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不能依靠天才的灵感,而要靠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迄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一套方法就是TRIZ发明原理。
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海军专利审查员得出了一套神奇的创意通用流程——TRIZ发明原理。20世纪90年代之前,这套理论一直被作为国家机密秘而不宣,直到苏联解体后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旋即在西方国家引起巨大反响,波音、空中客车、福特、三星以及NASA等众多组织纷纷引进,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工程师的必修课。
TRIZ发明原理是对数百万件专利发明进行分析和验证,提炼出来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套方法通过40个发明原理,深度学习其他领域的经验和教训,给使用者指引通往问题本质的道路,继而给出直接破解问题的技巧。TRIZ堪称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不起的创新的一把“牛刀”,用这把牛刀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烦恼,能起到快刀斩乱麻般的效果。
本书以极具创意的图示介绍了TRIZ的40个发明原理,并将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烦恼归纳为39种,以大量常见的事物举例,简单明了地讲述了把问题和解法一一对应的逻辑,几乎所有难题都可以轻松化解。
翻开本书,掌握一套神奇的创意方法,突破自我思维定式,开启一段脑洞大开的旅程。
著者简介
高木芳德,毕业于东京大学,入职第二年便因为创造性地解决了行业难题为所任职的大型企业增添了数十亿日元的纯利润。无论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里,高木先生都能将TRIZ发明原理的神奇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在TRIZ国际研讨会上屡获殊荣。更令人称道的是,他还曾凭借杰出的双赢协调策略,在全球狂销2 000万套的桌游卡坦岛大赛中赢得全日本冠军。
译者简介
蔡晓智,东北大学日语专业毕业。译有《通往太空的街道工厂》《合适》《使命必达:百分之百实现目标的行为科学管理法》等。
前 言
第1部分 T R I Z 发明原理入门
第2部分 4 0 个发明原理
构思系列
技巧系列
物质系列
第3部分 发明原理实践篇
索 引
结 语
出版后记
TRIZ 发明原理是什么?
TRIZ 意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是一个目前仍在继续发展的庞大的理论体系。本书所介绍的“发明原理”为TRIZ 的原点,同时也是其他所有理论的基础。
正如前言介绍的,这些发明原理是在研究了大量专利的基础上创立的。
阿奇舒勒曾经是苏联专利审查员,在接触大量专利的过程中,他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在不同领域里,相同的问题和相同的解决方法总是会反复出现。
此外,阿奇舒勒还注意到了另一个事实:某个领域最近才获得解决的问题当中,其实有九成都已经在其他领域得到了解决。
所以阿奇舒勒最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通用流程”。
面对有待解决的问题,人们有时可以根据过去已经解决的类似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顺利地类推出解决方法。
擅长解决问题的人,很多都是善于对过去解决过的问题进行引申的人。
不过,这样的话,要擅长解决问题,就要先解决过很多问题。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恐怕有点难。
此时可以用到TRIZ 的发明原理。因为这些原理就是解决问题的通用流程,是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中提炼出来的。
也就是说,世界上数不胜数的“具体的解决方法”,都可以归结到这区区40个普遍性原理当中。
把这些原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既可以获得其他领域的新知识,同时还可以获得如何重新组合已有要素的重要启示。
本书从下一页开始,介绍了从“#1分割原理”到“#40 复合材料原理”的内容。随着序号增大,发明原理逐渐从较为抽象的内容过渡到具体的解决方法。
第39 个烦恼
很多问题都是因为需要同时解决两个以上彼此矛盾的问题而产生的。前文列举的40 个发明原理则有助于解决这些矛盾。
例如飞机机翼。如果航行过程中机翼损坏会导致重大事故,所以强度越高越可靠。但是提高强度就要增加金属的用量,重量随之增加,燃料的消耗就会更多。也就是说,既追求强度,又追求轻量化,就会出现矛盾。
实际上,这种情况可以用“#40 复合材料原理”来解决。使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可以消除这个矛盾。
但是, 每次面对不同的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从40 个发明原理中做出选择呢?
使用“矛盾矩阵”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阿奇舒勒不仅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抽象化,总结出了40 个发明原理,还对“专利要解决的问题”本身进行了抽象化。他发现,人们要解决的烦恼归根结底只有39 种。TRIZ 把这些需要解决的烦恼称为“特性参数”。
然后他还想到,对于同样的烦恼组合,可以使用同样的发明原理,于是重新整理了数十万件专利,按照效果大小的顺序列出所有能够有效解决各种矛盾的发明原理,做成一个表格。
这个表格被称为矛盾矩阵,横向和纵向各有39 个项目,规模非常庞大。它的用法很简单,只要参照两个相互矛盾的特性参数相交叉的单元格,就可以知道哪个发明原理可以发挥作用。
以前文提到的飞机机翼为例,如果将特性参数14: 强度 和1:运动物体的重量看作矛盾的两个方面,找到二者的交叉点,就可以找到“#40 复合材料原理”。
由此可以看出,TRIZ 能够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提出解决方法,这一点也是它与那些只整理问题并进行联想的其他解决方法的本质不同。
第1 部分结尾附有阿奇舒勒制作的矛盾矩阵。
……
我总是对那些能够巧妙解决生活中难题的“小发明”感到由衷的赞叹。这本书,《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原理》,光看书名就让我心生期待。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坐的椅子会有不同的形状和高度?它们是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哪些考量?我们用来给手机充电的插头,它内部的金属触点又是如何确保电流安全传输的?甚至是我们喝水的杯子,它杯壁的厚度和底部接触面的设计,又是为了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我揭示这些“为什么”。我不想看到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我只想看到那些能够让我恍然大悟的解释,看到那些充满智慧的解决方案。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认识世界的一扇新窗口,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欣赏那些默默服务于我们的发明,并从中获得启发,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发明”。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非常期待。作为一名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我总是在思考,我们周围的那些看似寻常的物件,究竟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它们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就拿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衣架来说,它简单的造型是如何做到既能承载衣物的重量,又不至于变形的?我们用来打开易拉罐的拉环,那个小小的设计,是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让我们如此轻松地开启一罐饮品?还有,我们用来过滤水的净水器,它的滤芯结构又是如何能够有效地去除杂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剖析这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最被我们忽略的发明。我不仅仅满足于知道“这是什么”,我更想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点燃我的探索欲,让我重新审视我所处的世界,并发现其中蕴含的无穷智慧。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期待。《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原理》,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魔力,它承诺着要将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却又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科学奥秘一一揭开。我一直对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充满了好奇,比如,我们用来削皮的削皮器,它的刀片角度和形状为何能够如此顺畅地去除果皮?我们用来连接电器的插座,它的孔位设计又为何是特定的形状,以确保安全?甚至是我们每天用来写字的笔,它的墨水如何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出,又为何不会立刻干涸?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讲解这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厚科学知识的发明。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并从中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欣赏和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世界。
评分这本《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原理》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让生活变得更便捷、更舒适的“小玩意儿”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它们高深莫测,离我甚远。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股清流,直接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我渴望了解,那些我每天都在使用的物品,比如我们用来开罐头的开罐器,它巧妙的设计是如何克服金属的阻力的?我们用来调节水温的冷热水龙头,又是如何做到精准混合的?还有,我们用来看时间的手机,那微小的屏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神奇的显示技术?我总觉得,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而这些发明,就是人类智慧最直观的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揭示这些隐藏在日常事物中的科学原理。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不仅满足我此刻的求知欲,更能培养我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让我能够从“理所当然”中发现“不寻常”,从而激发我自己的创新思维。我非常想知道,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在最初又是如何被发现和被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一定是充满了挑战和智慧的。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的角落里发现的。当时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了:《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原理》。总觉得,我们每天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奇,但我们往往习以为常,甚至有些麻木。从早上醒来,闹钟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到刷牙洗脸,再到出门上班,乘坐交通工具,工作中的电脑,再到晚上回家,打开灯,看电视,烹饪食物,睡觉,这一系列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活动,背后都蕴藏着多少智慧和 ingenuity?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这些“日常”的好奇心,让我开始审视那些被我忽略了的、却又如此重要的东西。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原来那早上规律响起、将我从沉睡中拉出来的闹钟,它的机械结构是多么的精妙?那个每天为我清理牙齿的牙刷,它的刷毛设计又是基于怎样的力学原理?更不用说,我们赖以出行的汽车,它的发动机,它的刹车系统,它的轮胎,甚至连最简单的车门锁,里面又隐藏着多少值得研究的科学奥秘?我想,这本书一定不会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会深入到“为什么”和“如何”,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再觉得科学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触手可及的,甚至是我们自身创造力的源泉。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解答我心中无数疑问的答案,并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能从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发明”。
评分我总是在想,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科技的时代,每天都在享受着前人智慧的结晶,但我们很少去思考,这些便捷和舒适是如何实现的。这本书,《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原理》,它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一直以来,都对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背后的设计原理感到好奇。比如说,我们每天用来开瓶盖的起子,它的杠杆原理是如何被巧妙应用的?我们用来切菜的刀具,它的锋利度又是如何通过材料学和几何学的结合来实现的?甚至是我们放在桌上的台灯,它为什么能够提供稳定的照明,它的电路设计又是怎样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看似平凡的物品,它们的设计背后,究竟蕴含着多少科学的智慧和创新的闪光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讲解这些原理,让我不再仅仅是使用者,更能成为一个理解者,甚至是一个有灵感者。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日常,并从中发现科学的魅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无数前人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这本书,《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原理》,正是捕捉了我对这些“幕后英雄”的兴趣。我常常会想,我们每天穿的鞋子,它的鞋底纹路设计,为何能够提供如此好的防滑效果?我们用来锁门的钥匙,它上面独特的凹槽,又是如何与锁芯精准配合的?甚至是我们平时用来装水的瓶子,它弯曲的瓶身设计,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百科全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解答这些关于日常发明的问题。我渴望了解,那些发明家们是如何从对问题的细微观察中,找到创新的突破口,并最终将科学原理转化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实用工具。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让我不仅增长知识,更能激发我一种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将带我进入一个充满惊喜的奇幻世界。这本书的名字,《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原理》,就像一个承诺,承诺将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却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科学原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我面前。我一直对一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用品背后的设计哲学充满了好奇,例如,我们用来固定窗帘的挂钩,它的弧度设计是否有什么特别的讲究?我们用来装书的背包,它的肩带 padding 和背板支撑,又是如何减轻我们身体的负担?甚至是我们用来照明的开关,它简单的拨动动作,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电路控制原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清晰、非常有趣的语言,为我解答这些问题。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能够让我眼前一亮,甚至拍案叫绝的解释,并从中获得一种对科学和创造的全新认识。
评分这本《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原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日常的奇妙旅程。我一直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却又很少去深究的物品。我总是忍不住去想,那个用来固定门把手的螺丝,它的螺纹设计为何能如此稳固?我们用来包裹食物的保鲜膜,它的材料选择和透气性又是如何平衡的?甚至是我们用来打扫卫生的扫帚,它粗糙的刷毛和灵活的柄部,又是基于怎样的物理学原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睿智的向导,为我一一解读这些隐藏在生活中的奥秘。我渴望了解,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是如何从一个细微的观察,一个偶然的发现,最终发展成影响我们生活的伟大创造。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培养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物背后原理的探索欲,让我的生活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充满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评分这本《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原理》,我简直是迫不及待想翻开它。我一直都相信,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无数的“为什么”,而这些“为什么”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类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我常常会好奇,为什么我们用的勺子,它的柄部会设计成我们握持最舒适的形状?为什么我们用来固定纸张的回形针,它的弯曲造型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夹紧力?甚至是我们使用的伞,它的骨架设计和防水布料,又是如何组合在一起,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直观、非常生动的方式,为我揭示这些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发明原理。我想要知道,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概念,演变成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工具和产品。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让我对生活产生更深的敬畏和好奇,并激发我更多地去探索和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