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心里焦虑很普通,但这种心病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精神抑郁,情绪多变,浑身乏力,甚至对人生开始保有敌视的心态。也许你会说,这不过是生活压力大的表现。殊不知,您正在被焦虑烦恼重重围困,你的内心不得安宁,你的生活也难有快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若是能放下妄念执着,顿悟生命的真谛,那么即便她身在烦恼中,也能保持心灵的自在自为,她的生命质量自然也要比寻常人高。若我们对《金刚经》有多了解,便会领悟到,时间纷纭万象,不过是因缘聚合、刹那生灭,其本意上是一种“空性”,也并非是生命的真相,因此我们没必要执着,更无须焦虑。
海报:
【静心禅语】
无生无灭的境界,源自于无我之心;
自在自为的生活,是因为心无挂碍。
一旦心量洞开,人生中无处不精彩;
心灵上的缠缚,要靠般若智慧解开。
断妄想、破妄相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这今生今世百十年也只不过是一个很短的片段,短到只是那么一瞬间而已。但是,这百十年的人生对我们而言却是意义重大。在我们看来,这一生一世才是真实、确定的,纵然有前生后世,可到底今生今世才是我们更应该把握住的。
其实,我们不妨就把那前生后世当作是存在的吧,因为这样去想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心胸放开,放长远地去看,不论是前生还是今世,它们都是平等的。我们如今所做的事业是暂时的,我们爱的那个人也是如此。不论今生是贫富还是贵贱,一样都是暂时性的存在。如此去想,你还会对物质产生执着吗?你不执着,当下一刻心灵便从以往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在你看来,如果有人用能够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全部都用来布施,你觉得这个人因此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很多,世尊!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种世俗层面所说的福德,其实它们并非是根本上的福德,在世俗意义上,如来才说这福德很多。”
静柏心然,原名:马超。淡然笑对世间的都市修行者,当初由于对佛学的喜爱,选择了佛教哲学作为研究生?进修专业。生活在尘世,自有一颗调心、治心的方法。现为专职作者,希望通过文字带给读者心灵的平和与安宁。
课静心,先要看破外相
不被外境干扰,靠的是智慧3
生活中,处处是道场10
所谓修行:专心做好眼前的事20
断妄想、破妄相29
第二课修心,先从观察情绪开始
是什么诱发你的不良情绪41
做智慧女人,从“观心”做起50
对治不良情绪,不要依靠别人56
第三课要静心,就要降伏心头杂念
用《金刚经》熄下妄念67
转念觉悟,这并不神奇82
杂念的源头,是你自己88
第四课以一颗慈悲心面对世界
唯有放下“我”,才能得到“静”99
用慈悲化解掉生活中的矛盾104
真正的慈悲,便是放下自我109
慈悲的力量,总是平和而温柔的115
第五课修行便是修一颗心
平等心:你与众生没什么两样120
放下分别,世间妙不可言126
不着外相,得无限安宁130
随心自在地过那本然的生活134
第六课面对压力,《金刚经》怎么说
让我们行走在无限可能性之中141
境随心转,这不是神话145
《金刚经》说,压力来自虚妄的念头150
重压之下,谁人能够“如如不动”154
第七课唯有正见,能够让你静心
正见,带你走出颠倒生活161
挣脱心灵的枷锁166
我们所依赖的,真的可依赖吗171
《金刚经》告诉你的人生实相174
第八课“静”的力量
纷乱世间,学会让自己静下来180
在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学着平静182
放空心灵,你才会安静189
心不静,就意味着生活理不出头绪193
你所迷恋的,并不值得迷恋197
第九课《金刚经》的世界里没有焦虑
作为女人,你为何焦虑205
当你践行“不执着”时216
其实你可以没那么多压力222
第十课智慧女人,不会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心向菩提,一念成觉233
读懂《金刚经》,然后努力去践行236
心安处,便是大自在242
课
静心,先要看破外相
对许多人来说,《金刚经》这部佛教经典并不陌生,甚至有些朋友还能很流利地背诵出全部或部分经文。这很好!《金刚经》被公认为是佛教的根本大法,其中所讲的道理深奥广博,直指人心,只当下一刻便能化解人心中的无数烦恼。若是能够把《金刚经》中所讲的道理融会在生活之中(一切佛法智慧本就应该融会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便不难发现,这些道理十分适用于我们处理日常琐事。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日常琐事很不起眼,就可以完全忽视掉它们。其实,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事情,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或者大部分。也正是因为它们,我们的心才有了种种悲喜愁苦。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一日之中尽是为了一些琐碎事情而烦恼挂心头,竟无一刻能得安宁。这样的日子,您觉得幸福吗?作为女性,我们的心思本就比男人细腻,考虑的事情自然也多,有时思来想去,竟是给自己找来了百千的烦恼。难怪有无数女子慨叹:做女人真难!能静下心来,更难!
若问世间有无让女人静心的秘诀,那么这部《金刚经》正是能让女性静心、清心、安心、舒心,摆脱烦恼,开阔心量的殊胜经典。若问这部经典为何能有如此功效,我们还需从头说起。
不被外境干扰,靠的是智慧
《金刚经》的开头部分是这样描写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此地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品《法会因由分》)
我曾经听佛这样说过:那时候,佛陀带领着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一起修行,他们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座园子是舍卫国的长老给孤独施舍给佛陀的。这一天,到了吃饭时间,佛陀穿上袈裟,端着饭钵,赤足走进舍卫城里去乞食。在乞食之后他回到住处,用餐完毕便收拾起袈裟,将饭钵洗净,再用清水清洗双足,然后安静坦然地坐下。
这幅画面平常又简单,这段文字平实又凝练,但它分明传达给我们这样一种感受:越是简单平常的生活,越是能让心灵祥和安宁、平静安适;越是以一颗简单平常的心面对生活,越是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呈现出的平静安适。
也许你会惊叹:伟大如佛陀者,每天的日常生活也只是这样吗?那他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啊。
其实,佛陀也是从平常人一路修行而得到觉悟,在世间解脱的。初,他与我们本没有两样,和我们一样有着各种烦恼。但是他比普通人更愿意思考,他从生老病死的现象中思考,虽贵为太子,却能摈弃常人难以舍弃的财富地位进而参悟到无上甚深的真理。因为悟到了这些真理,佛陀成为世间有智慧、活得为安适自在的人。
佛陀经过多年苦修,参悟到无上的真理。他认为人们的心灵本来是纯净而无瑕的,人们的生命也能达到一个相对来说圆满、自在、喜悦的状态。可为何世人还会觉得生命苦难重重,身心疲惫呢?佛陀说,那是因为人们的心被“无明”困扰,因无明又生出贪嗔痴三毒,搅扰得人们内心不安、日夜不宁。人们的那颗心,随着外境的变化而变化。当遇到顺境时,人们便欢喜这顺境,并产生执着之心;当人们遇到逆境时,便会对这逆境生出极大的嗔恨。这颗心就这样反复变化着,让自己永远活在疲累之中。
有时候,我们还会把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绪传染给别人。佛陀告诉我们,不论外境如何变化,我们也根本没必要恐惧、焦虑,因为一切事物本身就是因缘和合而成,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你的心若能安定,便可轻松应对一切,根本无须恐惧。
若是真能把心静下来,归拢到一处,我们也可以像佛陀那样,即便吃着简单的食物,穿着粗糙的衣服,一样能自得安乐。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感受平静祥和,给人以温暖和慈悲的力量。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金刚经》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在佛陀为数众多的弟子中有一位须菩提长老,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袒露着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十分恭敬地对佛陀说:“难得啊,世尊!您一向以慈悲为怀,护持、惦念着各位菩萨,嘱咐各位菩萨。现在,如果有一心向善的世间男女,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追求成就高的佛道,请问世尊,他们应该如何长久地保持这个发心,让这发心长驻不退呢?他们又该如何降伏心头的妄念呢?”
佛陀对须菩提说:“你的问题问得很好!须菩提,就如你所说的那样,如来总是护持、惦念各位菩萨,总是嘱咐各位菩萨。现在,你仔细听我来讲,我将告诉你,那些一心向善、发愿成就高佛道的男子女人应该如何护持求道之心,又应该如何降伏心头的妄念。”
须菩提回答:“好的,世尊!您能做出教诲,我们心里很是欢喜,我们愿意聆听您的教诲!”
在这段简短的对话里,佛陀的慈悲平和、须菩提的恭敬精进,都跃然于我们眼前。我们读着这样的文字,心里也觉得舒坦起来,继而心量大开,顿感心头烦恼减少,这就是《金刚经》的神奇之处——仅仅是几句经文,也能让我们烦乱的心趋向宁静、安然。
在当前这个充满竞争的快节奏社会,人们的心头总是充满各种抱怨、焦虑和恐惧,而社会上也是戾气横行,难以让人安乐。人人都喊着“心里很累”,人人却又都在拼命地追求财富和地位。在传统观念里,人们都认为女性可以活得很轻松,但恰恰却是女性更累心、更烦躁、更不安。这个时代的女性普遍都追求经济上的独立,渴望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其实,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们追求成功、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与静心修心并不冲突。而且,在静心修心之后,反而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更有帮助,这种帮助也许并不是体现在让你年薪翻倍,让你获得异性更多的爱,而是体现在生命状态的整体提升
这套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情绪化的人,遇到一点小事就容易烦躁、生气,然后又会为自己的情绪失控而自责,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本书真的太及时了!它没有责备我,而是温柔地引导我理解自己的情绪。我学会了区分“生气”和“不满”,以及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我的需求,而不是让情绪像火山一样爆发。书里提供的那些“情绪减压操”和“冷静练习”非常实用,我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了一下,效果出奇地好。比如,在和家人发生争执的时候,我试着用书里教的“暂停”技巧,深呼吸几次,然后再开口,语气和内容都完全不一样了。那种感觉就像是给自己按下了“重启键”,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冲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不生气并不是软弱,而是成熟和智慧的表现。同时,另一本关于“不焦虑”的书也让我豁然开朗。我总是过度思考,把小问题放大成大麻烦,然后把自己逼入焦虑的死胡同。这本书教我如何识别那些不必要的担忧,如何专注于我能控制的事情,以及如何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绷着神经,而是学会了放松,学会了享受当下。这套书真的改变了我很多,让我感觉自己更有力量,也更快乐了。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一直以为女性就应该坚强、独立,不能示弱,所以总是默默承受着各种压力,即使内心很委屈、很焦虑,也从不表露。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坚强不是压抑,而是懂得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如何温柔地处理那些让我们不安的念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的地图”的比喻,它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去导航这些复杂的情绪。对于“不生气”的部分,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设置边界,如何有效地沟通,以及如何用“我”的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你”来指责对方。这让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也让我和身边的人关系更加和谐。而“不焦虑”的部分,则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担忧,而是学会了关注当下,感恩拥有的一切,并积极地去创造我想要的生活。书中的练习,比如“感恩日记”和“可视化想象”,都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平静和力量。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而是能够主动地去管理和引导自己的情绪,活得更加自在和有掌控感。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为“不生气”是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像个机器人一样面无表情,但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对情绪的掌控,而不是压抑。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何因为我们的一点点情绪爆发,最后演变成一场“小型战争”,而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用书里教的方法去处理,结果会完全不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的储存罐”的比喻,我们总是把不满和委屈一股脑地往里面倒,等到满了就爆炸。书中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比如识别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学习温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指责和抱怨来代替。我尝试了几种方法,发现效果真的很惊人!比如,在我先生又一次忘记倒垃圾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声抱怨,而是平静地告诉他我希望他能记住这件事,并解释了原因。他不仅没有反驳,反而主动承担了责任。这种感觉太棒了!这本书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用性,读起来也不会感到枯燥,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姐姐聊天,她把她的智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我感觉自己学会了一种新的与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方式,内心平静了很多,也更加自信了。
评分我一直觉得,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承担着很多压力,很容易就会陷入“生气”或者“焦虑”的泥沼。这两本书就像及时的“心灵指南”,让我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希望。关于“不生气”,我一直误以为它是要压抑自己的怒火,变成一个“好好先生/太太”。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不生气”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它是一种智慧,是懂得如何去理解、接纳和转化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自己。书中提供的那些识别情绪信号、调整沟通方式的技巧,真的非常实用。我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发现效果显著,自己不再那么容易被小事激怒,反而能更平静地处理问题。而关于“不焦虑”,这本书更是点醒了我。我常常因为对未来的不可控而感到深深的担忧,导致很多事情还没做就先把自己吓趴下了。书中关于如何识别焦虑的根源,如何通过调整思维模式来摆脱焦虑的引导,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学会了接纳不确定性,学会了专注于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种感觉太棒了!我不再被无休止的担忧所折磨,而是能更积极、更从容地面对生活。这两本书给了我很多力量,让我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更加平和、自信、有韧性的女性。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不焦虑”这个词离我太遥远了。每天醒来,脑子里就像被无数个“万一”和“应该”塞满了,担心工作、担心孩子、担心未来,总是提心吊胆,生怕有什么事情出错。这本书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别焦虑”,而是深入剖析了焦虑的根源,比如不切实际的期待、对失控的恐惧,以及不健康的思维模式。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思维陷阱”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陷入了某些固定的、负面的思考模式,比如灾难化思维、非黑即白思维等等。书中提供了很多打破这些思维陷阱的工具,比如认知重构、接纳练习,还有一些很棒的正念冥想指导。我尝试跟着书里的练习去做,刚开始觉得有点难,但坚持下来,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开始改变。以前觉得天大的事情,现在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我学会了专注于当下,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遗憾或对未来的担忧。这本书让我明白,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焦虑控制。现在,我感觉自己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内心不再被无谓的担忧所吞噬,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轻松和有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