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伦理学 [Food Ethics]

食品伦理学 [Food Ethic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儒强,黄继红 著
图书标签:
  • 食品伦理
  • 伦理学
  • 食品安全
  • 可持续性
  • 动物福利
  • 消费者权益
  • 食品政策
  • 道德哲学
  • 健康
  • 环境伦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95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25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外文名称:Food Ethic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4
字数:2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食品风险的控制由无意识逐步转变为有意识,其贯穿于食品供应链的过程控制。对于食品生产者而言,意识很重要,而这个意识的表现形态就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暗含在食品行业里面的伦理道德。伦理是人的意识形态体现,是文明和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对生命、对他人、对事物甚至是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地球态度的客观体现。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想要建立健全伦理标准和规章程序操作,增强生产者对食品、对人的伦理意识,唯有执行食品伦理管理才能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食品伦理学》共分8章,以食品伦理观建设为主线,分析了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道德伦理要求,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提供道德指导。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食品伦理概述 1
第一节 食品与伦理相遇 1
第二节 伦理学与食品伦理学 5
第三节 道德理论与食品伦理学 8
第四节 人道主义的食品伦理学 13
第五节 国内外食品伦理学发展及现状 16
主要参考文献 20
第二章 食品伦理学原则与应用 21
第一节 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 21
第二节 有利与无伤原则 22
第三节 尊重与自主原则 24
第四节 公正与公益原则 25
主要参考文献 26
第三章 健康道德与食品安全伦理 28
第一节 健康道德 28
第二节 食品安全伦理 31
主要参考文献 49
第四章 食品从业人员伦理责任建设 51
第一节 食品科技人员伦理责任 51
第二节 食品企业管理人员伦理责任 57
第三节 食品行业供应链的伦理建设 65
主要参考文献 69
第五章 食品原辅料加工伦理 71
第一节 种植伦理 71
第二节 养殖伦理 73
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伦理要求 77
主要参考文献 81
第六章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伦理建设 83
第一节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伦理缺失 83
第二节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发展概况——以河北省为例 88
第三节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伦理建设方法 89
第四节 科技伦理与食品安全 92
第五节 国外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经验总结 94
第六节 食品检测机构的相关案例 95
主要参考文献 98
第七章 转基因食品伦理 99
第一节 转基因食品概述 99
第二节 转基因食物引发争议的伦理根源 109
第三节 世界主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110
第四节 转基因食品的主要伦理问题 113
第五节 转基因食品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116
第六节 转基因食品的伦理实践 118
主要参考文献 120
第八章 食品安全舆情伦理 121
第一节 食品安全舆情概述 121
第二节 食品安全舆情的危机管理 122
第三节 食品安全舆情的道德伦理建设 126
主要参考文献 127
案例及案例分析 129
案例一 地沟油事件 129
案例二 动物养殖中的伦理 129
案例三 某地现大量淹水食品,商户清洗再包装 130
案例四 无照经营 130
案例五 售卖劣质食品 130
案例六 非法经营 131
案例七 浙江温州某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131
案例八 陕西某中医糖尿病研究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131
案例九 广西柳州市某酒厂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配制酒案 132
案例十 广东省惠州市某烤鱼店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132
案例十一 海南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糖精枣”案 132
案例十二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某酒楼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案 132
案例十三 河北省邢台市某个体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白酒案 133
案例十四 浙江金华市某食品有限公司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肉制品案 133
案例十五 加工经营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等案件 133

前言/序言

  食品作为人体必需的商品有其更重要的标准,即食品的安全性、适用性、风险性和特殊性,因此食品不能以简单的商品来看待,不能只从企业或者商人的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特别是针对婴幼儿和特殊群体的食品。德才兼备的食品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科技人才是高品质安全食品的重要保障,其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需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伦理素养的培育。食品安全伦理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教育和培养来形成。食品伦理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伦理素养,培养食品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食品从业人员在提高食品伦理意识的同时,增强其遵循食品伦理规范的自觉性,提升其应对食品伦理问题的能力,让高品质安全的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食品安全问题是世界普遍重视的问题,中国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说明食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为此,食品安全不能仅仅定义为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其关系到的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而是公共安全和社会大众整体的安全,因此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关注。鉴于此,推动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将有利于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伦理观念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随后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对企业伦理问题进行研究。而我国对企业伦理的认识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企业伦理的内涵尚缺乏了解。食品作为特殊的商品,对食品企业来说,伦理责任更加重要,在食品企业树立伦理的观念,能促使食品企业重视人与社会要素相结合的经营理念。目前,食品产业迫切需要引入企业伦理:①在利益的驱动下,仅靠法律难以阻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关系企业信誉。
  食品伦理学根源主要为:①功利作为终极标准,引发功利主义过盛的伦理危机;②诚信缺失,引发欺瞒行为蔓延的伦理危机;③社会责任消解,引发社会责任迷失的伦理危机。由此,建立食品企业伦理十分重要,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伦理修养;加强食品企业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宣传和引导,促使食品企业承担伦理责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和加大惩罚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一整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食品企业伦理责任考核指标体系,推进食品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食品企业履行企业伦理的信息披露机制和责任报告制度等,营造一个充分重视企业责任和企业伦理的良好环境。
  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不但要求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伦理素养,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长期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没有开展伦理素养的教育,主要原因是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在工科高校学习过程中,学校及学生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忽略了专业伦理知识的学习,为此,本书介绍了与学生专业伦理素养培养相关的食品伦理知识,为食品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提供基础,同时为食品企业伦理建设提供方向。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食品伦理概述、食品伦理学原则与应用、健康道德与食品安全伦理、食品从业人员伦理责任建设、食品原辅料加工伦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伦理建设、转基因食品伦理及食品安全舆情伦理等内容。本书的主要特色是加强对食品产业链等环节的伦理分析及讨论,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了解、掌握食品伦理的相关知识。本书编著者具有丰富的食品理论知识、科研经验和生产管理经验,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实用性,能够较好地将生产实际、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部分内容是编著者在生产实践中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本书可作为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食品企业及相关领域的管理、科研、生产人员参考。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黄儒强和河南工业大学黄继红负责编写,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研究生朱宝君、汪光华、杨喆、吴佩君、王静辉、王倩和高林林,教育硕士李晓宇、吕嘉敏、梁浈、莫雨逢、陈棵强和宋智慧参与了本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食品伦理学:一场关乎餐桌的深刻对话 《食品伦理学》并非一本关于烹饪技巧的书籍,也不是食材选购指南,更不是介绍最新美食潮流的杂志。它是一场关于我们餐桌上每一份食物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考,是一次对人类与食物关系进行哲学审视的旅程。这本书邀请我们超越味蕾的享受,去探究食物从何而来,如何被生产、分配、消费,以及这一切过程对个体、社会、环境乃至地球所产生的伦理影响。 一、 审视食物的源头:生产方式的伦理考量 我们每天享用的食物,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生产链条。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引发伦理上的争议。《食品伦理学》深入剖析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伦理困境。 工业化养殖的争议: 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动物福利的下降。书中详细讨论了工厂化养殖模式下,动物所承受的密集饲养、空间限制、非人道屠宰等问题,以及这些行为在伦理上是否站得住脚。我们是否应该为了追求低廉的肉类价格,而牺牲动物的基本福祉?这其中的权衡与选择,是《食品伦理学》探讨的核心。作者会引用动物福利领域的最新研究,例如动物的感知能力、疼痛反应,以及它们是否拥有“权利”。这部分内容将带领读者思考,动物作为有感知能力的生命,我们对其负有怎样的伦理责任。 转基因食品与基因编辑的伦理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技术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甚至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然而,它们也引发了关于“自然”与“人造”界限的讨论,以及对潜在环境风险和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的担忧。《食品伦理学》将探讨这些技术是否符合伦理原则,我们是否有权“操纵”生命的基因?对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应该采取怎样的审慎态度,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公众沟通,也是书中深层次的讨论。 化肥、农药与可持续农业: 传统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提高产量之余,也对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书中会分析这些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以及它们对食用者健康的潜在威胁。同时,《食品伦理学》也将重点关注可持续农业的伦理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更环保的生产方式,更是一种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书中会介绍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理念,探讨如何通过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土地和谐共生,保障代际之间的公平。 土地使用与资源分配的伦理: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全球人口却在不断增长。土地被用于食物生产、工业开发、城市扩张,这其中涉及复杂的资源分配和公平问题。《食品伦理学》将探讨土地所有权、土地兼并、以及发展中国家农民的土地权利等议题。它会追问,谁有权决定土地的用途?在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 二、 食物的分配与获取:公平与正义的餐桌 食物不仅仅是生产出来的商品,更是关乎生存的基本权利。在全球化的今天,食物的分配与获取不平等现象依然严峻。《食品伦理学》将聚焦于食物分配的伦理维度。 全球饥饿与食物贫困: 尽管全球粮食产量足以养活所有人,但仍有数亿人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折磨。这种巨大的反差,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伦理问题。《食品伦理学》将深入分析导致全球饥饿的原因,包括贫困、政治冲突、贸易壁垒、气候变化等。它将追问,我们是否有责任帮助那些饥饿的人?国际社会在解决食物贫困问题上,应该承担怎样的伦理义务? 食物的贸易与全球化: 国际食品贸易在满足部分地区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可能加剧部分地区农民的困境。价格波动、市场准入、以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补贴,都可能对全球食物公平产生影响。《食品伦理学》将审视全球食品贸易规则的伦理基础,探讨是否存在更公平、更包容的贸易体系,能够惠及所有参与者,特别是弱势的生产者。 食物浪费的伦理: 惊人的食物浪费现象,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讽刺。从生产、运输、零售到家庭消费,各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浪费。《食品伦理学》将揭示食物浪费的惊人数字,并从伦理角度进行批判。它会探讨,当我们仍在为温饱而担忧时,如此大量的食物被白白丢弃,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否可以接受?它会呼吁改变消费观念,倡导节约,并思考如何建立更有效的食物回收和再分配机制。 食物获取的可及性与公平性: 在一些地区,即使有食物供应,但由于价格过高、地理位置偏远或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很多人仍然难以获得充足、健康的食物。《食品伦理学》将关注食物的“可及性”问题,探讨城市“食物沙漠”等现象,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和社会干预,确保所有人都能公平地获取营养食物,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公平与健康权利的伦理体现。 三、 食物的消费:个体选择与社会责任 我们餐盘上的选择,看似是个人的自由,但其背后却牵连着广泛的伦理责任。《食品伦理学》将引导读者审视自身的消费行为。 动物权利与素食主义的伦理辩论: 随着对动物福利关注度的提升,素食主义和纯素主义(Veganism)的选择,成为许多人思考食物伦理的重要切入点。《食品伦理学》将深入探讨动物是否拥有权利,人类是否有权剥夺它们的生命和自由来满足口腹之欲。书中会梳理不同哲学流派对动物权利的观点,以及支持素食主义的伦理论据,并同时呈现对这些观点的批评和不同角度的思考,鼓励读者进行理性辩论。 健康与营养的伦理: 我们选择的食物直接影响自身健康,而大规模的加工食品、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与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的蔓延,也构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伦理议题。《食品伦理学》将探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如何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健康选择?食品产业是否有责任提供更健康的食品,以及政府在食品健康教育和监管方面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信任: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然而,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丑闻,却不断侵蚀着消费者对食品体系的信任。《食品伦理学》将剖析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伦理失范,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政府监管的有效性,以及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伦理必要性。 文化认同与食物: 食物与文化、传统、身份认同紧密相连。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许多传统食物和饮食方式面临被边缘化或同质化的风险。《食品伦理学》将探讨,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如何才能尊重和保护多元的食物文化?本地食材、传统烹饪技艺的价值,以及它们在伦理上的意义,也将是讨论的重点。 四、 食物与环境:走向可持续的未来 食物的生产和消费,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食品伦理学》将强调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关联。 气候变化与食物系统的碳足迹: 农业生产,特别是畜牧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书中将分析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土地利用变化、化肥生产、运输等,并探讨如何通过改变食物生产和消费模式,来降低食物系统的碳足迹。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保护: 工业化农业导致了单一作物种植,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也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食品伦理学》将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伦理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推广多样化的农业实践,来维护生态平衡。 水资源与土地退化: 食物生产是水资源消耗和土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食品伦理学》将探讨,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避免过度灌溉和水污染,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土地管理,遏制土地退化,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渔业的可持续性: 过度捕捞和破坏性的捕捞方式,正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食品伦理学》将关注海洋渔业的伦理问题,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捕捞,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以及我们作为消费者,在选择海产品时应承担的责任。 结语:一场餐桌上的行动 《食品伦理学》最终指向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而是一场关于改变的行动。它希望通过唤醒读者对食物背后复杂伦理议题的认知,促使我们反思自身的饮食习惯,并积极参与到推动更公平、更可持续、更人道的食物体系的变革中来。这本书是为所有关心我们所吃食物的人而写,也是为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写,邀请每个人在每一次用餐时,都进行一次关乎伦理的思考,让我们的餐桌,真正成为连接人与自然、连接公平与正义的桥梁。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全球发展议题的读者,我一直认为食品安全和可持续性是衡量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食品伦理学》这本书,从名字上就让我觉得,它很可能是一部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著作。我好奇书中是否会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食物的伦理认知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产生碰撞的。例如,西方社会对肉食的消费习惯,与一些地区强调素食的文化传统,在伦理层面上是否存在根本性的冲突?我期待书中能够引用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食品伦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理解食品伦理学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一个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和尊严的现实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恰逢我最近对可持续生活方式产生浓厚兴趣的时期。我一直在关注环境保护,但很少将目光真正聚焦在“食物”这个最基础的生存需求上。我听说《食品伦理学》这本书,似乎是一个切入点,可以让我深入理解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是否正在对地球、对他人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描绘出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旅程,并在这条旅程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抛出值得我们深思的伦理困境。例如,关于有机农业的普及程度,它是否真的能够满足全球人口的需求?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边界又在哪里?再者,那些我们轻易丢弃的食物残渣,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浪费和不公?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框架,帮助我梳理这些复杂的问题,并且告诉我,作为个体,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才能让我们的饮食选择更加负责任,更加符合长远发展的利益。

评分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公平贸易的讨论会,从中我才意识到,我们所购买的许多商品,背后都牵扯着复杂的劳工权益和国际关系。这让我联想到食品,因为食物是我们最基本的消费品,其生产过程涉及的链条可能比我想象的还要漫长和复杂。于是,我注意到了《食品伦理学》这本书。我猜想,它很可能会揭示出那些隐藏在超市标签背后、在餐厅菜单上的美食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它可能会讲述那些辛勤耕耘的农民、那些在工厂里劳作的工人的故事,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我尤其期待书中是否会探讨关于“食物主权”的概念,即人们是否有权利决定自己的食物生产和分配方式,而不是被跨国公司或政府所左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唤醒我更多的社会责任感,让我明白,每一次的食物选择,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口味和健康,更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评分

这本书,从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散发着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气息。封面设计简洁却引人深思,我常常在捧着它的时候,忍不住去猜想扉页后的内容会是怎样一番探险。我知道它涉及“食品伦理学”这个话题,这本身就足够勾起我的好奇心。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消费大量的食品信息,从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到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的健康饮食博主,再到关于食物来源、生产方式的各种争议,这一切都让我觉得,是时候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吃”这件事背后的复杂性了。这本书,我预感它不会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会引导我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去审视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去理解那些看不见的伦理维度。我尤其期待书中是否会探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选择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价值判断,以及这些判断又如何塑造着我们周围的世界。我希望它能挑战我固有的认知,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餐桌上的每一口食物。

评分

我一直对哲学和伦理学领域的话题颇感兴趣,而《食品伦理学》这个书名,直接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非常好奇,当“食品”这个日常可见、触手可及的物件,与“伦理学”这样一种抽象而深刻的学科结合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食物的起源、生产、分配以及消费等各个环节所涉及的道德问题。比如,动物福利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地位,我们是否有权利以牺牲其他生灵的福祉为代价来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又或者,关于食物公平分配的议题,为什么世界上还有人遭受饥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被大量浪费?我猜测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可能偏向学术探讨,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现实关照性,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并促使我们反思自身的行为。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分析,同时也能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