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大潮中,很多剛剛開始創業和打算創業的人對創業和融資這件事的瞭解很有限,本書旨在從投資人的角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書中從創業前的準備、融資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項目操作中可能遇見的各種坑等方麵對創業進行梳理,同時通過投資人的視角,描述遇到的有趣故事和典型案例,由淺入深、由點及麵。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創業者在各個階段不斷深度思考和認知升級,幫助創業者更好的理解投資人的邏輯和思維,有效降低溝通成本,提升融資成功率。
王璞,中國新銳投資人,漢富資本董事總經理,曾主導投資蔚來汽車、柔宇科技、車輪互聯、人人車、天天拍車、懶投資、無碼科技、互動吧、PonyCar等獨角獸企業和高增長公司。對互聯網相關行業的VC和PE投資有深入洞察,在汽車、高端製造、金融和醫療等行業均有細緻研究和深刻見解。作者曾任騰訊戰略分析師、策源創投投資總監。
讀王璞這本書很親切,娓娓道來,和他的說話風格完全是一樣的。談心似的文風帶著讀者走進作者的思考,相信也會引導讀者發散自己的思維。你會看到,作者不是試圖在灌輸什麼,而是時刻在與你討論,這是一本可以幫你讀懂創投關係的有趣之書。
——漢富資本總裁 郭露
創業投資是熱鬧的行業,但願意說真話又願意分享的人不多。很多問題,比如“為什麼他會拒絕我的項目?”“那麼爛的項目為什麼會有人投?”“我怎麼纔可以從投資人那裏‘騙’到錢?”等,在這本書裏你可以找到真正的答案。這本書的功效,或許是幫你從投資人的對麵走到瞭投資人的背後。
——愉悅資本閤夥人 戴汨
創業是一場堅韌跋涉,而投資是一條漫漫長路,兩者的共同點是都需要身體力行的實踐纔能齣真知。而王璞這本書是一個投資人的實踐記錄,帶讀者完成實戰的創投之旅,真誠而且引人多思。
——嘉程資本創始人 李黎
迴憶人生首次見投資人,惶恐得無以復加,要是當年能讀到這本小書就好瞭。從融資到運營,王璞從投資人角度提供的經驗,很值得諸位在路上的創業者參考。
——懶投資創始人 張磊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在初次融資過程中就是參考的這本書。
——無碼科技創始人 馮大輝
序 言 創業是一場沒有教科書的修行 / 001
第一章 知己知彼:創業者與投資人的臉譜
1.1 BAT的朋友們,都齣來創業吧? / 002
1.2 創業是一種生活狀態 / 009
1.3 人傻錢多的投資人? / 016
1.4 VC:眾人艷羨的大咖 / 021
1.5 投資人的職位和決策權 / 025
第二章 夯實基礎:融資前不得不懂的小知識
2.1 VC術語小課堂:TS / 030
2.2 VC術語小課堂:BP / 038
2.3 創業七問,論“劍”江湖 / 042
2.4 找不到投資人?他們在這裏! / 051
2.5 創業項目的標準長相 / 056
2.6 左手美元,右手人民幣 / 059
第三章 融資路演:聊聊與投資人的溝通技巧
3.1 解碼投資人的思考邏輯 / 066
3.2 投資人的這些問題,你都答對瞭嗎? / 072
3.3 升維思考,降維打擊 / 077
3.4 你的生意被大佬們做瞭怎麼辦? / 083
3.5 學會講一個直接有效的故事 / 089
第四章 復盤自省:厘清融資過程的常見問題
4.1 過早成名,隻可遇不可求 / 098
4.2 融資絕不可做兩件事 / 104
4.3 融資“跳級”的甜蜜與煩惱 / 109
4.4 創始人請認真對待自己的股份 / 114
4.5 人若不和,創業必敗 / 119
4.6 如何把握融資的節奏 / 126
4.7 融資大忌 / 133
4.8 論投資人和創業者關係的正確打開方式 / 138
第五章 項目本身:解析運作中的那些大坑
5.1 創業公司的大管傢:運營 / 144
5.2 火眼金睛辨“剛需” / 150
5.3 有用戶=掙大錢? / 155
第六章 博采眾長:說說“他山之石”
6.1 朋友說:創業讓我變身超人 / 162
6.2 朋友說:Hold住就是成功 / 167
6.3 說朋友:小張的“懶投資” / 174
6.4 說朋友:Yishion的“嘟嘟巴士” / 179
6.5 那年,我的那些創業英雄 / 184
第七章 自抒己見:一點點“雜思”
7.1 也談資本寒鼕 / 190
7.2 再談資本寒鼕 / 194
7.3 投資人眼中的互聯網保險 / 200
7.4 互聯網保險的未來可能性 / 209
7.5 保險理想 / 214
7.6 醫療行業摸索 / 220
後 記 237
BAT的朋友們,都齣來創業吧?
2016年2月的最後一周,我結束瞭假期生活,恢復工作狀態,在一周內見瞭五個項目:兩個VR項目,保險、O2O、醫療各一個項目。自從寫完文章《VC:眾人艷羨的大咖》,得到瞭很多朋友的支持和熱議,很多人問我“什麼樣的人適閤創業?”“現在開始創業晚不晚?”這類問題。過完新年,我猜想,可能那些有一大筆年終奬到賬的BAT員工們又要開始思考人生,糾結是否要去創業瞭。所以,本書的開篇我想和大傢聊聊BAT的員工應不應該去創業。一傢之言,僅供大傢參考。
S君,2008年北京大學碩士畢業,和浙江大學畢業的N君一同加入騰訊做瞭“碼農”。兩位年輕力壯的“小鮮肉”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和三天隻睡一個小時的拼勁,兩年之後便成為部門裏數一數二的骨乾員工。恰逢當時他們的部門領導離職去瞭百度,於是,晉升的機會擺在瞭二人麵前。
私底下,S和N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畢竟兩年多的戰友情誼,他們每天待在一起的時間超過12個小時,一起被罵,一起獲奬,一起喝酒。從實際情況來講,S的氣場比N強,而N也很願意輔助S的工作。似乎一切沒有懸念:S將成為部門領導,大傢一起繼續奮鬥。
但是,事情的發展並不如人意,就在他們前領導離開的兩周後,一位新領導從天而降,不明來路,素無名聲,S和N一下子懵瞭。接下來的劇情可想而知,新領導和員工團體爆發瞭一係列的衝突。新領導挑明:要麼留下來服從命令,要麼辭職。早已想好瞭退路的S立馬加入瞭一傢當時蒸蒸日上的創業公司,傳說薪水是原來的三倍,還獲得瞭期權,而老實的N權衡再三,最後決定留下。
有一次,我約S喝酒,半開玩笑地問他,真的薪水是原來的三倍嗎?S樂瞭,說:“你說呢?”要知道,他原來的薪水多高啊!自從離職之後,S已經輾轉瞭4個創業項目,終於結束瞭A輪死的厄運,新的公司剛剛完成瞭B輪,作為CTO(首席技術官),S年薪到手快50萬,手握5%的期權,但基本沒有分過紅。而N在S離開的半年後就被提拔瞭,現在已經是總監,年薪是S的近三倍……
聰明人都離開瞭,而留下的都成瞭富翁。
在所有大公司的發展史上,類似的事情實在太多。道理說起來大傢都懂,那為什麼還是有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呢?
在我看來,不外乎這麼幾個原因:
一、主要原因
1.內部鬥爭(同上級、平級、下級關係不睦);
2.對薪水不滿意。
二、次要原因
1.內心的膨脹(過去的成功經驗帶來的自負或者被蠱惑);
2.突然齣現的好機會。
內部鬥爭包括上升空間受限、激勵不到位、人際關係緊張等,薪水問題就不說瞭,這是職場永恒的話題。而人們就是因為這些亙古不變的老問題纔下定決心離開原來的公司。而次要原因是離職的催化劑,是誘餌,很多時候看起來是大多數人離職創業的主要動因。
那麼,問題來瞭:當你動瞭創業的心,該不該去創業呢?我個人覺得,多數情況下不應該,尤其當你是大公司的員工。
一入職場深似海!內部鬥爭和薪水是職場永恒的話題,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這兩個問題都會伴隨你始終。如果僅僅因為這兩個理由而選擇離職創業,我認為是草率的。理由很簡單,大公司的薪水結構和晉升製度相對閤理健全,入職起薪不高的人也會有不錯的加薪路徑。創業並不意味著高薪。“不當傢不知柴米油鹽貴”,我親眼見過好多CEO摳得跟吝嗇鬼葛朗颱似的。韆萬彆聽信江湖的傳言,說某人創業瞭,年薪翻瞭多少倍,創業創造的財富絕對不體現在年薪上!如果你抱著“薪水一步到位”的想法去創業,我奉勸你盡早作罷。
僅僅因為工作環境存在內鬥的睏境而離職創業,我隻能說你太不成熟,並且錯過瞭讓自己成熟的最好機會。要知道,成人世界有成人世界的規則,我們一旦步入社會,就應該盡快走齣少年時代的幻想。那些幼稚的思維、隨意的行為、不負責還自認為是個性的言語,都將是製約你發展的桎梏。敞開心扉去接受成人世界,你會覺得它其實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可怕。每一個大公司裏都有一大堆段位奇高的前輩,他們有著自己的職場心學。你若是能從中學得幾招,便會獲得屬於你自己的處事之道,這些因素又恰恰是創業成功很重要的內因。因為無法忍受內鬥而離職創業,最後創業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所以請君慎重。
當然,你一定不會喜歡內鬥,但你要做的事情是盡量包容,盡力改善,在現有的環境中盡量做到遊刃有餘。如果你能做到這些的話,通常薪水和內鬥一定就不會成為你離職創業的最大動因。
我們再說說那些次要原因。內心的膨脹欲很多時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幻覺,而且,大公司的員工最容易得這種病。站得高,望得遠,這是大公司員工的優勢,騰訊公司的一個普通技術人員的日常工作有可能都是處理億萬級的並發,這是小公司員工無法企及的經驗。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時候會讓人産生“自己就是巨人”的想法,很多內心膨脹的人,他們膨脹的原因其實僅僅是藉著大招牌做瞭點小事。所以,當你發現自己開始膨脹瞭,捫心問問自己,從這些成績中,你學到瞭什麼、積纍瞭什麼?離開這裏的話,手裏還能握住什麼?
突然齣現的好機會,關鍵在一個“好”字。“好”在於順勢而為、順理成章,它首先要建立在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上。所謂“好”,本應該是結閤自身優勢,同時又能突破自我發展瓶頸,就像一個功夫瞭得的刀客,獲得瞭一把屠龍刀,這可以稱之為“好機會”。我認識一個小夥子,他在創瞭兩次業、混瞭三傢大互聯網公司、炒瞭若乾年股票、薅瞭很多信用卡羊毛、有瞭好幾萬粉絲後,有人給他錢做一個金融項目,這時創業就變得順理成章。因為可用的資源很多,而融到資又是他下一步發展的關鍵,這就是所謂的“好機會”。
講瞭這麼半天,沒有說一句關於夢想的話,會不會讓人覺得太現實瞭?有人可能說創業就是要實現夢想,那麼,請問你的夢想是什麼?是財務獨立麼?是周遊世界麼?彆不承認,好多人比我現實,隻是他們覺得那是夢想。抗癌公社的張馬丁是我見過的最接近用夢想來創業的創業者,大部分創業人最多是做事,盡量符閤自己的價值觀,而張馬丁是在做符閤自己價值觀的事,令人尊敬,但並非人人可為。
大公司裏什麼樣的員工適閤齣來創業呢?在我看來,那些在自己崗位上頗有建樹,混得遊刃有餘,同時手裏有資源,不太在意短期迴報的員工,找個閤適的機會,就可以齣來做弄潮兒。
最後,不得不承認,為瞭效果,我把前麵的S寫得有點淒慘瞭,其實他活得很快樂。以前他看大韆世界,現在他融入大韆世界,當年邁齣創業的第一步,他就沒想過很快就能變成富翁。他纔32歲,著什麼急呢?
所以,該不該齣來創業,答案似乎並不在於為什麼要創業,更多的在於你是否能享受自己選擇的結果。
創業是一場沒有教科書的修行
2014年,在那個最好的時代,我誤打誤撞進入瞭創投圈,加入一傢頂級風險投資機構,開啓瞭冒險刺激的投資人生涯。
兩年多的時間裏,我花瞭5000多個小時,看瞭上韆個項目,新加瞭1600多個微信好友,投瞭十幾個喜歡的公司,見過平地起高樓,也見過樓瞬間塌瞭,投委會上吵過架,董事會上幫過腔……見過瞭這麼多形形色色的創業者和投資同行,我有瞭很強的欲望,想要把這段時間的所思、所想、所學記錄下來。
這也是個最壞的時代。
創業似乎成瞭一件沒有準入門檻的事情,大學都開始允許學生中途休學去創業,咖啡館裏的人都在聊估值和商業模式,媒體上充斥著各種一夜暴富的傳奇……
於是,創業變成瞭讓人羨慕的職業選擇,年輕人心嚮往之,他們奮不顧身、一往無前地湧入這股洪流。然而,對其中的風險和睏難,很多人卻沒有一點認知和準備。
什麼人適閤去創業?想賺錢、要自由、有勇氣就夠瞭麼?
投資是一份什麼工作,投資人又是一群怎樣的人?怎麼找到他們?如何打動他們?
融資是怎麼迴事?項目應該以什麼樣的節奏來融資?融多少錢閤適?
創始人怎麼分享股份?和自己的閤夥人以及投資人又該如何相處?
所謂剛需、運營、用戶體驗、BP、TS……這些名詞說的又是什麼?
……
創業是一門復雜的學問,綜閤考驗著創業者過往的人脈、知識和經驗的積纍。成功有上萬種巧閤,失敗有上萬種死因,創業者每天都要麵對不確定的未來,時常焦慮、迷茫、自我憐憫。
我寫的這本書收集整理瞭許多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睏境,希望通過講述他們的真實故事,帶您進入一個真實的創投世界。能讓您在創業之前多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在遇到創業問題時能有一點思考,在焦慮迷茫時能得到一絲絲慰藉……
最後,感謝帶我入行的馮波先生,以及幫助過我的同事和同行,是你們讓我領略到創投行業的妙不可言;感謝曾與我交談過的創業者朋友,是你們讓我深刻領會到創投行業的門道;特彆感謝我的傢人,是你們的包容讓我體會到彆樣的人生。愛你們!
這本書讓我對“風險投資”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之前總是覺得VC的決策過程充滿瞭神秘感,甚至有些“隨心所欲”。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纔明白,VC的投資決策背後,有一套嚴謹的邏輯和評估體係。作者詳細剖析瞭VC在評估項目時,會關注的多個維度,包括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産品創新性、盈利模式以及團隊能力等等。他甚至會分析VC內部的決策流程,以及不同層級的閤夥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賽道選擇”的分析。作者強調,選擇一個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賽道,比擁有一個微小的創新點更為重要。他會分析不同賽道的特點,以及投資人對不同賽道項目的偏好。這對於創業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價值的指導。它幫助創業者跳齣“項目為中心”的思維,而上升到“市場為中心”的高度。我曾經也陷入過對某個細分領域的過度執著,這本書的啓發,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市場環境。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贊嘆的地方,在於它所提供的“戰略性”指導,而非簡單的“戰術性”技巧。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教你如何寫一份漂亮的BP,或者如何應對幾個刁鑽的問題。他更側重於引導創業者從宏觀層麵思考問題,比如如何構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如何製定長期的發展戰略,以及如何與投資人建立起一種健康的閤作關係。他用大量的案例,生動地展示瞭那些成功的創業者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 書中關於“企業估值”的論述,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沒有給齣僵化的公式,而是教導讀者如何理解不同估值模型背後的邏輯,以及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哪些因素會影響估值。作者強調,估值談判不僅僅是數字的遊戲,更是對項目價值的深度認同。這種深刻的洞察,讓我對創業融資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曾一度認為,估值談判是純粹的“討價還價”,但這本書卻將其提升到瞭戰略層麵,讓我明白瞭如何通過清晰的價值主張,來贏得閤理的估值。
評分《進擊創投: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過招攻略》在敘述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博弈”時,並沒有將它描繪成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而是將其升華為一種“閤作共贏”的藝術。書中反復強調,成功的融資,是建立在雙方互信互利的基礎上的。作者詳細闡述瞭,創業者如何通過展示項目的潛力和價值,吸引投資人的目光,而投資人又如何通過提供資金和資源,幫助創業者實現夢想。這種辯證統一的視角,讓我對創業融資的過程有瞭更加全麵的理解。 書中關於“退齣機製”的討論,也讓我看到瞭作者的深謀遠慮。他詳細分析瞭IPO、並購等不同的退齣方式,以及它們對創業者和投資人雙方的影響。他教導創業者,在早期就應該為項目的退齣做好規劃,這樣纔能在融資談判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我曾接觸過一些創業者,他們對退齣機製的理解非常模糊,導緻在項目發展後期,麵臨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本書無疑為他們提供瞭及時的“補課”。它讓我們明白,真正的“過招”,不是為瞭打敗對方,而是為瞭共同走嚮成功。
評分在閱讀《進擊創投: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過招攻略》的過程中,我常常被作者的分析深度所摺服。他沒有停留在錶麵現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互動背後的深層邏輯。例如,在關於“盡職調查”的章節,作者並沒有僅僅列舉需要提交的材料,而是詳細解釋瞭投資人通過盡調想要瞭解什麼,以及創業者如何通過充分的準備,打消投資人的顧慮。這種“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策略,貫穿全書。 書中對於“條款清單”(Term Sheet)的解讀,更是充滿瞭智慧。條款清單是融資過程中的關鍵文件,其中包含的各種條款,都可能對項目的未來發展産生深遠影響。作者不僅解釋瞭各項條款的含義,更重要的是,他引導讀者思考這些條款背後的邏輯和潛在風險。例如,他會分析不同類型的優先股條款,以及它們對創始人控製權和未來股權稀釋的影響。我曾親身經曆過因不瞭解條款細節而導緻的後續麻煩,這本書無疑是創業者規避這類風險的“防火牆”。它教會我們,在拿到投資的同時,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綫和未來的發展空間。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進擊創投: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過招攻略》本身就充滿瞭張力,仿佛預示著一場智慧與策略的巔峰對決。我一直對創業和投資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曾嘗試過一些創業項目,但深知其中涉及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腦海中關於“過招”的理解,更多停留在錶麵的技巧和技巧層麵,比如如何寫一份打動人的BP,或者如何應對投資人的刁難問題。然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更深層次的洞察。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在每一次“過招”背後,隱藏著的思維模式、價值判斷和人性博弈。 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對創業者心理狀態的描繪。創業維艱,創業者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需要麵對無數的未知和挑戰。這種壓力不僅僅是來自市場競爭,更來自自我懷疑、團隊的期望以及傢人的擔憂。這本書沒有迴避創業者可能經曆的孤獨和掙紮,反而將其作為創業過程的一部分來呈現。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揭示瞭在關鍵時刻,創業者如何調整心態,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清醒的頭 ক্রমাগত,並做齣最優決策。我迴想起自己創業過程中經曆的一些低榖,如果當時能有這本書的指引,或許能走得更順暢一些。書中對於如何處理投資人的否定和質疑,更是點睛之筆,它教會我們如何將拒絕轉化為學習的機會,如何從負麵反饋中提煉齣改進的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沉溺於沮喪。
評分對於創業者而言,這本書就像一本“武林秘籍”,詳細拆解瞭從早期融資到後期發展的各個環節。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估值談判”的部分。估值是創業融資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過高會嚇跑投資人,過低則會稀釋創始人權益。作者沒有給齣簡單粗暴的公式,而是引導讀者理解不同估值模型的邏輯,以及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哪些因素會對估值産生關鍵影響。書中關於如何展示企業的“護城河”和“競爭優勢”的分析,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不僅僅是商業模式的講述,更是關於如何構建可持續競爭力的深度解讀。 此外,書中關於“投後管理”的篇章,也讓我看到瞭作者的遠見。很多創業者在拿到融資後,就以為萬事大吉,殊不知,真正的挑戰纔剛剛開始。投資人的投後支持,不僅僅是資金上的,更包括資源、經驗和戰略指導。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更好地利用投資人的資源,如何與投資人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機製,共同推動企業成長。我認識的一些創業者,在拿到投資後,反而與投資人漸行漸遠,最終導緻項目發展受阻,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他們在這一方麵的認知空白。它告訴我們,融資隻是起點,如何與投資人協同作戰,纔是決定最終勝負的關鍵。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發在於,它將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關係,從一種簡單的“交易”模式,提升到瞭“夥伴關係”的層麵。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性地將投資人視為“金主”,認為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賺錢。然而,這本書深入剖析瞭投資人的動機和邏輯,揭示瞭他們並非隻是被動接受創業者的“推銷”,而是有著自己獨立的判斷標準和風險評估體係。作者強調,成功的投資,是建立在雙方共同願景和價值認同的基礎上的。創業者需要理解投資人看重的是什麼,不僅僅是項目本身,更是團隊的潛力、市場的可行性以及長期的增長空間。 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信任”和“透明度”的論述。在創業融資的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是普遍存在的,但這本書卻強調瞭建立互信的重要性。創業者應該坦誠地與投資人溝通項目的風險和挑戰,而不是試圖掩蓋問題。同樣的,投資人也應該給予創業者應有的尊重和支持,而不是僅僅扮演“審判者”的角色。這種坦誠的溝通,能夠大大降低潛在的衝突,建立起更加穩固的閤作關係。我想到過一些商業新聞中報道的,因信息披露不充分而導緻的投資糾紛,這本書無疑為避免這類問題提供瞭寶貴的經驗。它讓我們明白,真正的“過招”,不是互相設防,而是如何通過開放和真誠的交流,找到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評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作者能夠將復雜枯燥的商業概念,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貼近實際的案例進行闡釋。我尤其喜歡他在描述“市場驗證”環節時,所使用的“試金石”的比喻。這讓我瞬間理解瞭市場驗證對於一個創業項目的重要性,它就像一塊試金石,能夠真實地檢驗齣項目的價值和潛力。書中對於“用戶增長”策略的分析,也同樣精彩。作者不僅僅羅列瞭各種增長黑客的技巧,更強調瞭理解用戶需求和行為模式的重要性。 書中對於“團隊建設”和“人纔吸引”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一個強大的團隊,是創業成功的基石。作者強調瞭吸引與項目願景契閤的優秀人纔,以及如何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團隊文化。他深入剖析瞭投資人如何評估團隊的凝聚力和執行力,以及創業者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和激勵機製,將團隊打造成一個高效的戰鬥單元。我曾參與過一些創業項目的早期籌備,深知找到閤適的閤夥人和早期員工是多麼的睏難,這本書為我提供瞭寶貴的思路。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科技和商業動態的觀察者,我一直認為,理解資本的運作邏輯,對於洞察行業趨勢至關重要。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創業者融資的指南,更是普通讀者理解風險投資運作機製的絕佳窗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類型投資人(VC、PE、天使投資人等)的區分和特點分析。這讓我瞭解到,並非所有投資人都“一視同仁”,他們各自的投資偏好、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項目的期望都有所不同。理解這些細微的差彆,對於創業者來說,能夠更精準地定位潛在投資人,從而提高融資效率。 書中對“退齣策略”的探討,也讓我耳目一新。很多時候,我們隻關注“進入”資本市場,卻很少思考“退齣”的路徑。無論是IPO還是並購,退齣策略直接影響到投資人的迴報,也關係到創業團隊的未來。這本書用一種更加全局的視角,引導讀者思考項目的長期價值和最終歸宿。它讓我們明白,成功的創業,不僅僅是創造産品和服務,更是實現資本的良性循環。我曾與一些投資界的朋友交流過,他們也普遍認為,書中對退齣策略的分析,相當具有前瞻性,也符閤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
評分《進擊創投: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過招攻略》在闡述創業者與投資人“過招”的策略上,展現瞭一種“以柔剋剛”的智慧。作者反復強調,硬碰硬的對抗往往難以取得預期的結果,反而通過理解對方的需求和邏輯,以一種更加巧妙的方式,引導對方做齣符閤自己利益的決策。例如,在談論“股權稀釋”時,作者並沒有迴避這個話題,而是教導創業者如何通過優化股權結構、設置閤理的期權池等方式,在保持控製權的同時,也能夠吸引和留住核心人纔。 書中關於“融資節奏”的把握,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很多創業者急於拿到錢,但作者卻提示,過早的融資可能會導緻不必要的股權稀釋,而過晚的融資則可能錯失市場機會。他引導讀者思考,在什麼時間點,以什麼樣的估值,引入什麼樣的投資人,纔是最符閤項目長遠發展的。這種對融資時機的精準判斷,是許多創業者容易忽略的,而這本書卻將其提升到瞭戰略高度。它讓我意識到,融資不僅僅是“拿錢”,更是為公司的未來發展鋪設一條清晰的道路。
評分內容比較新,可以讀一讀。
評分很好,很到位
評分內容比較新,可以讀一讀。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同學齣的書!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太棒瞭!
評分很好,很到位
評分嗬嗬
評分內容比較新,可以讀一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