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回望毛泽东时代和今天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毛泽东时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性飞跃。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时代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每个时代的前面,都是新的时代。传奇,却永远是传奇。
内容简介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今天的中国。要读懂今天的中国,就必须先走进昨天的中国,翻看和体会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故事。
人们习惯称谓的毛泽东时代,时间范畴是1949年到1976年。这个时期的中国,人们称之为新中国。旧中国是毛泽东时代的前序和产床;新中国是毛泽东时代的正文和舞台。
为化繁为简而不失精要,论从史出而彰显平实,《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以史为线索,分“历史的‘问’与‘答’”、“新中国‘新’在哪里?”、“走进社会主义”、“冷战格局下的突围”、“有这样一个‘项层设计’”、“计划时代”、“面对知识分子”、“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治国之道”、“国际新角色”十个方面,讲述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那段历史,帮助读者真实了解中国道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进而读懂今天的中国。
作者简介
陈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等。多年来从事中共党史文献和当代理论研究,以及电视文献片撰稿。主要著述有《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中国先进文化》、《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一一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毛泽东阅读史》等十余部。担纲《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新中国》、《大国崛起》、《筑梦路上》等多部大型电视文献片的总撰稿。著述作品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等。
目录
序言:毛泽东和他的时代
四声炮响与中国之命运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
何以成为时代的灵魂性人物?
在时代的使命面前
道路、梦想和传奇
第一章 历史的“问”与“答”
“大团结就是大力量”
“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
终归还是人心
第二章 新中国“新”在哪里?
民族独立新形象
人民解放新面貌
国家统一新局面,
第三章 走进社会主义
搞社会主义是早晚的事
为何拨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钟?
一条和平改造道路
第四章 冷战格局下的突围
站到苏联一边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撕开经贸封锁的裂口
两个国际会议,一个中国方案
第五章 有这样一个“顶层设计”
为什么是1956年?
理清“十大关系”
一场盛会,一条路线
“多事之秋”的判断和选择
第六章 计划时代
经济计划是怎样编制的?
老百姓的吃穿用
“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急”
从发展战略到经济布局
第七章 面对知识分子
原本是“书生”
团结、教育、改造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
……
第八章 移风易俗,改造社会
第九章 治国之道.
第十章 国际新角色
后记
精彩书摘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接手全国政权时,在一些资本家中间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共产党“军事内行,经济外行”;他们打仗得100分,搞政治可得80分,但搞经济只能得0分。不少老百姓也大体存在类似的担心。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农村从事革命战争,只拥有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局部执政的经验和本领,缺乏全面治国理政的经验,更缺少经济建设方面的人才。治理5亿多人口的大国,谈何容易。
于是,一些投机资本开始兴风作浪了。新生政权面临着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不堪的局面,不得不和投机资本进行了两场“经济战役”。
第一次战役叫“银元之战”。各大城市解放后,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立即通令,禁止黄金、白银和美元的流通,支持人民币作为唯一合法的货币。但金融投机商对此置若罔闻,在当时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一些金融投机商宣称:“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面对此番对抗局面,接管上海市政权的军事管制委员会只好采取硬办法,在1949年6月10日查封证券大楼,将200多个主要的金融投机者逮捕法办。紧接着,武汉、广州等地的地下钱庄也被陆续查封。
第二场战役叫“米棉之战”。1949年10月,投机商大量囤积粮食、棉纱和煤炭,掀起物价上涨风潮。中央政府不得不紧急从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老解放区调集粮食、棉纱等物资,运到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集中投放,同时紧缩银根,催征税收。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致使投机资本周转失灵,纷纷被迫放弃囤积,全国物价也趋于稳定。
第一场战役采用的是行政手段,第二场战役采用的是市场手段。经此两场经济战役,中国共产党治理经济展示出先声夺人的气势。前线的指挥者是上海店员出身的老资格共产党人陈云,当时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主任。看来,执政党内也不是没有经济人才。
此后,新中国经济很快得以恢复。1950年的财政收支竟然能够基本平衡,1951年和1952年,尽管国家拿出很多钱来支撑抗美援朝战争,但中央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甚至还略有节余。
新中国成立时,保证人民吃饭是天下第一大事。1952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6亿吨,比1949年的1.1亿吨增长45%,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的1936年增长9.3%。
工业方面,在苏联的帮助下,东北工业基地率先得到恢复。东北生产的机器、设备和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四面八方,支援了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恢复。到1952年底,中国的钢、生铁、原煤、原油、水泥、电力等主要工业品都超过了历史最高年产量。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交通运输网,这期间也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大规模建设。
新中国只用3年多一点的时间,便全面恢复了历经多年战乱百废待兴的国民经济。这样的奇迹,或许也出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己的预料。更让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没有料到的是,在如此巨大而急速的变化中,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内在结构也展示出新的变化态势。
在广大农村,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新中国成立前后,通过土地改革.每户农民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就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有的人家劳动力、劳动技能和生产资料多一些,他们很快富裕起来。与之相反的人家,则陷入了贫困。完成土地改革较早的东北和山西,这种贫富分化现象比较明显。有部分农民不仅添了车马,雇了长工,还不断买进或租进一些贫困户的土地;另有一部分人生活下降,不得不出卖出租土地,靠借粮借钱度日。
……
前言/序言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声炮响,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第一声炮响是英国人打的。
1840年的中国,就像一个古老易碎的青瓷花瓶,看起来硕大精美,却经不起外部世界哪怕是轻轻的一击。这一年,英国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从此陷入被西方列强欺凌的屈辱境地,被迫签订了一个又一个极不平等的条约。
这声炮响,把沉睡的中国从东方老大帝国的迷梦中惊醒了。“不仅激起了农民的排外反应,而且激起了几乎中国政治、知识等各界精英人士这样一种情绪,即现状必须彻底改变。”①
改什么,怎样变?中国人相继尝试了许多办法。开始是不乏传统色彩的农民起义,为推翻清王朝政府,一个叫洪秀全的领袖率领他的起义军,从中国南部的广西打到东部的江苏,还建立了一个叫太平天国的政权,搞了十几年,终归失败。接下来,是在器物技术层面开展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洋务运动”,还兴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建立起近代陆军和海军到毁灭性打击。再后来,在清朝光绪皇帝的支持下,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逐步推行君主立宪制度,从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只搞了3个多月,引起守旧势力的强烈反扑而戛然而止,领头的几个骨干还被杀掉了。再后来,就是八国联军打到北京,①连清王朝政府自己都觉得,如再不随时而变,就很难维持政权了,于是,搞起了一系列被称为“新政”的改革,甚至重新捡起曾被自己腰斩的君主立宪制,然而,随后推出的却是一个主要由皇室成员组成的政府内阁。这时候,人们还愿意买王朝政府的账吗?
寄希望于清王朝自身的变革,显然已经不能救中国了。第二声炮响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声炮响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打的。
1911年(中国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深夜,立意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义新军,炮轰清王朝的湖广总督署,不仅吓跑了总督瑞澄,也结束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王朝。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的先行者和领导人,是一位学医出生的广东人,名字叫孙中山。
听到武昌起义的炮声,有一位刚从湖南农村来省城长沙读书的18岁中学生,立刻到长沙的起义新军里当了名列兵。半年后,孙中山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位青年以为革命成功了,便退出军队继续求学。这位学生当时默默无闻,后来人们都熟悉他的名字,叫毛泽东。,搞了二三十年,结果在1894年的中日战争中受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