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一 交点 规律二 直线 规律三 曲线 规律四 笔画数 规律五 线段露头数 规律六 一笔画 规律七 多笔画 规律八 封闭区域 规律九 图形部分 规律十 图形种类 规律十一 图形数量 规律十二 图形代换 规律十三 直角 规律十四 锐角、钝角 规律十五 中心对称 规律十六 轴对称 规律十七 旋转 规律十八 移动 规律十九 翻转 规律二十 直接叠加 | 规律二十一 去同存异 规律二十二 去异存同 规律二十三 规律叠加 规律二十四 汉字的相同部分 规律二十五 汉字的结构 规律二十六 字母的直曲 规律二十七 字母的开口 规律二十八 字母的顺序 规律二十九 字母的封闭与开放 规律三十 阴影形状 规律三十一 阴影面积 规律三十二 折纸盒 规律三十三 三视图 规律三十四 元素分布 规律三十五 嵌套位置关系 规律三十六 嵌套大小关系 规律三十七 重心 规律三十八 凹凸性 规律三十九 意指图形 |
《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图形推理必考规律39个》 由中公教育考试研究院的多位专职师资,根据近几年多省市联考行测考试内容的特点和难度水平特别设计。
本书精选公务员联考行测“图形推理”题型中必考规律39个,采用特殊装订形式及双色印刷给考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轻松备考。
便携的口袋书形式——帮考生充分利用每一分钟随时随地轻松学;
双色印刷——给考生营造轻松、明快的学习氛围;
“考点+真题+模拟”式科学体例——学习、巩固、实战一体化、帮助考生快速全面提升。
《公务员联考提分系列·图形推理必考规律39个》精选联考行测“图形推理”板块中必考规律39个。每条规律包括“披沙拣金”“引经据典”“所向披靡”三个板块。
“披沙拣金”——就数量类、结构类、位置类等考点进行细分讲解,归纳技巧系统提升;
“引经据典”精选近年真题,深入探究联考导向;
“所向披靡”优选模拟试题,预测联考要点。
精选文摘
规律十六
轴对称
■
1.对称轴的数量
如下图所示:
■
上图中,虚线表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①仅有一条竖直对称轴;②仅有一条水平对称轴;③有两条倾斜45°的对称轴;④有五条对称轴。
2.对称轴的方向
对称轴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
1.(2013天津-75)
■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②④,③⑤⑥
【答案】C。解析:图形①③④都是非对称图形,图形②⑤⑥都是轴对称图形。
2.(2013深圳-23)
■
【答案】D。解析:两组图形都是水平对称的。
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④⑥,②③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②④⑥
2.
■
1.【答案】B。解析:题干图形在构成元素上有明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即都是由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两部分组成,但在图形朝向、线条构成上存在差异,考虑这些差异并不能得到答案,此时应果断放弃从构成元素上寻找规律,整体观察发现图形①④⑥为竖直对称图形,图形②③⑤为水平对称图形,答案为B。
2.【答案】C。解析:每组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关于第二个图形轴对称。
规律十七
旋 转
包括两种形式:
1.顺时针旋转
下图从图(1)到图(3)是依次顺时针旋转90°。
■
2.逆时针旋转
下图从图(1)到图(3)是依次逆时针旋转90°。
■
1.(2013上海B-42) 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答案】B。解析:每个图形中一个三角形不变,另一个三角形逆时针旋转120°得到后一个图形,由此选择B。
2.(2013吉林乙-41)
■
【答案】D。解析:从个图形开始,竖直线顺时针旋转45°,水平线逆时针旋转90°得到下一个图形,依此规律得到D项。
1.【答案】C。解析:每组图形组成元素相同,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很明显考查的是图形的旋转变化。外部阴影顺时针旋转90°,田字格逆时针旋转90°,得到后面的图形。答案为C。
2.【答案】C。解析:题干每个图形整体均可通过旋转相互转化,分析知此题规律为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顺时针旋转180°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三个图形顺时针旋转270°得到第四个图形,第四个图形顺时针旋转360°得到选项C。
坦率地说,我之前对图形推理一直存在一种“靠运气”的心态,觉得这类题目要么是瞬间的灵感爆发,要么就是完全靠死磕刷题堆出来的。自从开始使用这本教材后,我对图形推理的认知被彻底颠覆了。它真正做到了“规律先行,实战检验”。我不是那种能快速捕捉到图形变化内在逻辑的人,尤其是在模拟考试那种高压环境下,时间一紧,大脑就一片空白。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左右分栏的设计,一边是详尽的规律解析和例证,另一边是配套的限时练习题。我发现,当我学习完“相切相交关系的变化”这个规律后,立即就能在右侧找到相关的真题进行实操演练,这种即时反馈的效果极佳,知识点没有时间松散和遗忘,直接固化成了肌肉记忆。而且,书中的习题难度设置非常贴合省考的实际考情,既有保底的基础题来巩固对规律的理解,也有几道需要综合运用两个以上规律的“拉高点”题目,确保了对各种复杂组合题型的覆盖面。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猜测选项,而是主动地拆解图形结构,这才是真正的质的飞跃。
评分我购买过不少所谓的“提分宝典”,但很多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规则罗列得非常破碎,每条规则的适用范围界限模糊不清,导致做题时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规律的归类和优先级排序”的独到见解。它将39个规律分成了“基础型变化”、“空间转动与翻转”、“元素增减与叠加”三大类,这个分类逻辑非常清晰,帮助我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图形推理分析框架。更重要的是,它在讲解那些容易混淆的规律时,会用特别的标注来提醒读者注意区分。例如,关于“数量递增与等差数列变化”和“元素位置的周期性移动”的对比,书中用了一个专门的“陷阱提醒”版块,清晰地指出了两者的核心差异点在哪里,这一点对于那些容易钻牛角尖的考生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通过这本书的指引,我开始明白,做图形推理不是漫无目的地找规律,而是要按照一个固定的步骤去排除和筛选,效率自然就上来了。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得非常精美,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我主要是在准备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对复习资料的选择非常谨慎。市面上图形推理的书籍汗牛充栋,看得人眼花缭乱,很多都是大而空,或者只是简单地堆砌题目,缺乏系统性的归纳和深入的讲解。然而,这本《联考提分系列:图形推理必考规律39个》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它不像其他教材那样试图覆盖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图形变化,而是精准地提炼出了39个最核心、最高频考点。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规律讲解前的引子部分,那种把复杂的图形逻辑用日常语言重新包装、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的方法,让人茅塞顿开。比如对于“位置叠加与消除”这类题型,书中不仅仅是画出前后的对比图,还结合了具体的考情分析,告诉我这类题型在近三年的国考中出题的侧重点在哪里,这种“知己知彼”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我的复习信心。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答案是C”的书,而是告诉你“为什么是C,以及下次碰到类似结构该如何快速锁定答案”的书,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提分秘籍。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时间管理要求很高的人,备考时间非常紧张,因此对资料的“信息密度”有极高的要求。这本书在信息传递上做到了极致的精炼和高效。它没有使用任何浮夸的宣传用语或冗余的排版来浪费读者的眼球和时间。所有的图例都是高清、精准的,线条的粗细、阴影的变化都毫无偏差地还原了考试的真实场景,这对于观察细微差别的图形题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书后附带的那份“39条规律速查索引表”。当我遇到一道难题,实在找不到头绪时,我不再需要翻阅厚厚的前面章节,只需根据图形的几个最明显特征,对照索引表,就能迅速定位到可能适用的1到3个核心规律,然后将我的分析范围锁定在那几个区域内。这种“工具书”式的设计,大大缩短了我临场反应的时间,让我感觉自己手里拿的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个高效的“图形识别算法工具箱”。
评分与其他侧重于“量变”的刷题书不同,这本《联考提分系列》更侧重于“质变”。它提供的不仅仅是题目,更是一种“思维模型”。对于我这种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来说,最大的障碍不是看不见规律,而是看不懂规律背后的逻辑推演链条。这本书在讲解某些复杂规律时,例如关于图形的“轴对称性与旋转的复合变化”,它不仅给出了例题,还配有非常详细的“推理过程可视化”图解,用箭头和虚线清晰地标明了每一步的几何变换操作,让整个推理过程透明化。读完这些解析,我感觉自己仿佛学会了如何像出题人一样去设计题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如何解答题目的层面。这种从被动解题到主动构建逻辑体系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让图形推理从一个令人头疼的“黑箱操作”变成了一个可以被系统掌握的技能,是我备考资料库中最具战略价值的一本。
评分好。
评分还不错
评分看了一部分,希望能过吧,挺好的!!!
评分配合密卷,那就完美了
评分有帮助,物流给力!
评分学习学习学习!
评分不错 内容丰富 考点很全 看了以后希望能有提高
评分还可以,看起来简单易懂
评分配合密卷,那就完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