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9考研教育學:曆年真題與全真模擬》是由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試研究院根據多年來的理論探索和教學實踐經驗編寫而成。本書的主要特色如下:
1. 真題解析 簡明易懂
這部分內容以試捲形式齣現,解析詳細。該部分內容包括10年真題及解析,旨在鍛煉考生的解題思維、答題技巧,使考生通過真題的研究學習,切實掌握教育學綜閤的考試方嚮。
2.考情分析 突齣重點
該部分對2010~2018年的真題試捲與考試大綱的符閤程度、試題難易程度、考核重點趨嚮等進行瞭總體評價,對題型、分值比例、考點分布、高頻考點等進行瞭分析。有助於考生比較直觀清晰地把握考試的總體脈搏。
3.全真模擬 緊扣大綱
本書模擬試捲的題目設置、試題難度和試捲裝訂形式等均與大綱要求相契閤,模擬題所含考點較為全麵,方便考生進行自檢自測,檢查自身復習效果。
4.移動自習 隨時隨地
購書享有中公教育移動自習室多樣增值服務,內含:核心考點免費學,在綫題庫任意練,考友圈答疑解惑,視頻直播隨時看。考生可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上自習。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9考研教育學:曆年真題與全真模擬》專為參加2019年考研教育學專業的考生量身打造,旨在幫助考生理清命題思路、探明命題方嚮,洞悉考核重點及檢測自身知識。鑒於此,本書包括2009~2018年共10年的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真題試捲,2套2019年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考試模擬試題,以及2010~2018年的考研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考情分析,分析瞭每年的每個題型考查情況和考試趨勢。
目錄
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200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模擬試題(一)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模擬試題(二)
贈品:考研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考情分析
精彩書摘
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閤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1~45小題,每小題2分,共90分。下列每題給齣的四個選項中,隻有一個選項符閤試題要求。
1.對“誰的知識最有價值”這一問題最為關注的教育學流派是()。
A.實驗教育學B.文化教育學
C.實用主義教育學D.批判教育學
2.下列說法中有悖於終身教育理念的是()。
A.傢庭學習貫穿於人的一生
B.學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的壟斷權
C.終身教育從正規學校教育結束時開始
D.當地社會在終身教育體係中起著重要作用
3.贊可夫主張教學應該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麵,所依據的是()。
A.最近發展區理論
B.隱性知識理論
C.先行組織者理論
D.支架式教學理論
4.有人把教育隱喻為“塑造”,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種觀點在人的身心發展影響因素的問題上傾嚮於()。
A.遺傳決定論
B.成熟論
C.外鑠論
D.內因與外因交互作用論
5.20世紀50年代末我國確立的教育方針強調()。
A.教育必須與生産勞動相結閤
B.教育必須與社會實踐相結閤
C.教育必須為人民服務
D.教育必須為現代化建設服務
6.雙軌製形成於18、19世紀的西歐。其中一軌是“學術性”的,另一軌是“職業性”的。以下關於這種學製形成方式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兩條軌道均發端於高等教育,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B.兩條軌道均發端於初等教育,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C.“學術性”軌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職業性”軌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D.“學術性”軌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職業性”軌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7.教育界嘗試以綜閤課程加強學科之間及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係。典型的綜閤課程按照綜閤程度從高到低排列,其順序為()。
A.相關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
B.廣域課程、相關課程、核心課程
C.核心課程、相關課程、廣域課程
D.核心課程、廣域課程、相關課程
8.布魯納認知主義教學理論提齣的教學原則有()。
A.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B.高速度原則、高難度原則、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原則
C.直觀性原則、量力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徹底性原則
D.及時反饋原則、“小步子”原則、自定步調原則、積極反應原則
9.學生齣現下列哪種情形,教師可以考慮采用懲罰來教育()。
A.認知錯誤B.明知故犯
C.作業錯誤D.情緒失控
10.某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運用“過程作文教學法”。根據舒爾曼(LeeS.ShuLman)“教學的知識基礎”理論,該教師運用的是()。
A.學科教學知識B.教育情境知識
C.課程知識D.關於學生的知識
11.體諒模式的創立者圍繞學生普遍感到睏惑的人際與社會問題,編製瞭一套《生命綫》情境教材,發展青少年的人際與社會技能。這套教材包括三個部分,分彆是()。
A.“敏感性”“證明規則”“你怎麼辦”
B.“敏感性”“證明規則”“你期望什麼”
C.“敏感性”“你期望什麼”“你怎麼辦”
D.“證明規則”、“你期望什麼”、“你怎麼辦”
12.“小學1~2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這項要求屬於教育目的層級中的()。
A.教育目的B.培養目標
C.課程目標D.教學目標
13.有學者強調,教育要根據一個民族的固有特性來進行。這種觀點體現瞭()。
A.生産力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
B.政治製度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
C.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
D.經濟製度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
14.在文獻記載的中國古代學校中,與樂教最為相關的是()。
A.庠B.成均
C.序D.泮宮
15.“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這一關於學習過程的論述齣自()。
A.《論語》B.《墨子》
C.《孟子》D.《荀子》
16.王充認為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鴻儒,其有彆於儒生、通人、文人的顯著特徵是()。
A.博覽古今B.講授章句
C.興論立說D.上書奏記
17.下列唐代中央官學中,對學生入學年齡限製最為寬鬆的是()。
A.國子學B.太學
C.四門學D.廣文館
18.北宋“熙寜興學”強調實用人纔的培養,在教學內容方麵的改革是編寫和頒行《三經新義》。所謂“三經”包括《詩》《書》和()。
A.《禮儀》B.《周禮》
C.《禮記》D.《大戴禮記》
19.中國近代科舉考試改革中,清政府正式提齣設立“經濟特科”是在()。
A.太平天國時期
B.洋務運動時期
C.百日維新時期
D.清末新政時期
20.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次年強迫清政府簽訂瞭不平等的《辛醜條約》,嚮中國勒索戰爭賠款四億五韆萬兩白銀。齣於在華長遠利益考慮,後來部分國傢退迴瞭部分賠款。1911年成立的清華學堂,其經費主要來源於()。
A.英國退迴的部分賠款
B.美國退迴的部分賠款
C.法國退迴的部分賠款
D.德國退迴的部分賠款
21.“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中國興起瞭工讀主義教育思潮,並形成瞭不同派彆。以李大釗為代錶的初步具有共産主義思潮的知識分子有彆於其他派彆的主張是()。
A.靠自己的辛勤工作去獲取教育經費
B.工學並立,掃除“貴學賤工”的韆年舊見
C.人人做工,人人讀書,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D.知識青年與工農打成一氣,創造“真正人的生活”
22.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有一個發展過程,20世紀20年代後,他將職業教育目的概括為()。
A.使動手的讀書,使讀書的動手
B.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
C.聯絡和溝通職業界與教育界,參與全社會發展
D.為個人謀生、社會服務、國傢和社會發展做準備
23.1938年3月,毛澤東為“抗大”題寫辦學方針,放在教育工作首位的是()。
A.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嚮
B.堅持不懈的抗戰信念
C.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
D.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24.作為西方最早的職業教師,智者派對古希臘教育做齣的主要貢獻是()。
A.擴大瞭教育對象的範圍
B.確立瞭“七藝”課程體係
C.形成瞭自由教育理論體係
D.提齣瞭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則
25.相對於古希臘教育思想而言,以西塞羅、昆體良為代錶的古羅馬教育思想更具有()。
A.理想主義取嚮
B.相對主義取嚮
C.思辨性取嚮
D.實踐性取嚮
26.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具有鮮明的人本取嚮。這種特徵主要錶現為()。
A.教育目標側重個性發展
B.重視古典人文學科的學習
C.教育對象偏重上層子弟
D.關注現實生活
27.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中的“消極教育”意指()。
A.教育作用有限
B.教育在於等待兒童的自然發展
C.教育對兒童發展難以發揮積極作用
D.教育需要遵循兒童天性,防範外界不良影響
28.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目的包括“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其中“必要的目的”指()。
A.與兒童未來所從事職業有關的目的
B.與兒童奠定必要的文化知識基礎有關的目的
C.與兒童養成內心自由、完美、仁慈、正義、公平等道德觀念有關的目的
D.與兒童形成經驗、思辨、同情、審美、社會、宗教等多方麵興趣有關的目的
29.福祿貝爾重視發揮遊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他將遊戲理解為()。
A.兒童的外部肢體活動
B.兒童創造性自我活動的錶現
C.對兒童實施基礎教育的最佳形式
D.促進兒童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的手段
30.美國公立初等教育在19世紀上半葉發展與進步的主要錶現是()。
A.進步教育運動的開展
B.地方教育稅與強迫入學製度的確立
C.“迴歸基礎”與“生計教育運動”的開展
D.赫爾巴特教學法在小學教育實踐中得以推廣
31.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在創辦新式大學的過程中十分注意藉鑒國外經驗,其學習與藉鑒的主要對象是()。
A.英國B.法國
C.德國D.美國
32.美國進步教育運動因1929~1933年經濟危機而發生明顯轉嚮,具體錶現為()。
A.從中等教育轉嚮初等教育
B.從重視集體教學轉嚮重視個彆教學
C.從教育理論研究轉嚮進步學校實驗研究
D.從強調兒童自由發展轉嚮重視發揮教育的社會職能
33.20世紀前半期法國“新大學同誌會”為實現民主教育和擇優錄取而推行的教育改革運動是()。
A.新學校運動B.統一學校運動
C.公立學校運動D.大學推廣運動
34.根據埃裏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中學生人格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獲得()。
A.勤奮感B.自主性
C.自我同一性D.親密感
35.麗麗是個害羞的女生,即將參加演講比賽,如果她是內控型的人,她很可能將演講的成功歸因於()。
A.自己具有這個能力
B.認真的準備
C.運氣好
D.任務要求簡單
36.某學生花20分鍾學習一首短詩剛好成誦。為瞭防止遺忘,他又繼續學習瞭10分鍾,這種學習屬於()。
A.適度學習B.過度學習
C.掌握學習D.意義學習
37.某學生在體操技能訓練中錶現為:整體動作趨於協調連貫,多餘動作有所減少,視覺控製逐漸讓位於動覺控製,但動作技能尚未達到自動化,該生的體操技能處於()。
A.操作定嚮階段
B.操作模仿階段
C.操作熟練階段
D.操作整閤階段
38.學生采用畫圖錶或提綱的方式整理所學知識。這種學習策略屬於()。
A.資源管理策略B.元認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D.組織策略
39.以下關於教育科學定性研究特性的陳述中,不正確的是()。
A.傾嚮於采用演繹的思維方式
B.把自然情境作為資料的直接來源
C.更加關注研
《教育學考研:曆年真題解析與全真模擬》 本書旨在為2019年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的考生提供一套全麵、深入的備考指導。我們深知,在考研這場知識的海洋中,方嚮的把握、方法的運用以及實力的檢驗至關重要。因此,本書匯集瞭曆年考研教育學專業課的真實試題,並輔以詳盡透徹的解析,同時提供多套精心設計的全真模擬試題,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滿足考生的復習需求,幫助考生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齣,圓夢名校。 一、 曆年真題:復習的基石,洞悉考情 曆年真題是檢驗考生學習成果、瞭解考試趨勢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本書收錄瞭近年來(根據齣版年份,此處的“近年”應包含2019年前的關鍵年份,例如2018、2017、2016、2015、2014、2013、2012、2011、2010等,具體範圍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教育學專業課的所有真題。我們力求試題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確保考生能夠接觸到最原始、最真實的考試內容。 海量真題,覆蓋麵廣: 本書精選瞭近十年來(或更長時間範圍,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教育學專業課真題,涵蓋瞭考試的各個模塊和重要知識點,讓考生能夠全麵掌握考試的知識框架和重點難點。 權威解析,深入淺齣: 每一道真題都附有由經驗豐富的教育學專傢和考研輔導名師精心撰寫的詳細解析。這些解析不僅僅是對答案的簡單羅列,更是對題目考查意圖的深入剖析,對相關知識點的拓展梳理,以及對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指導。 考點精析: 詳細闡述題目所涉及的核心考點、基本概念、理論體係,幫助考生鞏固基礎知識,避免遺漏。 命題意圖解讀: 分析齣題者的考查角度,揭示題目背後的邏輯關係,讓考生理解“為什麼考”以及“如何考”。 解題思路指導: 提供多種有效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包括論述題的結構組織、分析題的切入角度、選擇題的排除方法等,提升考生的應試能力。 知識點拓展與聯係: 將題目中的知識點與其他相關知識點進行橫嚮和縱嚮的聯係,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加深考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幫助考生觸類旁通。 典型錯誤分析: 指齣考生在解答類似題目時容易齣現的錯誤,並給齣糾正方法,幫助考生規避失誤。 題型分析,掌握規律: 針對不同題型(如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等),本書進行瞭詳細的分析,總結瞭各類題型的特點、解題策略和答題要領。考生通過對真題的反復研習,能夠熟悉考試的題型設置,掌握不同題型的應對技巧,從而在考試中遊刃有餘。 曆年趨勢,把握重點: 通過對曆年真題的對比分析,本書還梳理瞭教育學考研專業課的命題趨勢和重點考察方嚮。考生可以從中瞭解到哪些知識點是曆年考試的“常客”,哪些內容是近幾年的熱點,從而在復習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二、 全真模擬:實戰演練,檢驗成效 在係統復習和掌握瞭曆年真題的齣題規律後,進行模擬實戰是檢驗復習效果、查漏補缺、提升應試心理素質的關鍵環節。本書精心設計瞭多套與曆年真題風格、難度、題型、分值分布高度契閤的全真模擬試題。 緊扣考綱,原汁原味: 模擬試題嚴格按照國傢教育考試院發布的最新考研大綱和教育學學科發展前沿進行命製,內容全麵,緊扣考點,難度與真實考試相當,最大限度地模擬瞭真實的考試場景。 模擬考場,提前適應: 考生可以嚴格按照模擬試題的時間要求進行獨立作答,如同置身於真實的考場之中。通過模擬演練,考生可以提前適應考試節奏,閤理分配答題時間,培養沉著冷靜的應試心態,有效緩解考前緊張情緒。 深度解析,全麵提升: 每一套模擬試題均配有與真題解析同等高水平的詳盡解析。這些解析不僅是對答案的核對,更是對考生在模擬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問題進行的預判和指導。 答案解析: 提供瞭標準、權威的答案,幫助考生核對分數。 錯題分析: 對模擬試題中的常見錯誤選項和解題誤區進行分析,幫助考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知識點梳理: 針對模擬試題涉及的關鍵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梳理和歸納,幫助考生鞏固薄弱環節。 答題建議: 針對考生在模擬中可能遇到的答題睏難,提供具體的答題建議和方法指導。 多維度評測,精準定位: 通過完成模擬試題,考生可以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薄弱環節以及應試能力進行一次全麵的自我評估。分析模擬得分情況,考生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哪些知識模塊上需要加強,哪些題型需要進一步練習,從而為最後的衝刺階段製定更具針對性的復習計劃。 三、 備考策略與建議 除瞭提供優質的真題與模擬試題,本書還融入瞭科學的備考策略和實用的建議,幫助考生在整個復習過程中少走彎路,提高效率。 基礎夯實: 強調迴歸教材,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真題和模擬試題是檢驗基礎是否牢固的工具,而非替代教材的捷徑。 係統梳理: 建議考生根據學科體係,將知識點進行係統梳理和歸類,形成知識框架。 精研真題: 倡導考生將曆年真題作為復習的核心,深入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和考查方式。 高效模考: 建議考生在復習後期進行數次完整的模擬考試,模擬真實考試環境,檢驗復習效果。 查漏補缺: 每次模考或做完真題後,認真分析錯題,找齣知識盲點和薄弱環節,並進行重點復習。 答題技巧: 引導考生掌握各類題型的答題技巧,如論述題的邏輯結構、材料分析題的解讀方法等。 時間管理: 強調考試時的時間分配,以及復習過程中的時間規劃。 心理調適: 提醒考生關注心理健康,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應對壓力。 本書的目標不僅僅是提供一套習題集,更是希望能成為考生考研之路上的良師益友。通過對曆年真題的深度解析和高質量全真模擬的實戰演練,我們相信考生能夠更準確地把握考試方嚮,更有效地提升專業素養,更自信地迎接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挑戰。我們祝願每一位考生都能在此書的陪伴下,以充分的準備、堅定的信心,邁入理想的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