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

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连金,吴思进,曹锋,季宙栋 等 著
图书标签:
  • 区块链
  • 安全
  • 技术
  • 指南
  • 密码学
  • 智能合约
  • 漏洞
  • 攻击防御
  • 共识机制
  • 隐私保护
  • 数字货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0036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742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区块链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工信部五层架构来逐层分析区块链各层安全问题,并结合经典案例,讲解区块链安全中的理论、技术与实践。从总体上讲解区块链的定义,安全属性等。第2章从技术角度分析主流区块链的安全属性。第3~7章从应用层与智能合约、激励层、网络层、数据层与共识、私钥安全层面剖析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作者简介

黄连金 硅谷Dynamic Fintech Group管理合伙人、联合国旗下世界区块链组织(WBO)首席技术官、美国 ACM Practitioner Board 委员、美国分布式商业应用公司CEO和创始人、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委员、中国人大特聘研究员与讲师、美国CISSP专家、CyberVein 总顾问,多个成功区块链项目技术顾问。曾就职于美国CGI公司18年,任CGI安全技术总监、CGI云安全主管和首席安全架构师等职务,创建了CGI联邦身份管理和网络安全能力中心。在CGI工作时,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金融机构和公用事业公司提供金融、人工智能、区块链、安全等方面的专家咨询。曾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区块链峰会担任嘉宾、评委、培训专家。

吴思进 33复杂美创始人及CEO,浙大本科硕士毕业,金融数据专家,精通量化交易及区块链,主导多家世界500强区块链项目落地。2014年申请区块链发明专利,2项已授权,目前累计申请专利50多项,全球区块链专利排名前十,主要区块链项目有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管理、积分、钱包、交易所。

曹锋 PCHAIN发起人,中物联区块链协会首席科学家。中国早期区块链国际专利发明人,ChinaLedger共同发起人,2016年完成全球区块链资产收益权转让暨中国区块链金融真实交易。曾担任IBM全球下一代人机大战中国区负责人、互联网金融首席科学家、专利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3次获得IBM全球杰出技术成就奖,发表22篇国际论文,30余项美国专利,并担任多个ACM IEEE国际会议论坛主席。

季宙栋 Onchain分布科技首席战略官,本体联合创始人,(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ISO/IEC TC307中国代表团成员,参与本体论、身份和隐私保护等标准组。作为区块链行业的专家,参与了工信部区块链白皮书及相关标准编制工作。

马臣云 北京信任度科技CEO、信息安全专家、产品管理专家,电子认证与签名行业15年从业经验。主要方向是密码学、区块链、身份认证、电子签名。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密码局)、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电子签章技术、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安全技术、互联网金融个人借贷电子合同安全技术等标准的起草人。著有《精通PKI网络安全认证技术与编程实现》。网络ID:非信息安全砖家。
达摩 BOX.LA项目发起人,原唯链COO,参与了众多知名区块链项目的早期投资。

李恩典 美国分布式商业应用公司董事与中国区总裁、深圳市微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区块链软件和金融行业应用研发专家。15年以上金融安全研发经验,在区块链存储、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和金融系统核心等领域均有领先的技术成果和丰富的产品技术实战经验,并拥有近10项相关领域发明专利。

徐浩铭 CyberVein数脉链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区块链平台架构和搭建。曾就职于欧洲微软研发中心,负责Office项目开发。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应用;曾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视觉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曾在美国杜克大学访学,研究领域为深度学习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在SCI和EI检索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翁俊杰 IBM 10余年开发及解决方案经验,批Fabric应用开发者,NEO核心开发者之一,Onchain DNA联盟链的架构设计与核心开发人员,Ontology(本体)区块链开发团队负责人。在票据、供应链、积分、征信、数据交易、共享金融等多个领域有区块链应用经验。

目录

作者简介
序一 多边界的区块链安全防守
序二 区块链安全观之我见
序三 安全是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的基石
前言
第1章 详解区块链的安全属性 1
1.1 保密性 2
1.1.1 比特币的半匿名性 3
1.1.2 Hyperledger Fabric CA的动态交易证书 6
1.1.3 用零知识证明做数据加密 7
1.1.4 使用状态通道让数据不可见 10
1.1.5 同态加密 16
1.2 数据完整性分析 17
1.2.1 签名与验证 17
1.2.2 共识机制 17
1.2.3 数据上链 18
1.2.4 时间戳 18
1.2.5 开源 19
1.3 可用性 19
1.4 物理安全性 20
1.4.1 物联网和安全性 20
1.4.2 区块链和物联网 21
1.5 本章小结 22
第2章 主流区块链安全属性分析 23
2.1 比特币 23
2.2 以太币 31
2.3 Zcash 34
2.4 本章小结 37
第3章 应用与智能合约层的安全控制 39
3.1 Web与移动客户端应用安全 39
3.1.1 注入 39
3.1.2 失效的身份认证与会话管理 41
3.1.3 跨站脚本漏洞 42
3.1.4 不安全的直接对象引用 43
3.1.5 安全配置错误 45
3.1.6 敏感数据泄漏 46
3.1.7 功能级访问控制缺失 47
3.1.8 跨站请求伪造 48
3.1.9 使用已知易受攻击组件 49
3.1.10 未验证的重定向和转发 51
3.2 智能合约的安全 52
3.2.1 智能合约简介 52
3.2.2 智能合约安全编码的最佳实践 54
3.2.3 智能合约的几个安全漏洞 79
3.2.4 智能合约安全的开源工具 82
3.2.5 智能合约的形式化验证 85
3.2.6 智能合约的虚拟机安全 86
3.2.7 智能合约的安全开发过程建议 90
3.2.8 从DevOps到DevSecOps:智能合约开发须知 91
3.3 智能合约中的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 94
3.3.1 传统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系统的问题 94
3.3.2 智能合约的身份管理 95
3.3.3 身份链的定义和国外典型身份链的分析 97
3.3.4 身份链的生态系统 98
3.3.5 身份智能合约 99
3.3.6 区块链落地的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考虑 100
3.4 本章小结 101
第4章 激励层安全机制设计 103
4.1 激励的产生和分配 103
4.1.1 激励机制价值 103
4.1.2 比特币激励 104
4.1.3 以太币激励 106
4.1.4 其他通证激励 108
4.2 激励层安全分析 111
4.2.1 通证激励模式的安全隐患 111
4.2.2 通证激励安全事件分析 112
4.2.3 通证激励安全事件反思 115
4.2.4 通证激励的法律风险 116
4.2.5 通证激励的安全措施 118
4.3 本章小结 119
第5章 网络层安全与控制 121
5.1 P2P加密 121
5.1.1 区块链与P2P网络的关系 121
5.1.2 区块链上的P2P应用与加密 122
5.2 客户端与节点通信加密(联盟链) 126
5.2.1 恶意客户端作恶方式及后果 126
5.2.2 P2P网络安全机制 128
5.2.3 联盟链如何确保客户端和节点的可信任 129
5.2.4 主流联盟链通信安全实现剖析 133
5.3 防御DDoS攻击 138
5.3.1 例说DDoS攻击危害与处理 139
5.3.2 区块链网络如何防御DDoS攻击 142
5.4 本章小结 144
第6章 数据层与共识安全 145
6.1 区块链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145
6.1.1 如何使用这些加密技术形成区块链 145
6.1.2 安全性阐述 149
6.2 数据传输 151
6.2.1 加密数据传输 151
6.2.2 数字证书的定义 152
6.2.3 超级账本中CA的实现 152
6.3 区块链交易签名 163
6.3.1 数字签名与交易安全 163
6.3.2 典型的数字签名技术剖析 166
6.4 共识攻击 168
6.5 区块链安全性考虑 174
6.6 本章小结 175
第7章 私钥的安全 177
7.1 私钥安全的重要性 177
7.2 主流区块链私钥的使用方法和问题分析 178
7.3 私钥保护的正确“姿势” 184
7.4 硬件钱包介绍 185
7.5 移动钱包如何提升安全性 187
7.6 浅析私钥更新、找回与吊销 192
7.7 本章小结 194
附录A 区块链安全基础概念、原理与分析方法 195
附录B 区块链的DAG技术和安全分析 211
附录C 企业级数字资产保护 219

前言/序言

Preface 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给区块链项目提供一些安全方面的指导来改变目前区块链项目匆匆上线,安全系数不高,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现状,也希望正在开发或将来需要开发的区块链项目在安全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安全问题会是区块链项目落地的主要绊脚石。一个不注意安全的区块链项目,成功系数不会很高。区块链有很好的安全属性,比如数据不可篡改、数据不会丢失、可利用一些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等。但是从许多与区块链有关的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区块链的安全属性不能保证区块链项目百分之百安全。本书尽量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比较系统地对区块链的安全进行分析,并且对区块链项目落地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提供一些建议。
本书特色本书是为数不多系统性地阐述区块链安全的书。
本书的主要特色是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讲解区块链的安全,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区块链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及如何解决某些区块链的安全问题。
读者对象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
区块链的开发者区块链安全的架构师区块链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其他对区块链安全感兴趣的人如何阅读本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将某些章节多读几遍。因为章节与章节之间的依赖性不强,完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抽出重点来读。
第1章详解区块链的安全属性,主要从保密性、数据完整性、可用性、物理安全性4个方面对区块链的安全属性进行详解。在分析过程中,本章穿插了一些实例,使得内容讲解更为直观、易懂。本章所介绍的内容,可以使读者对区块链的安全属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做好区块链的安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区块链的安全性分析极具抽象性,所以第2章特意挑选了一些主流数字货币(包括比特币、以太币和Zcash),对其安全属性进行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主流数字货币的代码、密码学算法以及“钱包”等,进一步加深对区块链相关安全技术的认识。
第3章为应用与智能合约层的安全控制。本章主要从Web或者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智能合约,以及身份与访问控制3个方面对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很多人上网的主要工具。为此,本章从一开始就对Web或者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让读者对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所了解。在智能合约的安全方面,主要从智能合约的概念、安全编码、漏洞、开源工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读者在开发相关内容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本章的最后,从多个方面对区块链的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在开发区块链的过程中,如何高效、安全地做好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等工作。
第4章为激励层安全机制设计。本章主要从激励的产生和分配以及激励层安全两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分别借助比特币、以太币的激励模式对激励的产生和分配进行了分析,可以让读者对区块链激励层的存在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章又从激励模式的安全隐患、安全事件、法律风险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对激励层安全进行了分析,让读者了解安全对激励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才能有效避免区块链激励层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5章为网络层安全与控制。网络层是区块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做好安全与控制直接影响区块链的价值。本章主要从P2P加密、客户端与节点通信加密、防御DDoS攻击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对网络层安全与控制的相关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这对开发过程中提高区块链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6章为数据层与共识安全。数据层是区块链设计的基础部分,是影响区块链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本章主要从区块链数据加密技术、数据传输、区块链交易签名、共识攻击、区块链安全性考虑5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关于数据层安全更多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区块链的安全,保障区块链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7章为私钥的安全。本章从私钥的重要性、使用方法、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对私钥的安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对私钥安全性在区块链技术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如何使用私钥才能有效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以及私钥的更新、找回与吊销等。除此之外,本章还对私钥保护的正确“姿势”、硬件钱包等内容做了分析。有了这些内容的指导,读者可以参考、拓展关于保障硬件钱包、移动钱包方面的设计思路,提高区块链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内容,本书还包括3个附录。附录A介绍的是区块链安全基础概念、原理与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区块链。当制定区块链安全性测试标准时,可以适当地参考、借鉴。附录B主要介绍DAG的基本概念、原理与主流项目,从中可以了解DAG给区块链安全带来的价值和影响。附录C介绍区块链私钥管理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企业级数字资产的安全。
勘误和支持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区块链安全,抛砖引玉。我们不能说这本书包含了区块链项目落地需要考虑的所有安全因素,因为不可能面面俱到。
《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 序言 数字时代浪潮滚滚,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加密安全等特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金融、供应链、医疗、政务等各个领域。它承诺构建一个更透明、更高效、更可信的未来。然而,任何一项颠覆性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新的挑战和风险。区块链并非“坚不可摧”,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和健康发展的关键瓶颈。 本书正是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而生。我们深知,在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理解并掌握区块链安全的核心技术与最佳实践,已不再是少数安全专家的专属领域,而是每一位区块链从业者、开发者、甚至每一位对区块链技术抱有兴趣的读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安全,是区块链的生命线,是信任的基石,是技术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实操性强的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我们并非仅仅罗列已知的安全漏洞,更着眼于剖析潜在的安全风险,揭示攻击者的思维模式,并提供系统性的防御策略和解决方案。我们将从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架构出发,层层递进,深入探讨各个层面的安全挑战,并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构建起对区块链安全问题的宏观认知和微观洞察。 本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填补当前市场上关于区块链安全技术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的空白。市面上已有一些关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介绍,也有一些零散的安全漏洞分析,但系统性地将区块链的各个组成部分与其安全隐患、防御措施紧密结合,并提供一套完整的安全实践框架的著作相对较少。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提升对区块链安全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我们相信,一个安全的区块链生态系统,才能真正承载起数字经济的未来。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守护。本书正是希望成为您在这条安全之路上的忠实伙伴,为您提供所需的知识、工具和思路。 第一章:区块链技术基础与安全概述 在深入探讨区块链安全之前,有必要对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原理进行梳理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对安全问题的认知框架。本章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点展开: 1. 区块链的演进与核心概念: 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历史脉络: 从早期密码学货币的设想,到比特币的诞生,再到以太坊等智能合约平台的出现,梳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程,理解其技术演进的驱动力。 区块链的基本构成要素: 深入解析“区块”、“链”、“节点”、“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核心概念。理解每个要素在整体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透明性: 深入剖析这些区块链的标志性特征,理解它们的技术实现原理,并初步探讨这些特征在安全方面的双刃剑效应——它们是构建安全的基础,但也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不同类型的区块链: 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的定义、特点、应用场景及其在安全模型上的差异。理解不同链类型的安全需求和侧重点。 2. 区块链安全威胁的分类与分析: 宏观视角下的威胁: 技术层面的攻击: 针对底层协议、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的攻击。 应用层面的攻击: 针对智能合约、DApp(去中心化应用)的代码漏洞、逻辑错误。 生态层面的攻击: 针对交易所、钱包、节点网络、密钥管理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威胁。 人为因素与合规风险: 内部人员作恶、用户安全意识薄弱、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攻击者的画像与动机: 分析不同类型攻击者的背景、技术能力、攻击动机(如经济利益、意识形态、技术挑战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攻击者的行为模式。 常见安全事件回顾与教训: 通过分析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区块链安全事件(如交易所被盗、智能合约漏洞利用、51%攻击等),提炼其中的经验教训,为读者敲响警钟。 3. 区块链安全性的基本原则与框架: CIA三要素在区块链中的应用: 探讨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在区块链安全中的具体体现和挑战。 纵深防御(Defense in Depth)策略: 强调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防护体系,而不是依赖单一的安全措施。 安全生命周期管理: 从设计、开发、部署、运行到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 风险评估与管理: 如何系统性地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区块链项目中的安全风险。 第二章:区块链核心组件的安全挑战与防御 本章将深入剖析区块链技术中的关键组件,系统性地分析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御策略。 1. 加密算法与哈希函数的安全: 公钥密码学(PKC)在区块链中的应用: 私钥、公钥、数字签名的工作原理及其安全依赖。 常见的加密算法及其安全性: 如ECDSA(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分析其安全阈值和潜在的攻击向量(如侧信道攻击、量子计算威胁)。 哈希函数的安全特性: 抗碰撞性、单向性、雪崩效应。分析不同哈希函数(如SHA-256)在区块链中的作用,以及弱哈希函数可能带来的风险。 密钥管理的安全挑战: 私钥的生成、存储、使用、备份与恢复。分析私钥泄露的严重后果,以及多重签名(Multisig)、硬件安全模块(HSM)、助记词等安全存储方案。 2. 共识机制的安全分析: 工作量证明(PoW)的安全性与问题: 挖矿奖励、算力竞争、51%攻击的原理与防御。分析PoW的能源消耗问题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 权益证明(PoS)及其变种的安全: 质押机制、节点验证、“长链规则”。分析PoS可能面临的女巫攻击、“傻瓜攻击”(Nothing-at-Stake)、“自私挖矿”等问题。 其他共识机制的安全性: 如委托权益证明(DPoS)、权威证明(PoA)、拜占庭容错(BFT)类共识。分析它们的安全性特点、适用场景以及各自面临的攻击模型。 共识机制的漏洞与攻击: 审查共识协议本身的设计缺陷,以及对攻击者利用共识机制进行操纵的可能性。 3. 智能合约的安全: 智能合约的本质与风险: 将代码视为“法律”,理解其自动执行的特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常见的智能合约漏洞类型: 重入攻击(Reentrancy): 详细解析其攻击流程和原理,以及防御方法(如Checks-Effects-Interactions模式)。 整数溢出/下溢(Integer Overflow/Underflow): 分析其发生的场景和危害,以及在Solidity等语言中的防范措施。 访问控制不当(Access Control Vulnerabilities): 如未授权的函数调用、敏感数据暴露。 拒绝服务攻击(DoS): 阻碍合约正常运行。 逻辑错误(Business Logic Errors): 脱离代码本身,而是合约设计上的逻辑缺陷。 Gas限制与预言机(Oracle)安全: 分析Gas机制对合约执行的影响,以及预言机数据被操纵的风险。 智能合约的审计与形式化验证: 介绍代码审计的重要性、审计流程、自动化审计工具,以及形式化验证在提升合约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4. 节点与网络安全: 节点通信与P2P网络安全: 节点发现、区块传播、交易广播中的安全问题。 DDoS攻击对节点的影响: 如何保护节点免受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Sybil”攻击(女巫攻击): 攻击者创建大量虚假身份来控制网络的攻击方式。 网络分区(Network Partitioning)与“长程攻击”(Long-Range Attack): 分析网络不稳定对共识的影响。 节点软件的安全: 客户端漏洞、更新机制的安全性。 第三章:区块链应用层安全实践 本章将聚焦于区块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安全实践指导。 1. 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安全设计与开发: DApp的安全架构: 前端、后端、智能合约之间的安全交互。 用户接口(UI)的安全: 防范钓鱼攻击、跨站脚本(XSS)等前端安全威胁。 API安全: 保护DApp与外部服务交互的接口。 数据隐私与保护: 在去中心化环境中如何处理敏感用户数据。 用户体验与安全性的平衡: 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2. 交易所与钱包的安全: 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挑战: 热钱包、冷钱包的管理,身份验证,防火墙,入侵检测,内部审计。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安全: 智能合约安全,流动性池安全,用户资产安全。 数字资产钱包的安全: 托管钱包(Custodial Wallets)与非托管钱包(Non-Custodial Wallets): 安全模型的差异。 私钥存储与备份: 硬件钱包、纸钱包、脑钱包等。 安全使用习惯: 防范恶意软件、钓鱼网站、交易欺诈。 3. 链上治理与安全: 代币经济学设计中的安全考量: 代币分配、激励机制、通胀/通缩模型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去中心化治理(DAO)的安全: 投票机制的安全,提案审查,防止贿选与恶意提案。 “闪电贷”等 DeFi 协议中的套利与攻击: 分析 DeFi 生态中的新型攻击模式,如闪电贷攻击、套利机器人。 4. 隐私保护技术与区块链: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s): 其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如Zcash),以及如何实现交易的隐私性。 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 在加密数据上进行计算的可能性,以及其在区块链中的潜在应用。 混币器(Mixers)与隐私增强技术: 分析其工作机制、法律合规性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 第四章:区块链安全审计与合规 本章将深入探讨区块链项目在安全审计和合规方面的要求与最佳实践。 1. 区块链安全审计的流程与方法: 代码审计: 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人工审查。 合约逻辑审计: 模拟交易,测试边缘情况。 经济模型审计: 检查代币经济设计是否健康、安全。 渗透测试(Penetration Testing): 模拟攻击者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 安全审计报告的解读与应用。 2. 智能合约审计的最佳实践: 代码规范与可读性: 良好的编码习惯是安全的基础。 最小权限原则: 赋予合约和函数最小必要权限。 输入验证: 严格校验所有外部输入。 防范重入: 遵循安全模式。 Gas成本控制: 避免因Gas耗尽导致合约执行失败。 清晰的错误处理与日志记录。 3. 合规性与法律风险: KYC/AML(了解你的客户/反洗钱)要求: 在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场景下的合规性挑战。 数据隐私法规: 如GDPR等,在区块链应用中的适用性。 代币发行的法律合规性: 证券法、货币法等。 监管趋势与合规应对策略。 4. 安全运营与应急响应: 建立安全监控体系: 链上链下数据监控,异常行为预警。 安全事件响应计划(IRP): 发生安全事件时的处理流程、沟通机制。 事故复盘与经验总结: 持续改进安全措施。 第五章:面向未来的区块链安全展望 本章将探讨区块链安全领域正在发展的新技术、新趋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1. 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对区块链的影响: 量子计算的威胁: 量子计算机对现有公钥加密算法的冲击。 后量子密码学的发展: Lattice-based cryptography, hash-based cryptography等。 区块链向后量子安全的迁移策略。 2. 可信执行环境(TEE)与硬件安全: TEE的技术原理: 如Intel SGX。 TEE在区块链中的应用: 保护私钥、执行敏感计算。 硬件安全模块(HSM)在关键基础设施中的作用。 3. 跨链桥(Cross-chain Bridges)的安全: 跨链通信的复杂性与安全风险: 验证机制、资产托管、智能合约交互。 常见的跨链桥攻击模式与防御。 4. AI与区块链安全: AI在安全审计中的应用: 自动化漏洞发现。 AI在威胁检测与态势感知中的作用。 AI自身在区块链安全中的潜在风险。 5. 区块链安全生态的演进: 安全标准与最佳实践的形成。 安全社区的协作与信息共享。 安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结语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如同在浩瀚的数字海洋中开辟新的航道,它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也伴随着未知的风浪。安全,是确保这条航道畅通无阻,抵达彼岸的关键。本书的编写,旨在为所有航行在这片海洋上的探索者们,提供一份可靠的航海图和应急指南。 我们深信,通过对区块链安全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每一位读者都能更自信、更安全地驾驭这一颠覆性技术,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繁荣、可信的数字未来。愿本书能成为您在区块链安全领域探索旅程中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数字资产和新兴技术充满好奇心的普通投资者,我对区块链的安全问题一直很关注,但又觉得很多信息都过于专业,难以理解。这本书《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的标题听起来很贴合我的需求,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认识区块链安全的一扇窗户。《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能不能帮我弄清楚,为什么有人说区块链很安全,但又有那么多的项目被黑客攻击?书中能不能用大白话解释一下,常见的区块链安全风险有哪些?比如,我的数字货币会不会因为某种原因丢了,或者被别人偷走了?我听说过“钱包”这个东西,它到底是什么?我该怎么保护好我的钱包?还有,参与一些去中心化的项目,比如借贷或者交易,会不会有什么隐藏的危险?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安全的平台,如何设置高强度的密码,以及如何识别那些看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上是骗局的项目。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小故事,或者一些真实的案例,告诉我别人是怎么因为不注意安全而损失资产的,我一定会印象深刻,并且引以为戒。我最希望的是,看完这本书,我能够对区块链的安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至于因为技术 ignorance 而蒙受损失。

评分

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对技术的前沿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区块链,作为这个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其安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碎片化、理论化的区块链安全讨论,真正能够系统性、实操性地剖析其安全体系的书籍却屈指可数。《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期望它能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能否深入挖掘区块链底层架构的安全机制,例如共识算法的安全性如何保证,以及PoW、PoS等不同机制的优劣势在安全层面的体现。此外,我非常关心的是,在复杂的应用层,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化代币(NFT)等场景下,如何构建 robust 的安全防护体系。书中是否能提供关于智能合约审计的全面指南,包括常用的审计工具、方法论,以及潜在的逻辑漏洞和经济激励漏洞的检测技巧?我还需要了解在跨链通信、侧链等扩展性方案中,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信息被篡.ver or stolen。对于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我也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书中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安全事件应对流程,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溯源和止损。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区块链安全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权威、全面、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推动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向上发展。

评分

作为一名在互联网安全领域工作了十年的技术人员,我对新兴技术在安全层面可能存在的挑战始终保持高度警.我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正是因为它带来了全新的信任机制和价值传递方式,但也伴随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这本书《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研究区块链安全漏洞、防御策略以及合规性要求的希望。《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能否提供对区块链网络本身的安全保障机制的深入剖析,例如对共识机制的安全性进行量化评估,以及探讨不同共识算法在面对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Sybil攻击等威胁时的脆弱性?对于智能合约的安全,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代码审计框架,涵盖形式化验证、模糊测试以及静态分析等多种手段,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编程语言(如Solidity)的特性,提供具体的安全编码规范和常见的攻击模式(如重入攻击、整数溢出等)的防范建议。此外,在跨链技术、Layer 2 解决方案以及去中心化身份(DID)等前沿领域,这本书是否能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前瞻性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安全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能否在法律法规、合规性要求以及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和事后取证方面,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个区块链领域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区块链技术非常感兴趣,但总感觉它像一个高深的神秘领域,各种概念和术语让我望而却步。尤其是“安全”这个词,一听就觉得复杂,又是加密算法,又是智能合约漏洞,还有什么分布式账本的共识机制,光是想想就头大。但这本书的标题《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就给我了一种踏实的感觉,好像它能把我从混沌的海洋里捞出来,指引我一条清晰的道路。我特别期待书中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层一层地剥开区块链安全的“外衣”,让我明白为什么区块链本身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安全风险。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密码学原理讲起,比如哈希函数和公私钥加密,让我明白它们是如何构建起区块链的信任基石的。然后,再深入到智能合约的安全,这是我目前最感兴趣也是最困惑的地方,毕竟那些价值不菲的数字资产都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代码错误而瞬间蒸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告诉我那些著名的区块链安全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当然,我也想了解一些常见的攻击手段,比如51%攻击、双花攻击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防范。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让我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所依循,不至于因为技术 ignorance 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区块链的科普文章,觉得它很有意思,但总觉得隔靴搔痒,特别是关于安全方面的问题,听起来总是有点悬乎。这本书《区块链安全技术指南》的名字听起来就比较务实,所以我对它非常期待。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写满了晦涩代码和高深数学公式的书,而是能够用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区块链的安全原理。比如,它能不能讲讲区块链为什么不容易被篡改?是因为什么加密技术在背后支撑着?还有,我经常听说智能合约会出问题,是因为写代码的人犯了错误,还是因为区块链本身就有一些难以避免的漏洞?如果能有这方面的解释,再配上一些实际的例子,我会觉得非常受益。另外,我也很好奇,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常见的安全风险?比如,我的数字钱包会不会被黑客盗走?交易会不会被拦截?如果真的发生了安全事件,我该怎么办?这本书有没有提供一些预防措施,或者一些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我特别希望它能告诉我,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如果这本书能把这些问题都说清楚,那我真的会觉得它很有价值。

评分

京东忠实粉丝,东西性价比很高,很喜欢,没有什么问题我就不具体描述了,自己看商品详情就行~

评分

通俗易懂,五星好评,强烈推荐,凑个字数那么难呀……

评分

不错,性价比挺高的,下次再买

评分

618做活动买的,很实惠,质量感觉也挺好的!

评分

区块链,看看多少会有需要的

评分

不错哦,7刚才7非常7天7发v

评分

不错哦,发个回家家快捷键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图书,618优惠挺大,所有一次性买了很多本

评分

不错,每年都会囤不少的书,质量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