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BEST10作品,一本需要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的小说
直到结尾,对读者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一个死者、两个侦探、两个嫌疑人。一个侦探破坏现场,另一个侦探在被破坏的证据中寻找蛛丝马迹
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个谜题绝对有答案。死者不是自杀,凶手就是二选一
为完成《谁杀了她》,我着实费了番功夫。直到这本书面世,我和编辑心里都捏着一把汗。这个谜题会不会太难呢?反正阅读初稿的编辑没有找到正确答案。——东野圭吾
新经典编辑部严选东野圭吾BEST10:《秘密》《白夜行》《解忧杂货店》《黎明之街》《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新参者》《放学后》《红手指》《谁杀了她》
加贺恭一郎系列长篇杰作,高手的对决,加贺面临从没有过的挑战!
内外双层封面,精装典藏
海报:
《谁杀了她》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视为东野圭吾BEST10作品。
《谁杀了她》是一本需要读者自己去寻找真相的小说,一个死者、两个嫌疑人、两个带着不同目的寻找真相的人,构成了整个故事。东野圭吾说:“为完成《谁杀了她》,我着实费了番功夫。直到这本书面世,我和编辑心里都捏着一把汗。这个谜题会不会太难呢?反正阅读初稿的编辑没有找到正确答案。”
《谁杀了她》故事梗概:发觉独居的妹妹情绪异常低落,交警康正从名古屋赶到东京,看到的却是妹妹的尸体。一切看上去都像是自杀,康正却发现了他杀的迹象。他决心亲自揪出凶手报仇,于是掩盖线索,想让警方以自杀结案。他锁定了两个嫌疑人,而刑警加贺也发现了疑点。两个目的不同的人同时探究真相,一人破坏现场,另一人在破坏的基础上找寻答案。终于,康正说“答案已经揭晓”,在这一瞬间加贺也明白了真相。此时,对读者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东野圭吾
日本作家。
1985年,《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白夜行》领衔年度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同时获得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并领衔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
2008年,《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出版的《新参者》领衔年度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
2012年,《解忧杂货店》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14年,《祈祷落幕时》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谁杀了她》是我们严选的东野圭吾作品BEST10之一。
——新经典编辑部
在“猜猜谁是凶手”的小说里,有两个嫌疑人就成了,基于这一观点,我有了《谁杀了她》这个故事的初步构想。我认为,能让读者在阅读中自行推理的小说才叫推理小说。为完成《谁杀了她》,我着实费了番功夫。直到这本书面世,我和编辑心里都捏着一把汗。这个谜题会不会太难呢?反正阅读初稿的编辑没有找到正确答案。——东野圭吾
事情发生在这个星期一。
润一给园子的公司打电话。这样的事已经很久没有过了。润一问晚上能不能去园子的住处。
“当然可以。那我就做好饭等你吧。”
“不用,我吃过饭再过去。我已经约了人吃饭了。”
“那,我准备些酒?”
“不好意思,去过你那里后,我还得回公司一趟……”
“这样啊……”
“那晚上见。”说完,润一挂断了电话。
晚上就能见到润一了,但园子丝毫开心不起来。相反,畏惧的情绪彻底占据了她的内心。她很清楚,润一这次来,必定会宣布一些令她绝望的事。可她无法逃避,只能静静地在屋里等待润一。内心的不安让她连饭都难以下咽。
没过多久,润一来了。他走进屋里,甚至连领带也没有松一下,也没有碰园子端上来的咖啡。
润一表情僵硬地告诉园子,希望园子忘了他。这正是园子预想的最糟的结局。
“为什么?”园子问。
“我喜欢上其他女人了。”润一答道。
“谁?是什么人?”园子接着问。润一没有回答。这样的反应让园子觉得事情有些不大对劲,她哭着继续责问。
或许是觉得再继续瞒下去也不是办法,事情终究得有个了断,润一最终说出了对方的名字。完全超乎园子的预想。事情如此出人意料,以至于园子最初完全没弄明白润一说的是谁。
“不会吧?”园子说,“怎么可能会是佳世子?”
“对不起。”润一垂下头。
5
每次回想起那天夜里发生的事,园子都会伤心欲绝。她边哭喊边捶打润一,愤怒,发呆,然后再次哭泣不止。恍惚与混乱中,她也曾破口大骂佳世子。她完全回想不起自己当时的模样,也想不起自己都说过什么,唯一记得的就是曾说过“我不会放弃的”,还说“我一定要让你回到我身边”。她眼中只模糊地留下润一一脸悲伤地俯视她的情形。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如此短暂的时间无法让内心的创伤痊愈,但园子已稍稍冷静了一些。她打算回老家一趟。此刻的她只盼着能够见一见哥哥。
“如果我死了,或许对所有人都好。”
听到这样的话,哥哥必定会吃惊不已。园子只觉得自己很可悲,很可怜。但这是她的真实想法。
润一和佳世子中的一个……
园子脑中充斥着不祥的空想。她想,如果他们两人中的一个能动手杀了她就好了。
就在这时,玄关的门铃响了。
十二月第一周的星期一,和泉康正驾驶爱车从用贺出口驶出东名高速公路,随后进入环状八号线,一路向北驶去。临近年末,道路被大型卡车和商用车堵得水泄不通。如果知道哪里有小路,或许还能设法避开眼前的拥堵,但康正对东京的地理一窍不通。要是随便找条路胡乱开进去,弄不好还会迷路。这样的傻事最好还是能免则免。
果然还是该坐新干线过来。他脑中再次闪过这样的念头。可每次他都会立刻否决。如今他对事情的状况一无所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到车。
康正盯着货运卡车的车尾,打开车载收音机。即便是FM波段,也有无数节目。康正不由得再次为东京的繁华而惊叹。他平日住在爱知县的名古屋。
这次到东京来是他临时决定的。说得准确些,是在今天清晨。
一切源于上周五妹妹园子打来的电话。妹妹念了东京的女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东京,在某电子元件制造商的东京分公司上班。兄妹俩一年间只能见上一面。三年前母亲病逝后,兄妹间见面的次数就更少了。而康正的父亲则早在康正兄妹年幼时就因脑溢血亡故了。
但兄妹俩毕竟是彼此在世间唯一的近亲,即便没有机会见面,联系也从未间断。尤其是园子,经常主动打电话给哥哥。每次打电话都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句“有没有按时吃饭”之类的话。妹妹打电话来并非因为寂寞,更多的时候,恐怕是觉得哥哥一定很想念自己。康正很清楚这一点。妹妹她就是这样一个体贴的人。
然而,上周五妹妹打来的电话似乎与平常有些不同。以前,每次康正问起是否还好,园子都会回答“还行”,可这一次,园子的话让康正有些担心。
“嗯……老实说,感觉不大好。”当时,园子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慵懒,感觉就像鼻子不通气一样。
可是直到最后,园子也没有告诉康正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且最后,她还说了一句让康正大吃一惊的话。
“如果我死了……或许对所有人都好。”
尽管园子立刻说自己在开玩笑,但这绝对只是在宽慰康正。她一定是遇上什么事了。
在说这句话之前,园子还说她被一直信任的人背叛了。
第二天是周六,不用上班,康正一直在家等着园子回来。康正早已打定主意,等园子回来后,要带她去吃一顿寿司。这已经成了她每次回家时的惯例。
可是园子终究没有回来。
下午三点时,康正往园子的公寓打电话,但没人接。康正以为她已经出发,可从傍晚等到深夜,园子一直没有出现。
周日早晨到周一早晨,也就是到今早,这段时间是康正的出勤时间。他的工作就是这么特殊。上班时,康正不止一次往家里打电话。园子有家里的钥匙,即便康正不在家,她也应该能进屋。可没人接电话,答录机里也没有园子留下的讯息。康正又往东京打了电话,还是没能听到妹妹的声音。
康正实在猜不出妹妹到底去哪儿了。他曾听说园子的高中同学也在东京独自生活,却并不知道那个同学的联系方式。
当班的夜里,康正一直心不在焉。幸好那天夜里没有特别重要的工作。天亮后,康正决定去东京。内心的不安已经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下班后,康正在家小睡了两个小时,随后给园子的公司打了个电话。股长的话令康正心中的不安再次膨胀起来—园子今天没来上班,也没联系过公司。
康正连忙收拾行李,跳上车子驶离住处。尽管刚下夜班,但行驶在东名高速公路上的时候,康正没有丝毫倦意。不,应该说他已经根本无暇再顾及其他了。
开了一个多小时,康正终于驶离环状八号线,到达目的地—练马区目白路的入口附近。
园子住的公寓是一栋贴有淡米色瓷砖的四层小楼。康正曾来过一次。小楼看起来似乎还不错,但内部很粗糙。康正当时一眼就看穿了这一点,劝园子别再租这种便宜公寓,应该拿出钱买套好房子。园子闻言,只是微微一笑,甚至连头都没点一下,只说想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康正很清楚,妹妹是个脾气很倔的人。
公寓的一楼有几间店面,但近来经济不景气,店面全都拉上了卷帘门,门外还贴着招租的纸条。康正在店面前停下车,从旁边的入口走进楼里。
康正先检查了一下信箱。二一五号是园子的信箱,正如康正所料,信箱里已经塞满了近三天的报纸。康正心头不祥的预感越来越浓。
时值正午,或许因为公寓里的住户大都单身,整栋楼鸦雀无声。在走向二楼园子住所的路上,康正并没有遇到任何人。
康正先试着摁响门铃,但始终无人应门。他又试着敲了两三下房门,结果一样。完全感觉不到屋里有人。
康正摸了摸衣兜,拿出钥匙。这是他上次来时园子交给他保管的。房东给了园子两把钥匙。父母去世后,兄妹俩曾经约定,在各自成家前要给对方一把自己住处的钥匙。把钥匙插进锁眼的瞬间,康正感到一阵静电从指尖划过。
打开门锁,康正转动把手。就在拉开房门时,他感到一阵疾风吹过内心。真是不祥的风!他咽了口唾沫,做好了某种心理准备。如果有人问他到底在设想什么,做好了怎样的心理准备,他也无法回答,但总而言之,他此时已经做好了和工作时赶赴现场时一样的准备。
园子住的是带独立厨卫的一室一厅。进门后首先是客厅兼厨房,向里则是卧室。一眼瞥去,客厅里并无异状。客厅和卧室间的拉门紧闭。
玄关处并排放着一双深褐色浅口鞋和一双天蓝色凉鞋。康正脱下鞋走进去。屋里空气冰凉,至少今早应该没开过暖气,而且连一盏灯都没开。
饭桌上有个小盘子,里边似乎烧过纸之类的东西,还残留着黑色的灰烬。但康正管不了那么多,拉开了卧室的拉门。
向卧室里一看,他立刻全身僵硬,无法呼吸。
卧室约六叠大,床靠墙摆放。园子闭着双眼,静静地躺在床上。
从纯粹的“情节驱动”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教科书级别。作者深谙如何掌控读者的情绪过山车,他知道何时应该给予一点点希望,让读者稍作喘息,然后又立刻将你推入更深的绝望之中。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控制,让阅读过程充满了紧张感和期待感,我几乎是抱着一口气读完的,生怕漏掉任何一个能推动剧情发展的蛛丝马迹。最精彩的是,作者在构建悬念时,极少依赖那些老套的、廉价的“意外反转”。相反,所有的转折点都像是水到渠成,是你读完后会拍大腿惊呼“原来如此”的那种合理性。每一个关键信息点的抛出,都经过了精心的铺垫,只是前期被隐藏在了日常的叙述之中。这种高质量的布局,体现了作者对整个故事蓝图的绝对掌控力,它尊重读者的智商,让你在阅读中体验到真正的智力博弈的乐趣,而不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这种扎实、严谨的叙事结构,绝对是近年来少有的佳作。
评分我必须赞叹一下这本书在情感共鸣方面的强大力量。尽管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充满阴谋和黑暗的环境中,但作者成功地在冰冷的逻辑和冰冷的事实之间,植入了一股温暖而又悲怆的人文关怀。一些配角虽然戏份不多,但他们的命运轨迹和人物侧写却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存在,为整个冰冷的故事增添了必要的“人味儿”。我常常因为书中某个角色的无助或某个短暂的温情瞬间而感到胸口发紧。例如,那位长期被边缘化的配角,他最终的选择,虽然偏离了主流的道德判断,却在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同情。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急于对任何行为做出道德审判,而是呈现了事件发生时,所有参与者所处的复杂境地。它让我们看到,在巨大的悲剧面前,很多时候“正确”和“错误”的界限是如此模糊不清。这本书最终留给我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对复杂人性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一种久久不散的哀伤情绪。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聚焦于传统的“谁做的”这一悬疑主题,但随着情节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面映照人性的棱镜,折射出我们在面对极端压力和道德困境时,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反应和选择。书中探讨了关于“真相的相对性”这样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究竟是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真相,还是真相本身就存在多种面向?不同的角色,基于他们不同的经历和立场,对同一事件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而作者巧妙地将这些视角并置,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和判断。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挖掘,使得故事的厚度瞬间增加,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抓捕罪犯的故事,而是一次对人类情感和伦理边界的深刻拷问。我合上书页后,脑海中久久回荡的不是谁是凶手,而是那些角色在绝境中展现出的脆弱与坚韧,那种挥之不去的情感回味,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真是引人入胜,它带着一种悬而未决的、近乎残忍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最初拿起它,是冲着那种直击人心的故事核心去的,期待着一场逻辑缜密、情感张力十足的较量。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迷雾重重的古堡,每翻开一页,都像是在解开一层新的谜题。作者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极其到位,那种压抑、潮湿,甚至带着点腐朽感的笔触,几乎能让我感受到空气中的寒意。角色的塑造也相当立体,他们并非简单的符号,而是带着各自的创伤和秘密在黑暗中挣扎前行。尤其是那位侦查员,他的疲惫和执着形成了一种迷人的矛盾体,让我对他接下来的每一步行动都充满了期待。当然,故事的节奏控制得非常精准,它不像有些作品那样一味追求快速推进,而是懂得在关键时刻放慢速度,让那些细微的线索和人物的内心波动充分发酵,酝酿出更深层次的张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中穿插的那些看似无关,实则暗藏玄机的细节,它们像是散落在地上的珍珠,需要读者自己去串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你在阅读时全程保持高度的警觉,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指向真相的微小提示。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的文字质感深深吸引了。这根本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完就忘的小说,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充满了文学性的光辉。作者的语言功底是毋庸置疑的,遣词造句之间流淌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但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叙事的流畅性。我尤其喜欢作者描述场景时所使用的比喻和意象,它们往往出人意料,却又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比如,他对“沉默”的描绘,简直可以用“厚重如铅”来形容,让人体会到无声之处蕴含的巨大力量。整个故事的结构设计也堪称鬼斧神工,它并非一条直线叙事,而是多条时间线和视角交织在一起,像一张复杂的挂毯,需要读者耐心投入才能看清全貌。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智力挑战性,你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辨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记忆的扭曲,哪些又是刻意的误导。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和充实的,每当解开一个谜团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是其他很多作品无法给予的。它要求你动脑,更要求你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那些细腻的情感肌理。
评分又有新作可以拜读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速度快
评分东叔的作品开始洗静装了,买
评分不错 物有所值 可以的此物只应天上有!就是这么溜 无敌啊无敌
评分购物选京东,质优价廉,图书尤其给力
评分假期在家读一读书,内容不错。
评分没有假面的装订好
评分很棒的书,封面设计漂亮,绘图精美,纸质精良,独具匠心,让人眼前一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