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17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共收錄論文108篇,內容涵蓋5G技術與研究、4G技術與研究、NB-IoT技術與研究、無綫網絡規劃與建設、無綫網絡運維與優化等領域,全麵反映我國在這些領域的研究、部署、創新以及應用等新進展,充分體現我國産業鏈各方在這些領域的積極創新和深入探索。本論文集可供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領域的運營人員、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5G技術與研究
麵嚮5G的C-RAN技術與規劃案例分析
5G低時延高可靠性的實現與分析
4.5G網絡容量提升技術及其性能分析
5G多波束賦形小區隨機接入分析
5G頻譜規劃助力5G領跑
5G切片組網及其模型安全功能新框架
5G車聯網現狀
5G網絡標準化進展
5G網絡終端直接通信及其無綫資源管理技術研究
5G高頻段傳播特陛的研究方法
麵嚮5G的室內覆蓋方案趨勢分析
“5G+共享”打造陝西第一條智慧高速公路
——陝西鐵塔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探索與實踐
滿足空間分布的5G網絡大規模天綫波束賦形分析
4G技術與研究
TD-LTE網絡VoLTE語音質量問題分析定位研究
LTE網絡結構評估體係研究
4G新型僞基站方案分析與對策
eMTC速率性能及對LTE影響探討
LTE基站射頻連接器創新方案
LTE僞基站思考
TD-LTE高鐵性能提升方案研究
TD-LTE自係統乾擾排查思路及解決方法
VoLTE視頻質量要求及測試方法
高速鐵路LTE網絡規劃研究
LTE多頻組網協同優化策略研究
LTE網絡移動魯棒性優化功能應用研究
4G乾擾主動發現與快速排查研究
4G手遊無綫側時延研究
4G接入信道規劃研究
CATV在LTE網絡中解決室分覆蓋盲區的創新應用
LTE網絡功率分配參數研究
LTE多頻協同策略研究
LTE負載均衡機製的實現方法研究
地鐵4G+網容量覆蓋技術專題研究與實踐
對構造無綫天饋係統覆蓋性能的綜閤評估模型探索
多載頻LTE中VoLTE業務承載思路探索
基於LTE-MR數據的網絡覆蓋質量與需求分析
精確打造萬個樓群深度覆蓋差異化4G競爭優勢研究
4G雙流比原因定位與優化分析
熱點區域4G空分復用容量增強方法探討
探討感知資源負荷對4G視頻速率影響的評估體係
CA載波管理策略研究
FDD Massive MIMO關鍵技術研究及性能分析
LTE網絡典型場景下小微基站部署方案研究
LTE網絡無綫擴容模型研究
愛立信LTE設備通道智能關斷與能耗壓降
高鐵場景LTE網絡負荷分級評估及容量提升分析
NB-IOT技術與研究
蜂窩物聯網/LTE FDD工程建設方案選擇分析
NB-IOT小區重選性能分析及優化
蜂窩物聯網低功耗性能研究
蜂窩物聯網通用模組關鍵技術研究
蜂窩物聯網終端OTA測試技術研究
蜂窩物聯終端測試認證挑戰與解決方案
NB-IOT隨機接入過程及優化研究
中國電信NB-IOT網絡部署和現網覆蓋能力研究
安徽NB-IOT無綫覆蓋能力研究
NB-IOT建設方案及部署研究
基於虛擬化EPC核心網的NB-IOT業務專網部署研究
NB-IOT l:N組網模式可行陛
NB-IOT網絡關鍵陛能能力及業務需求分析
NB-IOT智能水錶應用分析
eMTC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
窄帶物聯網在燃氣行業的應用實踐
蜂窩物聯網技術發展及部署研究
中國電信NB-IOT和eMTC商用網絡部署策略研究
無綫網絡規劃與建設
高清音頻編解碼技術的演進
基於電信運營商大數據分析的個人徵信評估模型
基於機器學習的無綫電信號識彆
麵嚮未來網絡的空間電磁信息服務雲平颱
全景智測平颱的設計及應用
高鐵沿綫公網覆蓋場坪站分類及設置原則研究
工業互聯網標識管理與解析平颱技術方案探討
基於油機配送車輛分配及路徑規劃研究
泰森多邊形在中國鐵塔站址規劃中的應用
基於大數據的B212C用戶分析及保障方法
鹽城聯通識彆和規避公安監控僞基站乾擾的創新方法研究
中國鐵塔發展能源互聯網
生物識彆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研究
大數據在頻譜管理中的應用
移動通信數據開放平颱的研究
無綫網絡運維與優化
新能源供電係統優化改造實例分析
基於MRO數據的用戶定位分析研究及算法優化
大數據在集中網絡優化中的應用分析
人工智能及其在網絡優化運維中的應用
利用大數據開展基於用戶感知優化的研究
無綫定位特徵庫校準方法在精細網優中的應用
PCI自配置功能的改進優化方法
基於AGPS-MR的高鐵LTE網絡優化探究
基於MRO的4G網絡智能切換優化
基於空間RF數據挖掘的跨網規劃與射頻優化
基於用戶感知的FDD-LTE網絡容量預警與優化研究
基於用戶呼叫記錄分析的精細優化
利用無人機進行無綫網優場景3D建模的創新應用
4G雲圖實現網絡質量可視化動態評估
前言/序言
隨著現代無綫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社會正在快速到來,泛在智能將如影隨形,實現從人與人到萬物之間的智慧互動與智能升級。為更好地交流展示無綫及移動通信領域新技術交流與閤作,加強政府管理層、學術界和産業界之間的聯係,推動我國無綫與移動通信産業快速健康發展,中國通信學會無綫及移動通信委員會於2017年10月12日在南京理工大學召開2017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本次大會由國傢無綫電監測中心、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閤承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綫電管理局指導。
為瞭使業界全麵、及時瞭解我國無綫及移動通信發展的動態和趨勢,推動學術研究與創新,在此次會議召開的同時,大會組委會組織"2017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徵文活動。此次活動得到眾多運營企業、設備製造企業、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科研人員的積極響應,收到大量的高質量論文,內容覆蓋5G技術與研究、4G技術與研究、NB-IOT技術與研究、無綫網絡規劃與建設、無綫網絡運維與優化等諸多領域,可全麵反映我國在無綫及移動通信領域研究、部署應用等關鍵的研究進展,體現我國學術界、運營商、製造商、管理機構的不斷創新和探索。
通過大會審稿委員會的嚴格評審,從眾多的論文來稿中選取108篇高質量論文,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由人民郵電齣版社正式結集齣版,希望能對我國的學者、研究與應用人員有所藉鑒,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無綫及移動通信産學研用的進一步發展。
《2017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 引言 2017年,中國信息通信領域迎來瞭一場集結學界精英、聚焦前沿技術、擘畫未來藍圖的盛會——2017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WMC'17)。本次大會作為中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裏程碑,匯聚瞭來自全國各地頂尖高校、科研機構及骨乾企業的專傢學者、工程師和研究人員,共同探討無綫及移動通信技術的最新進展、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發展方嚮。大會匯集瞭海量的研究成果,旨在為推動我國無綫及移動通信技術嚮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深領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學術支撐和思想啓迪。《2017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正是此次盛會的結晶,它係統地收錄瞭大會期間提交的優秀論文,全麵展現瞭當年我國在無綫及移動通信領域的學術研究實力和創新活力。 學術背景與大會意義 無綫及移動通信技術作為信息時代的基石,其發展日新月異,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産生活方式。從最初的模擬通信到如今的5G甚至更先進的通信係統,每一次技術的飛躍都帶來瞭社會經濟的巨大變革。2017年,正值全球通信技術加速演進的關鍵時期,5G技術的研究與標準化進入關鍵階段,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通信的融閤日益深化,對無綫及移動通信係統提齣瞭前所未有的需求和挑戰。 在此背景下,2017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的召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不僅為國內研究者提供瞭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颱,促進瞭不同研究方嚮之間的交叉融閤,更重要的是,它集中展示瞭我國在5G關鍵技術、新型網絡架構、頻譜資源利用、安全與隱私保護、移動應用與服務等多個核心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大會的成功舉辦,有力地推動瞭我國無綫及移動通信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為我國在全球通信技術競爭中搶占先機奠定瞭堅實基礎。 論文集內容概覽 《2017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收錄的論文涵蓋瞭無綫及移動通信領域的幾乎所有重要方嚮,體現瞭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這些論文從不同的視角,對當前和未來的通信技術進行瞭深入的探索和分析,既有對理論基礎的精深研究,也有對實際應用和係統設計的創新實踐。 一、 5G及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 作為大會最核心的關注點之一,5G技術的研究成果在論文集中占據瞭重要篇幅。這些研究深入探討瞭5G的關鍵技術,包括: 超密集組網(UDN)和大規模多輸入多輸齣(Massive MIMO)技術: 論文探討瞭如何通過優化基站部署密度、提升天綫數量和協同控製,以實現極高的頻譜效率和用戶體驗。研究內容涉及UDN場景下的乾擾協調、資源分配策略,以及Massive MIMO在信道估計、波束賦形和多用戶共享方麵的性能提升。 新型網絡架構(如網絡功能虛擬化NFV、軟件定義網絡SDN): 論文分析瞭如何利用NFV和SDN技術構建靈活、高效、可編程的移動通信網絡。研究方嚮包括網絡功能的部署優化、服務鏈的動態編排、以及基於SDN的智能流量管理和安全防護機製。 毫米波通信與太赫茲通信: 針對5G高頻段的特點,論文研究瞭毫米波和太赫茲頻段的信道特性、傳播模型、以及在這些頻段下實現高效通信的關鍵技術,如波束跟蹤、陣列天綫設計和信號處理算法。 邊緣計算(MEC)與移動雲計算: 論文探討瞭如何將計算能力和存儲資源下沉到網絡邊緣,以降低時延,提升服務質量。研究內容包括MEC場景下的資源調度、數據分發、應用部署策略,以及與移動雲計算的協同優化。 麵嚮垂直行業的5G應用: 論文展示瞭5G技術如何賦能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遠程醫療、智慧城市等垂直行業。研究涉及針對不同行業特點的網絡切片設計、服務質量保障(QoS)和特定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 二、 無綫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 理論是技術發展的基石。本部分論文深入研究瞭無綫通信係統的基本原理和信號處理的關鍵技術,包括: 信道建模與分析: 論文對各種復雜無綫傳播環境下的信道特性進行瞭建模和仿真,如室內、室外、城市峽榖、高速移動場景等,為係統設計提供瞭重要的理論依據。 調製解調與編碼技術: 研究內容涵蓋瞭新型調製方案、先進的信道編碼(如LDPC碼、Polar碼)以及它們的性能分析和優化,旨在提升頻譜利用率和通信可靠性。 乾擾管理與消除技術: 論文探討瞭各種乾擾源(如同頻乾擾、鄰頻乾擾、用戶間乾擾)的成因,並提齣瞭有效的乾擾抑製和協調策略,以提高網絡容量和用戶體驗。 信息論與編碼理論的創新應用: 將信息論的最新成果應用於無綫通信係統的設計與分析,探索更高效的信息傳輸極限。 先進信號處理算法: 包括自適應濾波、盲信號分離、稀疏信號恢復、深度學習在信號處理中的應用等,為提升通信係統的魯棒性和性能提供技術支撐。 三、 無綫網絡與移動互聯網 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和應用的多樣化,無綫網絡的設計、優化和管理成為研究的重點。 無綫接入網(RAN)技術: 論文對傳統RAN和麵嚮5G的下一代RAN(如CU/DU分離架構)進行瞭深入研究,包括基站協作、小區邊界優化、以及無綫資源的管理。 異構網絡與多接入技術: 研究如何有效地融閤多種無綫接入技術(如Wi-Fi、蜂窩網絡、藍牙等),實現無縫切換和資源協同,提升用戶移動體驗。 物聯網(IoT)通信: 論文關注低功耗廣域網(LPWAN)、海量機器通信(mMTC)等IoT通信場景下的關鍵技術,包括協議設計、網絡管理、安全保障和功耗優化。 移動互聯網應用與服務: 研究內容延伸至移動應用的用戶體驗優化、內容分發網絡(CDN)在移動場景下的部署、以及新型移動服務(如AR/VR)對網絡性能的需求。 移動邊緣計算(MEC)的應用: 深入探討MEC如何支持低時延、高帶寬的移動應用,如實時視頻分析、遊戲、自動駕駛等,並研究MEC節點的部署與優化。 四、 通信安全與隱私保護 在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中,通信安全和用戶隱私的保護至關重要。 無綫通信安全威脅與防護: 論文分析瞭針對無綫網絡的各種安全威脅,如竊聽、欺騙、拒絕服務攻擊等,並提齣瞭相應的加密、認證、密鑰管理和入侵檢測等防護措施。 5G網絡安全: 針對5G網絡的新特性(如網絡切片、MEC),研究其特有的安全挑戰,如網絡切片間的隔離、邊緣節點的安全防護,以及基於AI的安全監測和威脅預警。 隱私保護技術: 論文探討瞭如何在保證通信功能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用戶的個人隱私,如差分隱私、匿名化技術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區塊鏈技術在通信安全中的應用: 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身份認證、數據完整性驗證、去中心化通信等方麵的潛力。 五、 能源效率與綠色通信 隨著通信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日益受到關注。 節能技術與策略: 論文研究瞭在基站、終端設備和網絡層麵實現節能的各種技術和策略,如智能休眠、低功耗模式、以及能量采集技術。 綠色通信網絡的優化: 探討如何通過網絡規劃、資源調度和流量管理等手段,降低整個通信網絡的能耗,實現可持續發展。 論文集特色與價值 《2017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具有以下顯著特色和價值: 1. 時效性強,緊扣前沿: 論文內容緊密圍繞2017年的最新技術動態和研究熱點,特彆是5G技術的發展,為研究者提供瞭最及時、最前沿的學術信息。 2. 覆蓋麵廣,體係完整: 論文集幾乎涵蓋瞭無綫及移動通信領域的全部重要分支,形成瞭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係,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全麵的視角。 3. 研究深入,質量精良: 論文集收錄的論文均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代錶瞭當年國內在相關領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4. 理論與實踐結閤: 既有對基礎理論的深入探索,也有對實際工程應用和係統設計的創新實踐,體現瞭學術研究的實用價值。 5. 促進學術交流與閤作: 論文集是大會思想交流的載體,有助於不同研究機構、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之間建立聯係,激發新的閤作與創新。 結論 《2017全國無綫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不僅是一份詳實的學術記錄,更是中國信息通信領域蓬勃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它凝聚瞭眾多科研人員的心血與智慧,為推動我國無綫及移動通信技術的自主創新和産業升級提供瞭寶貴的參考。閱讀本論文集,可以深入瞭解2017年我國在無綫及移動通信領域的研究現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以及麵臨的重要挑戰,為相關領域的科研、教學和工程實踐工作者提供瞭極具價值的智力支持。本書的齣版,無疑將進一步激發領域內的學術討論,推動技術創新,為實現我國在下一代通信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