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卢思浩、程璧、曾园、沈坤彧、曹然、黄睿敏、龚沁伊、杜白羽、宋金波、关鹤联手打造,为你讲述十个不同城市的“短居”生活,重新定义“旅居”的意义。
背上行囊,离开家乡,换一座城市,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在那些漂泊的岁月中,总有一个瞬间在温暖着你的心灵。
“短居”不仅仅是旅行……在萨维尔街的那所房子里。
内容简介
《择一城而短居》是一本旅游随笔集,由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作者共同完成,其中有当红作家卢思浩、独立音乐人程璧等,讲述了他们在不同城市的生活和当地的文化,如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与悉尼的求学经历,在东京工作生活的经历等。不同于以往的旅游随笔,这是一本让你深度了解作者所生活居住过的一个城市,从另一个方面来是认识发现生活的美好!
作者简介
刘耿 主编:前新华社记者,复旦大学史地所博士。
卢思浩:出生于江苏张家港,留学澳洲,90后青年作家。出版过《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等书籍,累计销量过百万册!本书唯独收录作者留学澳洲的心路历程。
程璧: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中国内地民谣女歌手、摄影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外文系日本语专业。本书收录的《寻音识东京》为作者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章。
沈坤彧:上海《东方体育日本》首席记者,留学巴黎两年。
曹然: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科索沃NGO和国际组织工作,常年研究东欧问题,长期撰稿讲述这片土地的种种故事。
宋金波: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毕业,曾作为林调队员在西藏工作十年。现居上海。
杜白羽:新华社记者,曾常驻平壤,特派首尔,美国东西方中心、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著有纪实散文《我的平壤故事》、摄影随笔《朝鲜印象》、文化随笔《我的夏威夷——当东方遇上西方》。
龚沁伊:上海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专业毕业,现供职于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馆。
黄睿敏:前媒体人,现旅居丹麦。
关鹤:80后东北妹子,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伦敦政经传媒学院,怀抱着成为战地记者的梦想来到以色列,却误打误撞进了以色列事业单位,后来又成了投行民工,辛勤往返于中以两国。
曾园:媒体人,曾供职于《新周刊》《南都周刊》等媒体。有随笔集《词的冒险》出版。在澳门利氏学社担任过访问学者、研究员。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我愿意用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的理想来过生活。也许,在东京的短旅生活,已经在我心中悄悄埋下了很多这样的种子。
——程璧(独立音乐人)
我们都在漂泊的时候犹豫过,我们都为了一些而放弃了另一些。而正因为我们放弃的这些东西,才让我们明白现在拥有的有多可贵。
——卢思浩(百万级畅销书作家)
目录
寻音识东京
文 程璧 001
贝尔格莱德:唯有生活永恒
文 曹然 031
贴身看平壤
文 杜白羽 059
里斯本:安东尼、奥黛特和我
文 龚沁伊 089
爱与黑暗的耶路撒冷
文 关鹤 117
澳洲:年少时待过的地方,都代表着你的勋章
文 卢思浩 153
哥本哈根的四季
文 黄睿敏 185
拉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文 宋金波 摄影 袁培德 219
巴黎情事
文 沈坤彧 251
澳门:从词开始的冒险
文 曾园 285
精彩书摘
感受到自然和土地的存在。
而这里不仅是丘,还是樱丘。因为,这条路的两边是满满的樱花树排列。刚刚到这里的时候,还是将要入秋的时节,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但是,当过了一个冬天,春风开始吹拂的时候,这里的树慢慢开始有了些悄悄的变化。有一天,我照常挤着早班电车,睡眼惺忪地走到这里的时候,完全惊呆了。
一树一树的花,在一夜之间,全开了。几乎包围住了树枝,只看得到花。粉白粉白的樱花。
顺着马路的两排,当有一点风经过的时候,花瓣跟着风飞舞起来,就像落雪一般。这应该算是我不经意间的第一次赏樱体验吧。竟然在这样忙碌而无趣的工作日常里,带给了我如此美的感动。一下,我便爱上了这条每日经过的小路。尽管它是上坡路,当我赶时间想快一点儿走的时候,总是让我花费更多的力气。
当我身着西装开始在这样的严肃金融领域工作的同时,我还带来了我的古典吉他。因为我对东京这座城市的好奇,并不止于那些林立的商务大厦。而其实更多,是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与生活区。
我记得刚刚到公司那天,还没来得及去住处放行李,就需要去办公室直接报到。然后我拖着大旅行箱,背着双肩包,以及提着那个重重的黑色琴箱出现的时候,我看到了社长惊讶的眼神。我也感到有些羞涩。
但那就是当时的我的真实状态:刚刚走出学校,既想挑战这样普遍意义上的社会精英角色,但又不愿意放弃内心的另外一些可能性。
大概是在读到硕士二年级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学会弹奏吉他简单的和弦,已经可以写出简单的旋律,填上词,完成一首曲子。但是,我也并不知道,这会成为我未来的职业。
因为我对于音乐似乎也并没有那么“专情”。对于我来说,更广义的人文艺术是一直的热爱。并不仅仅限于音乐。我还喜欢绘画、设计、建筑这些视觉艺术,热爱着诗歌、散文、随笔这样的文化艺术。
所以,我还不能确定。我想在东京找到答案。于是,当我白天像这个城市里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坐在办公桌前,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后,晚上的我开始去到另外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
前言/序言
2017年春,我又一次来到了东京。
这一次,是为了我的第五张音乐专辑的制作,邀请了这边的音乐团队和日本的音乐家来共同完成。在给新歌填词的时候,无意识地写下了这样两句:
抚平岁月的忧愁啊是什么/给你温柔的平静的是什么。
这是我对当下自己内心的叩问。而东京这座城市,确实带给我过这样的感受。
(一)
好像一提到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印象并非如此。它像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首都一样,熙熙攘攘。往往首先浮现脑海的,是涩谷十字路口,急匆匆,穿梭而过的上班族们。他们有着亚洲人普遍的面孔,却身着西装,系领带,规矩而统一。
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
我的大学四年,读的便是日语系。大学毕业后,决定再读三年硕士研究生,选择的研究方向是日本传统文化艺术。但面临就业的问题,这个并不“实用”的领域,并不能提供给我一份实际可以让我去往东京的工作。
于是,我选择接受了一家东京证券公司提供的工作机会。
我记得那是2012年,当时公司社长特意根据中国的招聘季,乘飞机亲自来北京招聘。是非常严苛的面试。而我作为当年北京地区日语系应届生中的唯一一位,幸运地通过了。
当时我穿着匆匆在商场里寻觅到的一身面试服,也就是类似那种商务休闲女式西装,价格合理,足够当时学生族的我承担。黑色干练修身的上衣,配上刚刚过膝盖的黑色短裙,然后是白底条纹衬衫。
就这样一身打扮,初初有了サラリーマン(工薪阶层、上班族)的一点儿模样,但又未脱学生气。但也许是我充满干劲的坚定的眼神,以及对未来的异国工作生活无知无畏的态度,让当时的面试官以及社长,对我有了一些期待。于是紧张的面试之后,很快收到了录取通知。
当时我感觉终于是松了一口气。于我而言,那时候,对东京这个城市,充满了好奇。因为我学习这门外语已经七年,而对它的大部分认知,都是来自文字和影像。可以实际地近距离地去观察和发现这座城市,对我来说,是充满好奇、跃跃欲试的。
当秋风吹起的时候,我乘坐飞机前往东京成田机场。人生第一次走出学校,成为社会人,居然是在这样一座异国城市,很难描
述自己当时内心的期待和兴奋。一切都是新鲜的,甚至机场外的树木,都让我觉得绿得那么明亮晃眼。
然而,除去心情的缘故,这里道路上的树叶,的确也干净得不染灰尘。而一直生活在国内北方的我,所固有的认知是,高速公路两边的树叶大多都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发灰的绿。一直以来都觉得那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而当我看到这里树叶的透亮,竟然觉得有一些终于如愿的高兴,觉得空气的透明度都变高了。
当然,这与岛国天然的海洋气候不无关联。感觉海上的风一吹,就把这些尘土都吹走了。在外面走很久的路,鞋都不会蒙尘。再一点,他们的环保绿化事业确实走过了一些年头。后来我听身边的日本朋友常常说,三十年前,可不是这样。说自己家门口的那条川流上面也会看到垃圾,也因为工业化的急速发展,发生过一些污染引发的疾病。现在,早已改善很多。于是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只有感慨和期待,何时我的国度也能度过这段时期。尤其是雾霾正盛的这几年,在北京新鲜空气成了奢侈品。偶尔的蓝天,都让人雀跃不已。
(二)
我被录取的这家证券公司所在地,正是地处最热闹的涩谷。也是租金最贵的几处之一。另外例如新宿、银座这些知名的街区,也都是常常人满为患。很快,上班的日子开始了。我每日搭乘电车,前往涩谷站。著名的站标,忠犬八公那里,从早到晚都很热闹,永远是在等待与他人见面的人。
忠犬八公是一只日本秋田犬,于1924年被主人上野英三郎带到东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门口目送主人上班,傍晚时分再到附近的涩谷站接他回家。一天晚上,上野英三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到涩谷站,他在工作时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然而,“八公”依然忠实地在涩谷站前等候主人回家,一等就是九年,直到死去。这个故事随即传遍日本。这份无比忠诚的品质,令人们动容和珍视。
这份忠诚,似乎可以引申到上班族对所属企业的一份精神要求,这里永远是忙碌的工作节奏。每次红绿灯闪烁,等待已久的人群开始熙熙攘攘移动的时候,人行横道上便成了黑压压的一片。据说,每分钟,都有三千人穿过这个著名的涩谷十字路口。
但与此同时,我每天上班所要经过的一条樱丘小路,让我又感到了有些不同。那是一条离开车站,穿过天桥,走大概七八分钟就到的小路。为何叫樱丘小路,因为这里确实是高耸而起的丘陵式的地势。我是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家在山东。从小习惯了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根本没见过这样走两步就要上坡下坡的情景,何况这还是在一座国际大都市。瞬间,好像因为这样的地貌,缓和了这座都市的紧张感。甚至在我看来,地势起伏,是很有情味的一件事。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们,很少接触到土地。他们在高耸的云端。而这样的起伏,会让每日踩着皮鞋匆匆赶路的都市人,序
董晓晔
2013年“行舍”开始创业的时候,我去拜访“老树画画”刘树勇先生,他
欣然题写“行舍”二字,还画了十幅关于旅行的小画。每幅小画上都有一句风轻云淡又颇有意味的话,比如“风雨何足道,行者自当行”;“你说天涯在何处,人生总是路上行”;“明月最多情,偏照旅人行”。这是“行舍”最开始的时候与文化的结缘,从此,文化就一直是“行舍”撕不掉的标签。
我对“行舍”的理想,是希望它成为一个有关旅行的中国品牌,有旅行箱、背包、小客栈和旅途上的小店,旅行箱是我们的起点。说起来“行舍”的“舍”字是个多音字,念[shè]时,意为旅行中的家。拉着一个能装载生活日常、习惯、味道或思念的旅行箱,去到一片陌生的土地,发现真正的自己,更确认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这便是“行舍”的一层意义。念[shě]时,体现的是一种人生哲学,我们将人生视为一场长旅,子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佛说:“行事修行,舍是舍弃,行一步,舍一步。”不管何种旅行,你都要行得动、舍得起。
创业之前我是一个媒体人。喜欢阅读,也喜欢旅行。因为喜欢旅行,所以买了很多关于旅行的书。越来越觉得那种去一趟欧洲就能写一本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攻略似乎也没什么意义。我更希望了解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真正深到生活里的状态,是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又是仔细深入观察后的思考。它既不会像匆匆的旅游者一样,浮光掠影,像荷叶上的露珠,尽管看起来还璀璨,但是浮于表面;它又不会像一个闭着眼睛也能摸到家门的本地户,对一切都熟视无睹。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同时是过客与居民,保持着一双未被惯常生活磨平的他者的眼睛,但是,又有生活,“卷入度”是足够的。
今年夏天开始和刘耿商量出书这件事,刘耿是我多年的好友,他在博士阶段读的历史地理。我和他一起出行过几次,他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人文历史比一般的旅行者更熟悉。我们讨论要做一个系列的书,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笔记,而是更深入的旅行状态。我们将选题定为“择一城而短居”。
我们邀请了十位作者,程璧和卢思浩都是“行舍”的合作者,一直给予“行舍”很多支持。宋金波老师在西藏生活过一段时间,我向他约稿的时候,他特别忙,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黄睿敏已经移民丹麦了,她给“行舍”的微信公众号写过很多专栏稿子,这次她写了前一两年在丹麦的感受。但大部分作者,我其实也不认识,我们通过朋友约稿,而大家都特别认可,认真地对待了“行舍”在做的这件事。
以“短居”定义这种亦游亦居的状态,然后,惊奇地发现它与“行舍”二字至少在字面上很对仗。其实,在意涵上也很契合。不禁为这种天作的巧合而得意。仔细想想,这也算不得无逻辑的巧合,书也好,“行舍”在做的旅行箱
002
择一城而短居
也好,都是理念的体现物,是理念的物化,只是我们没有自觉,等将两样看起来不相及的摆在一起,我们才意识到。
希望这本小书能入您的法眼,也希望能不断地出成一个系列。特别要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原社长吴鸿先生,从一开始策划这个系列书,他就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鼓励,他是我见过的最爱书的人,希望这本书没有让他失望。
也谢谢所有给这本书帮助的人。
2017年10月
(作者是“行舍”创始人、CEO)
择一城而短居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择一城而短居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