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编写的初衷是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唐诗三百首》被公认为中国流传广泛的诗词选集之一。
本次精校,将原注中引文,一一校正,订正了一些以前被忽略的问题。
清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特广、影响极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的入门书籍。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祖籍安徽休宁。
陈婉俊,字伯英,江苏上元人。《唐诗三百首》自问世以来,有多种注释本流行,如清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清李盘的《注释唐诗三百首》等,而其中简明可读、影响较大的是才女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
唐诗三百首补注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张九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春思/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望岳/杜甫
赠卫八处士/杜甫
佳人/杜甫
梦李白二首/杜甫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
送别/王维
青溪/王维
渭川田家/王维
西施咏/王维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春泛若耶溪/綦毋潜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岑参
贼退示官吏/元结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张九龄 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
七岁知属文,擢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进中书侍郎。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卒谥文献。
感遇①
①唐音注,感遇云者,谓有感于心而寓于言,以摅其意也。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葳蕤]字典。蕤,儒佳切,音蕤。说文,草水华垂貌。王粲诗,昊天降
丰泽,百卉挺葳蕤。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欣欣]陶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生意]世说,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
同。大司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厅,视槐良久,叹
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
[佳节]曹植表,一阳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林栖]曹毗对,儒不追林栖之迹,不希抱鳞之龙。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本心]魏志管宁传,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自《唐诗三百首》成书以来,就有多种注释本流行于世。例如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李盘根的《注释唐诗三百首》等,而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才女陈婉俊的补注本。陈婉俊,自称上元女史,其夫为桐城派后期大师姚莹外孙李世芬,姚莹也因此曾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为《唐诗三百首补注》作序。陈婉俊言,所谓补注“但诠实事,以资检阅”。她的注简明精要,除介绍作者生平外,还对名物、词语进行解释,旁引博征,很有参考价值。此次出版,以光绪十一年(1885)四藤吟社刻本加以标点。底本中异体字、俗字、避讳字以及明显讹误的字,径改。其他校改之处,错衍之字标以(),校改及补字标以[ ],不再另出校记。
赠予 为朋友选择一本《唐诗三百首》作为礼物,是我最近做的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的朋友最近经历了一些挫折,情绪有些低落,我希望通过这本诗集,能带给她一些温暖和力量。 这本诗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我记得她曾经跟我说过,她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入门书籍。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唐诗三百首》。 我想,当她翻开这本书时,她可能会被李白的豪迈所感染,忘却暂时的烦恼;她可能会被杜甫的忧国忧民所触动,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她可能会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所激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诗歌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心灵。我希望我的朋友,能在这些古老的诗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当她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我希望她能感受到,即使相隔遥远,我们依然心意相通。 这份礼物,承载着我对她的祝福和期盼,希望她能在诗海中畅游,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心灵净土。
评分静心之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变得越来越难。而这本《唐诗三百首》,就成了我心灵的栖息之所。 每当我感到疲惫、焦虑,或者被生活的琐事缠身时,我都会翻开这本书,选择一首诗,慢慢地品读。有时候,我会选择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感受那种超然物外的静谧;有时候,我会选择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体会那种淡淡的忧愁与感伤。 诗歌的韵律,仿佛能抚平我内心的躁动;诗歌的意境,能将我带离尘嚣,进入一个更加纯净的世界。在这些诗句中,我找到了片刻的安宁,找到了与自己对话的空间。 我发现,读唐诗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修行。它让我学会用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去欣赏生命中的美好。它教会我,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与纯真。 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它那深邃的智慧,引导我走向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每当我合上书本,心中总会充满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仿佛灵魂得到了洗礼。
评分重读 这次重读《唐诗三百首》,感觉和学生时代完全不同。那时候,更多的是为了应试,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诗歌的理解也停留在字面意思。如今,我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重新品味这些诗词,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邃和精妙。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当年只是觉得故事凄美,如今读来,却能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权力的腐蚀,以及命运的无常。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在时代的洪流中显得如此渺小,又如此令人唏嘘。还有李商隐的《无题》系列,那些扑朔迷离的意象,含蓄委婉的情感,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一个迷离的梦境。 我发现,很多诗歌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王维的田园诗,描绘了一幅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让我看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心境;杜牧的《山行》,则让我感受到了秋日山景的壮丽与萧瑟,以及诗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闲适与热爱。 《唐诗三百首》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用他的人生阅历,为我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授一个个宝贵的人生经验。我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的学生,而是主动去理解,去感悟,去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意外的惊喜 拿到这本《唐诗三百首》,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古籍,没想到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而且编排也很有趣。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首诗的注释和赏析部分。以前读唐诗,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典故,影响阅读的流畅性。而这本书的注释非常详细,对于一些难懂的字词,都有清晰的解释,而且还提供了背景知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收录了一些不同版本的诗歌,以及一些关于诗人背景的介绍。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诗歌,更是在了解历史,了解那些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文人墨客。 我发现,原来很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诗句,都出自这些古人的笔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都通过这些诗歌,穿越了千年,依然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本书让我对唐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经典,而是鲜活的、有温度的、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我非常享受阅读的过程,每一页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初遇 刚拿到这本《唐诗三百首》,感觉沉甸甸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仿佛承载了千年的时光。翻开扉页,熟悉的字迹扑面而来,瞬间勾起了我学生时代的回忆。那时候,背诵唐诗是学习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一种探索。每一首诗,都像一扇窗,让我窥见古人的生活、情感和智慧。 我尤其喜欢李白的《静夜思》,那寥寥几句,却道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每每读来,心中总会泛起一丝淡淡的愁绪,仿佛也看到了那轮明月,听到了那声夜风的低语。还有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短短一句话,便将战乱的悲凉和对国家的忧思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本《唐诗三百首》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本情感的指南,一本历史的画卷。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曾经熟悉的诗句,发现它们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意味。有时候,我会被诗中的豪情壮志所感染,觉得自己也仿佛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时候,我会被诗中的细腻情感所打动,感受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情。 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无论我何时翻开它,总能从中找到共鸣,找到慰藉。它让我更加热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加珍惜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
评分很好很不错
评分很好很不错
评分很好很不错
评分很好很不错
评分很好很不错
评分很好很不错
评分很好很不错
评分很好很不错
评分很好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