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马斯洛生前未出版作品
豆瓣评分8.6分,110个豆列推荐
重新认识幸福 支持儿童成长
促进亲密感 感受挚爱的存在
在如何看待自我方面,也许没有任何一位心理学家可以超*马斯洛对我们的影响。他关于自我实现、创造性以及幸福感等极具震撼性的观点不仅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影响深远,而且影响了健康、教育、管理理论、组织发展等领域。
在本书中,马斯洛将与读者一起分享他包罗万象、新颖有趣的研究和思考。
1.重新认识幸福。我们也许应该把幸福重新定义为攻坚克难时真实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得自己回过头来认识到自己原来很幸福(尽管当时可能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好方法就是,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一份有价值的工作或事业之中。
2.支持儿童成长。儿童需要强有力、坚定、有决断力、自尊以及能够自主的父母,只有这样强有力的父母,才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公平、合理、有秩序、可以预测的世界。
3.促进亲密感。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是*久的,破坏和剥夺亲密关系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疾患。因此,我们有必要与疏离进行抗争,重新找回缺失的亲密感。
4.感受挚爱的存在。在真正的爱情之中,我们不会把爱人和任何其他人进行比较,而是用顺其自然和接纳的方式去尊重和欣赏对方。
亚伯拉罕o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开明管理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译者 张登浩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美国普渡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基础心理学专业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导师王登峰教授)。研究兴趣为人格与心理健康、积极人格特质、人格评价准确性以及社会排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联项目等。已发表SSCI和CSSCI论文近30篇、学术专著1部、译著3部。
豆瓣书评:
和德鲁克的书一样,本书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
--豆瓣读者
*一次接触到马斯洛,他将心理学提到了哲学和社会学的高度,很有趣。
--豆瓣读者
这本书虽然是马斯洛去世后出版的,但是非常有真知灼见。无论是关于幸福、权力还是悲剧的论述,都不仅仅是一般的学术意见,而是融进了马斯洛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豆瓣读者
作者的若干观点让本来心情灰暗的我顿时感觉明亮起来。其中几篇,作为排解困扰和理清思路的向导还是很不错的。
--豆瓣读者
目 录
FUTURE VISIONS
中文版序
推荐序
前言
亚伯拉罕·马斯洛小传
第一部分 人格、成长与治疗 /1
1 我早期对文化与人格的理解 /2
2 幸福心理学 /5
3 对自我实现理论的批评 /10
4 接纳存在之爱中的挚爱 /17
5 高峰体验的健康意义 /19
6 审美需要初探 /22
7 儿童的限制、控制和安全需要 /25
8 约拿情结:理解我们的成长恐惧 /27
9 悲剧心理学 /32
10 是与否:关于乐观现实主义者 /42
11 生理上的不平等与自由意志 /45
12 人本主义生物学:“完满人性”对精英论的启示 /51
13 生活在高阶价值观的世界中 /54
14 重拾感恩 /59
第二部分 心理学的再审视 /61
15 人性的本质 /62
16 高级动机和新心理学 /66
17 欢笑与泪水:心理学遗失的价值 /78
18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 /86
19 科学、心理学与存在主义 /94
20 心理学能为世界做什么 /99
21 被忽略的心理学革命 /101
第三部分 管理、组织和社会变迁 /105
22 超过自发性:对伊萨兰学院的批评 /106
23 通过T小组建立共同体 /109
24 促进友谊、亲密感和共同体 /113
25 定义美国梦 /118
26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新政治 /125
27 关于美国政治的进一步思考 /131
28 沟通:有效管理的关键 /133
29 对邪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自由主义的溃败 /138
30 领导、下属和权力:致亨利·盖格的信 /145
31 报纸的动机层次 /154
32 美国管理的动力 /157
致莱因的信 /167
致B. F.斯金纳的信 /168
致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信 /170
致谢 /174
参考文献 /175
中文版序
尽管马斯洛在有生之年从没有到过中国,但他确实非常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他的思想理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在马斯洛看来,他所创造的心理学体系不仅和远离他所生活的20世纪中叶纽约的人们有关,而且对实现和谐人性这一目标至关重要。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格根植于我们的生物本性中,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具有相同的情绪需要和相应的动机。30岁的时候,马斯洛果断地摒弃了文化相对主义,坚持认为"个体从一出生进入社会就不是一块任由社会塑造的泥块,而是一个社会可以包裹、压制和建设的结构"。他强烈希望能够把东西方最好的部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感谢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比如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更为可能。
当然,马斯洛最为著名的也许还是他所提出的"自我实现"这一理论。他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实现自己所有的潜能,但很多时候我们缺乏实现潜能的动机,这是由我们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造成的。我们执着于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比如安全或归属的需要,而不是去努力实现我们最高层次的天赋和兴趣,或者有意回避追求个体潜能所带来的挑战。"如果我们故意不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我不得不警告你,你的余生将在深深的不幸之中度过。"马斯洛断言,"逃避自己的才能,最终也会错过你所有的可能。"
马斯洛最重要的导师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这位精神科大夫曾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关系非常密切,最后却成了最大的对手。在马斯洛学术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发现了已经闻名世界的从维也纳移民到纽约的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只看到人性黑暗一面的愤世嫉俗不同,阿德勒强调,我们天生具有善良、信任、友好和爱的能力,但这些品质必须通过有效的父母教养和教育才能得以培育。作为马斯洛和阿德勒两人的传记作者,我觉得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朋友,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理想主义,以及相同的背景,他们都来自犹太移民家庭,家庭贫困且父母都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在我发现并编入本书的许多未发表的文章中,马斯洛多次谈到自我实现这一引发强烈关注的概念,并认为阿德勒之前提出的人天生具有利他能力的观点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启迪。
马斯洛是一位真正的预言家,他坚信自己的思想体系有助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即使在全球局势非常紧张的时期,他依然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他坚定地写道:"虽然现在出现威胁全人类灾难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乌托邦也更加清晰可见。因此,我觉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理由……去严肃而不是愤世嫉俗地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获得幸福与宁静?我们如何能成为一个好人,真实而善良?……我相信,世界的希望在于,依靠所有社会科学,特别是心理学对社会本质的理解'。"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国家之一。因此我相信,马斯洛思想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将不仅有益于中国的教育、组织管理和心理健康领域,同时也将有助于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生活。
爱德华·霍夫曼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书名《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简直是一记重锤,直击我这些年来一直在内心深处反复叩问的命题。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见过太多人为了外在的物质、地位、名声而奔波劳碌,最终却发现内心依然空虚,甚至更加焦虑。我开始反思,那些被我们奉为圭臬的“成功”标准,是否真的与幸福挂钩?马斯洛,这位心理学巨擘,他的“需求层次理论”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理解人类动机的经典框架。但这一次,他将从一个全新的维度,通过他未曾公开发表的思想,来探讨“内在的自我”和“幸福”之间的精妙联系。这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和兴奋。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尘封的纸页中,马斯洛对于“自我实现”的理解是否比我们熟知的更深邃、更精细?他对幸福的定义,是否超越了简单的快乐或满足,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存在状态?“Future Visions”这个副标题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它暗示着这些论文可能包含了超越时代的洞察,对未来的社会和个人发展有着深刻的预见。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理论的解析,更希望能够获得实操性的启示,能够指导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一步步地去发掘、去培养那个真正的、内在的自我,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内在的幸福感。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黑暗中一盏指路明灯,希望能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评分《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这个书名,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马斯洛的名字,早就以其“需求层次理论”而闻名,为我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常常觉得,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真正的幸福究竟在哪里?“内在的自我”,这个词组本身就充满了一种神秘和探索的魅力,它似乎暗示着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个未被发掘的宝藏。而“马斯洛谈幸福”,则将我一直以来对于幸福的困惑,与这位心理学大师的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非常好奇,马斯洛是如何看待幸福的?他是否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对内在自我的认知和实现?“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这个副标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意味着我将有机会接触到马斯洛思想中最原始、最纯粹的部分,那些未经过他人解读和修饰的、他本人最真实的想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帮助我清晰地认识到,如何才能找到那个真正的自我,如何才能在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过程中,构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幸福感。我渴望的是,能够从中获得一种超越物质和外在评价的、内在的充实和满足。
评分《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这个书名,就像一个神秘的邀请函,瞬间点燃了我探索的欲望。马斯洛,这位对人类心理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他的“需求层次理论”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我一直感觉,在基本需求的满足之后,真正的人生意义和幸福感,更多地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探索。“内在的自我”,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似乎藏着我们通往真正幸福的密码。而“马斯洛谈幸福”,更是将我对幸福的渴望,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联系起来。我迫切地想知道,马斯洛是如何定义幸福的?他是否认为,幸福是一种可以通过对内在自我的认知和发展来实现的状态?“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这个副标题,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它暗示着我们将有机会接触到马斯洛那些未曾公开发表的、可能充满前瞻性和深邃洞察的思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潜能,学会如何去接纳和滋养那个真实的自我,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超越物质和外在评价的、内在的充实和幸福。我期待这是一场深刻的心灵之旅,一次与智慧的碰撞。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简直让我心头一震,仿佛找到了我一直以来在内心深处寻求的答案。马斯洛,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的“需求层次理论”已经深刻影响了我对人类动机的理解,让我明白了那些基本的需求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多么重要。然而,我常常在想,当这些需求都得到满足后,真正的幸福又在哪里?“寻找内在的自我”这个短语,直接触及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渴望。我一直觉得,外在的成就和物质的拥有,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快乐,真正的幸福,一定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而“马斯洛谈幸福”,则将我的期待推向了高潮。我非常好奇,这位对人类潜能有着深刻洞察的思想家,是如何定义幸福的?他是否认为幸福是一种可以通过自我认知和发展来实现的状态?“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这个副标题更是充满了吸引力,它暗示着我们将能够接触到马斯洛最前沿、最未加工的思想,这些思想可能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理论更加深刻,甚至具有预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如何去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如何去理解并接纳那个真实的自我,最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幸福。我渴望的,是一种能够真正触动灵魂的智慧,一种能够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启示。
评分单单看到《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无数个问题,充满了期待。马斯洛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与“需求层次理论”紧密相连,它为理解人类的动机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框架。但是,我一直觉得,当一个人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他真正的追求是什么?“内在的自我”,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探索的神秘感,它暗示着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力量或者本质,需要我们去发掘。而“马斯洛谈幸福”,则将这种探索的方向明确地指向了“幸福”。这让我不禁思考,马斯洛是如何将“内在的自我”与“幸福”联系起来的?他是否认为,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并接纳自己的内在自我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这个副标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意味着我们将有机会接触到马斯洛那些未曾公开的思想,这些思想或许更加深刻,更加前沿,甚至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未来的视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不被外界的喧嚣所迷惑,而是回归内心,去倾听自己的声音,去发现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并以此为基石,构建一个充满意义和幸福的人生。我渴望的是那种能够触及灵魂的深刻见解,能够引导我走向自我实现的旅程。
评分我被《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这个书名深深吸引了。马斯洛,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立刻勾勒出“需求层次理论”的轮廓,它帮助我们理解了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然而,我一直在思考,当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等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内在的自我”,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种探索的意味,它暗示着在表象之下,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自我,一种需要被发掘和理解的存在。而“马斯洛谈幸福”,更是将我内心深处对幸福的追寻,与这位心理学巨匠的思想连接了起来。我迫切地想知道,马斯洛是如何将“内在的自我”与“幸福”融为一体的?他是否认为,对内在自我的探索和接纳,是通往真正幸福的关键?“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这个副标题,更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更深层次思想的渴望。它预示着我们将能接触到马斯洛那些未曾发表、或许更具原创性和前瞻性的思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发掘和滋养内在的自我,来获得一种超越物质和外在条件的、持久而深刻的幸福感。我希望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对人生意义的重新审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马斯洛,这位心理学界的泰斗,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动机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然而,我一直觉得,“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求,其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这本书以“寻找内在的自我”为切入点,直接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于自我认知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内在的自我”,究竟是指什么?它与我们的幸福感又有着怎样的关联?“马斯洛谈幸福”更是让我充满期待,我渴望了解这位大师对幸福的理解,是否超越了简单的快乐,而是一种更深层、更持久的存在状态。“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这个副标题,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神秘的光环。未公开的论文,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接触到马斯洛思想最原始、最未经过筛选的部分,这些思想可能蕴含着更深刻的洞察和更具前瞻性的观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需求,并找到一条通往真正幸福的、属于我自己的道路。我渴望从中汲取力量,去发掘和滋养那个更美好的内在自我。
评分当我看到《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这个书名时,我的心就被勾住了。马斯洛,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对人类潜能和心理健康的深刻洞察。他的“需求层次理论”早已耳熟能详,但对于“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求,我一直觉得理解得不够透彻。而这本书,正是将焦点放在了“寻找内在的自我”上,这与我当下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不谋而合。“内在的自我”,它究竟是什么?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幸福感?“马斯洛谈幸福”更是直接指向了我最关心的问题——真正的幸福从何而来?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窥探到马斯洛思想的深邃之处,了解他如何将对内在自我的认知与获得幸福联系起来。特别吸引我的是“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这个副标题。未公开的论文,意味着我们将接触到马斯洛思想中最未经雕琢、最原创的部分。这让我感觉,我将有机会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直接聆听他最本真的声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条清晰的路径,引导我去认识、去接纳、去发展那个真实的自我,并最终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深刻而持久的幸福。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瞬间就吸引了我,"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单看书名,我就能预感到这将是一场深刻的心灵之旅,一次与伟大思想家的对话。马斯洛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需求层次理论”的巨大影响力,而“内在的自我”和“幸福”这两个词更是直击我内心深处最渴望探寻的领域。我一直在思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真正的幸福究竟从何而来?它是否隐藏在我们自己内在的某个角落,等待被发现?又或者,它是一种需要主动去构建和追求的状态?这本书似乎承诺了为我提供一把钥匙,帮助我解锁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充满期待地想象着,马斯洛将如何通过他未曾公开的论文,为我们揭示关于人类潜能、自我实现以及通往真正幸福的路径。这种“未曾公开”的标签,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和独家性的光环,仿佛我将有机会接触到他思想中最原始、最真实、最未经过雕琢的精华。我渴望的是那种能够触及灵魂深处的智慧,能够帮助我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生命意义的洞见。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更有效地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最终能够活出更充实、更幸福的人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来自过去智者的礼物,一份指引我走向更好自己的地图。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第一页,踏上这场未知的探索之旅。
评分刚看到《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 [Future Visions: The Unpublished Papers of Abraham ]》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等到了!”马斯洛的名字,对于任何对心理学,尤其是积极心理学有所了解的人来说,都代表着一种里程碑式的贡献。他的需求层次理论,如同一张清晰的地图,帮助我们理解了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然而,我一直在思考,当一个人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下一步该走向何方?“自我实现”这个概念,虽然耳熟能详,但真正要理解其精髓,以及如何付诸实践,却并非易事。而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一点。它以“未曾公开的论文”为引子,这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这就像是得到了一个窥探大师思想最纯粹、最原始状态的机会,不受后期编辑和解读的影响,直接触碰到作者的内心想法。我非常期待,马斯洛能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献,为我们提供更深入、更细腻的视角,去理解“内在的自我”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与我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以及我们该如何去“寻找”它。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顿悟”的感觉,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原地打转。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更可能是一本关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书,我对此充满期待,渴望从中汲取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