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本名吳行,報社記者,嗅覺超人,每天需要八個半小時睡眠,害怕閃光燈。
一天,他在工作過程中遇見一件詭異凶殺案,死者死於繩縛窒息,死前身穿紅色肚兜,用黑布濛眼,腳底垂掛一枚秤砣。此案一處,全國各地接二連三齣現多起類似案件,有人猜測是同一凶手所為,並通過殺人達到某種用意……這一切激發齣大象自身的偵探潛質,開啓瞭追凶徵程。隨著深入連環命案現場,求助網友、死刑犯、警探,形成獨特的“樣本分析”破案手法。
凶手一個接一個地被抓獲,大象卻越發睏惑,真相遠遠不是他想的那樣,還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大象落入陷阱,卻渾然不覺……
這一場與人性之惡的博弈,大象已經準備好瞭,哪怕為此失去生命。
澤帆
青年作者,現居北京。性格念舊,愛好創新。
擅長:在生活中分神,在睡覺中做夢,在小說中騙人,在聚會中隱身。
[目錄]
001 紅衣男孩
004 樹鬼
010 火雲邪神
020 孤兒
029 周昊
035 遙相犯罪
044 狂躁之豬
058 案發現場的船錨理論
086 記憶大師
099 “baker”
120 信號
136 交換法則
154 幽靈殺手
200 夏季最後的夜晚
218 犯罪藝術傢
242 隱身衣
253 同歸餘燼
283 我的推理
290 再見,阿捷
306 落幕
310 番外:目擊貓死亡
樹鬼
我跟大象相識於實習的報社。
當時我在傢無事,需找個地方實習,拿個證明,正好小舅認識報社的領導,就進去打雜。一開始貼發票,看讀者來信,寫迴信,更新網站,去印廠協調,以及幫忙校對和搬貨。
我看其他幾位同事寫的報道,覺得我也能寫,說不定比他們好。除瞭大象,他有時報道一些雞毛蒜皮的新聞,印在報紙的角落,寫得利落,特點是經常發錶一點“筆者”看法,我覺得觀點都新穎,而且一看就是個推理迷。我很喜歡看。
比如有位年輕人跳樓,站在路口樓的挑簷上,最後沒跳,自己往迴退。大象報道這則新聞,在後麵論述:這位年輕人頭發剛理,衣服、褲子和鞋都是新買的。種種特徵都錶明是個強迫癥患者。他有條不紊地做赴死準備,但卻選擇跳樓這種自殺方式,可能是想到還有轉圜餘地。選擇鬧市跳樓的人,第一目的都不是死,他們需要彆人給意見。後來他退迴去,估計找到瞭不死的理由。
主編說,刪掉。不要發錶影響不好的見解。
我覺得大象說得有道理。但又很好奇他怎麼知道這些細節。忍不住去問他。那是我第一次跟他正式聊天,還跟他不熟,叫他原名,“吳行,你怎麼看齣來這個人頭發剛理,衣服和鞋是新買的。”
他說:“他被警察帶下來時,我特地走去他身邊聞的。”
我以為他在開玩笑。
“我嗅覺很好。新買的衣服有甲醛味,他是第一次穿。頭發是發廊洗發水味,大部分發廊都用那類廉價洗發水,他跳樓之前剛去理,衣服上沾有碎發。一般來說,隻有強迫癥患者在自殺前纔會做這種準備,但按照正常邏輯,既然下瞭那麼大的自殺決心,就會默然赴死,不會站在樓頂讓人圍觀。他後來自己退迴去,要麼是想到瞭死前還有事情沒做好,要麼是在人群中看到某個人。這個自殺者的處境動人,深挖下去可能有很多故事。”
我當時的內心獨白是,我身邊居然有這種奇人。我當即決定跟主編申請,跟大象一起做事,雖然我跟大象同齡,但讓我給他打下手也行啊,至少比貼發票強。
混熟之後,我就叫他大象,因為“大象無形(吳行)”。他也覺得這種動物符閤他特徵,粗壯、黝黑、敦厚、忍耐、亮眼大耳、鼻子(嗅覺)奇特。還能站著睡覺。有一次我們市要舉辦一個國際展覽,加班開會,他倚站在會議室的牆角,居然睡著瞭。
我開始跟大象跑民生新聞,大部分是無聊事,半個小時就能寫完稿。直到我們去報道一宗搶劫案。
這宗搶劫案特殊,是因為搶劫者是個精神病人,叫張德天。按大象的說法,“找不到犯罪動機”。排除掉純正的殺人惡魔,普通犯罪都有動機,張德天為什麼要去搶項鏈?
——他在巷子的拐角竄齣,把一名婦女的項鏈抓扯下來。緻使婦女跌倒受傷。
“因為瘋子沒有邏輯,所以犯罪也是一時興起,或許根本就不存在動機。”我說。
“你仔細想這個叫張德天的瘋子,他在路口睡瞭多久瞭。應該有一年多瞭吧。是本地人,有一處房産,為什麼不在自己傢住?為什麼突然去搶劫?瘋子不是沒有邏輯,而是跟常人的邏輯大不一樣,但是他們有。搶劫犯的邏輯是項鏈能換錢,張德天當然不可能為瞭錢,所以如果能弄懂張德天搶項鏈的邏輯,可能會挖到一些東西。”
我又說不過他,問:“所以下一步應該乾嘛?”
大象說:“去他傢看看。”
房子是平房,那一處待拆遷,住的都是一些老人。張德天傢沒鎖,周圍一片破落,沒有生息。我們進去,沒呆一分鍾就齣來。太他媽臭瞭。
我問大象能從臭味中辨彆什麼齣來嗎?他說是各種臭組閤到一起,臭到超齣他的能力範圍。
張德天第二天就被抓瞭。之所以這麼快。是因為,一,他第二天又迴到他自己在路口的被窩。二,被搶劫的女士,是市公安局長的妻子。
我們去派齣所。報社跟派齣所的關係不錯,有一次一名警察查獲瞭一輛走私車,抓瞭幾個嫌疑犯,人物報道就是大象寫的,後來省報原封不動轉載瞭,還上瞭電視颱。市裏七個派齣所,大象因此能刷臉齣入。
張德天被衝洗一遍,頭發還濕漉漉。做口供的警察問他,“為什麼搶劫?”
張德天在抖,可能給他衝洗的水是冷的,他說:“有鬼。”
警察一頭霧水,“什麼鬼?”
張德天說:“有鬼。”
警察拍瞭一下桌子,換瞭個問題:“說,項鏈藏在哪?”
“樹下,埋在樹下。”
大象眉頭緊促。
“哪棵樹?”警察的口氣變得關切,他朝張德天靠近。
“河邊的樹,最大的樹!”
大象說,這案子不簡單,要做好準備。
警車上,大象臉色凝重。到瞭指定的河邊,張德天指著遠處一棵大榕樹,說:“那,那,有鬼。”警察拉他過去,他一臉驚惶,死活不肯,隻好把他拷在車上。兩個警察拿鏟子到樹下挖,大象讓我拍照,其中一個警察還說,這種小案子不用那麼認真啦。
二十分鍾後,說這話的警察吐瞭,他們挖到一具屍骨。
人血腐爛之後彌漫屋內,混雜在各種臭味中,大象說,他當時並沒有辨彆齣。
我買瞭一個麵罩,大象沒有。趕在張德天傢被警察封鎖前,去現場勘測。大象全程皺眉,幾次齣去外麵乾嘔。但他執意不戴麵罩,說沒有嗅覺,會大大影響判斷和思考。
我們迴報社之後,我寫報道,大象負責搜集整理資料。
用瞭一個通宵,我們將各種資料碎片用邏輯推演,不用法醫鑒定,提前知道瞭死者的身份。隔天我們走訪瞭一些當事人,根據這些關鍵情節,基本確定瞭案件的來龍去脈。
死者是他女朋友,外地人,叫段梅。據說來自廣西,但找不到資料證明。
兩年前,張德天還是正常人,但懶,一事無成,沒有女人願意跟他交往。他是傢中獨子,父母早逝,留下一處房産。後來認識段梅,交往不久兩人同居。同居生活並不愉快,經常吵架。張德天依舊閑散,段梅在一傢塑料廠打工,不情願賺錢養他。
後來有人跟張德天說段梅在塑料廠偷人,兩人因此大吵,不久,張德天去派齣所報失蹤案,還在報紙刊登尋人啓事。說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隻要女友願意迴頭,他以後會好好對她,找一份工作。還說要跟她結婚。
因為打工人口流動大,塑料廠當時也沒有登記女孩的信息,警察說,“這種失蹤案,除瞭她迴心轉意,否則找到的幾率為零。”周圍人覺得張德天可憐,被一個外地女孩拋棄,據說還被拿走瞭所有的積蓄。後來張德天發瘋,他們也都默認是因為受到瞭女人的背叛導緻的。
但事實是,他跟段梅吵架,後殺瞭她。他捂住段梅的嘴,隨手拿瞭桌上的小刀紮她的身體,血汩汩流,有一些噴到牆角。深夜開第一趟摩托車去河邊挖瞭個大坑,第二趟將用床單裹住的屍體運往樹下埋。用瞭兩天清理房間,將牆上的血跡用刀颳下來,重新塗白牆漆,將濡血的床墊翻麵,再覆上新的床單。最後去派齣所報案。流淚,扇自己耳光,說自己對不起她,希望警察能幫他找迴自己的女朋友。
騙過所有人,卻逃不過殺人的罪惡感。每晚在行凶的床上睡覺,總被噩夢驚醒。精神狀態在陰森的屋子裏越變越差,人開始消瘦,頭發開始淩亂,走在路上會時不時警惕地迴頭。後來索性沒迴傢,在路口成為一名瘋子。
瘋瞭之後,殺人的迴憶淡化,死者的鬼魂卻愈加真實地占據他的頭腦。他覺得要害他的鬼魂藏在樹下,隻有讓人去抓它,他纔能得救。怎麼讓人去抓它,他想到瞭一個搶劫的辦法,讓警察去挖它齣來。
這就是他搶項鏈的動機。
公安局長特地給報社打電話,說這件案是他主導的,焦點要集中在他身上寫。希望大象主筆。
因為破獲瞭一宗殺人案,公安局長受瞭錶彰,兩年後調任區長。
但樹下並沒有挖到項鏈。項鏈成為一個謎。
這本書的節奏感處理得非常大膽,可以說是“反高潮”的典範。通常的文學作品會層層遞進,將所有張力集中在故事的中後段,而這本書卻采用瞭多次“潛流式”的敘事。它將許多至關重要的信息點散布在看似不相關的日常對話和環境描寫之中,需要讀者具備極強的聯想能力和耐心去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湊起來。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那些本應是高潮的場景,往往處理得異常平靜,甚至帶著一種儀式的肅穆感,幾乎沒有齣現那種戲劇性的呐喊或激烈的肢體衝突。相反,真正的情感爆發點,卻常常隱藏在一個人物的某個微小的動作、一次無意的對視,或是窗外一盞燈火的熄滅之中。這種“靜默的爆炸”,極大地考驗瞭讀者的心境和文學敏感度。如果期待快節奏、強情節的娛樂性,這本書可能會讓人感到枯燥和睏惑,但若能適應其獨特的韻律,你會發現其中蘊含著一種深沉的力量,那是喧囂無法觸及的內在核心。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簡直是迷宮,初讀時,我感覺自己像一個誤入瞭古代圖書館的訪客,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扇緊閉的木門,推開後展露齣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作者的筆觸時而細膩如絲綢拂過肌膚,描摹著角色的內心掙紮和細微的情感波動;時而又如同狂風驟雨,將宏大的曆史背景和錯綜復雜的人際網絡毫無保留地鋪陳開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時間”的處理,它並非綫性流淌,而是像一條盤鏇的巨蟒,過去、現在與未來在某些關鍵節點上發生詭異的重疊與纏繞。我甚至需要時不時地停下來,翻迴前幾頁,重新梳理人物的輩分和他們之間隱晦的聯係。這並非一本可以輕鬆消遣的讀物,它要求讀者全神貫注,甚至需要備上筆記本進行邏輯梳理。然而,正是這種挑戰性,帶來瞭巨大的閱讀滿足感,當你終於理清某條暗綫,理解瞭某個看似突兀的場景背後的深層意圖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其他作品難以比擬的。書中對於哲學思辨的探討也極其深入,那些關於存在、虛無以及人類局限性的詰問,會久久地縈繞在你的腦海裏,讓你在閤上書本後,依然對著窗外發呆良久。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情感衝擊是極具層次感的。起初,我被那種冷峻、近乎疏離的敘事基調所吸引,感覺自己像一個旁觀者,冷眼看著世界的運轉和角色的命運沉浮。故事中期的轉摺點非常精彩,它巧妙地引入瞭一個全新的敘事視角,那個視角帶著一種孩童般的天真和對成人世界的睏惑,瞬間將原本高高在上的氛圍拉迴到瞭人間煙火之中。從那一刻起,冰冷的旁觀者心態逐漸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切的同理心和一種近乎宿命般的悲憫。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結局的處理,它沒有給齣任何明確的答案或圓滿的收場,反而留下瞭一片廣闊的空白,像是在問讀者:“你現在看到瞭這些,你打算怎麼活下去?”這種開放式的收尾,與其說是未完成,不如說是將“未完待續”的責任,鄭重地交到瞭每一個讀者的手中。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從那種復雜的情緒中抽離齣來,它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結束,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評分這本書在世界構建上的精細程度,簡直可以媲美人類學傢實地考察後的記錄。它描繪的那個架空的世界,擁有自己完整且自洽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體係以及獨特的風俗習慣。從貨幣的鑄造工藝到不同階層之間的服飾禮儀,無一不透露齣作者對細節的偏執。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某種古老儀式的詳細描述,那種將儀式行為、神話傳說與現實政治緊密結閤的方式,讓我相信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然而,也正因為這種詳盡,使得閱讀的節奏變得非常緩慢。書中花費大量篇幅去解釋某個曆史事件的起因,或者某個地理區域的氣候特點,對於隻關注核心情節發展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冗餘。但對於我這樣熱衷於“世界觀探秘”的讀者而言,這些背景知識恰恰是這本書的靈魂所在,它們提供瞭堅實的基石,支撐起瞭上層那些看似奇特的事件和人物行為。它讓你感覺,你讀的不是小說,而是某個失落文明的編年史。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隻能用“瑰麗的辭藻堆砌的盛宴”來形容。它絕非那種追求簡潔明瞭的現代白話文,而是充滿瞭古典韻味和令人驚嘆的想象力。有些段落,我甚至需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地品味那些罕見的詞匯和精妙的比喻。比如,作者描述一次黃昏的降臨,用瞭“金色的哀歌傾瀉在被遺忘的磚石之上”,這種將感官體驗和情緒投射結閤得如此完美的句子,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在欣賞一幅流動的、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油畫。但這種極緻的美感也帶來瞭一定的閱讀障礙,尤其是在描述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時,過於繁復的修飾有時會讓人産生一種“霧裏看花”的感覺,仿佛作者沉浸在自己的語言美學中,而對讀者的理解門檻考慮不足。不過,如果你是那種鍾愛語言的雕琢,享受在詞句的迷宮中探索的讀者,那麼這本書無疑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而非單純的信息載體,需要用欣賞藝術品的耐心和敬畏心去對待。
評分看到月餅推薦買的,希望好看!!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質量好,物流快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看到月餅推薦買的,希望好看!!
評分質量好,物流快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看到月餅推薦買的,希望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