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辞典

魔鬼辞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安布罗斯·比尔斯 著,李静怡 译
图书标签:
  • 幽默
  • 讽刺
  • 语言
  • 文化
  • 词典
  • 文学
  • 社会
  • 哲学
  • 思考
  • 黑色幽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1741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355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联合读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56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本书中文版曾经以惊世骇俗和颠覆大胆,火爆刷新800万读者认知,蒙尘20年再次震撼回归。

★ 引爆思考革命的魔鬼能量书,颠覆看待万事万物的根源。新世纪全新译本

★【引爆思考革命的「魔鬼能量书」】本书以辞典形式为世间万物重新正名定义,大胆颠覆,呈现一条始终在读者意料之外的思维通道,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等问题进行了无限有趣自由的革新思考,信息量巨大,引爆机械庸常的日常生活的活力和自由。

★【美国文坛怪杰的「黑色幽默之书」】美国文坛百年怪杰安布罗斯·比尔斯,挑战人性中羞于暴露、难以正视的弱点和阴影,精准刺穿,一针见血:几乎可说是后世一切黑色幽默、吐槽脱口秀、嘻哈diss文化的开山之作。

★【颠覆一切固有概念的万物辞典】开拓词语的智慧空间+小火慢炖的思维辣味+挑战边界的自由风度:故事,谜语,黑色幽默;解构,颠覆,消解;趣味,真相,态度。

★ 风靡全球100多年的惊世骇俗之作,席卷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瑞典、芬兰等二十多个国家!

★ 如果我们以魔鬼的姿态看待世界,隐藏在词语、日常对话、固有概念、常识和偏见背后的世界将会是怎样?

内容简介

美国文坛怪杰安布罗斯·比尔斯,以辞典形式为世间万物正名定义,颠覆你我看待万事万物的根源态度。呈现一条始终在读者意料之外的思维通道,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等问题进行了无限有趣自由的革新思考,信息量巨大,引爆机械庸常的日常生活的活力和自由。

以尖锐之辞,精准刺穿人性中羞于暴露、难以正视的的弱点和阴影:以魔鬼之姿,向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的机械简单宣战,不断革新和创造;以辛辣思维,开拓词语的智慧空间,消解意义,拥抱无限趣味。

颠覆一切固有概念的万物辞典,一部拒绝深刻却始终深刻的智慧精品。

作者简介

安布罗斯·比尔斯——著

19世纪美国文坛怪杰,生于贫苦家庭,中学肄业后当过印刷学徒工,曾经从军参与美国南北战争,亦曾任职记者和编辑,后来悄然遁于墨西哥战争中,人生结局至今无考,他的消失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谜团。

比尔斯以离奇怪诞的短篇小说闻名,《魔鬼辞典》的问世,为他同时赢得了盛名与骂名。但无论毁誉,这本书在西方已成为zui经典的讽喻作品,续书、仿作层出不穷。

李静怡——译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电影系毕业,译有《不流血的革命》、《浪费:素食主义文化史》、《全球dingji牛排纪行》等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摘

作者序

《魔鬼辞典》最早于一八八一年出现于周报报端,断断续续刊载至一九○六年。该年,此系列多数文章集结为《愤世小辞典》(The Cynic’s Word Book)一书,当时作者不但无力违抗编辑“圣意”,也无福消受此等书名。该书重新面市时出版者为文道:

“之前出于对老报社的虔诚信仰,作者默默承受了这尴尬的书名,毕竟报社可以说是这些文章的老东家,毫无疑问地,此书一出版就让全国模仿者跃跃欲试,书市突然涌入一堆‘愤世’书籍——愤世小集、愤世×××、愤世……这些书多半相当愚蠢,其中有些还傻气逼人,它们让人对‘愤世’一词生厌,未来若有任何人选‘愤世’两字作为书名,恐怕只有反胃效果。”

此外,各地都有喜欢耍嘴皮的幽默家把本书字句挂在嘴边,他们让书里的解释、奇闻趣事、警句变成大众日常口语的一环。当然这种小事不足一提,不过若是被人指指点点,误会此书有抄袭的嫌疑的话,可就不是小事了。本书作者希望无愧读者们的期待——那群喜好干涩烈酒胜过甜腻酒味、选择理性胜过感性、欣赏智慧胜过幽默感以及热爱道地的英文而非街头俚语的人们。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附注了许多聪慧诗人的美妙字句,期望这点并没有给各位带来困扰。其中被最频繁引用的一位诗人为饱读诗书、非常有创造力的神父葛斯拉斯加·贾波·S. J. 1(Father Gassalasca Jape,S. J. ),他可以说是彻底符合名字缩写的含义啊。贾波神父那亲切的鼓励与协助让本书作者感怀在心。


A. B.

(注1:S. J. 让人联想到sillyjoke,笑话。另外,神父葛斯拉斯加·贾波名字中的贾波(Jape)一字,恰好也有“戏言”之意。)


词条:


C甘蓝(cabbage),名词

一个花园常见的蔬菜,尺寸近似于男人的大脑,聪明程度也差不多。甘蓝之名取自于卡巴丘斯(Cabagius)王子。他甫上位时就下令筹组王国最高政务会,其成员包含内阁成员以及皇家花园里的甘蓝。每当他的治国方针失当,他就会颁布命令昭示天下,并将最高政委会的数位成员斩首示众,以此夺回民心,太平天下。

灾难(calamity),名词

灾难总是提醒我们,我们的命运绝不是操控在自己手上的。灾难可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灾难让自己倒霉,一种则是让别人走运。

骆驼(camel),名词

对马戏娱乐产业而言相当有价值的四脚兽。目前已知有两种骆驼,正常的和不正常的,后者较常被用于展览。

食人魔(cannibal),名词

喜好简朴饮食,并且保存了人类在开始学习吃猪肉前的饮食习惯的老派美食家。

死刑(capital punishment)

一种衡量正义与律法后,将许多可贵的人送进坟墓的惩罚。

食肉的(carnivorous),形容词

残忍吞食草食动物及其后代的嗜好。

猫(cat),名词

大自然所创造的柔软、乖顺的机器,专供家庭生活不顺遂时爆打或虐待之用。

这是条狗。

这是只猫。

这是青蛙。

这是老鼠。

狗奔跑、猫喵喵叫,

青蛙跳跃、老鼠啮咬。

——伊莱文森(Elevenson)

……


D黎明(dawn),名词

聪明人睡觉的时间。有许多老人喜欢在这时候起床,冲个冷水澡,并饥肠辘辘地出门散步,虐待自己。他们认为这样的习惯能让自己保持健康体态。不过,他们能活蹦乱跳地活到这么大的岁数,并不是因为晨起散步的习惯,事实上,其他有早起运动习惯的人早就受不了折磨而去世了,他们是少数的强壮幸存者。


F未来(future),名词

我们的事业将有所起色、朋友也会真诚忠心,幸福终将到来的时刻。


H天堂(heaven),名词

在这里你不用每天听见讨厌的人抱怨自己的琐事,而当你想畅所欲言时,总是有天使乖巧聆听。

冬眠(hibernate),不及物动词

蛰伏在自己家里度过冬日。人们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如何冬眠,产生了奇奇怪怪的想法。许多人认为,熊整个冬天都在进行冬眠,只要吸吮爪子就能维持生命,因此,每当春天来临,熊步出洞穴外时,它们往往显得身影单薄,几乎看不见影子。三个世纪或四个世纪以前的英国人认为,燕子在小河底的淤泥中冬眠,它们缩成一团紧抱彼此度过冬天。由于现在的河流早已变得肮脏不堪,因此燕群也放弃了冬眠的习惯。索托斯·艾寇比斯(Sotus Ecobius)则曾经在中亚发现一整个正在进行冬眠的国家。

历史(history),名词

以邪恶君王与愚蠢军队为主角的不重要事迹的总和与错误传闻。

房屋(house),名词

专供人、老鼠、小鼠、甲虫、蟑螂、蚊子、苍蝇、跳蚤、杆菌与微生物居住的空洞建筑。


T尾巴(tail),名词

动物脊椎骨的一部分。它已经超越了自然的界限,而获得独立的存在地位。自从出了娘胎以后,人类就没有了尾巴,并且深深怀着一种不安全感。我们可以从男性的燕尾服和女性的裙摆获得实证。人们老爱在原本有尾巴的位置,缀上一些小装饰物,这确实证明了尾巴真的曾经在我们身上出现过。这种装饰癖好似乎在女性身上特别明显,因为女性对老祖宗都非常有感情,而且此情绵绵无绝期。蒙博杜(Lord Monboddo)所描述的长尾巴的男人对很多人而言不过是想象出来的人物,但这或许也是受到了史前猿人的影响吧。

停战(truce),名词

和“友谊”同义。

舌蝇(tsetse fly),名词

一种非洲昆虫。大部分人认为让舌蝇叮咬是治疗失眠最有效的方法,不过有些人认为美国小说家才是顶尖催眠高手。


W天气(weather),名词

某一瞬间的气候。天气将永远是人们的日常话题,尽管其重要性根本渺茫难度。人们之所以热爱谈论天气,是因为他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此癖好,天气对于那些生活在树上的祖先来说,可是异常重要。政府成立了一个又一个的官方气象局,这证明了连现代政府都摆脱不了居住在丛林里的野蛮祖先的影响。

前言/序言


繁星的低语,古老的回响 这是一本关于古老文明的探索,一次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智慧如同点点繁星,闪烁着微弱却永恒的光芒。本书将带领读者潜入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发掘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感受那些曾经辉煌的文明留下的低语。 我们并非从零开始,而是追溯那些奠定我们认知基石的古老思想。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刻字,到古埃及的金字塔谜语;从印度河谷的神秘符号,到玛雅文明精准的天文历法。这些早期文明,如同人类文明的黎明,播下了智慧的种子,孕育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许多概念和信仰的雏形。本书将细致地剖析这些文明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艺术成就以及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早期探索。我们将深入探究他们的神话传说,理解那些神灵的故事如何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想象,以及这些神话如何影响了后世的精神世界。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着重于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人类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我们将跟随古希腊的智者们,一同在雅典的市集上辩论,在柏拉图的学院里思辨,在亚里士多德的学园里探究。从苏格拉底对真理的追问,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构想,再到亚里士多德对逻辑、伦理和自然科学的系统梳理,他们的思想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西方思想史的夜空。我们将深入解析他们的核心观点,探讨他们的学说如何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政治和科学发展,以及这些思想在今日依然具有的生命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东方文明的独特智慧。中国的诸子百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道法自然,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严刑峻法,兵家的孙子兵法……这些思想体系如同参天古木,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影响着东亚乃至世界的文化格局。我们将细致解读这些思想的核心精髓,分析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本书会邀请读者一同品味《论语》中的智慧箴言,《道德经》中的宇宙哲思,《孙子兵法》中的战争艺术,感受这些古老智慧跨越千年的魅力。 此外,本书还将目光投向那些在宗教、神秘主义和炼金术等领域,为人类探索未知和精神领域贡献了独特视角的思想。我们将在基督教的早期发展中,探寻教会的形成和神学思想的演进;在伊斯兰文明的黄金时代,领略阿拉伯学者在哲学、数学、天医学上的辉煌成就;在佛教的东传过程中,理解其对生命解脱的深刻洞见。这些宗教和精神体系,不仅为数亿人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指引,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并在艺术、文学、伦理等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炼金术,虽然常常被误解为简单的金属转化,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对物质与精神转化的探索。本书将剥离其神秘的外衣,揭示炼金术士们在对物质本质的追求中,所发展出的早期化学知识,以及其在哲学和精神层面的象征寓意,例如对“贤者之石”的追求,象征着对完美、永恒和精神升华的渴望。 本书的研究并非止步于古老文献的堆砌,而是力求通过严谨的考证和创新的解读,将这些古老思想的脉络梳理清晰,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我们将探讨不同文明之间思想的传播与融合,例如希腊哲学如何影响印度和中国,佛教思想如何在亚洲传播并与本土文化结合。我们会关注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知识,那些曾经璀璨却后继无人的文明,试图从中汲取失落的智慧。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这些古老思想如何影响了后世的科学发展。例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天文学知识如何成为近代科学的基石;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又如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些古代智慧在科学方法、理论构建、工具发明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与局限。 本书的行文风格旨在亲切而不失严谨,力求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深奥的思想呈现于读者面前。我们并非试图构建一个冰冷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希望通过故事、例证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触摸到先贤的灵魂。每一次的文本解读,都将伴随着对当时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化思潮的细致描绘,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些思想产生的土壤。 这是一次对人类智慧宝库的深度挖掘,一次对文明基因的细致回溯。它旨在唤醒读者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激发对知识的无限好奇,并引导读者在古老智慧的指引下,更深刻地理解当下,更清晰地眺望未来。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充满求知欲的探索者,是所有愿意在星辰大海中寻找方向的旅人。它将带领你一同聆听繁星的低语,感受古老智慧的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明晰与启迪。 本书将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希望通过展现人类文明的辉煌与曲折,让读者认识到人类智慧的伟大,也认识到人类的渺小与局限。在对过往的探寻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从哪里来”,也更能辨析“我们是谁”,并为“我们往何处去”提供宝贵的借鉴。这是一场与智者对话的盛宴,一次与文明共舞的旅程,一次发现人类精神深度与广度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是如此的迷人,充满了英式的冷幽默,但那种幽默感并非肤浅的插科打诨,而是建立在对人类行为模式深刻洞察之上的讽刺。我以前总觉得,幽默和深刻似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但这本书完全推翻了我的这种认知。它能在你因为一个绝妙的措辞而会心一笑的同时,让你猛地感到后背发凉——因为它揭示的真相太赤裸裸了。例如,关于“进步”的那个定义,简直是为这个时代量身定做的挽歌,它精准地指出了我们在追求表面上的向前发展时,是如何牺牲了更本质的东西。我喜欢它毫不留情的鞭笞,那种直击要害的批判,比那些正襟危坐的社论文章要有力量得多。它不是在说教,它是在和你并肩站在一起,共同嘲笑这个世界的荒诞不经。读这本书,就像是找到了一位最尖锐、最清醒,也最不会轻易原谅任何愚蠢的盟友。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压住了——不是说它真的重到拿不住,而是一种知识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本来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翻开的,想看看那些“被颠覆”的定义究竟有多么离经叛道。结果呢,它彻底打破了我对词典的刻板印象。它不是用来查阅精确、中立的解释的工具,更像是一个狡黠的智者,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将我们习以为常的词汇剥开,露出里面那些既荒谬又无比真实的社会底色。比如,它对“真诚”的诠释,简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现代人际交往中那些精明的计算和不必要的表演。读着读着,我常常忍不住停下来,合上书,望向窗外,思考那些被我视为理所当然的概念,突然间变得支离破碎。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私密的、智力上的“破坏性重构”。它教会我的不是“什么是什么”,而是“我们为什么要这么相信它”。

评分

我得承认,我得把这本书带在身边,放在床头柜上,像对待一本随身携带的哲学小品集。这不是那种一口气就能读完的“爽文”,恰恰相反,每次阅读都像是一场需要消耗心力的辩论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每一个词条下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节挖掘能力。他不是在解释词语,他是在重塑语境。比如,那些看似毫无杀伤力的形容词,在他的笔下,立刻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阶级烙印或者政治隐喻。我发现,原来我们日常交流中那些流畅无碍的词语,一旦被拆解开来,其内部的矛盾和张力是多么惊人。我甚至开始在和人交谈时,不自觉地将他们使用的词语在脑海中进行“魔鬼辞典化”的重构,看看他们言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结构或情感陷阱。这本书的“毒性”在于,一旦你开始用这种方式思考,你就很难再回到那种天真无邪的语言状态了。它成功地污染了我的日常语感,但说实话,我乐在其中,因为这种“污染”让我看得更清楚了。

评分

我将这本书视为一种必要的精神解毒剂。在充斥着大量自我美化、过度乐观和空洞口号的当代语境中,我们需要这样一本“反向词典”来校准我们的感知。它迫使我们将注意力从那些光鲜亮丽的标签拉回到事物粗粝的本质上。阅读它带来的震撼,不在于“学到了新词”,而在于“旧词失效”。你开始对那些被用来掩盖真相的漂亮词汇产生天然的警惕。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对既定价值体系的温柔的、但极其坚决的颠覆。我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不是为了炫耀我读过它,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语言是权力的工具,而理解这些工具的运作方式,是我们保持独立思考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持续性的、对主流叙事的“精神抵抗运动”。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其实不低,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对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判断力,否则很容易被那些复杂的反讽和典故搞得一头雾水。我第一次翻阅时,有几个词条我不得不去查阅背景资料,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恶意”所在。但一旦你跟上了它的节奏,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授予了一把开启隐藏房间的钥匙。原本那些晦涩难懂的社会现象,在经过“魔鬼辞典”的重新定义后,突然变得清晰、可解构。我发现它特别适合那些对现状感到困惑,却又不想陷入悲观情绪中的人。它没有提供解决方案,但它提供了最清晰的诊断书。它让你明白,你所感到的不安和格格不入,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这个世界本身的“词汇”出了问题。因此,这本书与其说是提供知识,不如说是提供了一种审视世界的“光学仪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