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

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勇坚,王弢 著
图书标签:
  • 三农
  • 互联网金融
  • 金融科技
  • 农村发展
  • 中国经济
  • 农业
  • 农村金融
  • 金融创新
  • 政策研究
  • 行业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071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95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页数:356
字数:3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对2016~2017年“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书中依托翼龙贷提供的大数据,对“三农”互联网金融的社会经济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建立“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型;对“三农”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基于农村借款人视角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三农”互联网金融与农村征信体系整合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整理了“三农”互联网金融领域重要事件及数据。

作者简介

李勇坚,男,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服务业增长。
王弢,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博士,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曾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的总部农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为10AaJG327),出版有《农村经济管理实务》(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北京现代农业会展研究》等;发表论文《从会展到总部: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丰台区籽种产业发展战略》等。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6~2017年“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回顾、总结与展望
  【李勇坚 张 璇 王 弢 陆奇捷】/001
  一 2016~2017年“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回顾/003
  二 “三农”互联网金融的业态进化/023
  三 从孤军奋战到群雄并起:行业主要企业动向/034
  四 “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039
  五 “三农”互联网金融:总结与长期展望/044

Ⅱ 理论篇
2 “三农”互联网金融的社会结构分析【王 弢】/051
3 “三农”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理论、机制与路径【李勇坚】/083

Ⅲ 实践篇
4 “三农”互联网金融与农村就业:基于翼龙贷的案例研究【李丰丽 俞景峰】/101
5 “三农”互联网金融促进区域发展:以中西部地区为例【吕亚楠 俞景峰】/119
6 “三农”互联网金融助力农村发展的深度剖析【徐 杨 李勇坚 杨 莹】/141

Ⅳ 政策篇
7 “三农”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与实施【曹 超 李勇坚 聂丽琴 陆碧波】/165
8 “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研究【王 弢】/195

Ⅴ 专题报告
9 “三农”互联网金融:基于借款人视角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张彬斌 李勇坚】/212
10 “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征信体系整合:理论分析、现实困境与政策方向【张彬斌 李勇坚】/238
11 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新模式与监管路径【王 弢 赵京桥】/262

Ⅵ 附录
12 2016~2017年“三农”互联网金融行业大事记【李丰丽 吕亚楠 何佳婧 赵 爽】/280
13 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样本企业主要数据【王 弢 姜 源】/304
《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是一份深入剖析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发展脉络与现状的专题研究报告。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行业研究者、金融机构、涉农企业以及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全面、客观、前瞻性的视角,以理解和把握“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首先从宏观层面梳理了2017年中国“三农”领域面临的经济形势与政策背景。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如何契合并驱动“三农”现代化成为核心议题。报告详细阐述了国家在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三农”方面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例如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与抵质押融资的创新等。这些政策的导向为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接着,本书聚焦于“三农”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参与主体及其发展现状。报告重点分析了农业类P2P网络借贷平台、农业众筹、农业保险科技(InsurTech)、农村电商与支付结算、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以及供应链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平台和模式,报告会进行详实的案例研究,例如: 农业P2P平台: 分析其运营模式、风险控制策略、用户画像,以及在解决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的作用与局限。会提及一些典型平台的兴衰,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农业众筹: 探讨众筹在预售农产品、支持特色农业项目、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的潜力,以及其在信息透明度、资金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农业保险科技: 详细介绍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如何应用于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产品设计、理赔服务,提高保险服务的效率和普惠性,以及对传统农业保险模式的颠覆与重塑。 农村电商与支付结算: 梳理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对农产品流通、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深入探讨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情况,以及如何解决农村支付基础设施的短板。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强调完善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信用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分析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农村信用画像和风险预警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对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的贡献。 供应链金融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探讨如何通过核心企业带动,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解决产业链中各环节主体的融资需求,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韧性与效率。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对“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包括但不限于: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互联网普及率、物流配送能力、金融服务网点覆盖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深入发展。 农民金融素养不高: 部分农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认知偏差、风险意识不强,容易受到欺诈风险的侵害。 风险控制难题: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加之农村信息不对称,使得风险评估和管理难度加大。 监管与合规性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现有监管框架提出了挑战,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确保金融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收集和使用大量涉农数据时,如何保障农民和企业的个人信息与商业秘密的安全,是重要课题。 在分析挑战的同时,报告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发展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涵盖: 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网络覆盖、物流体系、金融服务点建设。 提升农民金融科技素养: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创新风险管理与技术应用: 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更精准、高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 完善监管体系与法律法规: 推动监管政策的适时调整与创新,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处置机制。 促进产融结合与生态构建: 鼓励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农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三农”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最后,《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展望了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可能预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引导,互联网金融将在赋能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将涌现出更多创新模式和应用场景。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份系统性、前瞻性的研究报告,为理解2017年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挑战与未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金融从业者,我深切体会到传统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面临的诸多局限性。《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份来自未来的指南,指引着我们如何运用新兴技术来更好地服务农民。我非常好奇,在2017年,互联网金融是如何具体地触达那些传统银行难以覆盖的偏远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报告中是否列举了那些真正解决了农民“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难题的创新案例?我特别关注互联网金融在农业生产周期性资金需求方面的解决方案,比如,农户在春耕、秋收时节的贷款需求,是否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得到更便捷、更及时的满足?又比如,对于农产品的销售,是否有互联网金融产品能够与电商平台相结合,实现“订单贷”或者“仓单贷”等创新融资模式?我希望报告能够清晰地说明,不同类型的农村主体(如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等)在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时,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对于风险控制,我特别想知道,在农村地区,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评估农民的信用风险,以及如何防范网络欺诈等问题。一份能够提供实操性强、可复制性高的经验的报告,对我而言将具有巨大的价值。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充满热情的研究者,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我关注的重点。《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机会,可以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在这一关键时期对中国农村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能够切实地揭示互联网金融是如何具体地作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例如,在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方面,它是否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资金支持,如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项目?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它是否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创业和投资的机会?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它是否发挥了融资渠道的作用?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对于互联网金融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等重点区域的适用性和成效的分析,因为这些地区往往金融服务更为薄弱,互联网金融的介入可能会带来更显著的改变。同时,我也希望报告能够深入探讨互联网金融在赋能农村基层治理、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创新方面的影响。一份能够提供深刻洞察、展现发展新路径的报告,将对我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我期待报告中能够出现对未来“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模式的预测,以及如何构建更加包容、普惠、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的设想。

评分

我是一名在金融科技公司工作的技术开发者,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利用技术解决社会痛点。《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的出版,对于我来说,是深入了解“三农”领域技术应用与金融创新结合的绝佳机会。我非常想知道,在2017年,有哪些核心的技术在“三农”互联网金融领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例如,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是否已经取得了突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农村信用评估、风险预警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云服务和移动支付技术又是如何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普及提供了底层支撑?我期待报告能够深入分析这些技术的落地场景,以及它们如何驱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同时,我也关注这些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基础设施的限制、用户技术素养的差异、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报告中是否对这些技术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或发展建议?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我们技术开发者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路,激发我们在“三农”领域进行技术创新的灵感,并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技术之间是如何协同作用,共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普惠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评分

我是一位对金融科技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应用充满热情的初创企业从业者,看到《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的标题,我 immediately felt a strong pull to explore its content. In my work, I often grappl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innovative financial solutions and underserved markets, and the “三农” sector in China represents a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and complex frontier. Therefore, I am keen to understand how the report dissects the unique landscape of agricultural financ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burgeoning internet finance ecosystem. I’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report's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at are reshaping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 is it primarily about mobile payments, peer-to-peer lending,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or perhaps a more integrated approach leveraging big data for credit scoring in areas with limited traditional financial history? I also hope the report offers a rigorous examination of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三农” internet finance in 2017, identifying key policy interventions that either facilitated or hindered its growth. The report’s perspective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radi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new internet finance players in the rural context would be invaluable. Are there successful models of collaboration, or are we seeing a more disruptive landscape? Furthermore, I anticipate that the report will shed light on the critical issue of financial literacy and digital adoption among rural populations, as this is often a significant barrier to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hese new financial tools. The presence of actionable insigh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takeholders – including policymaker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echnology providers – would elevate the report’s practical value significantly.

评分

我是一位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区域发展差异非常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常在新闻中看到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和互联网金融的消息,但总是觉得不够系统和深入。《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因为“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基石,而互联网金融又是当前最热门的经济现象之一,两者的结合必然能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我特别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2017年中国农村地区到底有哪些具体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发展?是像P2P借贷一样直接对接农民和投资人,还是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融资?或者是跟农业保险相关的创新?报告中是否有真实的、具体的案例来展示这些模式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对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经济产生了什么实际影响?我希望它能用相对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否真的能帮助他们解决种地、养殖、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另外,我也很想知道,在2017年,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是否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风险?比如,一些农民是否因此陷入了债务危机,或者信息泄露的问题?报告中对此是否有深入的探讨,以及提出了哪些应对措施?我期待这份报告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农村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变迁。

评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合作社的负责人,每天都在为如何让合作社的资金周转更顺畅、如何为社员争取到更优惠的贷款而操心。当我知道有《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这本书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合作社和我们社员的切身利益。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它和我们之前打交道的银行、信用社有什么不一样?这本书有没有介绍一些真正能帮助到我们农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或者平台?比如,我们种的农产品,能不能通过网络卖出去,同时还能方便地获得资金支持?我特别关心的是,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不是靠谱的,会不会像有些新闻里说的那样,存在骗局?报告里会不会有相关的风险提示,告诉我们怎么辨别哪些平台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还有,如果我们要用到这些互联网金融服务,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流程是不是很麻烦?对于我们这些不熟悉电脑和手机操作的农民来说,会不会有困难?我希望这本书能给一些实实在在的指导,告诉我们怎么去接触、去使用这些新的金融服务,让我们的合作社和我们的生活能够因为这些变化而变得更好。报告中如果能有一些已经成功应用的案例,展示其他合作社或者农民是怎么利用互联网金融致富的,那将是最好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农村消费升级和金融服务演变有长期关注的社会观察者,我认为《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的出现,恰好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的渗透力应该是越来越强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互联网金融如何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金融行为。比如,报告是否探讨了农村居民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消费信贷,用于购买家电、汽车,甚至教育和医疗等大额支出?互联网金融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产品上行、带动农村消费品下行方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对农村家庭的财务状况、信贷可获得性以及风险偏好的分析,这对于理解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具有关键意义。同时,我也希望报告能够审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中的作用,是否有效降低了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成本,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一份能够提供数据驱动的分析、描绘出农村消费金融新图景的报告,将对我理解中国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宝贵视角。我期待报告中能够有关于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对农村社会结构、家庭关系、以及代际消费模式产生影响的探讨。

评分

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工作的分析师,我对《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充满了专业性的期待。2017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并开始面临洗牌的关键一年,而“三农”领域作为金融科技的蓝海,其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潜在的机遇都值得深入研究。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提供一个高屋建瓴的宏观视角,全面梳理2017年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整体格局,包括市场规模、增长率、主要参与者(如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垂直领域的平台、地方性金融机构等)的竞争态势。报告是否对不同细分领域的“三农”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例如,农村供应链金融、农业保险科技、农村消费信贷、农民合作社的数字化融资等,这些模式在2017年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发展路径?我尤其关注报告如何评估这些模式的商业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对于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应用的风险控制,我希望报告能提供详尽的分析,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监管应对。报告中对于金融科技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扩大覆盖面方面的作用,是否有量化的研究和数据支持?我期待看到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以及对政策制定者、行业参与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三农”互联网金融生态。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学者,我一直密切留意着能够反映时代脉搏、揭示发展趋势的学术研究。《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无疑属于这一范畴。在2017年这个时间节点,中国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而农村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尤其是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赋能,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我期待这份报告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具有深度的学术视角,来审视“三农”领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现状特点以及内在逻辑。我希望它能够超越泛泛而谈的描述,深入到具体的金融产品设计、风险控制机制、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为我们揭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的具体路径。报告中对于“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分类与界定是否清晰?它是否涵盖了普惠金融、农业保险、农村电商金融、农业产业链金融等多个维度?对于这些不同模式的成功要素和潜在风险,报告是否有详实的论证和客观的评估?我非常关注报告如何处理互联网金融在提升农村金融可获得性的同时,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伴随而来的风险,例如信息不对称、欺诈行为、技术安全等问题。一份优秀的报告,不仅要描绘出发展的蓝图,更要审慎地分析其阴影。我对报告中的实证研究部分尤为期待,希望能够看到基于真实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从而为理解“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复杂生态提供扎实的证据支持。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普通读者,我怀揣着对《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的极大兴趣,翻开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出现,恰逢中国互联网金融浪潮风起云涌,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满怀期待地想从中一窥究竟。首先,我对报告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设置产生了浓厚的好奇。我希望它能清晰地梳理出2017年中国“三农”领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整体脉络,包括其主要的模式、参与主体、核心技术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特别关注报告是否能够深入剖析互联网金融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以及它在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扮演的角色。此外,我也想知道报告是否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农村经济体(如粮食主产区、特色产业区、贫困地区等)在互联网金融应用上的差异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因为中国农村的多样性是影响政策和实践效果的关键因素。报告中的案例研究是否丰富且具有代表性,能否真实反映基层实践的鲜活经验,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能通过生动的案例,让读者感受到互联网金融为农村带来的切实改变。最后,我对报告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政策建议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前瞻性的洞见,为我理解和参与“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