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和儒学大师,王阳明在立功、立德、立言方面皆居绝顶。《传习录》是王阳明的代表作和中国哲学的经典作品。
《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在明隆庆六年刻本的基本上点校整理,使传习录原文完整呈现,为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目录
前言
旧序
卷上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卷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启问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钱德洪跋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答聂文蔚二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卷下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序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附录
朱子晚年定论
精彩书摘
《王阳明先生传习录》:
五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①、惟贤②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
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知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什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工夫,一行做行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
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六
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工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
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爱曰:“昨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说,似亦见得大略。但朱子之训,其于《书》之‘精一’,《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①,皆有所证据。以是未能释然。”
先生曰:“‘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②。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就如朱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于心处,亦何尝苟从?‘精一’‘博约’‘尽心’,本自与吾说吻合,但未之思耳。朱子‘格物’之训,未免牵合附会,非其本旨。‘精’是‘一’之功,‘博’是‘约’之功。曰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可一言而喻。‘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朱子错训‘格物’,只为倒看了此意,以‘尽心知性’为‘物格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
爱问:“‘尽心知性’,何以为‘生知安行’?”
先生曰:“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心有未尽也。‘知天’,如‘知州’‘知县’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已与天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须是恭敬奉承,然后能无失,尚与天为二。此便是圣贤之别。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见得穷通寿夭,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事天’虽与天为二,已自见得个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见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有个困勉的意在。今却倒做了,所以使学者无下手处。”
爱曰:“昨闻先生之教。亦影影见得工夫须是如此。今闻此说,益无可疑。爱昨晚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从心上说。”
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中庸》言‘不诚无物’,《大学》‘明明德’之功,只是个‘诚意’。‘诚意’之功,只是个‘格物’。”
……
前言/序言
《传习录》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代表作,是一部王阳明讲学、论学的集子,由他的弟子辑录成书。《论语·学而篇》载:“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朱子《论语集注》日:“‘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知之于己。”意谓“传”是老师传授下来的东西,“习”则是把从老师那里接受到的“传”熟习起来。《传习录》之名,即得之于此。《传习录》之于王阳明,犹如《论语》之于孔子,凝聚着他们一生思想的精华。
《传习录》成书近五百年来,流布中外,其“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等要旨,至今仍然闪耀着不朽的思想光辉。王阳明是中国儒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代表了中国儒学自宋代朱子学之后,所达到的又一高峰,《传习录》则是王学精华之所在。迄今为止,王学在汉语文化圈乃至世界范围内,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学大师钱穆曾开列中国人修养之“人人所必读”的七部书,即《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坛经》《近思录》和《传习录》,可见《传习录》之崇高地位。我们点校、注释这本《王阳明先生传习录》,目的就是为了弘扬王学的重要思想,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传习录》的作者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谥号文成,世称阳明先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又是有明一代最重要的哲学家。王阳明少年时期就立志“读书为圣贤”,一生勤学苦思、笃行灵悟,一方面建立了出类拔萃的事功业绩,另一方面发展和完善了自宋代陆九渊以来的心学学说,被后世誉为达到“立德、立言、立功"这“三不朽”境界的人。
五百年来,王阳明的学说影响和造就了无数志士仁人。明末名臣刘宗周、施邦曜,思想家黄宗羲等人,都是研读《传习录》等王学著作,从而追求传统道德修养,使其成为功勋业绩和思想学术足彰后世的仁人;近代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宋教仁等致力于中国富强的志士,也都从《传习录》中得到过思想养分。王学在明末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幕府时代与古学、朱子学鼎足而三的重要思想流派,直接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均为日本王学的传人。如西乡隆盛曾摘录《传习录》百余条,奉为金科玉律,随身携带,时时体悟,自承“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传习录》从初刻到最终成书,前后经历了55年。正德十三年(1518),阳明门人薛侃将自己和同门徐爱、陆澄所录共129条,刻于江西虔州(今赣州),是为初刻《传习录》,也是“传习录”之名首次行之于世。嘉靖三年(1524),阳明门人、时任绍兴知府的南大吉以初刻《传习录》为上册,以阳明的《论学书》9篇为下册,让其弟南逢吉刊刻于越(今绍兴),是为续刻《传习录》。嘉靖七年(1529年1月9日),阳明去世后,门人钱德洪与王畿在奔丧途中,讣告同门,约定三年时间收录阳明遗言。但是,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阳明门人曾才汉在得到钱德洪手稿后,又增补进其余一些内容,以《遗言》为名刊刻荆(今湖北江陵)。对这个版本,钱德洪认为“采录未精”,乃经过删削,以《传习续录》为名,刊刻于宁国(今安徽)水西精舍。嘉靖三十五年(1556),钱德洪讲学湖北蕲春,在同门沈思畏劝说下,对《传习续录》进行修订,并把续刻《传习录》改为问答语,刊刻于湖北黄梅崇正书院。这就是今传本《传习录》三卷最早的形态。隆庆六年(1572),谢廷杰在浙江刊刻《王文成公全书》,约请钱德洪把阳明生前所编《朱子晚年定论》附录在《传习录》下卷之后,将《传习录》三卷及其附录作为《王文成公全书》的前三卷。这个版本,就是今本《传习录》的定本,即隆庆六年本。
本书之所以采取大字本的形式,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研习和批注。“大字本”作为一种出版形式,在出版史上是有先例的。如1964年2月15日,毛泽东在中宣部关于组织高级干部学习的报告上批示,指示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出版30种供高级干部学习的书,并要求采取“大字、线装、分册”的形式。不久,这30种“大字本”经典著作出版,对推动领导干部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在毛泽东晚年(1972—1975),他还曾指示印刷了一批经过注释的大字本古籍。现在,这些大字本古籍已经成为难得的珍贵版本。
本书是以隆庆六年《王文成公全书》中所载的《传习录》为底本点校、注释的。鉴于《传习录》文本多为对话体,文字比较浅易,因此在注释的时候,主要对文中一些典故、引用文句的出处以及一些生僻字进行了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传习录》的要旨。对于一般读者能够理解的表述,则未进行注释。
王阳明先生传习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王阳明先生传习录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