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版权*。中国法制出版社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所属的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文本的权*出版机构。
2法律文本规范。法律条文利用了我社法律单行本的资源,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正式版本完全一致,确保条文准确、权*。
3条文注释专业、权*。本书中的注释都是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等对条文的权*解读中精选、提炼而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涵盖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纠纷与难题。
4案例典型指引。本书收录数件典型案例,均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公报案例、各地方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书等,点出适用要点,展示解决法律问题的实例。
5附录实用。书末收录经提炼的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办案常用数据(如损害赔偿金额标准)等内容,帮助您大大提高处理法律纠纷的效率。
6“实用版法规专辑”从某一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出发,收录、解读该领域所涉重要法律制度,为解决该领域法律纠纷提供支持。
对于产品、医疗、机动车交通、环境、动物等侵权责任,每个人都是潜在的高危对象。有损害就要有法律救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是提供上述损害救济的重要法律。《侵权责任法》的主要内容:一、关于承担侵权责任的原则;二、关于产品责任;三、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四、关于医疗损害责任;五、关于环境污染责任;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此外,《侵权责任法》还对高度危险责任,网络侵权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责任以及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等问题作了规定。
《侵权责任法》公布后,最高人民法院还陆续出台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司法解释, 为解决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三章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过失相抵】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被侵权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让侵权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有失公允。因此,侵权人可以被侵权人的过错为主张进行抗辩,要求减轻自己的侵权责任,主要是减少损害赔偿的数额。在学理上一般称为“与有过失”或“过失相抵”。
从本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承担无过错责任的情形来看,与有过失(过失相抵)的适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狈�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不包括对与有过失进行抗辩(如本法第70条);2�狈�律规定只能以受害人的重大过失进行抗辩(如本法第72条、78条,《水污染防治法》第96条第3款);3�狈�律规定可以受害人的与有过失进行抗辩(如本法第73条,《民用航空法》第161条)。
第二十七条【受害人的故意】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是指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自己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此种结果的发生。受害人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受害人从主观上追求损害自己的结果发生,例如受害人摸高压线自杀;间接故意是指受害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损害自己的结果,虽不直接追求损害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停止该行为,而是放任损害结果的发生,例如受害人盗割高压线,导致自己伤亡。
本条规定对行为人免责,是指损害完全是因为受害人的故意造成的,即受害人故意的行为是其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如果有证据证明损害是由于受害人的故意造成,但也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应适用本法第26条关于与有过失的规定。
本条适用的情形主要包括:本法第70-73、78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2款,《水污染防治法》第96条第3款。
第二十八条【第三人的原因】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三人过错”是指原告(受害人)起诉被告以后,被告提出的该损害完全或者部分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从而提出免除或者减轻自己责任的抗辩事由。第三人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第三人与被告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比如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的,用人单位不能以其工作人员作为第三人,提出“第三人过错”的抗辩。用人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造成的损害,承担替代责任。
注意以下几点:
一、第三人过错是造成损害的唯一原因。
(一)在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适用范围内,被告能够证明损害完全是由于第三人的过错行为造成的,第三人的行为是原告所遭受损害的全部原因,即第三人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则应免除被告的责任,由第三人对原告承担侵权责任。(二)在无过错责任范围内。“第三人过错”造成损害,不适用于所有的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需要法律的特别规定,因此其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也需要法律作特别规定。1�钡谌�人造成的损害首先由被告承担责任。例如,根据国务院《关于核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第2条和第9条的规定,营运者应当对核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受到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营运者以外的其他人不承担赔偿责任。核事故损害是由于自然人的故意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营运者向受害人赔偿后,对该自然人行使追偿权。2�庇杀磺秩ㄈ搜≡裨鹑纬械H恕@�如,本法第68、83条规定。3�钡谌�人造成的损害由第三人承担责任。例如,我国《电力法》第60条中规定:“因用户或者第三人的过错给电力企业或者其他用户造成损害的,该用户或者第三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第三人过错是造成损害的部分原因
(一)与“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的关系
根据本法第8条规定,二人以上基于故意或者过失,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即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中的一人承担全部责任。例如,甲和乙合谋将丙打伤,丙将乙起诉到法院,乙不能以甲参与了侵权为由,要求适用本条的规定。
(二)与“共同危险行为”的关系
根据本法第10条规定,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三)与“本法第11条”的关系
根据本法第11条规定,二人以上虽无共同故意、过失,其分别实施的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且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四)与“本法第12条”的关系
根据本法第12条规定,二人以上虽无共同故意、过失,其分别实施的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侵权人对受害人承担按份责任。
关于“第三人过错”与共同侵权的关系,只有在“被告的过错”与“第三人的过错”分别构成同一损害的原因的情况下,被告可以造成的损害还有“第三人的过错”为由,向原告行使抗辩权,要求减轻自己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具体说,不可抗力是独立于人的行为之外,不受当事人意志所支配的现象,是人力所不可拒的力量。行为人完全因为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表明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同时表明行为人没有过错,如果让行为人对自己无法控制的损害结果承担责任,对行为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不可抗力作为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的免责事由自不必说,法律的排除适用主要针对的是部分无过错责任。主要有:
(一)根据本法第70条和国务院《关于核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第6条规定,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在发生核事故的情况下造成他人损害的,只有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武装冲突、敌对行动或者暴乱所引起,或者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才免除其责任。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他人损害的,不能免除核设施经营者的责任。
(二)根据本法第71条和《民用航空法》第160条规定,民用航空器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航空器的经营者只有能够证明损害是武装冲突、骚乱造成的,或者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才免除其责任。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不能免除民用航空器经营者的责任。例如,民用飞机在空中遭雷击坠毁,造成地面人员伤亡。航空公司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对受害人进行抗辩。
(三)根据我国《邮政法》第4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邮政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一)不可抗力,但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保价的给据邮件的损失除外。”
第三十条【正当防卫】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正当防卫是指本人、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时,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正当防卫作为行为人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其根据是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表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
正当防卫应当同时具备以下要件:(一)必须是为了使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二)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所谓“不法侵害”,指对某种权利或利益的侵害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他违法的侵害行为。(三)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或者已实施完毕,或者实施者确已自动停止。否则,就是防卫不适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四)必须是本人、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来不及请求有关国家机关救助的情况下,才能实施防卫行为。(五)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即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六)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如何确定和理解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学说。多数意见认为,从权衡各方利益的角度考虑,既要有利于维护防卫人的权益,也要考虑到对不法行为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防卫行为应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为必要限度。从防卫的时间上来讲,对于侵权人已经被制服或者侵权人已自动停止侵权行为的,防卫人不得再行攻击行为;从防卫手段来讲,能够用较缓和的手段进行有效的防卫之情况下,不允许用激烈手段进行防卫。对于没有明显危及人身、财产等重大利益的不法侵害行为,不允许采取造成重伤等手段对侵权人进行防卫。
第三十一条【紧急避险】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危险有时来自于人的行为,有时来自于自然原因。不管危险来源于哪儿,紧急避险人避让风险、排除危险的行为都有其正当性、合法性。
紧急避险的要件:(一)必须是为了使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危险的损害。(二)必须是对正在发生的危险,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三)必须是在不得已情况下采取避险措施。所谓不得已,是指当事人面对突然而遇的危险,不得不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以保全更大的利益,且这个利益是法律所保护的。(四)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初拿到这本《人身伤害 实用版法规专辑(新5版)》,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但这种厚重并非压迫,反而是专业与权威的象征。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法律领域的助理,我深知人身伤害案件的复杂性,涉及的法律条文繁多,司法解释、案例指导更是层出不穷。翻开这本书,扉页上印着鲜明的“新5版”字样,瞬间就给了我一种信心,这本专辑必然是经过了多次的修订与更新,能够跟上最新的法律动态。里面的内容,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目录的编排来看,就已经让我跃跃欲试。它似乎将所有与人身伤害相关的法规、司法解释、以及一些重要的指导性案例都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体系。我特别关注到其中关于医疗损害责任、交通事故责任以及产品责任的章节,这些都是人身伤害案件中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领域。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思路,理解不同案件类型下的法律适用,掌握核心的证据要求和诉讼策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在实务中经常遇到的具体问题,并给出清晰的解答,让我能够更快地从理论走向实践,为我的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人身伤害这个领域的法律规定感到有些模糊,很多时候看到新闻报道里的相关案件,会觉得法律条文看起来很高深。这次收到《人身伤害 实用版法规专辑(新5版)》,我尝试着去理解里面的内容,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我还不熟悉,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让我感觉没那么难以接近。它似乎是从一个最基础的层面开始讲解,然后逐渐深入。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的图表和案例分析,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比枯燥的法律条文更容易理解。我特别喜欢那些案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故事,让我能够看到法律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我正在努力学习里面的内容,希望能更清楚地了解,当一个人受到伤害时,法律上是如何界定责任的,以及受害者有哪些权利可以主张。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对法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明白,法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评分作为一名在保险行业工作的人士,我经常会接触到与人身伤害相关的赔付事宜。这本《人身伤害 实用版法规专辑(新5版)》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理解保险合同的条款,更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合理的处理。这本书的内容,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权威的法律框架。我着重研究了其中关于责任认定、赔偿范围以及保险代位求偿等章节。它清晰地梳理了不同类型人身伤害事件的法律归责原则,以及在不同情形下,受害人可以获得的各项赔偿项目。这对于我们评估风险、核定损失,乃至与客户沟通解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分析,以及列举的权威判例,都为我们处理一些棘手的情况提供了借鉴和指导。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也让我对人身伤害法律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法律参考书,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人身伤害 实用版法规专辑(新版5版)》在这两点上都表现得相当出色。从其“实用版”的定位来看,它就注定了不会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为实践者量身打造的工具书,里面所包含的法规和解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能够直接应用于案件的。新5版的更新,意味着它紧随最新的立法动态,避免了过时信息的误导。尤其是在人身伤害领域,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相关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这本书能够及时更新,这对于我们处理那些前沿性的、新出现的人身伤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的内容详实,几乎涵盖了与人身伤害相关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还是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亦或是证据规则和诉讼程序,都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人身伤害案件时,能够有一个全面而精准的参考。
评分我是一名在人身伤害领域执业多年的律师,手里也积攒了不少相关的法律书籍。这次有幸接触到《人身伤害 实用版法规专辑(新5版)》,说实话,最开始我抱着一种“看看有什么新东西”的心态。毕竟,法律更新的速度太快了,想要不落伍,就得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但当我真正翻阅这本书时,我发现它提供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的内容组织方式非常巧妙,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高度的整合和梳理。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会进行详细的辨析,并且引用相关的判例来加以说明,这对于我们处理疑难案件非常有帮助。书中对于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也有非常详细的指导,这在人身伤害案件中至关重要,往往决定了案件的走向。此外,我还发现一些关于程序性问题的探讨,比如管辖、诉讼时效等,这些细节虽然小,但在实务中却常常是致胜的关键。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循循善诱,将他的实务经验和法律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