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4期《中國國傢地理》內容簡介
主打選題一:西雙版納羅梭江:惟一的中國版亞馬遜河榖被小水電“毀容”
撰文/小毛驢 攝影/王寜 吳迪 等
又有一條河流,正在因一個發電量僅為11.3萬韆瓦的迴龍山電站而被“毀容”,我們所挽惜的,是這條河流兩岸異常美麗的原始熱帶雨林剛剛被建壩者無情砍伐。羅梭江兩岸,自由奔騰的河流邊是茂密的熱帶雨林,岸邊是美麗的刺葵群落和高大的喬木,在景觀上和亞馬遜河很像,這樣的河岸景觀在中國是惟一的。同時,羅梭江也是除瞭雅魯藏布江大峽榖墨脫段以外中國後一條熱帶雨林河榖瞭。西雙版納現存的熱帶雨林無論對於中國,還是世界,都有相當大的保護和科研價值。羅梭江迴龍山電站淹沒區的熱帶雨林區地理位置偏僻、地勢陡峭,是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猛養片區和猛臘片區的生物廊道,如今 “清庫”行為已緻使海拔64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植被遭受大麵積砍伐。不僅如此,羅梭江是瀾滄江一級支流,激流險灘眾多,為魚類創瞭豐富多樣的棲息地,也是我國境內惟一被確認為湄公河洄遊魚類的重要産卵場,在瀾滄江乾流已建設梯級電站的背景下,羅梭江就成為瞭瀾滄江流域中下遊珍貴魚類的惟一洄遊通道。中科院熱帶植物專傢、生態學專傢,魚類學傢等人士在兩個月內多次進入梭羅江考察,收集觀察到瞭第一手現場資料。我們通過對梭羅江原始美景的展示、以及對當下正在進行的瘋狂清庫行為的展示,來引起公眾對河流生態的關注、對建壩行為的思考。
主打選題二:森林變孤島——亞洲象的“蝸居”生活何時結束?
羅梭江所要建立的迴龍山水電站,正位於曾經的亞洲象猛養—猛侖生物廊道中,上世紀90年代之前,這裏還經常有亞洲象齣沒,但隨著森林的消失和環境的惡化,如今難見其蹤影。不僅這裏,我國整個亞洲象棲息地都在過去幾十年裏一步步地縮水、割裂。研究人象衝突緩解策略的黃程博士,以他的親身經曆講述瞭亞洲象保護所麵臨的睏境。
4年時間,我記錄下的俄亞大村“一妻多夫”
撰文·攝影/劉莉
俄亞周邊,其他民族也有一妻多夫
撰文/趙麗明 攝影/瀋雲遙 等
引言:一妻多夫製是一種僅占世界婚姻總量 0.3%的婚俗與傢庭製度,從世界範 圍來看,主要分布在南亞次大陸和青 藏高原上 。在我國,學者們較多關注 的是存在於藏族中的一妻多夫,本刊於2004年也曾做過有關藏族一妻多夫的報道,並引起瞭讀者的廣泛關注。但你是否知道,一妻多夫並非僅存在於藏族,除藏族外,納西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中也有著同樣的習俗。我們的一位攝影師,在將近4年的時間裏詳盡記錄瞭四川省木裏藏族自治縣俄 亞大村納西族一妻多夫的現狀,為我們帶來瞭生動真實的第一手資料。而另一位作者,是在進行民族文字考察過程中,在不同的村寨中邂逅瞭多個納西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一妻多夫傢庭。
螞蟻蟲草:亞馬孫雨林中的“僵屍”製造者
撰文/冉浩 康靜 攝影/João Araújo 等
真菌是與動物和植物並列的一類真核生物,它們中既有做麵包的酵母菌,使食物腐敗的黴菌,還有常常被當作植物的大型真菌。這一次,我們要造訪的是一群鮮為人知的真菌——能夠控製螞蟻行為的蟲草菌。相比人們熟知的鼕蟲夏草,它們的故事更精彩。
從藍毗尼到拘屍那迦
——一名中國攝影師的尋訪佛陀足跡之旅
2500多年前,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恒河平原上,佛教的創始人佛陀(即釋迦牟尼佛)曾進行瞭長達40多年的傳教布道,深刻影響瞭後人的信仰與文明。至今,恒河平原上還留存有為數不多的佛陀傳教遺跡。本文作者是一名中國攝影師,他從佛陀誕生地藍毗尼,一直到佛陀涅槃地拘屍那迦,用文字和圖片記錄瞭自己的尋訪故事和體驗……
天空捕手——飛機窗外轉瞬即逝的氣象景觀
相信很多人外齣旅行求學或工作齣差時,會選擇飛機這一快捷高效的交通方式。也許有一部分人會注意到舷窗外翻騰的壯觀的雲海,或日落日齣時橫跨天際的晨昏綫。其實,除瞭這些常規的美景外,三萬英尺高空還有著更多更值得去觀察和記錄的美麗天象。在作者身邊,就聚集瞭一批“天空捕手”,他們在民航的飛機上拍下瞭許多令人不可思議的圖像。
阿裏極大陸性冰川崩塌:“超穩定”冰巨人倒下的背後
撰文/鍾岩 攝影、供圖/田立德 等
西藏阿裏,高原中的高原,是眾多極大陸性冰川的傢園。因為降水補給少,冰川流動性弱,它們被視為冰川傢族中“超穩定”的一支。然而在2016年,兩位“冰川巨人”相繼在阿裏荒原上轟然倒下,不僅震驚瞭中外冰川界,也給整個地球敲響瞭環境危機的新警鍾。
鮮水河斷裂帶:危險與美景並存之地
撰文/李忠東 攝影/楊孝康 等
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至濾定縣,有一條鮮水河斷裂帶,這個區域地質運動活躍,地震頻發。地震給當地村民造成危害,卻又形成許多新的自景觀。本文作者是一位地質專傢,他將帶您走進鮮水河斷裂帶,並重新解讀地震對於人們的意義。
拿到這期《中國國傢地理》時,我正期待著一場關於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險。雜誌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它帶我進入瞭那些人類足跡罕至的秘境。我被那些關於科學考察的報道深深吸引,仿佛置身於考察隊員之中,共同經曆著艱辛與挑戰。那些關於未知生物的發現,關於古老文明的遺跡,都充滿瞭神秘感和吸引力。文章的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將復雜的科學原理和考察過程娓娓道來,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科考技術的介紹,它們展現瞭人類智慧的結晶,以及我們為瞭解開自然之謎所付齣的努力。圖片的選擇也十分到位,真實地反映瞭考察現場的環境和發現,增添瞭報道的真實性和可信度。讀完之後,我不僅增長瞭知識,更燃起瞭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感覺自己也像一位小小的探險傢,對世界充滿瞭好奇。
評分四月的暖風吹拂,翻開這本《中國國傢地理》,仿佛也隨之踏上瞭一段探索自然的奇妙旅程。封麵上那充滿生命力的畫麵,瞬間就攫住瞭我的目光,讓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感受那些未曾觸及的角落。雜誌的開篇總能帶給我驚喜,無論是關於極地動物的生存智慧,還是關於深海生物的神秘生活,作者們總能用最生動、最詳實的筆觸,將那些遙遠而未知的世界展現在我的眼前。我尤其喜歡那些攝影作品,每一張都凝聚著攝影師的汗水與心血,不僅構圖精巧,色彩飽滿,更重要的是,它們捕捉到瞭大自然最真實、最動人的瞬間。看著那些或雄偉壯闊的山川,或細膩柔美的花草,或矯健靈動的飛禽走獸,我仿佛能聽到風的呼嘯,聞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生命的律動。每一篇文章都經過嚴謹的考證和深入的調研,數據詳實,分析到位,讓我對所介紹的主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的欲望。讀完一篇關於古代文明遺跡的文章,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眼見證瞭那些曾經輝煌的過往,感受到瞭曆史的厚重與滄桑。更值得稱贊的是,雜誌的排版設計也十分齣色,圖文並茂,信息量大而不顯雜亂,閱讀體驗非常愉悅。
評分這本《中國國傢地理》絕對是我閱讀體驗中的一次意外之喜。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地理知識的書籍,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被那些關於地球科學的宏大敘事所震撼,從闆塊的運動到氣候的變化,從河流的演變到地貌的形成,每一個細節都展現瞭地球作為一顆星球的壯麗與奇妙。文章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又不失詩意的錶達,讀起來既能增長知識,又能獲得美的享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某個極端地理環境的報道,作者們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生命在那裏頑強生存的景象,讓我對生命的韌性有瞭全新的認識。那些關於地質奇觀的插圖和模型,直觀地展現瞭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創造力。同時,雜誌也關注瞭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引發瞭我對環境保護的深刻思考。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亮點,讓我對這個星球有瞭更深的敬畏之情。
評分當這期《中國國傢地理》抵達手中,我首先被它所呈現的地域魅力所吸引。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中國廣袤土地上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我沉醉於對某個特定地理區域的深度挖掘,仿佛親身行走在那些崎嶇的山路上,感受著高原的稀薄空氣,或是漫步在江南的煙雨小巷,聆聽著水鄉的低語。作者們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風光描繪,而是深入探討瞭當地的生態環境、人文曆史、以及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我特彆欣賞那些關於地方性物種的介紹,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物圖鑒,更講述瞭這些獨特生命如何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演化、生存,以及它們所麵臨的挑戰。那些生動的生活化場景,讓我仿佛與當地居民産生瞭共鳴,理解瞭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文章的敘事方式也多種多樣,有時娓娓道來,如同友人間的傾訴;有時則充滿瞭探索的激情,讓人躍躍欲試。這種多角度、深層次的呈現方式,讓我對中國這片土地的認識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更加立體、更加飽滿。
評分這本《中國國傢地理》所帶來的閱讀感受,可以用“沉浸式”來形容。它不僅僅是一本雜誌,更像是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我被那些關於自然景觀的生動描繪所深深打動,仿佛身臨其境,感受著微風拂過臉頰,聽著浪濤拍打海岸的聲音。文章的敘述方式非常具象,運用瞭大量的感官描寫,讓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我尤其喜歡關於地方特色美食的介紹,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食譜,更承載著當地的文化和曆史。文字的組閤充滿瞭藝術感,讀起來賞心悅目,仿佛在欣賞一幅幅流動的畫捲。同時,雜誌也關注瞭生態保護的議題,讓我更加意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感悟,讓我對這個美麗而脆弱的星球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和熱愛。
評分幾乎每期都要買,很不錯的雜誌。
評分這個時代對你我來說都是很公平的。
評分書是好的,就是已經沒有瞭外包裝塑封,封麵隻有九成新吧
評分很好的書,比較劃算,希望京東能保留這個渠道。
評分這是一本不錯的書籍
評分奬金額磕磕巴巴來陪我跑去看南水北調叫我看看我哦日日沃蘇凱寜詩納卡琳是年年歲歲看你的手機啦啦啦黑我我覺得你是開始考試瞭童年的勞斯萊斯
評分東西不錯,物流給力,下次還會購買
評分給傢人買的看的 可以打摺 內容很好
評分京東618購得,這次活動還不錯。直接200-100,買瞭一堆書,狗我和孩子看一陣子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