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文集(简体横排版)(套装全5册)

李叔同文集(简体横排版)(套装全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叔同,华文经典出品 著,李叔同 译
图书标签:
  • 李叔同
  • 文集
  • 弘道
  • 书法
  • 美术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化
  • 艺术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301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505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李叔同文集(书信卷 , , ,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584
套装数量:5
字数:1250000
正文语种:0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学、佛学读者

世俗里,他是中国的大才子之一,其艺术创作流传至今,影响了无数的文艺青年。

佛门中,他是充满智慧和慈悲的“弘一法师”,一生的行谊与德性光辉感动、启发着无数心灵,“弘学”蔚然成风,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他精通六国文字,是绘画、书法、篆刻艺术的先驱;

他组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话剧团体,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

他将西方音乐引入中国,是很早使用五线谱作曲的音乐家;

他作词作曲的《送别》至今传唱不衰。


他是豪门里的翩翩公子,亦是佛门里,永远的“弘一法师”

倍受当下精英、文艺青年推崇 倍受佛教人士推崇 倍受张爱玲、丰子恺等名家推崇


内容简介

《李叔同文集》共分为:文艺、杂谈、书信、书法、说佛5卷,收录了大师一生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格言别录,及出家后的各地讲法汇集、佛教文化知识等,展现了大师非凡的艺术成就和一生的德性光辉,“弘学”蔚然成风。

作者简介

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曾去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是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等领域都有着非凡成就。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髓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目录

净土法门大意? //002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006

药师如来法门略录? //009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011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成法式凡例? //013

改习惯? //016

改过实验谈? //018

授三皈依大意? //021

敬三宝? //023

常随佛学? //025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027

律学要略? /029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037

南闽十年之梦影? //042

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047

佛法大意? //050

佛法十疑略释? //052

佛法宗派大概? //056

佛法学习初步? //059

关於净土宗? //062

最后之□□? //067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069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072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074

别行篇? //078

持犯篇? //122

忏悔篇? //222

宗体篇? //229


精彩书摘

改习惯

癸酉在泉州承天寺讲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

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题也。

在家人之教育,以矫正习惯为主。出家人亦尔。但近世出家人,唯尚谈玄说妙。于自己微细之习惯,固置之不问。即自己一言一动,极粗显易知之习惯,亦罕有加以注意者。可痛叹也。

余于三十岁时,即觉知自己恶习惯太重,颇思尽力对治。出家以来,恒战战兢兢,不敢任情适意。但自愧恶习太重。二十年来,所矫正者百无一二。自今以后,愿努力痛改。更愿有缘诸道侣,亦皆奋袂兴起,同致力于此也。

吾人之习惯甚多。今欲改正,宜依如何之方法耶?若胪列多条,而一时改正,则心劳而效少,以余经验言之,宜先举一条乃至三四条,逐日努力检点,既已改正,后再逐渐增加可耳。

今春以来,有道侣数人,与余同研律学,颇注意于改正习惯。数月以来,稍有成效。今愿述其往事,以告诸公。但诸公欲自改其习惯,不必尽依此数条,尽可随宜酌定。余今所述者,特为诸公作参考耳。

学律诸道侣,已改正习惯,有七条。

一、食不言。现时中等以上各寺院,皆有此制,故改正甚易。

二、不非时食。初讲律时,即由大众自己发心,同持此戒。后来学者亦尔。遂成定例。

三、衣服朴素整齐。或有旧制,色质未能合宜者,暂作内衣,外罩如法之服。

四、别修礼诵等课程。每日除听讲、研究、抄写及随寺众课诵外,皆别自立礼诵等课程,尽力行之。或有每晨于佛前跪读法华经者,或有读华严经者,或有读金刚经者,或每日念佛一万以上者。

五、不闲谈。出家人每喜聚众闲谈,虚丧光阴,废弛道业,可悲可痛!今诸道侣,已能渐除此习。每于食后、或傍晚、休息之时,皆于树下檐边,或经行、或端坐、若默诵佛号、若朗读经文、若默然摄念。

六、不阅报。各地日报,社会新闻栏中,关于杀盗淫妄等事,记载最详。而淫欲诸事,尤描蓽尽致。虽无淫欲之人,常阅报纸,亦必受其熏染。此为现代世俗教育家所痛慨者。故学律诸道侣,近已自己发心不阅报纸。

七、常劳动。出家人性多懒惰,不喜劳动。今学律诸道侣,皆已发心,每日扫除大殿及僧房檐下,并奋力作其他种种劳动之事。

以上已改正之习惯,共有七条。

尚有近来特实行改正之二条,亦附列于下:

一、食碗所剩饭粒。印光法师最不喜此事。若见剩饭粒者,即当面痛诃斥之。所谓施主一粒米、恩重大如山也。但若烂粥烂面留滞碗上不易除去者,则非此限。

二、坐时注意威仪。垂足坐时,双腿平列。不宜左右互相翘架,更不宜耸立或直伸。余于在家时,已改此习惯。且现代出家人普通之威仪,亦不许如此。想此习惯不难改正也。

总之,学律诸道侣,改正习惯时,皆由自己发心。决无人出命令而禁止之也。



改过实验谈

癸酉正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贺新禧、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联、著新衣等以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谓新者,乃是改过自新也。但“改过自新”四字范围太广,若欲演讲,不知从何说起。今且就余五十年来修省改过所实验者,略举数端为诸君言之。

余于讲说之前,有须预陈者,即是以下所引诸书,虽多出于儒书,而实合于佛法。因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以下分为总论别示二门。

总论者,即是说明改过之次第:

一、学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余自儿时,即读此书。皈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此书佛学书局有排印本甚精。

二、省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

三、改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

别示者,即是分别说明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但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华严经》中皆用十之数目,乃是用十以表示无尽之意。今余说改过之事,仅举十条,亦尔;正以示余之过失甚多,实无尽也。此次讲说时间甚短,每条之中仅略明大意,未能详言,若欲知者,且俟他日面谈耳。

一、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二、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三、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唯宽唯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四、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五、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六、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七、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八、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九、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十、不瞋瞋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因限于时间,以上所言者殊略,但亦可知改过之大意。最后,余尚有数言,愿为诸君陈者:改过之事,言之似易,行之甚难。故有屡改而屡犯,自己未能强作主宰者,实由无始宿业所致也。务请诸君更须常常持诵阿弥陀佛名号,观世音地藏诸大菩萨名号,至诚至敬,恳切忏悔无始宿业,冥冥中自有不可思义之感应。承佛菩萨慈力加被,业消智朗,则改过自新之事,庶几可以圆满成就,现生优入圣贤之域,命终往生极乐之邦,此可为诸君预贺者也。

常人于新年时,彼此晤面,皆云恭喜,所以贺其将得名利。余此次于新年时,与诸君晤面,亦云恭喜,所以贺诸君将能真实改过不久将为贤为圣;不久决定往生极乐,速成佛道,分身十方,普能利益一切众生耳。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僧三宝也。

三宝义甚广,有种种区别;今且就常人最易了解者,略举之。

佛者,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诸佛是也。法者,为佛所说之法;或菩萨等依据佛意所说之法。即现今所流传之大小乘经律论三藏也。僧者,如菩萨、声闻诸圣贤众,下至仅剃发披袈裟者皆是也。

皈依者,皈向依赖之意。

皈依于三宝者,乞三宝救护也。《大方便佛报恩经》云:譬人获罪于王,投向异国以求救护。异国王言,汝来无畏,但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罪。皈向三宝以求救护。若诚心皈依,更无异向,不违佛教。魔王邪恶无如之何。

既已皈依于佛,自今以后,决不再依天仙神鬼一切诸外道等。

既已皈依于法,自今以后,决不再依诸外道典籍。

既已皈依于僧,自今以后,决不再依于不奉行佛法者。

第二章?授三皈之法一忏悔、二正授三皈、三发愿回向。

应先请授者,详力解释此三种文义;因仅读文而未解义,不能获诸善法也。

正授三皈之文有多种,常所用者如下:

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说。)

我某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结。)

前三说时,已得皈依善法;后三结者,重更丁宁令不忘失也。

忏悔文及发愿回向文,由授者酌定之,但发愿回向,应有以此功德回向众生同生西方齐成佛道之意,万不可唯求自利也。

第三章?授三皈之利益

经律论中,赞叹皈依三宝功德之文甚多。今略举四则:灌顶经云:受三皈者,有三十六善神,与其无量诸眷属,守护其人令其安乐。善生经云:若人受三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四宝者:金、银、琉璃、玻璃),举国之人,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皈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较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若人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俱、汤药)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宝塔,复以香华供养,其福甚多;不如有人以清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所得功德。大集经云: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受三皈已,儿无加害,乃至生已,身心俱足,善神拥护;是母受兼资于子也。

第四章?结语

在本寺正式讲律,至今日圆满。今日所以聚集缁素诸众,讲三皈大意者,一以备诸师参考,俾他日为人授三皈时,知其简要之方法也;一以教诸在家人,令彼等了知三皈之大意。俾已受者,能了此意,应深自庆幸。其未受者,先能了知此意,且为他曰依师受三皈之基础也。



《李叔同文集(简体横排版)(套装全5册)》内容简介 一、 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巨匠的跌宕人生,熔铸时代洪流 李叔同(1880—1942),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文化巨匠,其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的一生,从风流倜傥的艺术家,到潜心佛法的弘一法师,再到“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才子,最后皈依三宝,成为一代高僧,其身份的转变与精神的升华,深刻地映照出那个风云变幻、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 本书《李叔同文集(简体横排版)(套装全5册)》正是试图以集大成的形式,汇集李叔同先生一生中的重要思想、艺术成就、人生感悟以及宗教修为,全面而深入地展现这位“通人”的卓越风采。全套五册,编纂严谨,体例清晰,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最贴近其思想原貌的阅读体验。 在那个积贫积弱、民族危难深重的年代,李叔同经历了家族的兴衰,见证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亲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他早年留学日本,接触西方艺术、音乐、戏剧,将进步的思潮和艺术形式带回祖国,为中国近代艺术的启蒙与发展奠定了基石。他创立的“乐歌”、“白话诗”,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歌圣”。他投身教育,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影响深远。 然而,生命的旅程并未止步于此。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李叔同却选择了急流勇退,剃度出家,法号“弘一”。这一转变,标志着他人生进入了另一个更为深邃的阶段。他以严谨的态度、悲悯的情怀,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法的研习与弘扬之中。他的佛学思想,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社会洞察相结合,充满了人间的关怀与现实的智慧。 本书的编纂,正是建立在对李叔同先生如此丰富而多层次的人生体验的深入理解之上。我们力求通过文字,将这位巨匠的才情、智慧、悲悯以及那份“不为己身,但为众生”的济世情怀,一一呈现给读者。 二、 文集结构与内容概览:五册分章,脉络清晰 《李叔同文集(简体横排版)(套装全5册)》整体结构严谨,以分册、分章的形式,将李叔同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著作、文章、书信、佛学讲稿、艺术评论、诗词歌赋等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呈现。 第一册:艺术启蒙与社会关怀 本册主要收录了李叔同先生早期的艺术作品、评论以及关于教育、社会改良的文章。从中,读者可以窥见其作为一位开拓者,如何将西方艺术理念融入中国文化,如何以艺术为载体,唤醒民族的审美意识,激发社会的变革力量。 艺术创作与评论: 涵盖其在戏剧、音乐、绘画等领域的早期实践与思考。例如,他创作的话剧《碍》、对西方音乐的介绍,以及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刻见解。这些文字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天赋,更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独特思考。 教育理念与实践: 收录了他关于兴办新式学校、普及艺术教育的论述。他创办的丰泰女子师范学校、上海静思精舍等,都留下了他教育思想的实践痕迹。本册将展现他如何将艺术教育与人格养成相结合,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和创造力的下一代。 社会改良与思想探索: 早期,李叔同也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发表了许多关于社会改良、青年救国的文章。这些文字,虽然带着时代的烙印,但其蕴含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新思潮的敏锐捕捉,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思想启发意义。 第二册:诗歌、歌词与散文:文字的华彩乐章 本册聚焦于李叔同先生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尤其是其富有感染力的诗歌、歌词以及散文作品。 诗词歌赋: 收录了他早期创作的白话诗、旧体诗词,以及大量的歌词。这些作品,语言明快,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许多已经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如《送别》、《悲悲切切》、《梦游》等。本册将集中展现他文字的魅力,以及其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人生哲思。 散文创作: 展现了李叔同先生在散文领域的造诣。其散文或抒情,或议论,或叙事,都展现出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的视角,常常在平实的叙述中透露出深刻的哲理。 第三册:佛学思想与修行实践:智慧的灯塔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李叔同最终选择了出家,成为弘一法师。本册主要收录了他出家后,在佛学研究、讲经说法、戒律实践等方面的论著和讲稿。 佛学讲稿与开示: 汇集了弘一法师在全国各地弘法期间的讲经记录和开示。这些讲稿,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将高深的佛法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充满了智慧和慈悲。例如,《悲华经讲录》、《大乘钞》、《瑜伽师地论略纂》等。 戒律研究与实践: 弘一法师以“持戒第一”闻名,对佛教戒律有着深刻的研究和严谨的实践。本册将收录其关于戒律的论述,展现他对佛教清规的坚持,以及对如何将戒律融入现代生活的思考。 佛学问答与书信: 包含了他与信众、友人的问答记录和往来书信。这些文字,既是佛学思想的交流,也反映了他关怀众生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第四册:书法艺术与生活感悟:线条中的禅意 本册将目光投向李叔同先生另一项杰出的艺术成就——书法,以及他晚年的一些生活感悟和艺术心得。 书法作品与评论: 收录了李叔同先生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包括其临摹碑帖、自作诗文等。同时,也收录了他关于书法艺术的论述,分析其用笔、结体、章法等,展现了他对书法审美的独到见解。他的书法,以“朴拙”、“古雅”著称,自成一体,对后世书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活感悟与人生智慧: 展现了弘一法师晚年的一些生活片段、人生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这些文字,虽然篇幅不一定长,但往往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以及超然物外的智慧。 第五册:年谱、传记与文献资料:立体解读大师 本册作为附录,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视角和研究素材。 李叔同年谱: 详细梳理了李叔同先生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生平活动、创作发表、思想变迁等,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时间轴。 重要传记资料: 搜集了与李叔同先生相关的早期传记、回忆录、研究文章等,为读者深入了解其生平提供第一手资料。 文献索引与研究论文: 包含了与李叔同先生相关的各类文献资料的索引,以及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论文,方便有志于深入研究的读者进行学术探索。 三、 本书价值与阅读意义: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李叔同文集(简体横排版)(套装全5册)》的出版,具有多重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系统性与权威性: 本套文集力求全面、系统地收录李叔同先生各方面的著作,集结了学界对李叔同先生的研究成果,是目前为止最为权威和完备的李叔同研究资料之一。简体横排版的编排,也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思想的传承与启迪: 李叔同先生的思想,涵盖了艺术、教育、佛学、人生等多个维度,充满了智慧和人文关怀。阅读他的作品,不仅能够了解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脉络,更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获得心灵的启迪。 艺术的瑰宝与审美熏陶: 其诗歌、歌词、书法等艺术作品,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瑰宝。通过阅读,读者可以欣赏到大师级的艺术成就,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李叔同先生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思想、艺术和人格魅力,依然能够跨越时空,与现代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精神对话。他的人生选择,对信仰的坚守,对世事的洞察,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借鉴。 研究的基石与学术的推动: 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史、宗教史的学者而言,本套文集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将极大地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 四、 结语 《李叔同文集(简体横排版)(套装全5册)》不仅是一套汇集了一位伟大文化巨匠作品的文集,更是一部展现生命觉醒、精神升华的史诗。它邀请您走进李叔同先生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旷达,体会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慈悲,领略他“朴拙”、“古雅”的艺术风范。愿本书能成为您理解一位传奇人物,探索生命意义,滋养心灵的重要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能够拥有这套《李叔同文集》,我感觉非常幸运。首先,这套书的排版非常精良,简体横排的设计,让阅读体验极佳,完全没有了传统竖排版的隔阂感。我一直都很景仰李叔同先生,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风流倜傥的艺术家,到一位慈悲为怀的高僧,这种转变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套文集,让我得以近距离地接触他丰富的思想和多元的才华。我特别喜欢他的一些随笔和佛学讲义,那些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阐述最深刻的道理。读他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仿佛能洗涤内心的浮躁,让我更加专注于当下的生活,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这套书,就像一本人生指南,在我迷茫的时候,总能给我指引方向,让我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评分

拿到这套《李叔同文集》,真的有一种拾得珍宝的感觉。简体横排的版本,阅读起来特别流畅,不像一些古籍版本那样,需要费力去适应。我一直对李叔同先生这位“南有李叔同,北有弘一法师”的人物心怀崇敬,他的才华横溢,他的命运多舛,他的最终皈依,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启示性。这套文集,让我看到了他不同侧面的人生。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他艺术创作时期的文字,他对于戏剧、音乐的独到见解,他对艺术的热情与执着,都让我深受感染。他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他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用他的艺术形式,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他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是现代很多浮躁的创作者应该学习的。这套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李叔同,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艺术家,一个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和求索的灵魂。

评分

这套《李叔同文集》简直是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简体横排,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阅读起来丝滑流畅,完全没有任何阅读障碍,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李叔同先生的文字世界中。我一直觉得,李叔同先生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绝伦的传记,他的经历从艺术家到高僧的转变,充满了深刻的意义。这套文集,将他不同时期的思想和作品集结在一起,让我得以全面地了解他。我最爱读他关于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的论述,他那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能让人豁然开朗。他教会我们如何看待得失,如何面对生死,如何活出生命的本真。读他的文字,总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套书,不仅仅是一套文集,它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书,一本能指引我们走向内心平静和安宁的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必须说,这次的《李叔同文集》真的太值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就很讲究,拿在手里就知道是用了心的。简体横排这个设定,对于我这种习惯了现代阅读方式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很多古籍的竖排版要友好太多了。我一直觉得,李叔同先生不仅仅是一个高僧,他更是一个集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于一身的奇才。这套文集就像一个宝藏,里面涵盖了他各个时期的思想精华和艺术成就。我尤其对他在教育方面的论述印象深刻,他提出的那些关于人格养成、道德修养的观点,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创办的弘一学院,培养了无数人才,他的教育理念,是将艺术与人生、佛法与生活融为一体,这种大格局,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我读的时候,经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他的一些话,他对待学问的态度,那种严谨、审慎,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这套书,不只是一堆文字,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挖掘。

评分

这套《李叔同文集》简直是把我狠狠地惊艳到了!拿到手的时候,那沉甸甸的分量就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简体横排,这点真的是太贴心了,阅读起来毫无障碍,感觉就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一样,那么的亲切自然。我一直对李叔同先生的才华和情怀心向往之,从他的出家为僧,到他那首《送别》,每一句都带着深深的禅意和对人生的感悟。这套文集,让我得以窥见他更广阔的内心世界。我特别喜欢其中收录的一些他在早期戏剧创作和音乐方面的文字,那种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真的让人肃然起敬。有时候我会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翻开其中一册,仿佛就能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动荡却又充满人文光辉的年代。他对于诗歌、书法、绘画、戏剧、音乐的涉猎,都展现了他非凡的天赋和不懈的探索精神。读他的文字,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这五册书,每一本都像一位智者,在静静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

书不错 感觉是正品 和室友一起买很划算的

评分

京东自营就是有保障,到货快,给力又便宜

评分

感觉不错,价格也很公道,值的购买!

评分

物品配送很快,产品质量不错

评分

没看过他的书,买来看看。

评分

非常满意

评分

书的价格比以前高,而且搞的活动的幅度也没以前大。只是习惯在京东上买书而已

评分

哈哈哈哈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

评分

书封皮稍微有点破,内容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