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製器USB的信號和協議實現

微控製器USB的信號和協議實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 著
圖書標籤:
  • 微控製器
  • USB
  • 信號處理
  • 協議實現
  • 嵌入式係統
  • 硬件設計
  • 電子工程
  • 通信協議
  • 開發指南
  • 單片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38014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017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6
字數:27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從實踐應用齣發,結閤示波器的波形圖和USB協議分析儀提供的記錄信息,對在USB開發過程中研發人員會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詳盡講解,力求讓讀者深入瞭解USB的協議規範,並介紹瞭USB認證的內容和流程,為在實際開發過程中的USB認證提供參考。本書還對*新的USB TYPE-C和供電技術進行瞭相關介紹,並通過具體實例的講解,使讀者對於USB*新技術的發展能有所瞭解。本書適閤希望深入理解USB協議規範或對USB認證有需求的半導體設計工程師使用。

作者簡介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創建於1985年1月,1992年10月成為獨立事業法人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所屬的黨政機關一類事業單位(正局級),是經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國傢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注冊登記,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人纔培養、人纔交流、智力引進、國際交流、會議展覽等方麵的支撐機構;也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全國信息專業技術人纔知識更新工程”及“信息化工程師”項目實施承辦單位。

目錄

第1章 深入理解USB信號 001
1.1 USB的電氣特性和信號 002
1.1.1 電氣特性 003
1.1.2 驅動特性 007
1.1.3 USB信號特性 009
1.1.4 數據包編碼 018
1.2 連接和斷開的檢測 020
1.2.1 連接狀態的檢測 021
1.2.2 斷開狀態的檢測 024
1.3 速度檢測 028
1.3.1 低速和全速設備識彆 028
1.3.2 高速設備識彆 029

第2章 深入理解USB協議 035
2.1 通信協議 036
2.1.1 概要 038
2.1.2 包 039
2.1.3 事務 044
2.1.4 傳輸 055
2.1.5 數據翻轉 062
2.1.6 標準USB設備請求 069
2.2 USB描述符 071
2.2.1 設備描述符 073
2.2.2 配置描述符 074
2.2.3 接口描述符 075
2.2.4 端點描述符 076
2.2.5 字符串描述符 077
2.2.6 接口關聯描述符 078
2.2.7 設備限定描述符 079
2.2.8 其他速度模式下的配置描述符 079
2.3 枚舉 080
2.3.1 設備狀態 080
2.3.2 枚舉流程 083
2.4 掛起和恢復 090
2.4.1 掛起 090
2.4.2 恢復 092
2.4.3 高速模式下的掛起信號和復位信號區彆 098
2.5 端點停止 100
2.5.1 功能停止 100
2.5.2 協議停止 103
2.6 OTG簡介 104
2.6.1 角色 105
2.6.2 協議 105
2.6.3 OTG設備狀態遷移 111
2.6.4 OTG工作流程 118
第3章 USB硬件控製器 121
3.1 增強主機控製器接口 122
3.1.1 寄存器接口 123
3.1.2 EHCI連接/斷開檢測 125
3.1.3 EHCI速度檢測 128
3.1.4 USB主機傳輸調度機製 130
3.1.5 USB設備傳輸調度機製 137
3.1.6 EHCI枚舉的軟件實現 139
3.1.7 EHCI掛起和恢復 140
3.1.8 EHCI異常處理 142
3.2 Kinetis主機控製器接口 143
3.2.1 外圍硬件設計 144
3.2.2 控製器接口 145
3.2.3 KHCI連接/斷開檢測 151
3.2.4 KHCI速度檢測 154
3.2.5 KHCI傳輸實現 155
3.2.6 KHCI枚舉的軟件實現 158
3.2.7 KHCI掛起和恢復 158
3.2.8 KHCI端點停止處理 161

第4章 USB音頻演示程序 163
4.1 USB音頻 164
4.1.1 USB音頻功能實現拓撲 164
4.1.2 音頻控製接口和描述符 165
4.1.3 音頻流接口和描述符 172
4.1.4 USB音頻描述符實例 177
4.1.5 音頻設備請求 182
4.1.6 USB音頻類2.0簡介 184
4.2 USB音頻流同步 187
4.2.1 反饋端點同步方案 188
4.2.2 調節時鍾同步方案 192
4.3 USB音頻演示程序代碼分析 192
4.3.1 連接/斷開檢測代碼分析 192
4.3.2 速度檢測代碼分析 198
4.3.3 枚舉、掛起和恢復代碼分析 202
4.3.4 音頻流同步代碼分析 208
4.3.5 USB音頻示例演示 212
第5章 USB認證 215
5.1 USB認證的簡介 216
5.2 USB認證的流程 218
5.2.1 獲得供應商識彆碼 218
5.2.2 準備USB兼容性測試清單 219
5.2.3 送USB授權實驗室進行測試 220
5.2.4 獲得閤格報告及證書 221

5.3 典型的測試用例 221
5.3.1 不受支持的設備信息 222
5.3.2 最大集綫器層次數 222
5.3.3 電源預算指示 222
5.3.4 PET測試 223
5.3.5 USB測試模式 223
5.3.6 USB特殊單步測試用例 226
第6章 USB Type-C及供電協議 231
6.1 Type-C 232
6.1.1 接口定義 233
6.1.2 角色定義 235
6.1.3 熱拔插檢測 239
6.1.4 正反插檢測 240
6.1.5 供電功能 243
6.1.6 附屬模式 243
6.2 供電協議 244
6.2.1 供電協議規範定義 245
6.2.2 供電規則 252
6.2.3 供電協商 252
6.2.4 供電切換 255
6.2.5 通信功能協商 257
6.2.6 復用模式 258
6.3 解決方案 262
6.3.1 硬件支持 262
6.3.2 演示程序 265
參考文獻 270

前言/序言

序一

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嚮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齣,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閤國力。

對於我國的集成電路産業來說,當前正是一個實現産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在政策層麵,2014年《國傢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提齣到2030年産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跨越發展的發展目標;2015年,國務院提齣“中國製造2025”,將集成電路産業列為重點領域突破發展首位;2016年,國務院頒布《“十三五”國傢信息化規劃》,提齣構建現代信息技術和産業生態體係,推進核心技術超越工程,其中集成電路被放在首位。在技術層麵,目前全球集成電路産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中國集成電路技術創新能力和中高端芯片供給水平正在提升,中國企業設計、封測水平正在加快邁嚮第一陣營。在應用層麵,5G移動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步成熟,各類智能終端、物聯網、汽車電子及工業控製領域的需求將推動集成電路的穩步增長,從而集成電路産業將成為這些産品創新發展的戰略製高點。

展望“十三五”,中國集成電路産業必將迎來重大發展,特彆是十九大提齣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閤等新的要求,給集成電路發展開拓瞭新的發展空間,使得集成電路産業由技術驅動模式轉化為需求和效率優先模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通過高層次的全球閤作來促進我國國內集成電路産業的崛起,將成為我們發展集成電路的一項重要抓手。

在推進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過程中,建立創新體係、構建産業競爭力,最終都要落在人纔上。人纔培養是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我們的政府、企業、科研和齣版單位對此都承擔重要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我們非常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恩智浦(中國)管理有限公司、電子工業齣版社共同編製齣版這套《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叢書》。這套叢書集中瞭眾多一綫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集體智慧和經驗,並且經過瞭行業專傢學者的反復論證。我希望廣大讀者可以將這套叢書作為日常工作中的一套工具書,指導應用開發工作,還能夠以這套叢書為基礎,從應用角度對我們未來産業的發展進行探索,並與中國的發展特色緊密結閤,服務中國集成電路産業的轉型升級。



序二

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極限,以及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興應用領域的興起,細分領域競爭格局加快重塑,圍繞資金、技術、産品、人纔等全方位的競爭加劇,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産業進入瞭發展的重大轉型期和變革期。

自《國傢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布以來,隨著“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等國傢戰略的深入推進,國內集成電路市場需求規模進一步擴大,産業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大,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在市場需求拉動和國傢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産業規模穩步增長,技術水平持續提升,資本運作漸趨活躍,國際閤作層次不斷提升。

集成電路産業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産業,發展集成電路需要強調自主創新,也要強調開放與國際閤作,中國不可能關起門來發展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産業的發展需要知識的不斷更新。這一點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業務、新平颱的不斷齣現,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迫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恩智浦(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與電子工業齣版社共同組織編寫的《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叢書》,是我們産業開展國際知識交流與閤作的一次有益嘗試。我們希望看到更多國內外企業持續為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的人纔培養和知識更新提供有效的支撐,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真正實現中國集成電路産業的跨越式發展。


序三

盡管有些人認為全球集成電路産業已經邁入成熟期,但隨著新興産業的崛起,集成電路技術還將繼續演進,並長期扮演核心關鍵角色。事實上,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齣現集成電路的替代技術。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産業布局基本閤理,各領域進步明顯。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産業齣現瞭三個裏程碑事件:第一,中國集成電路産業第一次齣現製造、設計、封測三個領域銷售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改變瞭多年來始終封測領頭,設計和製造跟隨的局麵;第二,設計業超過封測業成為集成電路産業最大的組成部分,這是中國集成電路産業嚮好發展的重要信號;第三,中國集成電路製造業增速首次超過設計業和封測業,達到最快。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集成電路産業的發展也將繼續保持良好態勢。未來中國將保持世界電子産品生産大國的地位,對集成電路的需求還會維持在高位。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國內集成電路的自給率不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外依存度會停留在較高水平。

我們要充分利用當前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加速發展的契機,實現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的跨越式發展,一是要對自己的發展有清醒的認識;二是要保持足夠的定力,不忘初心、下定決心;三是要緊緊圍繞産品,以産品為中心,高端通用芯片必須麵嚮主戰場。

産業要發展,人纔是決定性因素。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的人纔情況不容樂觀,人纔缺口很大,人纔數量和質量均需大幅度提升。與市場、資本相比,人纔的缺失是中國集成電路産業麵臨的最大變量。人纔的成長來自知識的更新和經驗的積纍。我國一直強調産學研結閤、全價值鏈推動産業發展。加強企業、研究機構、學校之間的交流閤作,對於集成電路産業的人纔培養和知識更新有非常正麵的促進作用。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恩智浦(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與電子工業齣版社共同組織編寫的這套《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叢書》,內容涉及安全應用與微控製器固件開發、電機控製與USB技術應用、車聯網與電動汽車電池管理、汽車控製技術應用等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的多個方麵,對於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價值。我對參與叢書編寫的專傢、學者和工程師們錶示感謝,並衷心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優秀企業參與到我國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大潮中來,實現全球技術與經驗和中國市場需求的融閤,支持我國産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序四

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大數據的完美結閤,正在成為未來十年新一輪科技與産業革命的主鏇律。隨之而來的各個行業對計算、控製、連接、存儲及安全功能的強勁需求,也再次把半導體集成電路産業推嚮瞭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風口浪尖。

曆次産業革命所帶來的衝擊往往是顛覆性的改變。當我們正為目不暇接的電子信息技術創新的風起雲湧而喝彩,為龐大的産業資金在政府和金融機構的熱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投入集成電路行業而驚嘆的同時,不少業界有識之士已經敏銳地意識到,構成並驅動即將到來的智能化社會的每一個電子係統、功能模塊、底層軟件乃至檢測技術都在麵臨巨大的量變與質變。毫無疑問,一個以集成電路和相應軟件為核心的電子信息係統的深度而全麵的更新換代浪潮正在嚮我們走來。

如此的産業巨變不僅引發瞭人工智能在不遠的將來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的思考,更加現實而且緊迫的問題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能否跟得上這一輪技術革新的發展步伐?內容及架構更新相對緩慢的傳統教材以及漫無邊際的網絡資料,是否足以為我們及時勾勒齣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的重點要素?在一個如今僅憑獨到的商業模式和靠免費獲取的流量,就可以瞬間增加企業市值的IT盛宴裏,我們的工程師們需要靜下心來在哪些方麵練好基本功,纔能在未來翻天覆地般的技術變革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政府和國內眾多知名院校的熱心支持與閤作下,精心選題,推敲琢磨,策劃瞭這一套以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開發實踐為主綫,以集成電路核心器件及相應軟件開發的最新應用為基礎的科技係列叢書,以期對在人工智能新時代所麵對的一些重要技術課題提齣拋磚引玉式的綫索和思路。

本套叢書的準備工作始終得到瞭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刁石京司長,國傢集成電路大基金丁文武總裁,清華大學微電子係主任魏少軍教授,工業和信息化部人纔交流中心王希徵主任、李寜副主任,電子工業齣版社黨委書記、社長王傳臣的肯定與支持,恩智浦(中國)管理有限公司的任霞女士、張伊雯女士、陳劼女士,以及恩智浦(中國)管理有限公司各個産品技術部門的技術專傢們為叢書的編寫組織工作付齣瞭大量的心血,電子工業齣版社的董亞峰先生、徐薔薇女士為叢書的編輯齣版做齣瞭精心的規劃。著書育人,功在後世,藉此機會錶示衷心的感謝。

未來已來,新一代産業革命的大趨勢把我們推上瞭又一程充滿瞭精彩和想象空間的科技之旅。在憧憬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即將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無限機遇和美好前景的同時,打好基礎,不忘初心,用知識充實腳下的每一步,又何嘗不是一個主動迎接未來的良好途徑?



前言

USB作為一種通用的標準通信接口,由於其良好的數據傳輸可靠性、可擴展性和低廉的成本,在各個領域都被廣泛使用。同時,越來越多的開發人員開始關注和學習USB相關的知識。然而,與其他的總綫協議IIC或者SPI相比,USB在物理信號和協議上無疑要復雜許多。不管是硬件闆級設計或者軟件驅動、應用程序的編寫,難度都大為提高,這給廣大開發人員的學習和使用帶來瞭很多睏難。

本書是“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叢書”中的一本,本係列叢書中還有另外一本《微控製器USB的技術與應用入門》講解如何開發USB設備應用實例。而本書更關注於USB底層的信號和協議,從實踐齣發,結閤實際的示波器波形圖和USB協議分析儀提供的記錄信息對USB的信號和協議進行係統講解。本書對在USB實際開發過程中研發人員經常碰到的一些問題進行瞭進一步討論,不僅說明瞭USB的信號與協議“是什麼”的問題,而且進一步解釋瞭“為什麼”的問題,可以為讀者深入理解USB的信號和協議提供指導。

本書基於常用的兩款USB控製器,詳細地闡述瞭如何對USB控製器進行實際的編程,使之産生正確的USB信號



《嵌入式係統硬件接口設計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麵嚮嵌入式係統開發人員的實踐指南,深入探討瞭嵌入式係統中各類常用硬件接口的設計、實現與優化。全書以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模式,旨在幫助讀者建立紮實的硬件接口知識體係,並掌握在實際項目中高效地運用這些知識。 第一部分:接口基礎與信號理論 在深入探討具體接口之前,本書首先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數字信號的本質與傳輸: 詳細解析瞭數字信號的電壓電平、時序、噪聲抑製等關鍵概念。我們將從最基礎的邏輯電平(TTL、CMOS)開始,闡述不同邏輯族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及設計考量。在此基礎上,深入講解瞭信號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的重要性,包括串擾(Crosstalk)、反射(Reflection)、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等問題,並提供瞭相應的解決方案,如PCB走綫規則、端接技術等。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的轉換: 闡述瞭模數轉換(ADC)和數模轉換(DAC)的基本原理。我們將詳細介紹ADC的分類(逐次逼近型、∑-Δ型、流水綫型等)及其優缺點,重點關注采樣率、分辨率、量化誤差、失真等關鍵參數的選取依據。對於DAC,也將探討其不同架構(R-2R、電流型等)的性能特點。進一步,本書會講解采樣定理,並分析抗混疊濾波器的設計與作用。 時鍾信號的産生與分配: 時鍾是嵌入式係統的心髒,其穩定性和準確性至關重要。本書將深入剖析晶振(Crystal Oscillator)的工作原理,包括石英晶體的物理特性、振蕩電路的設計(LC、RC振蕩器)、以及晶振的選型指南(頻率精度、溫漂、老化等)。此外,還將討論時鍾樹(Clock Tree)的設計,包括時鍾分頻、倍頻、時鍾同步(Clock Synchronization)等技術,以及如何有效減少時鍾抖動(Jitter)和相位噪聲(Phase Noise)對係統性能的影響。 電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與去耦(Decoupling): 穩定的電源是所有電子電路正常工作的基石。本書將深入探討電源噪聲的産生源頭,如瞬態電流需求、開關電源的紋波等。重點講解瞭去耦電容(Decoupling Capacitor)的選擇、布局和數量的計算方法,以及旁路(Bypass)和去耦的原理與區彆。此外,還將討論電源濾波器的設計,以滿足不同器件對電源質量的要求。 第二部分:常用串行接口詳解 本部分將聚焦於嵌入式係統中應用最廣泛的幾種串行接口,從原理到實踐進行全麵講解。 UART(通用異步收發器): 作為最基礎的串行通信協議,UART在嵌入式開發中無處不在。本書將詳細講解UART的幀格式(起始位、數據位、校驗位、停止位)、波特率(Baud Rate)的生成與同步機製。重點分析瞭UART的通信協議,如RS-232、RS-485等標準,並深入探討瞭其硬件實現細節,包括收發器(Transceiver)的選擇、信號電平的轉換(如MAX3232等芯片的應用)。此外,還將介紹軟件實現UART通信的常用方法,如中斷驅動和輪詢方式,並提供實際的通信實例。 SPI(串行外設接口): SPI是一種全雙工、同步的串行通信總綫,常用於微控製器與外圍設備(如傳感器、存儲器、顯示器)之間的高速數據傳輸。本書將深入解析SPI的時鍾極性(CPOL)和相位(CPHA)模式,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數據采樣。詳細講解瞭主設備(Master)和從設備(Slave)的工作機製,以及多從設備如何通過片選(CS/SS)信號進行管理。在實踐層麵,我們將提供SPI接口的硬件連接示例,並講解如何在裸機和RTOS環境下實現SPI通信,包括數據讀寫、DMA(直接內存訪問)的應用以提高效率。 I2C(集成電路互聯總綫): I2C是一種多主、多從、兩綫製的同步串行通信總綫,常用於連接低速外圍設備,如EEPROM、實時時鍾(RTC)、傳感器等。本書將詳細講解I2C的總綫協議,包括起始條件(Start Condition)、停止條件(Stop Condition)、應答(ACK)和非應答(NACK)信號的作用。重點分析瞭I2C的設備尋址機製(7位和10位地址),以及如何處理總綫衝突(Arbitration)和擁塞(Clock Stretching)。實踐部分將展示I2C設備的連接方式,並講解如何使用各種微控製器平颱上的I2C驅動程序進行通信,包括讀寫不同類型I2C設備的具體代碼示例。 CAN(控製器局域網): CAN總綫是一種專為汽車和工業自動化設計的、具有高魯棒性和實時性的串行通信協議。本書將深入介紹CAN的基本幀格式(數據幀、遠程幀、錯誤幀、過載幀),以及CAN的非破壞性仲裁(Non-destructive Arbitration)機製,這是CAN高可靠性的關鍵。詳細講解瞭CAN的物理層(CAN_H, CAN_L)和電氣特性,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CAN收發器。在軟件層麵,我們將探討CAN控製器的配置、報文的發送與接收,並介紹CANopen等應用層協議的基本概念。 第三部分:常用並行接口與總綫 除瞭串行接口,並行接口在某些場景下依然有著重要的應用。 GPIO(通用輸入輸齣): GPIO是嵌入式係統中最為基礎的I/O資源。本書將從其底層寄存器控製齣發,深入講解GPIO的輸入(上拉、下拉、高阻態)、輸齣(推挽、開漏)模式。重點分析瞭GPIO的復用功能(Alternate Function),以及如何根據芯片手冊配置GPIO引腳的功能。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將展示如何使用GPIO實現簡單的LED控製、按鍵掃描、中斷觸發等功能,並強調GPIO的功耗優化和時序要求。 SDIO/SD卡接口: SD卡接口廣泛應用於數據存儲和擴展。本書將詳細解析SD卡的接口協議(SD模式和SPI模式),包括卡識彆(Card Identification)、塊讀寫(Block Read/Write)、數據傳輸模式等。重點講解瞭SDIO(Secure Digital Input and Output)接口,它除瞭支持數據傳輸外,還可以用於訪問其他功能模塊。實踐部分將指導讀者如何連接SD卡,並利用文件係統(如FATFS)進行數據的讀寫操作。 並行數據總綫設計: 在一些需要高速數據傳輸的場景,如連接外部存儲器、LCD控製器等,並行數據總綫仍然是首選。本書將講解並行總綫的基本結構,包括地址總綫(Address Bus)、數據總綫(Data Bus)和控製總綫(Control Bus)的工作原理。重點討論瞭時序要求、總綫寬度、總綫驅動能力等設計要素,並提供使用FPGA或專用接口芯片實現並行總綫接口的案例。 第四部分:接口設計中的關鍵考量與優化 本部分將升華整個設計過程,聚焦於實現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接口。 噪聲抑製與電磁兼容(EMC): 電子設備的噪聲和電磁乾擾(EMI)是影響接口穩定性和係統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書將深入分析噪聲的産生機理,包括傳導噪聲和輻射噪聲。重點講解瞭PCB布局布綫規則(如地平麵、屏蔽層、信號隔離)、濾波技術(LC濾波器、EMI濾波器)以及屏蔽盒的應用。在EMC測試和認證方麵,也將提供一些基礎的指導。 功耗管理與接口優化: 在電池供電或對功耗敏感的應用中,接口的功耗優化至關重要。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硬件設計(如選擇低功耗芯片、閤理使用上拉/下拉電阻)、軟件控製(如降低時鍾頻率、進入低功耗模式、關閉不使用的接口)等手段來降低接口的功耗。 接口的可靠性與魯棒性設計: 確保接口在各種環境和工況下都能穩定工作是設計的核心目標。本書將討論接口的抗乾擾能力、容錯能力以及在惡劣環境下的適應性。例如,在RS-485通信中,將講解如何設計差分信號以抵抗共模噪聲。在ADC/DAC應用中,將分析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對性能的影響,並給齣相應的防護措施。 接口調試與測試方法: 成功的接口設計離不開有效的調試與測試。本書將介紹常用的調試工具,如邏輯分析儀(Logic Analyzer)、示波器(Oscilloscope)、協議分析儀(Protocol Analyzer)等,並指導讀者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捕獲和分析信號,定位問題。同時,也將介紹一些常用的測試方法,如眼圖測試(Eye Diagram Testing)、誤碼率測試(Bit Error Rate Testing, BERT)等,以驗證接口的性能和穩定性。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並重: 每一項接口技術都從基礎原理入手,並結閤實際的工程應用和代碼示例進行講解。 注重細節: 深入剖析接口設計的每一個關鍵環節,避免淺嘗輒止。 豐富的案例分析: 結閤實際項目經驗,提供多樣的硬件接口設計案例,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應用技巧。 前沿技術探討: 適度介紹與接口技術相關的前沿發展,拓展讀者的視野。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全麵掌握嵌入式係統中各類硬件接口的設計、實現、調試和優化方法,從而在實際項目中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各種硬件挑戰,設計齣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嵌入式産品。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采用瞭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簡潔的白色字體,給人一種專業而又現代的感覺。整體排版布局閤理,文字的間距和字號都經過精心設計,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從目錄來看,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的USB協議原理到更高級的信號處理和應用實現,結構組織清晰,邏輯層次分明。特彆是對不同USB速度等級的詳細闡述,以及在不同操作係統環境下進行信號捕獲和分析的案例,讓人對這本書的實用性充滿瞭期待。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這一點從章節的標題中就能窺見一斑,預示著讀者不僅能學到“是什麼”,更能學到“怎麼做”。對於正在尋找一本全麵、深入探討微控製器與USB接口底層交互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的框架似乎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起點,讓人迫不及待想深入閱讀。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完整的、從“比特流”到“宏觀應用”的思維閉環。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讀者建立起對USB協議的直覺認識,而不是死記硬背規範文檔。例如,在講解錯誤檢測和恢復機製時,作者通過模擬實際環境中的噪聲乾擾,清晰地展示瞭差分信號的魯棒性是如何通過特定的編碼和校驗位實現的。此外,書中對特定應用場景下(如高帶寬數據傳輸或低延遲控製需求)協議棧的優化技巧進行瞭深入剖析,這些經驗之談無疑是寶貴的財富。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參考書,更像是一份實戰指南,它激勵著讀者去探索、去動手實踐,最終能夠真正掌握微控製器與USB世界進行高效、可靠通信的核心技術。

評分

初次翻閱這本書的感受是,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平實且富有洞察力,完全沒有一般技術書籍那種枯燥乏味的感覺。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娓娓道來復雜的概念,將原本晦澀難懂的USB數據包結構和時序圖,用生動形象的類比和圖示加以解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特定協議段落時,總會穿插一些實際項目中的“陷阱”和規避方法,這對於我們這些在實際調試中經常遇到莫名其妙問題的開發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比如,對於高頻信號的阻抗匹配和串擾問題,書中不僅提供瞭理論公式,還配有大量的示波器截圖分析,直觀地展示瞭“好信號”和“壞信號”的區彆。這本書顯然不是那種隻停留在教科書層麵的作品,它充滿瞭“乾貨”,是那種會讓人在深夜裏興奮地記錄下關鍵筆記的工具書。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它成功地在技術細節的精確性和對宏觀係統理解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我發現作者在講解USB主機端和設備端通信握手過程時,對時序的把握達到瞭近乎苛刻的程度,每一個狀態轉換都有明確的電氣特性描述作為支撐。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一些非標或定製化的信號處理策略也進行瞭探討,這在許多官方文檔中是找不到的。對於那些希望自行設計或深度修改USB固件的資深愛好者或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底層視角是至關重要的。它迫使讀者跳齣使用現成驅動程序的舒適區,去理解那些“看不見”的電子信號是如何在物理層麵上完成數據傳輸的,這種對底層原理的透徹剖析,是構建高性能嵌入式係統的基石。

評分

作為一名偏嚮於硬件和固件集成的工程師,我最關心的是書中對實際硬件操作的指導是否到位。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得非常齣色,它不僅提到瞭理論上的時序要求,還非常詳盡地介紹瞭如何利用通用示波器和邏輯分析儀來驗證和調試實際的USB信號。書中對特定芯片手冊中關鍵寄存器的解讀也十分到位,特彆是關於中斷處理和DMA(直接內存訪問)的章節,提供瞭多個不同架構微控製器的對比實現思路。這種多角度的講解,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因為不同硬件平颱之間總能找到思想上的共通之處。讀完相關章節後,我感覺自己對USB物理層的不確定性有瞭一種更強的掌控感,不再僅僅依賴於軟件庫的黑箱操作,而是能夠自信地去分析和解決更底層的時鍾同步和信號完整性問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