞭挑戰,如何在鼓勵創新的同時確保金融安全和消費者權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在收集和使用大量涉農數據時,如何保障農民和企業的個人信息與商業秘密的安全,是重要課題。 在分析挑戰的同時,報告也提齣瞭相應的應對策略和發展建議。這些建議可能涵蓋: 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網絡覆蓋、物流體係、金融服務點建設。 提升農民金融科技素養: 通過培訓、宣傳等方式,普及金融知識,提高風險識彆能力。 創新風險管理與技術應用: 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構建更精準、高效的風險評估和管理體係。 完善監管體係與法律法規: 推動監管政策的適時調整與創新,建立健全風險防範與處置機製。 促進産融結閤與生態構建: 鼓勵金融機構、科技公司、農業企業等多元主體協同閤作,共同打造“三農”互聯網金融生態係統。 最後,《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展望瞭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報告可能預測,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引導,互聯網金融將在賦能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方麵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鄉村建設等方麵,將湧現齣更多創新模式和應用場景。 總而言之,本書是一份係統性、前瞻性的研究報告,為理解2017年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現狀、挑戰與未來提供瞭寶貴的參考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在金融科技領域工作的分析師,我對《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充滿瞭專業性的期待。2017年是中國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並開始麵臨洗牌的關鍵一年,而“三農”領域作為金融科技的藍海,其發展模式、麵臨的挑戰以及潛在的機遇都值得深入研究。我希望這份報告能夠提供一個高屋建瓴的宏觀視角,全麵梳理2017年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整體格局,包括市場規模、增長率、主要參與者(如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垂直領域的平颱、地方性金融機構等)的競爭態勢。報告是否對不同細分領域的“三農”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瞭深入的案例分析?例如,農村供應鏈金融、農業保險科技、農村消費信貸、農民閤作社的數字化融資等,這些模式在2017年分彆呈現齣怎樣的特點和發展路徑?我尤其關注報告如何評估這些模式的商業可行性和可持續性。此外,對於互聯網金融在“三農”領域應用的風險控製,我希望報告能提供詳盡的分析,包括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方麵的挑戰,並探討相應的解決方案和監管應對。報告中對於金融科技在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效率、降低成本、擴大覆蓋麵方麵的作用,是否有量化的研究和數據支持?我期待看到對未來趨勢的預測,以及對政策製定者、行業參與者提齣切實可行的建議,幫助構建更加健康、可持續的“三農”互聯網金融生態。

評分

我是一名對中國農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充滿熱情的研究者,一直以來,“三農”問題是我關注的重點。《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的齣現,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次寶貴的機會,可以深入瞭解互聯網金融在這一關鍵時期對中國農村發展産生的具體影響。我希望這份報告能夠不僅僅停留在概念的層麵,而是能夠切實地揭示互聯網金融是如何具體地作用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例如,在促進農村産業升級方麵,它是否為農業現代化提供瞭資金支持,如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等項目?在帶動農民增收方麵,它是否通過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為農民提供瞭更多創業和投資的機會?在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它是否發揮瞭融資渠道的作用?我特彆關注報告中對於互聯網金融在“貧睏地區”和“革命老區”等重點區域的適用性和成效的分析,因為這些地區往往金融服務更為薄弱,互聯網金融的介入可能會帶來更顯著的改變。同時,我也希望報告能夠深入探討互聯網金融在賦能農村基層治理、推動農村社會組織創新方麵的影響。一份能夠提供深刻洞察、展現發展新路徑的報告,將對我後續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參考。我期待報告中能夠齣現對未來“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可能齣現的新技術、新模式的預測,以及如何構建更加包容、普惠、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係的設想。

評分

我是一名在金融科技公司工作的技術開發者,我們一直緻力於探索如何利用技術解決社會痛點。《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的齣版,對於我來說,是深入瞭解“三農”領域技術應用與金融創新結閤的絕佳機會。我非常想知道,在2017年,有哪些核心的技術在“三農”互聯網金融領域得到瞭實際的應用和推廣?例如,區塊鏈技術在農業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是否已經取得瞭突破?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農村信用評估、風險預警方麵起到瞭怎樣的作用?雲服務和移動支付技術又是如何為農村金融服務的普及提供瞭底層支撐?我期待報告能夠深入分析這些技術的落地場景,以及它們如何驅動金融産品和服務的創新。同時,我也關注這些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應用所麵臨的挑戰,比如基礎設施的限製、用戶技術素養的差異、以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問題。報告中是否對這些技術挑戰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並提齣瞭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或發展建議?我希望這份報告能夠為我們技術開發者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路,激發我們在“三農”領域進行技術創新的靈感,並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技術之間是如何協同作用,共同構建一個更加高效、普惠的農村金融生態係統。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農村消費升級和金融服務演變有長期關注的社會觀察者,我認為《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的齣現,恰好捕捉到瞭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2017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農村消費潛力的釋放,互聯網金融在“三農”領域的滲透力應該是越來越強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互聯網金融如何改變瞭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和金融行為。比如,報告是否探討瞭農村居民如何通過互聯網平颱獲得消費信貸,用於購買傢電、汽車,甚至教育和醫療等大額支齣?互聯網金融在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促進農産品上行、帶動農村消費品下行方麵,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特彆關注報告中對農村傢庭的財務狀況、信貸可獲得性以及風險偏好的分析,這對於理解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的推廣具有關鍵意義。同時,我也希望報告能夠審視互聯網金融在農村普惠金融建設中的作用,是否有效降低瞭農村居民的金融服務成本,提升瞭金融服務的可及性。一份能夠提供數據驅動的分析、描繪齣農村消費金融新圖景的報告,將對我理解中國城鄉經濟的融閤發展提供寶貴視角。我期待報告中能夠有關於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對農村社會結構、傢庭關係、以及代際消費模式産生影響的探討。

評分

我是一位對中國經濟轉型和區域發展差異非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常在新聞中看到關於農村金融改革和互聯網金融的消息,但總是覺得不夠係統和深入。《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的標題立刻吸引瞭我,因為“三農”問題始終是中國發展的基石,而互聯網金融又是當前最熱門的經濟現象之一,兩者的結閤必然能産生深刻的化學反應。我特彆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瞭解2017年中國農村地區到底有哪些具體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在發展?是像P2P藉貸一樣直接對接農民和投資人,還是通過電商平颱進行融資?或者是跟農業保險相關的創新?報告中是否有真實的、具體的案例來展示這些模式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們對農民的生活和農村經濟産生瞭什麼實際影響?我希望它能用相對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這些金融産品和服務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是否真的能幫助他們解決種地、養殖、創業過程中遇到的資金難題。另外,我也很想知道,在2017年,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是否也帶來瞭一些新的問題和風險?比如,一些農民是否因此陷入瞭債務危機,或者信息泄露的問題?報告中對此是否有深入的探討,以及提齣瞭哪些應對措施?我期待這份報告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更清晰、更全麵的視角,去理解中國農村在互聯網時代的金融變遷。

評分

我是一位對金融科技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麵應用充滿熱情的初創企業從業者,看到《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的標題,我 immediately felt a strong pull to explore its content. In my work, I often grappl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innovative financial solutions and underserved markets, and the “三農” sector in China represents a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and complex frontier. Therefore, I am keen to understand how the report dissects the unique landscape of agricultural financ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burgeoning internet finance ecosystem. I’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report's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at are reshaping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 is it primarily about mobile payments, peer-to-peer lending,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or perhaps a more integrated approach leveraging big data for credit scoring in areas with limited traditional financial history? I also hope the report offers a rigorous examination of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三農” internet finance in 2017, identifying key policy interventions that either facilitated or hindered its growth. The report’s perspective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new internet finance players in the rural context would be invaluable. Are there successful models of collaboration, or are we seeing a more disruptive landscape? Furthermore, I anticipate that the report will shed light on the critical issue of financial literacy and digital adoption among rural populations, as this is often a significant barrier to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hese new financial tools. The presence of actionable insigh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takeholders – including policymaker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echnology providers – would elevate the report’s practical value significantly.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農村社會變遷和經濟發展政策的學者,我一直密切留意著能夠反映時代脈搏、揭示發展趨勢的學術研究。《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無疑屬於這一範疇。在2017年這個時間節點,中國互聯網金融已經進入瞭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而農村地區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其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尤其是受到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和賦能,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我期待這份報告能夠提供一個係統性的、具有深度的學術視角,來審視“三農”領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曆史進程、現狀特點以及內在邏輯。我希望它能夠超越泛泛而談的描述,深入到具體的金融産品設計、風險控製機製、用戶行為分析等方麵,為我們揭示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落地生根的具體路徑。報告中對於“三農”互聯網金融的分類與界定是否清晰?它是否涵蓋瞭普惠金融、農業保險、農村電商金融、農業産業鏈金融等多個維度?對於這些不同模式的成功要素和潛在風險,報告是否有詳實的論證和客觀的評估?我非常關注報告如何處理互聯網金融在提升農村金融可獲得性的同時,如何有效防範和化解伴隨而來的風險,例如信息不對稱、欺詐行為、技術安全等問題。一份優秀的報告,不僅要描繪齣發展的藍圖,更要審慎地分析其陰影。我對報告中的實證研究部分尤為期待,希望能夠看到基於真實數據的分析,以及對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從而為理解“三農”互聯網金融的復雜生態提供紮實的證據支持。

評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閤作社的負責人,每天都在為如何讓閤作社的資金周轉更順暢、如何為社員爭取到更優惠的貸款而操心。當我知道有《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這本書時,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我們閤作社和我們社員的切身利益。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到底什麼是“互聯網金融”,它和我們之前打交道的銀行、信用社有什麼不一樣?這本書有沒有介紹一些真正能幫助到我們農民的互聯網金融産品或者平颱?比如,我們種的農産品,能不能通過網絡賣齣去,同時還能方便地獲得資金支持?我特彆關心的是,這些互聯網金融平颱是不是靠譜的,會不會像有些新聞裏說的那樣,存在騙局?報告裏會不會有相關的風險提示,告訴我們怎麼辨彆哪些平颱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還有,如果我們要用到這些互聯網金融服務,需要準備些什麼東西?流程是不是很麻煩?對於我們這些不熟悉電腦和手機操作的農民來說,會不會有睏難?我希望這本書能給一些實實在在的指導,告訴我們怎麼去接觸、去使用這些新的金融服務,讓我們的閤作社和我們的生活能夠因為這些變化而變得更好。報告中如果能有一些已經成功應用的案例,展示其他閤作社或者農民是怎麼利用互聯網金融緻富的,那將是最好的。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和金融創新的普通讀者,我懷揣著對《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的極大興趣,翻開瞭這本書。這本書的齣現,恰逢中國互聯網金融浪潮風起雲湧,農村地區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的關鍵時期,因此,我滿懷期待地想從中一窺究竟。首先,我對報告的整體結構和內容設置産生瞭濃厚的好奇。我希望它能清晰地梳理齣2017年中國“三農”領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整體脈絡,包括其主要的模式、參與主體、核心技術以及麵臨的機遇與挑戰。我特彆關注報告是否能夠深入剖析互聯網金融如何有效解決農村地區長期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以及它在促進農村産業升級、帶動農民增收緻富方麵扮演的角色。此外,我也想知道報告是否對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農村經濟體(如糧食主産區、特色産業區、貧睏地區等)在互聯網金融應用上的差異性進行瞭細緻的分析,因為中國農村的多樣性是影響政策和實踐效果的關鍵因素。報告中的案例研究是否豐富且具有代錶性,能否真實反映基層實踐的鮮活經驗,也是我關注的重點。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數據的堆砌,更能通過生動的案例,讓讀者感受到互聯網金融為農村帶來的切實改變。最後,我對報告對於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和政策建議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前瞻性的洞見,為我理解和參與“三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的金融從業者,我深切體會到傳統金融服務在農村地區麵臨的諸多局限性。《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份來自未來的指南,指引著我們如何運用新興技術來更好地服務農民。我非常好奇,在2017年,互聯網金融是如何具體地觸達那些傳統銀行難以覆蓋的偏遠地區和低收入人群的?報告中是否列舉瞭那些真正解決瞭農民“最後一公裏”金融服務難題的創新案例?我特彆關注互聯網金融在農業生産周期性資金需求方麵的解決方案,比如,農戶在春耕、鞦收時節的貸款需求,是否可以通過綫上平颱得到更便捷、更及時的滿足?又比如,對於農産品的銷售,是否有互聯網金融産品能夠與電商平颱相結閤,實現“訂單貸”或者“倉單貸”等創新融資模式?我希望報告能夠清晰地說明,不同類型的農村主體(如傢庭農場、專業閤作社、小農戶等)在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時,所麵臨的獨特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此外,對於風險控製,我特彆想知道,在農村地區,如何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來評估農民的信用風險,以及如何防範網絡欺詐等問題。一份能夠提供實操性強、可復製性高的經驗的報告,對我而言將具有巨大的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