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F编程基础/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系列课程规划教材

WPF编程基础/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系列课程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晋钢,熊风光,况立群 著
图书标签:
  • WPF
  • 编程
  • C#
  • Windows桌面应用
  • 工程教育
  • 计算机教材
  • 软件工程
  • UI设计
  • XAML
  • 可视化编程
  • 认证课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28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97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6
字数:38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展示WPF的设计思想。案例组织采用分层递进叠加的方式,程序从小变大、由易到难,帮助读者迅速掌握写程序的思想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从WPF技术的设计原则出发,介绍WPF中XAML的语法结构、布局方式、常用控件、数据驱动UI的理念、路由事件、图形基础、动画与媒体、动作原则、资源与样式及MVVM设计模式,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向读者展示WPF的设计思想。案例组织采用分层递进叠加方式,让程序从小变大,由易到难,能够使读者迅速地熟悉编写程序的思想路径,体会到编写程序的乐趣。每章配有习题,以启发读者深入地学习WPF技术。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UI设计、软件开发、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第1章引言
1.1全新的图形用户系统
1.2XAML编程模型
1.2.1HTML
1.2.2XAML
1.3WPF特性
1.3.1布局与控件
1.3.2数据集成及处理能力
1.4WPF体系结构
1.4.1WPF运行机制
1.4.2WPF类层次结构
1.4.3WPF的可视化树与逻辑树
1.5WPF与UWP
1.6小结
习题与实验1
第2章XAML
2.1XAML文档框架
2.1.1XAML文档结构
2.1.2基础语法
2.2XAML中的属性
2.2.1简单属性
2.2.2复杂属性
2.2.3附加属性
2.2.4处理特殊字符与空白
2.3XAML名称空间
2.3.1名称空间的作用
2.3.2默认名称空间
2.3.3名称空间中的标记扩展
2.4类型转换器
2.5导入程序集
2.6小结
习题与实验2
第3章布局
3.1布局原则
3.1.1合成布局模型
3.1.2布局机制
3.1.3布局通用属性
3.2布局面板
3.2.1Canvas
3.2.2DockPanel
3.2.3StackPanel
3.2.4WrapPanel
3.2.5UniformGrid
3.3Grid
3.3.1从结构中分离布局
3.3.2尺寸模型
3.3.3共享尺寸组
3.3.4跨越行和列
3.3.5GridSplitter
3.4小结
习题与实验3
第4章控件
4.1WPF控件新理念
4.1.1内容模型
4.1.2模板
4.2菜单、工具栏和状态栏
4.2.1Menu
4.2.2ToolBar
4.2.3StatusBar
4.3容器控件
4.3.1Expander
4.3.2GroupBox
4.3.3TabControl
4.4范围控件
4.4.1Slider
4.4.2ScrollBar
4.4.3ProgressBar
4.5文本编辑器控件
4.5.1文本模型
4.5.2PasswordBox
4.5.3TextBox与RichTextBox
4.5.4InkCanvas
4.6列表控件
4.6.1ListBox和ComboBox
4.6.2ListView
4.6.3TreeView
4.7构建控件
4.7.1ToolTip
4.7.2Thumb
4.7.3Border
4.7.4Popup
4.7.5ScrollViewer
4.7.6Viewbox
4.8日期控件
4.8.1Calendar
4.8.2DatePicker
4.9按钮
4.10小结
习题与实验4
第5章数据
5.1数据驱动模型
5.1.1数据原则
5.1.2资源
5.2数据绑定原理
5.2.1数据绑定机制
5.2.2数据源与路径
5.2.3值转换机制
5.2.4数据绑定模型
5.3数据绑定用法
5.3.1控件间的绑定
5.3.2控件绑定资源文件值
5.3.3属性变更通知接口
5.3.4绑定到列表框
5.4小结
习题与实验5
第6章路由事件
6.1消息机制
6.1.1消息的运行机制
6.1.2事件模型
6.2路由事件原理
6.2.1路由事件机制
6.2.2RoutedEventArgs类
6.2.3路由策略
6.3自定义路由事件
6.4附加事件
6.5小结
习题与实验6
第7章图形基础
7.1WPF图形原则
7.1.1几何图形与笔刷
7.1.2绘制图画
7.22D图形
7.2.1形状
7.2.2图像
7.2.3WPF图像特效
7.33D图形
7.3.1WPF坐标系
7.3.2模型
7.3.3材质
7.3.4光源与照相机
7.3.5变换
7.4小结
习题与实验7
第8章动画与媒体
8.1动画基础
8.1.1动画的概念
8.1.2动画的原理
8.1.3传统动画与WPF动画
8.2动画类型
8.2.1线性插值动画
8.2.2关键帧动画
8.2.3路径动画
8.3集成动画
8.3.1与控件模板集成
8.3.2与文本类型集成
8.4媒体
8.4.1音频
8.4.2视频
8.5小结
习题与实验8

精彩书摘

  
  WPF布局是通过面板(Panel)对页面元素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简单地说,就是把一些控件有条理地摆放在界面上合适的位置。在应用程序界面设计中,合理的元素布局至关重要,它可以方便用户操作,并用清晰的页面逻辑呈现用户信息。如果内置布局控件不能满足需要,用户还可以创建自定义的布局元素。
  3.1布局原则
  WinForm的布局是采用基于坐标的方式,当窗口内容发生变化时,里面的控件不会随之动态调整,用户体验不够好。而WPF采用了基于流的布局方式,像Web开发模式。流式布局特点是:所有的元素总是默认地自动向左上角靠近,在设计时,通过控制元素相对位置的方式使其达到预计的效果,即元素的位置依赖于相邻元素的位置和尺寸。
  3.1.1合成布局模型
  WPF的合成布局模型是用来满足广泛的应用场景布局,允许某种布局控件被嵌套在其他布局控件中。合成布局模型通过布局契约来实现子控件和父布局控件间的通信问题。布局契约包括两种设计思想,即根据内容调整尺寸和两段布局。
  1.根据内容调整尺寸
  根据内容调整尺寸,即每个控件都根据内容来确定控件大小,这个设计思想应用于UI中的所有控件。例如,窗口能够调整大小来适应它们内部的控件,文本框控件能调整尺寸来适应它内部的文本。当然每个元素会被询问其期望的尺寸大小,以确保根据内容调整尺寸的设计思想能够实施。
  2.两段布局
  两段布局是指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来确定控件的最佳尺寸。在这两个阶段布局模型让父布局控件和子控件达成元素最后尺寸的约定。两个阶段分别是测量(Measure)和排列(Arrange)。测量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对整个UI页面的检测,并询问每个元素的期望尺寸(DesiredSize),元素返回一个可用的尺寸(AvailableSize),当所有的元素都被询问并测量好以后,就进入到排列阶段。在排列阶段,父元素通知每个子元素的实际尺寸(ActualSize)和位置。
  在两段布局中,父元素和子元素需要协商出需要的尺寸大小,涉及可用尺寸、期望尺寸、实际尺寸,在此辨析3个尺寸。其中,可用尺寸是测量阶段的初始约束值,即父元素愿意给子元素的最大空间值;期望尺寸是子元素想要的尺寸;实际尺寸是父元素分配给子元素的最终尺寸。这3个尺寸要符合下面的不等式条件。
  DesiredSize≤ActualSize≤AvailableSize
  了解WPF合成布局模型,学习WPF布局机制,才能理解合成布局模型的来龙去脉,在页面布局时做到得心应手。
  3.1.2布局机制
  WPF界面上的每个元素的边界框尺寸和排列是WPF自动计算出来的。通过WPF合成布局模型的学习,了解WPF渲染布局的过程中,执行测量(Measure)和排列(Arrange)两个步骤。在布局机制中,详细分解在WPF布局的不同阶段,后台类的调用过程。在测量阶段,布局容器遍历所有子元素,并询问子元素所期望的尺寸;在排列阶段,布局控件在合适的位置放置子元素,并设置元素的最终尺寸;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界面中任何一个容器元素都会被遍历到。
  因为面板可以嵌套,所以处理过程是递归的,布局(Layout)处理的过程如图3.1所示。
  图3.1WPF布局原理
  在此,简要说明WPF布局处理过程。由WPF框架可知,所有UI元素的根元素是UIElement类型,在UIElement中定义了一些基本的关于UI显示的属性(如Clip和Visibility)。在UIElement.Measure(SizeavailableSize)方法执行阶段,就是对这些基本属性做评估,获得适合的Size。同样,FrameworkElement.MeasureCore(SizeavailableSize)方法评估时,在FrameworkElement中定义且有可能影响UI布局的属性,得出更适合的Size。这个Size将被传递给FrameworkElement.MeasureOverride(SizeavailableSize)方法。WPF提供的Panel类型(如Grid)中就会重写该方法来处理,处理完后将得到一个系统期望的Size(称为DesiredSize)。布局系统将按照这个Size来显示该Element,测量(Measure)阶段结束。Size确定后,把Size包装为Rect实例,传递给UIElement.Arrange(RectfinalRect),进行排列(Arrange)处理。根据Size值,Arrange方法为元素创建边界框,边框打包到Rect实例,传给FrameworkElement.ArrangeCore(RectfinalRect)方法。ArrangeCore将继续评估DesiredSize,计算边界留白(Margin,Padding)等信息,获得ArrangeSize,并传给FrameworkElement.ArrangeOverride(SizefinalSize)。这个方法也是可重写的,WPF提供的Panel类型会重写该方法来处理,最终获得finalSize。当finalSize确定后,ArrangeOverride执行完毕,控制权回到ArrangeCore方法,ArrangeCore把该Element放到它的边界框中。到此,该Element的Layout处理完成。
  ……

前言/序言

  前言
  WPF(WindowsPresentationFoundation)是专门用来编写程序表示层的技术和工具。它是微软新一代图形展示系统,是用户界面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使用WPF编写的程序比之前的WinForm程序更加简洁清晰。WPF技术适用于微软平台下的桌面系统、浏览器、WindowsPhone的开发。因为微软程序的开发理念都一样,仅在类库方面有一些差别。
  本书详细介绍WPF中XAML的语法结构、布局方式、常用控件、数据驱动UI的理念、路由事件、图形基础、动画与媒体、动作原则、资源与样式及MVVM设计模式,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向读者展示WPF的设计思想。案例组织采用分层递进叠加方式,让程序从小变大,由易到难,能够使读者迅速地熟悉编写程序的思想路径,体会到编写程序的乐趣。全书共12章,前4章是有关WPF基础的编程内容和界面UI设计,从第5章开始是WPF的高级进阶。各章内容概述如下。
  第1章介绍WPF的编程机制。采用逐层深入的Button案例,讲解WPF平台特性。通过对WPF的运行机制及类层次结构讲解,从而认识WPF的体系结构。
  第2章介绍XAML可扩展的应用程序声明式语言的树形结构、复杂属性、附加属性、xmlns指令和名称空间中的标记扩展等。
  第3章详细介绍WPF布局原则及各布局面板的适用场合。重点说明Grid从结构中分离布局、尺寸模型、共享尺寸组、跨越行列等特征,并演示了Grid的多种用法。
  第4章介绍WPF控件内容模型和模板的新概念。重点说明元素合成、富内容和简单的编程模型的控件原则。在此基础上,学习WPF的内置控件。
  第5章介绍数据驱动模型、数据绑定原理及数据绑定的用法。
  第6章从Windows操作系统的消息机制出发,介绍事件模型。在WPF中引入路由事件机制,可采用冒泡、隧道、直接3种策略。
  第7章从常用的几何图形元素出发,介绍绘制图画、2D形状及属性,让读者进一步认识WPF3D三维空间坐标系、模型、材质、光源、照相机和变换。
  第8章介绍动画工作原理。WPF动画根据计算机的性能和当前进程的繁忙程度,尽可能地增大帧率,比传统动画流畅,实现方式简捷。同时还介绍WPF中动画的常用类型、集成方式和对音频与视频文件的播放方式。
  第9章介绍动作使用原则、命令系统及触发器使用方式。
  第10章介绍资源的定义、资源类型、适用范围、资源的静态与动态引用方式。特别强调资源字典要遵循“先创建后使用”的规则。
  第11章重点介绍样式的构成、如何使用样式及模板,并演示WPF实现换肤的操作步骤。
  第12章介绍软件设计模式的起源、概念和原则。对比MVC、MVP和MVVM3种设计模式的通信方式的差别,重点讲解MVVM设计模式的框架、其三大组件内容结构,用基于MVVM模式的计算器案例证明WPF数据驱动UI的设计思想。
  本书由刘晋钢主编,其中第1、4、12章由刘晋钢编写,第2、3章由熊风光编写,第6、7章由况立群编写,第8、9章由刘晋霞编写,第10、11章由张麟华编写,第5章由李丽编写。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用书,也可作为计算机从业人员的参考书。作为教材,本书既适用于计算机专业UI设计、软件开发、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也可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使用。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WPF的核心技术,提升程序设计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者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免费下载本书所有案例的源代码、与本书配套的电子课件以及习题参考答案。使用本书时,遇到资源下载问题,请联系责任编辑fuhy@tup.tsinghua.edu.cn或联系本书作者84161924@qq.com。
  在此,特别感谢刘子民对本书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也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付弘宇对本书所做的审核工作。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教学建议
  根据突出应用的原则,从应用层次要求角度考虑,可把“WPF编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学习内容、高级进阶内容和提升应用研发能力三部分。
  基础学习:本书的前4章内容是有关WPF基础的编程内容和界面UI设计。详细介绍WPF中XAML的语法结构、布局方式和常用控件,涵盖WPF的新特性、体系结构、XAML基础语法知识、XAML文档的树形结构和常用属性,以及WPF布局原则及布局面板、WPF控件模型、模板及常用控件。学完前4章,读者可以做出赏心悦目的用户界面。
  高级进阶:本书的第5章到第9章是WPF的高级进阶。详细介绍数据驱动UI的理念、图形基础、动画与媒体和动作原则。这部分内容涉及WPF的核心技术,将事件驱动模型提升到数据驱动UI的理念上来,让UI与业务逻辑真正地分离,并使前台的设计师和后台的程序员各司其职。
  提升应用:本书的第10章到第12章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部分。详细介绍资源的类型、引用方式、资源字典、样式的构成、使用样式的方法、模板及MVVM设计模式。目前学生开发的不少项目多半都废弃,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源分配不合理,样式不美观,没有采用好的设计模式。这部分内容针对上述问题编写,以提高学生的应用研发能力。
  本书用于教学的建议如表1所示。
  表1教学建议
  课程名
  (授课对象)WPF编程基础(授课对象可以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理工类四年制本科)48学时。注:三年制专科可参考此计划适当修改(例如,可延长到64学时,难度适当降低)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WPF核心技术、体系结构、数据驱动UI的设计思想及MVVM设计模式,为提升程序开发能力奠定基础
  续表
  必要的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C#)
  后续可开设实践课程WPF项目实训、基于Kinect的体感设计及手势识别项目研发
  章次(学时)要求学生了解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内容实践操作项目
  第1章引言(2)WPF的地位、体系结构及应用前景WPF的新特性,布局与控件中涉及的容器控件的简单用法数据集成处理能力章节中的Button导出的案例
  第2章XAML(2)XAML与HTML的异同点、XAML文档的树形结构XAML的名称空间及属性、类型转换器的用法仿类型转换器中案例,重做一个将字符串转换成对象实例
  第3章布局(4)合成布局模型、布局机制、布局常用属性布局面板的用法,布局嵌套生活中常见的布局应用(聊天室、Web等)
  第4章控件(4)元素合成、富内容和简单的编程模型的控件原则WPF控件的基本用法、构建控件的思想、用户自定义控件图标设计、登录用户页面、游戏初始化页面、桌面、主题页面等
  第5章数据(6)数据模型的发展过程及微软曾用过的数据模型数据绑定机制、值转换机制、数据绑定模型、数据绑定用法INotifyPropertyChanged接口调用、数据绑定列表框
  第6章路由事件(6)消息概念、消息循环、Windows编程原理、附加事件路由事件工作机制、RoutedEventArgs类、路由策略实现自定义路由事件,分别采用隧道、冒泡和直接3种策略
  第7章图形基础(4)常用几何图形、在WPF3D中的基本概念,包括WPF的坐标系、各种光源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WPF图像特效、绘制图画、控件与形状组合、常用变换使用MeshGeometry3D定义模型,创建三维物体
  第8章动画与媒体
  (2)动画的概念、原理,传统动画与WPF动画异同点线性插值动画、关键帧动画、路径动画,动画集成设计简单的动画
  第9章动作(6)动作原则、命令系统的基本元素及元素间的关系、WPF命令库使用各种触发器、命令与数据绑定实现Windows记事本功能
  第10章资源(4)资源的定义、资源的类型、资源的可用范围、使用资源的意义资源的静态引用与动态引用方式、创建和使用资源字典使用资源字典
  第11章样式(4)样式的作用定制模板、使用样式的方法设置主题、锁屏、更换壁纸(皮肤)
  第12章MVVM设计模式(4)软件设计模式的概念、原则、由来,MVC、MVP和MVVM发展过程MVVM设计模式的框架及其三大组件内容结构及该模式的优点完成基于MVVM的简单计算器,并为该计算器的按钮设计统一风格的样式
  编者
  2018年1月


《WPF编程基础》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系列课程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WPF编程基础》旨在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 (WPF) 编程入门教材。本教材紧密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对计算机系列课程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编程功底、良好的工程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WPF概述与核心概念 本书首先会详细介绍WPF作为微软新一代用户界面(UI)框架的背景、优势及其在现代桌面应用程序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将阐述WPF与传统WinForms在架构、渲染机制、数据绑定、样式和模板等方面的根本区别,帮助读者建立起对WPF的宏观认识。 WPF的架构模型: 深入剖析WPF的图形渲染管线(Graphics Pipeline)、元素树(Element Tree)、逻辑树(Logical Tree)和可视化树(Visual Tree)等核心概念,理解UI元素的生命周期和渲染过程。 XAML语言: 全面介绍XAML(Extensible Application Markup Language)作为WPF声明式UI的强大能力。我们将讲解XAML的基本语法、元素、属性、事件以及如何利用XAML高效地设计UI布局和外观。同时,也会对比代码与XAML在UI开发中的优劣势,引导读者掌握其最佳实践。 布局系统(Layout System): 详细阐述WPF强大的布局引擎,包括Canvas, StackPanel, Grid, DockPanel, WrapPanel等常用布局容器的特性、用法和性能考量。理解各种布局容器如何协同工作,实现灵活、响应式的UI设计。 控件(Controls): 覆盖WPF丰富的内置控件库,从基础的Button, TextBox, Label, CheckBox, RadioButton, ComboBox到更复杂的DataGrid, TabControl, Menu, ToolBar等。我们将讲解每个控件的属性、事件、模板以及如何通过组合和定制控件来实现复杂的用户界面。 二、 数据绑定(Data Binding) 数据绑定是WPF最核心、最强大的特性之一。本书将投入大量篇幅深入讲解数据绑定的原理、机制和各种应用场景。 绑定源与绑定目标: 理解数据绑定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即数据源(DataSource)和UI元素(UI Element)。 绑定模式(Binding Mode): 详细介绍`OneWay`、`TwoWay`、`OneTime`、`OneWayToSource`等绑定模式,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 数据上下文(DataContext): 讲解`DataContext`属性在简化数据绑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设置`DataContext`来高效地将数据与UI关联。 值转换器(Value Converters): 演示如何创建自定义的`IValueConverter`接口实现,用于在数据源和UI之间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类型转换或逻辑判断,以满足复杂的显示需求。 数据验证(Data Validation): 讲解如何利用WPF内置的验证机制,如`ValidationRule`,实现输入数据的实时校验,并提供用户友好的错误提示。 集合的绑定: 介绍如何将`ObservableCollection`等支持通知的集合绑定到UI控件(如ListBox, DataGrid),实现列表数据的动态更新和显示。 三、 样式与模板(Styles and Templates) WPF的样式和模板系统赋予了开发者极大的灵活性来控制UI的外观和行为。 样式(Styles): 讲解如何创建和应用`Style`来统一设置控件的视觉属性(如字体、颜色、边框等)。我们将深入探讨`BasedOn`属性,实现样式的继承和复用。 模板(Templates): 重点介绍`ControlTemplate`和`DataTemplate`。 `ControlTemplate`: 讲解如何重定义控件的视觉结构和外观,实现高度定制化的控件,摆脱默认样式。 `DataTemplate`: 讲解如何定义如何显示数据项,尤其是在列表、树形结构等控件中,实现数据与UI的灵活映射。 资源(Resources): 介绍WPF的资源字典(`ResourceDictionary`)机制,如何集中管理和复用样式、模板、颜色、字符串等资源,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四、 命令(Commands) 命令是WPF中处理用户输入和业务逻辑的强大机制,它将UI交互与后端逻辑解耦。 ICommand接口: 深入讲解`ICommand`接口及其核心成员`CanExecute`和`Execute`,理解命令的意图驱动模式。 内置命令: 介绍WPF提供的常用内置命令,如`ApplicationCommands`, `NavigationCommands`等。 自定义命令: 演示如何创建自定义的`ICommand`实现,用于处理用户触发的特定操作。 命令绑定(Command Binding): 讲解如何将命令绑定到UI元素(如Button, MenuItem),实现命令的执行和可用性控制。 五、 MVVM模式 Model-View-ViewModel (MVVM)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WPF的UI设计模式,它能够显著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模式介绍: 详细阐述MVVM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Model、View、ViewModel,以及它们之间的职责划分和协作关系。 ViewModel设计: 重点讲解如何设计ViewModel,使其包含业务逻辑和UI状态,并实现`INotifyPropertyChanged`接口以通知View数据的变化。 View与ViewModel的连接: 演示如何在View中通过数据绑定连接到ViewModel,以及如何通过命令实现View到ViewModel的交互。 IoC容器和依赖注入: 简要介绍如何利用IoC(Inversion of Control)容器(如Unity, Autofac)和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技术,进一步解耦View和ViewModel,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测试性。 六、 路由事件(Routed Events) 路由事件是WPF事件处理的独特机制,它允许事件在元素树中向上或向下传播。 事件冒泡与隧道(Bubbling and Tunneling): 深入理解路由事件的传播机制,以及如何利用`AddHandler`方法订阅冒泡或隧道事件。 事件重写(Event Overriding): 讲解如何重写基类的路由事件处理方法,以自定义事件的处理逻辑。 事件参数(EventArgs): 介绍如何处理路由事件的事件参数,获取事件源信息和相关数据。 七、 动画、图形与媒体 WPF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来创建富媒体和引人入胜的用户体验。 动画(Animation): 介绍WPF的动画系统,包括属性动画(Property Animation)、时间线(Timeline)、关键帧动画(Key-Frame Animation)等,以及如何实现元素的平移、缩放、旋转、透明度变化等动画效果。 图形(Graphics): 讲解WPF的图形渲染能力,包括路径(Path)、形状(Shape)、画刷(Brush)、笔(Pen)等,以及如何创建自定义的可视化元素。 媒体(Media): 介绍如何在WPF应用程序中嵌入和播放音频、视频,以及相关的媒体元素和控件。 八、 部署与打包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介绍WPF应用程序的部署和打包策略。 ClickOnce部署: 讲解ClickOnce部署的原理、优势以及如何配置和发布ClickOnce应用程序,实现简便的更新和部署。 MSI打包: 介绍如何使用Visual Studio的Installer Projects或第三方工具(如WiX Toolset)来创建MSI安装程序,以满足更复杂的部署需求。 教学特色与工程教育认证契合点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每章都包含大量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的代码示例,从易到难,帮助读者逐步掌握WPF的各项技术。 项目驱动学习: 穿插小型项目案例,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应用程序开发中,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强调工程素养: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会强调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以及性能优化等工程实践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符合认证要求: 教材内容的设计紧密围绕“工程教育认证”对计算机系列课程的要求,涵盖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软件工程基础等核心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WPF这一现代桌面应用开发的关键技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发展: 引导学生了解WPF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并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技术(如.NET Core WPF、UWP、Xamarin等)做好准备。 通过学习《WPF编程基础》,读者将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功能丰富、用户体验优良的WPF桌面应用程序,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力支撑“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目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手,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精美的排版吸引了。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氛围。作为一名刚接触WPF不久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WPF编程基础的教材,同时又能兼顾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虽然目前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章节标题,我就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从最基础的XAML语法、控件介绍,到数据绑定、样式、模板,再到更高级的MVVM模式、资源管理、导航等等,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非常适合初学者建立起扎实的WPF知识体系。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系列课程规划教材”这一部分的内容,希望它能为我理解WPF在工程教育中的定位和价值提供更深入的视角,并为我未来的学习和项目实践指明方向。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这些渴望掌握WPF技术的学生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探索WPF的奥秘,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经验不算丰富但渴望不断进步的开发者,在学习WPF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上的困惑,或者在实际应用中找不到清晰的解决方案。我曾尝试阅读过几本WPF的书籍,但总感觉它们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要么过于零散,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WPF编程基础/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系列课程规划教材》这本书,在我看来,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我特别关注了关于WPF布局系统和控件定制的部分,书中对Grid、StackPanel等常用布局容器的讲解非常到位,并深入剖析了如何利用它们来实现复杂的用户界面。同时,对于自定义控件的开发,作者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步骤和示例,包括如何继承现有控件、如何重写绘制逻辑等,这对于我想要打造独特UI界面的需求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考量,这意味着这本书在内容设计上,必然会兼顾理论的严谨性和实践的应用性,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WPF的内在机制,并能够灵活运用其特性来解决实际开发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我被其扎实的内容和清晰的逻辑所吸引。作为一名学习WPF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阐述WPF核心概念并提供丰富实践案例的教材。这本书的副标题“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系列课程规划教材”,让我对其内容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我翻阅了关于资源和样式设计的章节,发现书中不仅详细解释了资源字典、模板、触发器等概念,还深入讲解了如何利用它们来统一应用程序的视觉风格,提高开发效率。书中的示例代码清晰易懂,并且提供了实际运行的效果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应用。此外,书中还提及了WPF在大型项目中的一些应用模式和最佳实践,这对于我未来参与更复杂的项目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开发紧密结合,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既能理解WPF的设计理念,又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WPF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份极其宝贵的学习资源,我非常有信心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能够显著提升我的WPF开发水平。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一本WPF教材。然而,当我深入翻阅后,我惊喜地发现它远超了我对普通教材的预期。首先,书中的代码示例非常贴合实际项目需求,很多例子都来自于真实的开发场景,这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能够直接应用于工作中,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灌输。例如,在讲解数据绑定时,书中不仅展示了基本的绑定方式,还深入探讨了数据验证、数据转换等高级用法,并且配以详细的解释和运行截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操作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每章的开头都有清晰的学习目标,章节末尾则有总结和练习题,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实战技巧”和“注意事项”板块,这些内容往往是开发者在日常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而这本书则将它们系统地呈现出来,大大节省了我的学习时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授WPF的语法和API,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良好的编程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对于提升我的综合开发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

坦白说,我抱持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保留的态度来翻阅这本《WPF编程基础》。我的担忧在于,市面上WPF的书籍良莠不齐,有些过于浅尝辄止,有些则又过于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的副标题“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系列课程规划教材”引起了我的兴趣,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讲解,更融入了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的高度。我翻到了关于MVVM模式的章节,发现它并非仅仅罗列代码,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解释其设计思想、优势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这对于理解“为何要这样做”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疑难问题的解答,如性能优化、线程处理等方面,也显得格外细致,这让我觉得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开发者的痛点。我个人非常看重这一点,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衡量技术水平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在我遇到瓶颈时,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WPF这门技术,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