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大科学家为青少年写的书。这些大科学家走过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用平实而睿智的文字,讲述了自己一生求学、科研和做人的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奋斗的历程,几十年来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书《与鸟儿一起飞翔》,带你跟着郑作新走进鸟类的世界!
郑作新(1906年11月18日-1998年6月27日)鸟类学家、鸟类地理学家,中国现代鸟类学、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鸟类地理学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鸟类区系调查和系统分类的研究工作中,写出1000多万字的论文和专著,一向着重鸟类亚种分化的研究,并提出物种起源地的估测及低等亚种被排挤的观点,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补充论证。
生命之树仍然一片葱绿
听奶奶讲故事
从小养成好习惯
得了三项“第一”
老虎洞探奇
被大学破格录取
西红柿和选择生物专业
捉了一条毒蛇
留学美国
获“金钥匙”奖
无怨无悔的抉择
23岁的年轻教授
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我要自己去找挂墩
勇往险途
归来和发表《中国鸟类名录》
人生十字路口
麻雀的功过和我的证词
奇妙的呜叫声——“茶花两朵”
峨眉山上的新发现
艰苦的野外考察
我们寻找分界线
亵渎科学是悲剧
找到丢失10年的书稿
为中国鸟类写谱立传
话说丹顶鹤
从枪杀天鹅的事件谈起
一只怪蛋
鸟类的环志
把鸟儿还给蓝天
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
“爱鸟周”
难以忘怀的观鸟活动
英国印象
获“荣誉科学奖”
海峡两岸的深情
寄厚望于青少年
做时间的主人
我的业余爱好
家规
我们的“钻石婚”
后记
1978年,英国世界雉类协会来函,邀请我参加在苏格兰召开的年会。当时,我已73岁。这次会议有来自英、法、美、德等国的七八十人参加。在会上我作了《中国的松鸡和墨琴鸡》和《中国雉类的地理区划》等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当地报纸对此作了报道,广播电台邀我讲话,协会的会刊还发表了我的报告。会议结束时,我被选为该会副会长,1986年又当选为会长,1996年被推选为终生会长。他们以此作为庆贺我90岁生日的礼物。在该协会历史上,由中国人当会长还是第一次。我想,这是出于他们对中国的尊重与重视吧。我是为此才感到高兴的。
当生命之树刻下90年轮之时,回顾我的一生,我有许多话想说。我想讲讲过去,也许对青少年朋友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现在,每当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时,总禁不住要停笔静思,深为自己过早地失去母爱而伤感。因为在我5岁时,母亲陈水莲就因病去世,从那以后,是慈祥的祖母抚养我长大。她老人家把一片爱心倾注在我身上,她是我最早的启蒙老师。
我的父亲郑森藩(守仁)当时在福州盐务局任职,经常被派往各地联系业务,长年在外,家中就剩下奶奶、妹妹和我3人。奶奶郭仁慈当时已年过半百,但身体健壮。她除操持家务外,还要做些女红以补贴家用。她小时候聪明好学,虽然没进过学校,可也认识字,能阅读书刊。她记忆力好,给我讲过许多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要算精卫鸟填海的故事了。
奶奶说:“很古的时候,有个炎帝。他有个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长得浓眉毛,大眼睛,好看极了。她不光长得非常漂亮,而且聪明、勇敢。这么好的孩子,炎帝当然喜欢她,总希望她待在自己身边。可是,女娃却想到处走走、看看,想到更远的地方去。有一天,女娃摇着一只小船,划进了大海。
“大海风平浪静时,女娃可以划着小船漂得很远。这时候女娃觉得就像坐在摇篮中,像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舒服极了。有时候,海面风急浪高,浪头一个接一个地向小船涌来,大风吼叫着,大海像一头发怒的野兽,把小船一会儿举上天,一会儿又摔到万丈深的漩涡里,真是太可怕了!可是,勇敢的女娃一点也不胆怯,她迎着风浪,在大海中拼搏。
“有一天,女娃又划着船出海。划着划着,突然天气变了,大风呼呼地刮了起来,大海也变了脸,黑色的大浪蹿着跳着向小船打来。女娃的小船像一片落叶,颠来簸去。猛然,一个大浪劈头盖脑地砸下来,小船翻进海里,啊哟,女娃被大海吞没淹死了。
“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鸟,这只鸟就是精卫。精卫长得很美丽,白色的羽衣,深红色的嘴,橙黄色的脚,善于飞翔。精卫飞到大海边一座多岩石的山上安了家。它发誓要向大海报仇雪恨,要把大海填平。大海知道了‘嘿嘿’冷笑起来,它冲着山上的精卫喊道:‘你填吧,你填不了,我不怕你!’
“精卫鸟不声不响,一会儿衔来一个石子,一会儿又叼来几根树枝,从早到晚,不停地衔啊,叼啊,不停地填哟填哟。今天填一点,明天又填一点,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日积月累,越填越多,大海的冷笑声也随之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快听不到了。
“后来,精卫还同海燕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男的像海燕,女的像精卫,它们也加入了填海的行列,每日衔啊,飞啊,填啊……精卫鸟填海不止。”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充满活力的色彩和生动的插画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我特别喜欢那种用简单线条勾勒出复杂场景的画风,既有童趣又不失专业感。拿到书后,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质感,让人感到非常舒服。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从前几页的排版和字体选择来看,作者显然是花了很多心思,确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轻松阅读,不会感到吃力。特别是那些小标题的设计,总是那么巧妙地嵌入到故事的脉络中,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本书的整体装帧质量也很高,感觉拿在手里很有分量,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儿童读物。我仿佛已经能感受到那些文字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期待着接下来的阅读体验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迪。从触感和视觉效果上来说,这本书已经为我提供了一次非常愉快的初次接触体验。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结构编排方式感到非常欣赏。它似乎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或历史事件,而是巧妙地将不同的知识点编织成一个连续的叙事线索。这种“串珠子”式的组织结构,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尤其关注了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它们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一个章节留下的悬念或疑问,往往在下一个章节中得到了巧妙的解答或延伸,这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和连贯阅读的动力。这种精心设计的逻辑递进,体现了编者对儿童认知规律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场有组织、有目的的智力冒险。我感觉作者非常懂得如何保持读者的注意力,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稍微放慢节奏深入讲解,什么时候该快速带过,以保持整体的阅读兴奋度。这种对信息流的把控能力,是很多科普读物难以企及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太妙了,它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知识点,用一种极其生活化、充满幽默感的方式娓娓道来。我注意到作者在叙事时,非常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在介绍某些自然现象时,他并没有采用那种刻板的教科书式描述,而是构建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仿佛那些科学原理都是活生生的角色在舞台上表演。这种叙事上的松弛感和亲切度,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我这个成年读者都感到津津有味,更别提目标读者群体了。而且,你会发现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讲究,每一个词的选择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准确性,又兼顾了趣味性,完全没有那种说教的味道。读起来的节奏感非常好,不会让人感到拖沓或过于仓促,仿佛是作者坐在我身边,用最舒服的语速,给我讲述一个个精彩的片段。
评分这本书所传递出的精神内核,似乎超越了单纯的科学知识本身,更强调了一种探索未知、勇于质疑的人文精神。我从书的整体氛围中感受到了一种对自然界深深的敬畏和热爱,这远比死记硬背公式要来得珍贵。作者似乎在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告诉小读者们,科学发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旅程,充满了挫折、灵感迸发和最终的喜悦。这种对“过程”的强调,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它教会了孩子们,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失败是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读完开头的几部分内容后,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它鼓励孩子们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去提出“为什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有的答案。这才是真正的启蒙教育的力量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细节的打磨和拓展知识面的广度。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述核心内容的同时,总是不经意地穿插一些相关的小知识点或者历史背景的小花絮,这些“支线剧情”虽然不是主菜,但它们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比如,在谈论某位科学家的发现时,作者可能会顺带提一下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的认知水平,这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伟大发现的突破性意义。这种多维度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科学史和人类文明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补充信息,对于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思考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们让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科普工具书”的层面,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知识画卷。
评分小学推荐读物,趁搞活动挨本买的,很划算,孩子都比较爱看。
评分很喜欢 物流很快 快递员态度好 很喜欢在京东购物
评分价格非常便宜,值得大家购买
评分不错非常的好
评分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与鸟儿一起飞翔
评分不错非常的好
评分很喜欢 物流很快 快递员态度好 很喜欢在京东购物
评分绝对物超所值,值得购买
评分帮朋友购买给小孩的,质量不错,价格公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