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诊疗手册(第三版)+门诊处方全书套装2本常见疾病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案用药注意事项

全科医生诊疗手册(第三版)+门诊处方全书套装2本常见疾病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案用药注意事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晓燕,许琳,徐军,刘新民,王涤非 ... 编
图书标签:
  • 医学书籍
  • 全科医学
  • 临床医学
  • 诊疗手册
  • 处方参考
  • 疾病诊断
  • 治疗方案
  • 用药指导
  • 医学参考书
  • 医学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35766
商品编码:12497243083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2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门诊处方全书》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7月1日)

平装: 54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122135766, 7122135764

条形码: 9787122135766

商品尺寸: 20.2 x 14 x 2.2 cm

商品重量: 440 g


《全科医生诊疗手册(第三版)》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3版 (2016年10月1日)

平装: 66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122268525

条形码: 9787122268525

商品尺寸: 21.6 x 15.6 x 5.8 cm

商品重量: 721 g

内容简介

《门诊处方全书》的编撰统一按照现代医学疾病分类,以常见疾病入书,按中医学辨证论治和西医基本治疗原则精选处方和用法,共列16章介绍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与性病科、五官科等240种常见疾病中医、西医治疗常用处方,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突出特色。也涉及门诊医师较常遇见的"疑、难、杂"病,共提供中西医处方1000余张,旨在突出门诊常见疾病中医、西医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经济性、经验性和特色性。处方多经过教授和专家多方收集、精心筛选,并结合临床经验和医疗文献进行整理。众所周知,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博大精深,是广大劳动人民乐意接受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方剂重组与剂型定制等不断地推陈出新:同时,许多常用的西药治疗处方也有了极大进步。《门诊处方全书》所有处方均详列药物名称、基本作用、剂量与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全科医生诊疗手册(第三版)》从结构框架上来说,仍以内科疾病为基础,也包括常见的外科疾病及骨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疾病,以及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常见疾病。本次改版增加了18种疾病,并对治疗方案和使用说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升级调整,更方便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中查阅参考。从具体内容设置来说,仍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更注重实用性,每种病包括概述、诊断要点及详细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以预案的形式出现,使全科医生更快捷地找到疾病的合理处方。治疗方案后均有说明,包括疾病诊疗应警惕和注意的问题,以及保证医疗安全必备的知识点。

改版后的《全科医生诊疗手册》不仅可作为区、县、乡镇医院全科医师的常备用书,对于大中型医院的实习医师、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也有指导意义。

目录

《门诊处方全书》

第一章常见症状和急症的紧急救治 1 

一、高热1 

二、呕血2 

三、咯血5 

四、急性腹痛6 

五、慢性腹泻7 

六、便秘10 

七、中暑12 

八、烧伤13 

九、冻伤16 

十、晕动症18 

十一、疲劳综合征19 

十二、空调病20 

十三、电脑身心综合征21 

十四、毒蛇咬伤22 

十五、蜈蚣咬伤25 

十六、有机磷农药中毒26 

十七、百草枯中毒27 

十八、灭鼠药中毒28 

十九、砷中毒29 

二十、河豚中毒31 

二十一、毒蕈中毒32 

二十二、四季豆中毒33 


第二章传染性疾病/35 

一、感冒与流感35 

二、麻疹39 

三、风疹41 

四、白喉42 

五、百日咳44 

六、流行性腮腺炎47 

七、猩红热49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0 

九、活动性肺结核53 

十、急性病毒性肝炎55 

十一、慢性病毒性肝炎60 

十二、急性重型肝炎61 

十三、细菌性痢疾63 

十四、阿米巴痢疾67 

十五、轮状病毒肠炎68 

十六、流行性乙型脑炎70 

十七、蛲虫病72 

十八、绦虫病73 

十九、钩虫病75 

二十、蛔虫病77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80 

一、急性支气管炎80 

二、慢性支气管炎82 

三、支气管哮喘85 

四、支气管扩张症89 

五、细菌性肺炎92 

六、肺化脓症95 

七、胸膜炎积液98 


第四章循环系统疾病/100 

一、充血性心力衰竭100 

二、快速性心律失常103 

三、缓慢性心律失常109 

四、冠心病心绞痛111 

五、急性心肌梗死115 

六、风湿性心脏病118 

七、高血压病121 

八、病毒性心肌炎124 

九、心包炎128 

十、感染性心内膜炎130 

十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32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136 

一、缺铁性贫血136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138 

三、白细胞缺乏症142 

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44 

五、血友病146 

六、过敏性紫癜148 

七、原发血小板减少症151 

八、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4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156 

一、反流性食管炎156 

二、急性胃炎158 

三、慢性胃炎160 

四、消化性溃疡164 

五、胃下垂167 

六、急性胰腺炎170 

七、慢性肝硬化173 

八、结肠炎176 

九、肠结核病181 

十、肠易激综合征182 

第七章泌尿系统疾病/185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185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187 

三、肾病综合征190 

四、肾盂肾炎193 

五、尿路感染195 

六、乳糜尿症197 

七、急性肾功能衰竭199 

八、慢性肾功能衰竭201 

第八章风湿性疾病/205 

一、风湿性关节炎205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208 

三、类风湿关节炎212 

四、强直性脊柱炎216 

五、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218 

第九章神经精神性疾病/220 

一、脑血栓与脑栓塞220 

二、脑出血与蛛网膜下出血222 

三、脑卒中后遗症224 

四、偏头痛227 

五、三叉神经痛230 

六、面神经炎(瘫痪)232 

七、老年性痴呆235 

八、癫痫238 

九、帕金森病241 

十、神经官能症243 

十一、失眠症245 

十二、精神分裂症248 

十三、情感性精神障碍250 

十四、酒精中毒精神障碍252 

十五、重症肌无力254 


第十章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256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56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59 

三、单纯性甲状腺肿261 

四、甲状腺结节263 

五、亚急性甲状腺炎264 

六、尿崩症265 

七、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267 

八、糖尿病269 

九、脂肪肝273 

十、单纯性肥胖症275 

十一、高脂蛋白血症277 

十二、高尿酸与痛风281 


第十一章男科常见疾病/284 

一、前列腺炎284 

二、前列腺增生症288 

三、男性性功能障碍292 

四、血精症295 

五、睾丸炎297 

六、附睾炎299 

七、包皮龟头炎300 

八、男性不育症302 

九、男性更年期综合征306 


第十二章妇产科常见疾病/309 

一、外阴瘙痒症309 

二、阴道炎311 

三、盆腔炎314 

四、女性生殖器结核318 

五、月经不调320 

六、功能性痛经323 

七、经前紧张征327 

八、子宫内膜异位症330 

九、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32 

十、不孕症336 

十一、子宫脱垂340 

十二、多囊卵巢综合征341 

十三、更年期综合征344 

十四、子宫肌瘤346 

十五、先兆性流产348 

十六、习惯性流产352 

十七、异位妊娠353 

十八、胎位异常356 

十九、产褥期感染358 


第十三章儿科常见疾病/362 

一、儿童气管�仓�气管炎362 

二、小儿支气管肺炎365 

三、小儿厌食症367 

四、小儿腹泻370 

五、小儿低钙与佝偻病374 

六、营养不良性贫血376 

七、儿童遗尿症378 

八、儿童风湿热380 

九、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382 

十、儿童多动症383 


第十四章皮肤与性传播疾病/386 

一、荨麻疹386 

二、药物性皮炎389 

三、结节性红斑391 

四、皮肤�拆つさゴ筐逭�393 

五、带状疱疹394 

六、传染性软疣397 

七、疖与痈400 

八、淋巴结炎与淋巴管炎403 

九、丹毒405 

十、脓疱疮408 

十一、体癣410 

十二、银屑病413 

十三、湿疹417 

十四、神经性皮炎421 

十五、头皮脂溢性皮炎423 

十六、白癜风425 

十七、天疱疮427 

十八、非细菌性尿道炎429 

十九、急性淋病430 

二十、尖锐湿疣434 

二十一、生殖器疱疹436 

二十二、腹股沟肉芽肿439 

二十三、淋病性淋巴肉芽肿440 


第十五章外科常见疾病/442 

一、急性乳腺炎442 

二、乳腺小叶增生症444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46 

四、落枕449 

五、颈椎病450 

六、肩关节周围炎452 

七、雷诺病455 

八、血栓性静脉炎457 

九、急性阑尾炎458 

十、急性肠梗阻461 

十一、急性盆腔脓肿464 

十二、胆道感染466 

十三、胆道结石469 

十四、肾、输尿管结石473 

十五、网球肘477 

十六、骨质增生症479 

十七、急性腰扭伤481 

十八、腰椎间盘突出症483 

十九、跟痛症485 

二十、软组织挫伤486 

二十一、外伤性骨折488 

二十二、化脓性骨髓炎490 


第十六章五官科常见疾病/494 

一、急性感染性结膜炎494 

二、病毒性角膜炎497 

三、老年白内障500 

四、老年青光眼502 

五、视网膜血管病505 

六、外耳道炎508 

七、外耳湿疹510 

八、中耳炎511 

九、梅尼埃病514 

十、鼻前庭病与鼻出血516 

十一、急慢性鼻炎519 

十二、鼻窦炎522 

十三、异物感症524 

十四、急慢性咽喉炎526 

十五、失声530 

十六、口腔溃疡532 

十七、口腔白色念珠菌病534 

十八、牙源性感染536 

十九、急性扁桃体炎538 

参考文献 542


《全科医生诊疗手册(第三版)》

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001

第一节周围神经疾病001

一、三叉神经痛001

二、舌咽神经痛002

三、面神经炎002

四、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003

第二节脊髓疾病004

一、急性脊髓炎004

二、脊髓血管畸形出血005

三、脊髓空洞症006

四、脊髓压迫症006

第三节脑血管疾病007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007

二、脑血栓形成008

三、腔隙性脑梗死010

四、脑栓塞010

五、脑出血011

六、蛛网膜下腔出血012

第四节脑部感染性疾病013

一、单纯疱疹性脑炎013

二、结核性脑膜炎013

三、化脓性脑膜炎015

四、隐球菌性脑膜炎015

五、脑囊虫病016

第五节锥体外系疾病017

一、帕金森病017

二、小舞蹈病018

三、肝豆状核变性019

第六节脑部发作性疾病020

一、癫痫020

二、偏头痛021

三、丛集性头痛022

第七节阿尔茨海默病023

第八节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024

一、多发性硬化024

二、视神经脊髓炎025

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026

第九节肌肉疾病026

一、重症肌无力026

二、周期性麻痹027

第十节颅脑肿瘤028

一、星形胶质细胞瘤028

二、少突胶质细胞瘤029

三、髓母细胞瘤030

四、脑膜瘤031

五、垂体腺瘤032

六、听神经瘤033

七、脑转移瘤034

第十一节颅脑损伤035

一、硬脑膜外血肿035

二、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036

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037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039

第一节心力衰竭039

一、慢性心力衰竭039

二、急性心力衰竭043

第二节心律失常045

一、窦性心动过速045

二、窦性心动过缓045

三、房性期前收缩046

四、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046

五、室性期前收缩047

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048

七、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048

八、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049

九、心室颤动及心室扑动051

十、房室传导阻滞051

第三节高血压病052

一、1级或2级高血压053

二、3级高血压054

三、高血压急症056

第四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057

一、心绞痛057

二、心肌梗死058

第五节心脏瓣膜病061

一、二尖瓣狭窄062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063

三、主动脉瓣狭窄064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065

五、三尖瓣狭窄066

六、三尖瓣关闭不全066

七、多瓣膜病066

第六节原发性心肌病067

一、扩张型心肌病067

二、肥厚型心肌病068

第七节病毒性心肌炎069

第八节急性心包炎070

第九节感染性心内膜炎072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074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074

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075

第三节肺炎077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077

二、医院获得性肺炎085

第四节肺脓肿087

第五节支气管扩张症090

第六节支气管哮喘092

第七节慢性阻塞性肺病095

一、慢性支气管炎096

二、阻塞性肺气肿098

第八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1

第九节呼吸衰竭104

第十节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6

第十一节肺结核108

第十二节肺血栓栓塞症110

第十三节胸腔积液113

第十四节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115

第十五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16

第十六节常见的胸外科疾病119

一、肋骨骨折119

二、胸骨骨折120

三、创伤性窒息综合征121

四、损伤性气胸122

五、损伤性血胸124

六、 急性脓胸126

七、创伤性膈疝127

八、食管破裂128

九、气管破裂129

十、心脏与大血管损伤130

十一、急性化脓性心包炎132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134

第一节胃食管反流病134

第二节慢性胃炎136

第三节消化性溃疡138

第四节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140

一、肠结核140

二、结核性腹膜炎141

第五节炎症性肠病141

一、溃疡性结肠炎141

二、克罗恩病143

第六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145

第七节功能性肠病147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147

二、肠易激综合征148

三、慢性便秘150

第八节肝脏和胆囊疾病151

一、肝硬化151

二、药物性肝病153

三、脂肪肝154

四、胆石病155

第九节消化道出血158

一、上消化道出血158

二、下消化道出血161

第十节胰腺炎162

一、急性胰腺炎162

二、慢性胰腺炎163

第十一节其他164

一、肠梗阻164

二、放射性肠炎165

第五章风湿免疫系统疾病167

第一节类风湿关节炎167

第二节系统性红斑狼疮171

第三节强直性脊柱炎173

第四节干燥综合征175

第五节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177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180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180

第二节巨幼细胞性贫血181

第三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82

第四节再生障碍性贫血184

第五节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185

第六节脾功能亢进187

第七节过敏性紫癜188

第八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0

第九节血友病191

第十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92

一、急性白血病192

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94

三、淋巴瘤195

四、多发性骨髓瘤195

第十一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6

第七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198

第八章传染性疾病241

第九章肿瘤性疾病333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357

第十一章妇科疾病378

第十二章产科疾病400

第十三章儿科疾病447

第十四章皮肤疾病479

第十五章中毒性疾病556

第十六章骨科疾病571

第十七章口腔科疾病605

第十八章耳鼻喉科疾病614

第十九章眼科疾病637


《全科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第四版)》与《现代门诊处方宝典》—— 临床医生案头必备的診療利器 在瞬息万变的医学领域,不断更新的知识、层出不穷的疾病以及日益精进的诊疗技术,对每一位临床医生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和全科医学领域,医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并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基于此,《全科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第四版)》与《现代门诊处方宝典》这两本权威著作应运而生,它们犹如两位默契的伙伴,为广大全科医生及其他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临床指导和宝贵的处方参考,是提升诊疗水平、优化用药安全、应对临床挑战的案头必备利器。 《全科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第四版)》:系统性、实操性的全科医学指导 《全科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第四版)》作为一套集权威性、系统性和实操性于一体的医学参考书籍,秉承了其前几版严谨的学术精神,并结合了近年来全科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实践的反馈,对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优化。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国内众多在全科医学、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精神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基层医疗现状的深刻理解,为本书的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 “实用性” 极强的编排设计。不同于一些理论性过强的学术著作,《全科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第四版)》将目光聚焦于全科医生在日常门诊中最常遇到的疾病和临床场景。从常见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溃疡、呼吸系统感染,到儿科常见病如感冒、腹泻、皮疹,再到妇科常见问题如月经失调、阴道炎,以及皮肤科的常见病变、精神科的常见心理问题等,本书几乎涵盖了全科医学诊疗的各个方面。 内容详实,逻辑清晰: 每一章节的疾病诊疗都遵循了严谨的医学逻辑。首先,对疾病的 流行病学特征 和 危险因素 进行了简要介绍,帮助医生建立对疾病的宏观认识。接着,重点阐述了 临床表现 ,详细列举了各种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结合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个体差异,为医生在面对复杂病例时提供了重要的鉴别思路。 诊断要点突出,图文并茂: 本书在 诊断要点 的梳理上尤为精炼,提炼了最具临床价值的诊断线索,例如,对于高血压,强调了多次测量、不同时间、不同体位的血压数值;对于糖尿病,则聚焦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诊断标准。为了增强直观性,书中穿插了大量高质量的 彩色图片 和 表格 。这些图片生动地展示了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皮肤病变特征、眼底改变等,能够极大地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表格则清晰地对比了不同疾病之间的鉴别诊断、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以及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为医生决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治疗方案循证,操作规范: 在 治疗方案 的设计上,本书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理念,优先推荐了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每一种疾病,都会给出详细的 非药物治疗 和 药物治疗 建议。非药物治疗部分,涵盖了饮食指导、运动建议、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疏导等,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整体医学观。药物治疗部分,则详细介绍了常用药物的 作用机制、剂量、用法、疗程,并特别强调了 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 以及 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哺乳期、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调整。这些细致入微的提示,对于提高用药安全性、避免医疗纠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访与预后,全面考量: 除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全科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第四版)》还关注了疾病的 随访 和 预后。针对不同的疾病,提供了详细的随访计划和复诊建议,指导医生如何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变化,以及如何进行康复指导。对于一些慢性病,还深入探讨了其远期预后和并发症的预防,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健康管理。 《现代门诊处方宝典》:安全、高效、规范的用药指导 《现代门诊处方宝典》则是一本专注于 门诊处方 的实用工具书。在当前医疗体系中,门诊是绝大多数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而处方则是医生向患者传递治疗信息、指导用药的关键环节。一本高质量的处方宝典,不仅能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选择适宜的药物,更能有效规避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本书的编写团队同样由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内科、儿科、妇科等多科室专家组成,他们深入分析了门诊常见疾病的用药特点和规律,结合最新的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指南以及国家医保目录等信息,精心编纂而成。 药物分类细致,查找便捷: 《现代门诊处方宝典》在药物的分类上极其细致,按 疾病领域、药物类别、作用机制 等多种维度进行组织,方便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例如,在心血管系统药物部分,会详细列举抗高血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并进一步细分到具体的药物品种。 处方范例丰富,紧贴临床: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提供了大量的 典型处方范例。这些范例不仅仅是简单的药物罗列,而是基于真实的临床病例,详细列出了 诊断、主诉、处方药物(包括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疗程)、医嘱(如生活方式指导、注意事项)等所有处方应包含的内容。这些范例贴近临床实际,能够帮助医生快速构建完整的处方思路,减少思考和查找的时间。 用药指导全面,风险提示明确: 每一味药物都附有详尽的 用药指导,包括: 药物简介:简要介绍药物的作用、适应症。 用法用量:根据不同疾病、不同患者群体(成人、儿童、老年人)的建议用量,以及常见的给药途径。 疗程建议:对不同病情的推荐疗程。 不良反应:列举常见的、重要的不良反应,并提供处理建议。 禁忌症:明确指出哪些患者不能使用该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详细列出与其他常见药物合用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规避。 特殊人群用药:强调妊娠期、哺乳期、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和剂量调整。 经济性考量: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兼顾药物的性价比,提供更多选择。 安全用药,重中之重: 本书在 用药安全 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于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会进行重点提示;对于需要密切监测的药物,会明确监测项目和频率;对于容易误用、滥用的药物,会给出特别的警示。这些细致的安全提醒,能够有效降低处方错误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总结: 《全科医学临床实践指南(第四版)》与《现代门诊处方宝典》的组合,为全科医生和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套 从诊断到治疗,从理论到实践,从疾病到用药 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支持。一本指南,是他们面对患者时的“百科全书”和“决策参谋”;一本宝典,是他们开出安全有效处方的“得力助手”和“安全卫士”。这两本书的结合,能够显著提升全科医生在复杂临床情境下的诊疗能力和用药水平,最终惠及广大患者,为基层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无论在日常门诊,还是在疑难病例的讨论中,这两本著作都将是您值得信赖的临床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套《门诊处方全书》简直是我的“救星”!在日常门诊中,处方开写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学问。我常常会纠结于药物的选择、剂量、用法用量,特别是面对一些复杂的合并症患者,更是需要慎之又慎。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药物宝库,而且不是简单地罗列药物,而是针对各种常见疾病,给出了非常详细的用药建议和注意事项。我最看重的是它对于“用药注意事项”的阐述,这部分内容非常详尽,涵盖了药物的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甚至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的用药指导。这对于避免用药错误、提高用药安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次开处方前,我都会习惯性地查阅一下,确保自己没有遗漏关键信息。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不少经典处方和优化方案,这对于学习和提升处方能力非常有帮助。它让我在面对患者时,更有底气,也更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

评分

我之前一直觉得,诊断和用药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又紧密联系的环节,但当我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它们“套装”的意义。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分开的诊疗手册和处方集,而是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将诊断、治疗方案以及用药指导无缝衔接起来。在看《全科医生诊疗手册》的时候,如果涉及到药物治疗,它会很自然地引流到《门诊处方全书》中的相关内容,反之亦然。这种联动性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举个例子,当我根据手册的诊断思路,初步确定了某种疾病后,我能立刻在该处方书中找到最适合的药物选择,并且详细了解其用药细节,包括用药的疗程、剂量调整,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这种“一站式”的查找方式,大大节省了我在不同书籍之间切换的时间,也避免了信息碎片化。它让我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思考一个病例,从诊断到治疗,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评分

坦白说,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我见过不少医书,但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却不多。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站在临床医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讲理论。它所包含的“常见疾病诊断要点”非常实在,很多时候,医生在门诊面对病人,不可能像在医院住院部那样,去做非常全面的检查,很多诊断都是建立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一些基础的辅助检查之上。手册里提供的诊断要点,正是抓住了这些关键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最准确的判断。而“治疗方案”部分,则显得非常接地气,它不只是提供一种单一的治疗模式,而是会根据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情况,给出多种可选的治疗方案,并且分析它们的优劣。这给了我们很大的灵活性,也更能满足个体化的诊疗需求。

评分

这套书我刚入手不久,还在慢慢研读中,不过就目前的阅读体验来说,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作为一名初入临床的年轻医生,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时,总会有一种“经验不足”的焦虑感。虽然学校的教育给了我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中,如何快速准确地捕捉关键信息,做出初步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才是最考验人的地方。这套《全科医生诊疗手册》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非常贴近临床实际,将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提炼得非常清晰,并且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治疗建议。我尤其喜欢它对“鉴别诊断”的强调,很多时候,疾病的诊断就像是在迷宫里寻找出路,需要排除各种可能性,而手册中列出的鉴别要点,就像是给出了几条重要的线索,能帮助我快速缩小范围。而且,手册的排版也让我觉得很舒适,信息结构化,重点突出,即使在忙碌的门诊,也能快速找到所需的内容。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在我身边,随时提供指导和启发。

评分

购买这套书,我原本是带着一些“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类似的书籍并不少。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内容深度和实用性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门诊处方全书》中关于“用药注意事项”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在开一些不那么常用的药物时,总会有些顾虑,担心漏掉什么重要的信息。而这本书的药物副作用、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说明,非常详尽,而且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的,不会让你感觉像是在啃一本晦涩难懂的药典。我尤其喜欢它对“药物相互作用”的梳理,很多时候,患者会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了解这些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避免潜在的危险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是我的“用药顾问”,随时提醒我注意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让我在用药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也更能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评分

挺好的!实用!

评分

包装太丑陋了,还弄脏了,邮政快递速度很慢,书也不咋样,胶水粘的不好

评分

包装太丑陋了,还弄脏了,邮政快递速度很慢,书也不咋样,胶水粘的不好

评分

书是正版的。

评分

书还可以,,,,

评分

书还可以,,,,

评分

书还可以,,,,

评分

挺好的!实用!

评分

挺好的!实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