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此背景下,建筑行业相对零售、服装、餐饮、物流等行业,互联网建筑业发展较缓,“互联网建筑”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带着这个问题,传统建筑企业与创公司开展了大量实践,笔者从行业生态切入来探寻解题之道。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地能结构、安全监控、建筑生命周期智能管理等数据驱动型工具的快速运用催了新管方式,它们正成为建筑企业更好满足政府、社会民众等利益相关者需求的重要途径。一端联系着需求侧、另一端联系着供给侧,在两者相互碰撞走向融合的过程中,必将孕育出历史性行业发展机遇。作者从建筑行业的创新、网络效应、生态重塑、价值重构等方面深刻阐释互联网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的思考。
《互联网+建筑:数字经济下的智慧建筑行业变革》内容简介: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进入数字经济,商业法则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从垄断竞争到寡头垄断、从聚焦专业到整合方案。面对经济环境的剧变与行业变革的召唤,建筑企业借助新技术建立新优势的各种努力由于未有效发挥信息互联、设备互联、人机互联、智慧互联等“连接”的作用,大多斩获不丰。“互联网建筑”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深入分析标明,是“人(组织)”在网络信息化大潮中的行为方式的根本变化,推动着数字经济按照“新技术——新规则——新商业”的路径持续演化。运用平台化、标准化、智能化、透明化、去中心化等新规则,富有远见的建筑企业将能构建出网络信息化时期的建筑行业新生态、创造出基于建筑又高于建筑的行业新价值。
作者:朱岩;黄裕辉
朱岩博士,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管理评论》出版人,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先进信息技术商业应用实验室主任。1994、1998年分别本科、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2003-2004)。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行为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医疗管理等。讲授课程包括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企业资源规划、信息管理导论等,其中信息管理导论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此外,为高管培训项目和EMBA项目开设网络时代的商业变革及传统企业转型等课程。朱岩教授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了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同方威视、用友软件等多个企业咨询项目。曾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党校、华侨城、顺鑫农业、东风日产、探路者等多家企业战略顾问,参与了建设银行、北京燃气、京粮集团、华侨城等多家企业的转型设计,辅导了酒仙网、药药好、绿野网、茶途网、点到网、首铁资源网等多家互联网公司。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论著《网聚天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企业资源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并开发了多个中国企业案例。朱岩教授目前兼任IEEE计算机学会会员,央视财经评论员、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DNSLAB专家组成员、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朱岩教授目前兼任IEEE计算机学会会员,央视财经评论员、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DNSLAB专家组成员、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黄裕辉,1971年6月出生,江苏海门人,中共党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国家一级建造师。现任南通三建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全国工商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东盟建筑行业合作委员会执行主席,江苏省总商会副会长,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理事,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企业家”、“中国工程建设优秀职业经理人”、“中国建筑业十大杰出职业经理人”、“中国品牌文化影响力十大领军人物”、“中国建筑业年度人物”、“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中共江苏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基金”项目,主持了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同方威视、用友软件等多个企业咨询项目。曾担任中国建设银行党校、华侨城、顺鑫农业、东风日产、探路者等多家企业战略顾问,参与了建设银行、北京燃气、京粮集团、华侨城等多家企业的转型设计,辅导了酒仙网、药药好、绿野网、茶途网、点到网、首铁资源网等多家互联网公司。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论著《网聚天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企业资源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并开发了多个中国企业案例。
序
前言
第一篇 居安思危
第一章 未来已来
第一节 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
第二节 从垄断竞争到寡头垄断
第三节 从聚焦专业到根植需求
第二章 拥抱创新
第一节 紧扣机遇直面挑战
第二节 借助新技术建立新优势
第三节 存在隐忧
第三章 网络效应
第一节 信息互联
第二节 设备互联
第三节 人机互联
第四节 智慧互联
第二篇 生态重塑
第四章 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第一节 新技术
第二节 新规则
第三节 新生态
第五章 平台战略
第一节 设计革命
第二节 集采之道
第三节 金融创新
第四节 从B2C到C2B
第六章 标准引领
第一节 BIM管理一体化
第二节 模块化建造
第三节 钢结构广泛应用
第七章 智能强化
第一节 智能构件
第二节 全面监控
第三节 智慧安全
第八章 透明建筑
第一节 区块链推动建筑行业变革
第二节 建筑健康监管变革
第三节 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透视
第九章 去中心化
第一节 分布式网络
第二节 社区的力量
第三节 新一代商业系统
第三篇 价值重构
第十章 新商业系统的实践
第一节 智慧建筑
第二节 智慧城市
第三节 行业整合
第十一章 新的价值
第一节 SHM结构健康监测
第二节 分享经济
第三节 全产业链大数据融合
第十二章 颠覆行业
第一节 新生态中的多边市场
第二节 行业规则的改写
第三节 崭新的发展空间
注释
后记
刚翻开这本书,就被它对“数字经济”这个时代大背景的解读所吸引。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非常清晰地描绘了数字经济如何渗透到各行各业,而建筑行业又是其中一个充满潜力但也面临巨大挑战的领域。作者似乎对行业痛点有着深刻的洞察,从传统模式的低效、信息孤岛,到当下对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的更高要求,这本书都试图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我特别关注它对于“智慧建筑”的定义和内涵的阐述,是不是仅仅停留在智能家居的层面,还是更深入到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建造、运维、甚至拆除。如果它能详细分析互联网技术,比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建筑行业的具体应用场景,比如BIM技术的深化应用、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管理、智慧工地建设等等,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洞察,帮助我们理解未来的建筑形态,以及与之配套的产业变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的重塑。这本书会不会讨论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建筑的附加值,创造新的盈利点,或者如何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行业生态?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评分我对于《互联网+建筑:数字经济下的智慧建筑行业变革》这本书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革势在必行。这本书的标题就精准地抓住了这个核心,将“互联网+”这个赋能利器与“智慧建筑”这个未来方向相结合,预示着一场深刻的行业革新。我尤其关注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建筑行业,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利用新兴技术,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来重塑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例如,在设计阶段,是否会介绍如何利用BIM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实现更高效的协同设计和可视化?在施工阶段,是否会展示如何通过智慧工地系统,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在建筑运维阶段,是否会探讨如何构建智能化的建筑管理系统,实现节能减排和优化用户体验?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实践案例,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智慧建筑行业变革的路径,并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是它能否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我们知道,建筑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设计、施工、建材、物业管理等多个环节,而互联网+的思维,意味着需要打破传统的壁垒,实现信息的高效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本书有没有深入探讨,如何在各个环节引入互联网技术,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质量?例如,在设计阶段,如何利用协同设计平台,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无缝对接?在施工阶段,如何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全方位监控?在建材供应方面,如何构建线上采购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会不会触及“智慧建筑”在用户体验方面的提升,比如如何通过智能化系统,为居住者提供更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建筑的精细化运营和管理,从而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能耗?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指南,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实干者,少走弯路,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互联网+建筑:数字经济下的智慧建筑行业变革》,让我联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传统产业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体量巨大,但也常常被认为是传统、保守的行业。而“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则是当下最热门的时代潮流。这本书能够将两者巧妙地结合,我猜想它一定能够深入剖析建筑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的挑战与机遇。我特别希望它能详细解读“数字经济”对建筑行业产生的具体影响,例如,它会不会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如何通过云计算平台来整合建筑行业的各类信息资源,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来提升建筑的设计智能化水平和运营效率。另外,“智慧建筑”这个概念,我也希望这本书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界定,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叠加,更是一种新的建筑理念和模式。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展示企业是如何通过拥抱互联网+,实现从传统建筑商向智慧建筑服务商的转型?这些实际的经验分享,对于我们理解行业变革的路径和方向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揭示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蓝图,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转型策略。
评分这本《互联网+建筑:数字经济下的智慧建筑行业变革》听名字就很有分量,感觉像是为我们这些行业里的普通从业者量身定做的,特别是那些还在摸索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智慧建筑”的书,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讲一些高精尖的技术,离我们实际操作还是有点距离。这本听起来更接地气,把“互联网+”这个大概念和建筑行业这个传统行业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是很有前瞻性的。尤其现在国家大力倡导数字经济,建筑行业也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口,这本书能不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帮我们理清思路,找到方向,这是我最期待的。比如说,如何在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中融入互联网思维,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设计和施工流程,如何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建筑生态系统,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而且,它会不会讨论一些实际案例,比如某某公司是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或者说新业务模式的创新?这些都是我作为读者最看重的,能从中汲取经验,避免走弯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能让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看到行业的未来,并找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